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回忆我的母亲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和蔼( ) 妯娌( )
任劳任yuàn( ) 和mù( )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曾是一个很富有的人,现在生意失败,穷困潦倒,完全靠着朋友的周济勉强度日。
B.奶奶和麦小节家非亲非故,以自己的善良宽厚获得了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信任与爱。
C.让农民厌恶却又无可奈何的农业害鼠,时常钻田打洞破坏粮田、扎堆啃食地里的庄稼。
D.对于大街上的乞讨者,我们也要做到为富不仁,以免上当受骗。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德元帅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党和国家赋予他的使命。(“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
B.通过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使我领略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删去“通过”或“使”)
C.2023年中国冰壶联赛(西宁站),12月25日在西宁市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冰壶馆展开了开幕式。(“展开”改为“开展”)
D.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完善”和“建立”互换位置)
4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比喻)
B.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重复)
C.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排比)
D.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比)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完成问题。
5文章结尾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
A.具体生动的记叙 B.富有感情的描写
C.深沉的抒情 D.充满感彩的议论
6链接教材·思考探究一变式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笔下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高尚品质。
答:
【拓展阅读】
母亲,是人世上最温柔美好的词语,也是人生中最伟大光辉的存在。她给了我们温暖的爱,更教会我们如何去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另外一位母亲,感受她温柔伟大的性格。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 享享清福多好 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 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 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画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①女红(ɡōnɡ):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7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
人生阶段 小时候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
主要 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① ② ③
8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
9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答:
10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值得一生品味的茶,那便是母爱。某班开展主题为“感谢母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以下活动。
(1)为营造活动的气氛,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可以是你曾看到的话,也可以是你的原创;不超过20字)
答: (2)从下面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 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岳母(岳飞的母亲)
我推荐: 理由是:7 回忆我的母亲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和蔼(ǎi) 妯娌(zhóu)
任劳任yuàn(怨) 和mù(睦)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他曾是一个很富有的人,现在生意失败,穷困潦倒,完全靠着朋友的周济勉强度日。
B.奶奶和麦小节家非亲非故,以自己的善良宽厚获得了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信任与爱。
C.让农民厌恶却又无可奈何的农业害鼠,时常钻田打洞破坏粮田、扎堆啃食地里的庄稼。
D.对于大街上的乞讨者,我们也要做到为富不仁,以免上当受骗。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朱德元帅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党和国家赋予他的使命。(“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
B.通过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使我领略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删去“通过”或“使”)
C.2023年中国冰壶联赛(西宁站),12月25日在西宁市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冰壶馆展开了开幕式。(“展开”改为“开展”)
D.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完善”和“建立”互换位置)
4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B )
A.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比喻)
B.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重复)
C.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排比)
D.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比)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完成问题。
5文章结尾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C )
A.具体生动的记叙 B.富有感情的描写
C.深沉的抒情 D.充满感彩的议论
6链接教材·思考探究一变式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笔下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高尚品质。
答: 母亲具有乐观、坚强不屈、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和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能干、善良、有远见、支持革命的高尚品质。
【拓展阅读】
母亲,是人世上最温柔美好的词语,也是人生中最伟大光辉的存在。她给了我们温暖的爱,更教会我们如何去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另外一位母亲,感受她温柔伟大的性格。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 享享清福多好 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 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 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画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①女红(ɡōnɡ):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7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
人生阶段 小时候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
主要 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①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 ②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恼火 ③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8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 “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与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9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答: 表层含义:“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
深层含义:“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10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值得一生品味的茶,那便是母爱。某班开展主题为“感谢母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以下活动。
(1)为营造活动的气氛,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可以是你曾看到的话,也可以是你的原创;不超过20字)
答: 示例一:世上只有妈妈好 示例二:母亲,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示例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从下面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 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岳母(岳飞的母亲)
我推荐: 孟母 理由是: 孟子的母亲十分细心,她发现生活的环境对孩子成长十分重要,于是不辞辛苦地三次搬迁。孟子最后的成功,与母亲对教育的重视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