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0 三峡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襄陵(xiānɡ) 属引(zhǔ) 朝发白帝(zhāo)
B.绝 (yǎn) 曦月(xī) 重岩叠嶂(zhànɡ)
C.沿溯(shuò) 飞漱(shù) 素湍绿潭(tuān)
D.凄异(qī) 江陵(línɡ) 乘奔御风(bēn)
2(2023·泉州市校级期末)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素湍绿潭(急流)
B.飞漱其间(冲荡)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午)
C.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清荣峻茂(茂盛)
D.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回清倒影(回旋)
3下列加点字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每至晴初霜旦。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请指出以下语句的赏析角度。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描写 )
(2)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动静结合 )
5名句默写。
(1)自三峡七百里中, , 。
(2)故渔者歌曰:“ , 。”
(3) 新考向请将郦道元《三峡》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上联:远观群山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下联:近赏江水漂碧, ,
(4)《三峡》中极尽夸张,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 。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4)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三峡》,完成问题。
7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
答:
8作者为什么在四个季节中选择先写夏季的水
答:
9分析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在结构、内容上的作用。
答:
【拓展阅读】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除《三峡》外,还记录了许多雄伟壮丽的奇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孟门山
郦道元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①,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②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③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有删改)
【注】①厄:阻塞。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赑(bì):猛烈激疾貌。④慎子:战国时人,法家代表人物慎到。
10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吕梁未凿 凿:开
B.河中漱广 漱:急流
C.夹岸崇深 崇:高
D.方知慎子下龙门 方:才
1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译文:
②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译文:
12链接课文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结合链接材料与本文中对水的描写,请具体分析两段文字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链接材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答:
13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郦道元为了写《水经注》,曾多次进行考察,行程万里。他不仅考察了沿途的山山水水,而且还效仿司马迁写《史记》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所到之处,便拜访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参观历史遗迹。这些让他大开眼界,获取了大量前所未闻的知识,为日后撰写《水经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第三单元
10 三峡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襄陵(xiānɡ) 属引(zhǔ) 朝发白帝(zhāo)
B.绝 (yǎn) 曦月(xī) 重岩叠嶂(zhànɡ)
C.沿溯(shuò) 飞漱(shù) 素湍绿潭(tuān)
D.凄异(qī) 江陵(línɡ) 乘奔御风(bēn)
2(2023·泉州市校级期末)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B )
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素湍绿潭(急流)
B.飞漱其间(冲荡)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午)
C.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清荣峻茂(茂盛)
D.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回清倒影(回旋)
3下列加点字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D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每至晴初霜旦。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请指出以下语句的赏析角度。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描写 )
(2)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动静结合 )
5名句默写。
(1)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 。
(2)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
(3) 新考向请将郦道元《三峡》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上联:远观群山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下联:近赏江水漂碧, 回清倒影 , 素湍绿潭
(4)《三峡》中极尽夸张,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4)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凄惨悲凉的声音接连不断,空荡的山谷里回荡着猿猴啼叫的回声,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三峡》,完成问题。
7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
答: 山高水长,悲寂凄凉。
8作者为什么在四个季节中选择先写夏季的水
答: 因为夏季水势的急猛很好地承接了上文山势的雄伟,给人的感受是一致的,也最能体现三峡水的特点,故先写“夏水”。
9分析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在结构、内容上的作用。
答: 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拓展阅读】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除《三峡》外,还记录了许多雄伟壮丽的奇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孟门山
郦道元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①,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②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③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有删改)
【注】①厄:阻塞。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赑(bì):猛烈激疾貌。④慎子:战国时人,法家代表人物慎到。
10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吕梁未凿 凿:开
B.河中漱广 漱:急流
C.夹岸崇深 崇:高
D.方知慎子下龙门 方:才
1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译文: 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
②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译文: 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
12链接课文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结合链接材料与本文中对水的描写,请具体分析两段文字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链接材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答: 内容上:两篇选文都写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三峡》通过写“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来写水势大;“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水流湍急。《孟门山》“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写江水气势磅礴的特点;“非驷马之追也”写江水的湍急。不同点在于选文不仅写水势大、水流急,还写水汽如云和好大的声势,如狂如怒。
写法上:两文都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来写水。
13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郦道元为了写《水经注》,曾多次进行考察,行程万里。他不仅考察了沿途的山山水水,而且还效仿司马迁写《史记》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所到之处,便拜访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参观历史遗迹。这些让他大开眼界,获取了大量前所未闻的知识,为日后撰写《水经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 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不畏艰难、勇于实践、持之以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