15《白杨礼赞》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15《白杨礼赞》课堂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3 21: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请坐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请坐。同学们今天真精神,个个端正挺直,就像一棵棵(停顿)——白杨树。课前我们共同欣赏了咱们学校九年级的朗诵比赛视频,我看咱班的同学都跃跃欲试了,我们学校给同学们又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为了弘扬革命精神,活跃学校文化,提高同学们的朗诵水平,马上开展一次以“诵读红色经典 礼赞革命精神”为主题的诵读比赛活动。我们就利用这节课为本次比赛做准备,我们班的参赛篇目是《白杨礼赞》。
二、初识白杨,诵礼赞之情
师:作为参赛篇目,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呢?首先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明确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请大家默读课文,勾画文中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
(学生举手示意勾画完毕。)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生1:我找到的是: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师:这些句子直接抒情又很相似,抒情的内容也相同,为什么会反复出现?
生1:强调
师:是啊,这种感情是逐渐强烈的,我们怎么才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请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生2:我觉得第一句中的“实在” “赞美” 要重读 语调上扬高昂 感叹号要读出感叹语气。第二句中的“那”“极普通”和“实在”要重读,“然而”和“不平凡”语速要慢一些,“然而”慢读能突出转折的意味,“不平凡”开启了下文对白杨树气质形象的描写,要有力量。
师:这位同学关注了重读和语调。还有哪位同学补充?
生3:“那就是白杨树”中的"“那”字说明作者这个时候远远看到白杨树,带着一种惊喜的口气。而“这就是白杨树”中的“这”字则拉近了距离,要读出更加亲近、更加深情的赞美之意。
师:这位同学读书读得真细致啊。一这一那,不仅距离上拉近了,而且情感上加强了。
师:从赞美到高声赞美,层层递进,既呼应了开头,又让情感越来越浓烈了!看来同学们对朗读兴致很浓,咱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评价量表,比一比,赛一赛。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好,2组请。
(2组读。)
师:3组同学评一评。
生4:我们给他们小组10颗星,他们读得不是很整齐,而且声音不够洪亮,感情不充沛。
师:你们小组能不能试一试?
生4:好的。(3组读)
师:4组请评价。
生5:我们给他们租12颗星。
师:满分啊。其他小组要向他们学习啊。
师:理解后的朗读越来越有层次了。赞美白杨树,这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请同学们做好笔记。我们不难发现,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大家说)激情豪迈的,在参赛的时候同学们首先要读准作品的感情基调。
三、走近白杨 绘白杨之美
师:学校还要求在参加诵读比赛前,每班都要设计诵读作品的宣传海报。宣传海报要求绘制参赛作品的主体形象。这是怎样的白杨树呢?请结合文中句段分析。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圈点勾画有关白杨形象的词、句、段,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批注。
生6:我想绘制一棵挺立的白杨树,因为文中说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力争上游”用拟人,概括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笔直”写出了白杨树的外形美。
生7:我想画一棵皮光滑泛着青色的白杨。因为“泛”有动感,写出了白杨树旺盛地生命力。
师:品析角度很有创意,你真善于发现。谁还补充?
生8:我想画一棵粗壮的白杨树,因为它努力对抗着西北风,也是拟人,可见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不折不挠。
师:在同学们的画笔下,白杨树高大、挺拔。请同学们根据标注的朗读符号,读给同桌听一听。
哪位同学愿意用声音来展现白杨树的形象?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想象。(一位同学配视频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入情入境。外在的美只能愉悦人的眼睛,内在的美才能感染人的灵魂。一株有气质的白杨才更能打动人心。还有哪些语句还体现了白杨的气质呢?
生9:我觉得第7段的前几句能体现。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
师:说说你的理解,以及为什么这样读。
生9:“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抑。”“但是……伟士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生10:老师我补充。“好女子”和“伟丈夫”是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的内在品质。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师:这样一棵内外兼美的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呢?
生11:老师,它生长在黄土高原上,那里是雄壮伟大的。因为文中说那里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师: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描绘它的生长环境呢?
生12:写一望无际的高原是为了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烘托出一种雄壮的氛围,为白杨出场做铺垫。
生13::文中还写到,总是看的话,令人觉得单调,可是又写突然看到了傲然挺立的白杨树令人惊奇,这是欲扬先抑。
师:是的,这样更能突出白杨带来的震撼。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作品的主体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四、 邂逅“白杨 ” 颂礼赞之义
师:比赛还要求在你制作的海报上,配一段“文字说明”,这段文字要明确体现出本次诵读活动的主题——诵读红色经典 礼赞革命精神。请浏览课文,选择适合的文字,并谈谈你的理解。
生14::我觉得第8段合适。因为这里说到白杨树象征了农民、哨兵还有中华民族的意志。它那么挺拔有生机,正是因为它不只是树。
师:是个爱思考的同学。文中的哪些句子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生15:第七段的四个“难道”句。我觉得做“文字说明”更合适,因为从形式上更整齐,更美观。因为是四个反问句构成了排比句。而且感情上也越来越强烈。
师:能够结合咱的比赛,还考虑到了形式和情感,想得很全面啊。你能不能说说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生15:好的。我觉得第一个反问句,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做铺垫;第二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不平凡的气质,显示了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反问句进一步明确白杨树象征着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第四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师:分析的头头是道!这四个反问构成了排比句,反问起突出强调作用,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层层递进。请同学们记一记。
同学们能不能试着读出这种层层递进呢?先在小组内试一试。
(组内读)
师:咱们一起来试一试,试着用声音传递出这种情感来。
(分组读)
师:我们还可以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呈现!
(分角色读)
师:作者由树枝枝靠拢,叶叶向上的形象,想到在华北大地傲然挺立、保家卫国的哨兵农民,想到了中华民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团结奋战、力求上进的抗争精神。这种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手法就是象征。象征手法,象征要求二者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让人引起联想。请同学们读一读,记一记。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象征手法而不直接赞美北方军民呢?让我们回到历史的语境中。请看助读资料。
助读资料:
《白杨礼赞》写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师: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但是作者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却是溢于言表的。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
师:白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我们本次朗诵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朗诵参赛作品结束后,同学代表发言,谈谈本班参赛作品的现实意义。透过白杨你看到了谁?你又该怎样去做呢?
生16:我想到了环卫工人,他们每天起早贪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就像白杨树一样挺拔。
生17:我想到了守卫边疆的边防战士,他们为了保家卫国,在艰苦的环境里坚守,就像白杨树一样坚强、团结。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具体、深刻。活成一棵树,立在天地间。纵使普通,不甘平凡。这就是白杨,这就是中华民族力求上进、纵横决荡、不折不挠、生生不息的精神品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仅要寄托于我们的诵读中,更应该镌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里。请班委会的成员,根据我们今天设计的内容编排我们班的参赛作品。预祝我们班在本次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这样几篇诗文。(《一树一树梨花开》(丁立梅)、《橘颂》(屈原)、《青门柳》(白居易)、《柳》崔橹)
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