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3 21:41:18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默写
1直接默写
(1) ,路远莫致之。
(2) ,志在千里。
(3)亭亭山上松, 。
(4) ,行止依林阻。
2理解默写
(1)《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主旨,表现对远行人思念的句子是: , 。
(2)曹操认为人不应完全听凭上天安排,要保持乐观心态,这样就能延年益寿的句子是“ , ; , ”(《龟虽寿》)。
(3)刘祯借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句子是“ , ”(《赠从弟(其二)》)。
(4)《梁甫行》通过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的句子是: , 。
二、阅读
(一)阅读《庭中有奇树》,完成问题。
1下面对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怀远诗,表达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B.一、二两句是环境描写,“庭中”二字暗示这是深闺中的环境。
C.三、四两句写思妇面对繁花似锦的景象,以花寄情。
D.结尾两句是丈夫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2请赏析“馨香盈怀袖”中“盈”字的表达效果。
答:
(二)阅读《龟虽寿》,完成问题。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2结合诗句分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曹操
答:
3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
(三)阅读《赠从弟(其二)》,完成问题。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亭亭”写出青松高耸挺拔的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简洁生动。
B.诗中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两个“一何”使抒情意味更浓厚。
C.诗中以严酷的冰霜,衬托松柏的“端正”,在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品格。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堂弟,语言质朴,刚劲峭拔而又寄寓诗人深厚的情感。
2诗歌的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这样拟题的用意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答:
3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答:
4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四)阅读《梁甫行》,完成问题。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写自然现象,其实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B.“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写出边海贫民居无定所、极其艰苦的生活。
C.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边海人民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
D.这首诗呈现了边地残破荒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2“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请简要分析。
答:
3“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是什么意思 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答:
4《梁甫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默写
1直接默写
(1)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2)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3)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
(4)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2理解默写
(1)《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主旨,表现对远行人思念的句子是: 攀条折其荣 , 将以遗所思 。
(2)曹操认为人不应完全听凭上天安排,要保持乐观心态,这样就能延年益寿的句子是“ 盈缩之期 , 不但在天 ; 养怡之福 ,  可得永年 ”(《龟虽寿》)。
(3)刘祯借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句子是“ 风声一何盛 , 松枝一何劲 ”(《赠从弟(其二)》)。
(4)《梁甫行》通过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的句子是: 柴门何萧条 , 狐兔翔我宇 。
二、阅读
(一)阅读《庭中有奇树》,完成问题。
1下面对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怀远诗,表达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B.一、二两句是环境描写,“庭中”二字暗示这是深闺中的环境。
C.三、四两句写思妇面对繁花似锦的景象,以花寄情。
D.结尾两句是丈夫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2请赏析“馨香盈怀袖”中“盈”字的表达效果。
答: ①“盈”字用得很妙,不但表现了花儿香浓,而且也暗示思妇手执花枝,站立很久。这样,就为推出下面一句蓄势。②表面写花香充盈,四处漫散,实指女主人公情感丰富。③“盈”字把主人公深深思念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貌浅而意深,是全诗“诗眼”所在。 
(二)阅读《龟虽寿》,完成问题。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诗是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2结合诗句分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曹操
答: 示例1: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说的是年老的良马虽然伏在马槽里,但它有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诗人把自己比作老骥,我从中看到了一个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曹操。
示例2:诗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说的是有远大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也不消失。我从中看到了一个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曹操。
3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 年老的骏马躺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诗句运用类比的写法,表现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三)阅读《赠从弟(其二)》,完成问题。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诗人用“亭亭”写出青松高耸挺拔的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简洁生动。
B.诗中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两个“一何”使抒情意味更浓厚。
C.诗中以严酷的冰霜,衬托松柏的“端正”,在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品格。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堂弟,语言质朴,刚劲峭拔而又寄寓诗人深厚的情感。
2诗歌的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这样拟题的用意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答: 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3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答: 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4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四)阅读《梁甫行》,完成问题。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的开篇写自然现象,其实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B.“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写出边海贫民居无定所、极其艰苦的生活。
C.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边海人民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
D.这首诗呈现了边地残破荒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2“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请简要分析。
答: 这两句诗描写了妻子和孩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难生活的情景。 
3“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是什么意思 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答: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出没。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4《梁甫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