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昆明的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昆明的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3 21:44:18

文档简介

17* 昆明的雨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南方的建筑,大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具有秀丽淡雅的格调。
B.肉食性动物有护食现象,如狗在进食的时候,一旦有人靠近,它就会张目结舌,十分凶恶。
C.汪曾祺的散文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为题材,语言雅俗结合,平淡质朴,有随遇而安的韵味。
D.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年的味道》展现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热腾腾的生活情味。
2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鸡 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B.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C.在海南众多的旅游景点中,游客尤其特别喜欢三亚的大东海。
D.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 随处可见。
3课后知识补白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中,句子主干为“我和德熙到莲花池”。
B.“昆明的杨梅很大”——句中“很”是副词。
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句中补语为“真好”。
D.“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中“在我心中”作谓语。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曾祺,江苏人,作家、散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B.《昆明的雨》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表达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C.汪曾祺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彷徨》,文论集《晚翠文谈》等。
D.《昆明的雨》选材自由,材料看似零散,但由一条抒情主线贯串起来,形散神聚。
  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如与简素平淡的长者交谈,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读冰心的散文,则像静赏空谷幽兰,淡雅清丽,使人忘俗。不知这书页间的“一日的春光”,将带给你怎样的感触呢 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愤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 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地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飞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到了报复,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噘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
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北平
(选自《经典散文读本》,有删改)
5九十天的等候中,作者详细写了哪几件事 景物描写中体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
6文章中,欲扬先抑、对比、衬托等手法运用自如,试择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答: 7“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8学习了《昆明的雨》后,请你写一段生动的话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雨”的身份导入“雨诉说”这一话题。
答:17* 昆明的雨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我国南方的建筑,大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具有秀丽淡雅的格调。
B.肉食性动物有护食现象,如狗在进食的时候,一旦有人靠近,它就会张目结舌,十分凶恶。
C.汪曾祺的散文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为题材,语言雅俗结合,平淡质朴,有随遇而安的韵味。
D.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年的味道》展现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热腾腾的生活情味。
2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鸡 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B.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C.在海南众多的旅游景点中,游客尤其特别喜欢三亚的大东海。
D.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 随处可见。
3课后知识补白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中,句子主干为“我和德熙到莲花池”。
B.“昆明的杨梅很大”——句中“很”是副词。
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句中补语为“真好”。
D.“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中“在我心中”作谓语。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汪曾祺,江苏人,作家、散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B.《昆明的雨》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表达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C.汪曾祺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彷徨》,文论集《晚翠文谈》等。
D.《昆明的雨》选材自由,材料看似零散,但由一条抒情主线贯串起来,形散神聚。
  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如与简素平淡的长者交谈,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读冰心的散文,则像静赏空谷幽兰,淡雅清丽,使人忘俗。不知这书页间的“一日的春光”,将带给你怎样的感触呢 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愤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 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地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飞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到了报复,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噘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
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北平
(选自《经典散文读本》,有删改)
5九十天的等候中,作者详细写了哪几件事 景物描写中体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 事情:春未曾露面就悄悄地远引了;冬夜灯下孤坐,没有一丝暖气;狂风大雪没有完尽的时候;大觉寺看杏花残败。
景物特点:寒冷、惨暗、残败。
6文章中,欲扬先抑、对比、衬托等手法运用自如,试择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答: 示例一: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对那“一日的春光”的赞美之情。作者先写九十天里春天的姗姗来迟,漠漠黄尘中未曾露面已悄悄远引,杏树枝头尽是残花败蕊,表达对春的憎嫌;后写四月三十日春在挂甲屯吴家花园的隆重登场,爱花(海棠)的繁盛娇艳,抒发心中的快慰,表达对春的赞美。
示例二: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表情达意。如写对于海棠花的深爱,先是以“东坡恨海棠无香”与“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对比,突出对“花香”的态度;再以有香的丁香、珍珠梅、玉簪、菊花与兰花、桂花、香豆花、玫瑰对比,突出对花“香”的喜好;最后点明无香的花中最爱海棠。
示例三:文章运用衬托的手法写“一日的春光”之美。如写四棵海棠树以“蔚蓝的天”“半圆的月”以及放学的“幼稚园”充满生命力的景象来衬托,突出春之烂漫。
7“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不信了春天”是因为作者在九十天里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而且每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去。后来在四月三十日那天看到了海棠的繁盛娇艳。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对那“一日的春光”的赞美之情。 
8学习了《昆明的雨》后,请你写一段生动的话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雨”的身份导入“雨诉说”这一话题。
答: 我是快乐而沉静的雨。我从天空中飘落,伴着我快乐的足音,花草荡漾出陶醉的笑意。我和着自然清新的空气,将温柔的脸轻轻地贴近土地,在泥土中消融。我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知你是否读懂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