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 同步分层作业(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短文二篇 同步分层作业(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07:3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短文二篇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B.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qí)者。
C. 怀民亦未寝(qǐn),相(xiāng)与步于中庭。
D. 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B. 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 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
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①古来共谈(共同) ②高峰入云(耸入)
B. ①五色交辉(交相) ②四时俱备(都)
C. ①猿鸟乱鸣(此起彼伏) ②沉鳞竞跃(争相,争着)
D. ①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当时人称“山中宰相”。
C.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征。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D.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同属“唐宋八大家”。
5.下列词语中,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将 歇(xiē)  藻、 荇交横(xìng)
B. 未 寝(qǐn) 沉鳞 竞跃(jìng)
C. 遂至(suì) 夕日欲 颓(tuī)
D. 解衣欲睡(jiě)何处无松 柏(bǎi)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五色(  ): ______ (2)晓雾将(  ): ______
(3)(  )竞跃: ______ (4)夕日欲(  ): ______ 。
7.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晓雾将歇( ) 与其奇者( )
遂至承天寺( ) 盖竹柏影也( )
藻、荇交横( )( )
8.《记承天寺夜游》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______。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描写的角度是______。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
9.《答谢中书书》选自《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朝______时道教______家、______家。字______,自号______,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三、语言表达:
10.《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
①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 , 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 , __________ 。
四、综合性学习:
11.2019年4月起,重庆市开展了“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意在宣传重庆的美景、美食、民俗、名人、历史等。为响应此次推介活动,你所在学校拟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策划栏目】
(1)学校要制作一本活动宣传手册,请你仿照栏目,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赏美景,愉悦身心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调查】
(2)假如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请你围绕“晒文化·晒风景”活动,从下列采访对象中任选一位,拟两个采访的问题。
采访对象:路人、校长、当地分管文旅推介活动的领导
采访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2.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书上元夜游
苏 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糅,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己卯(mǎo):公元1099年。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dān)州:今海南省儋县,作者于1097年被贬至此。③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指卖者买者。⑤过:作者的幼子,随侍苏轼于海南。⑥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欣然起行 屠沽纷然
B. 盖竹柏影也 盖自笑也
C. 何夜无月 过问先生何笑
D. 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②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3) 用/给下面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4) 【甲】【乙】两文作者所展露的胸怀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的具体内容分析概括。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与”应读yù。
2.【答案】C
【解析】A.正确;
B.正确;
C.户:门。与:参与,此指欣赏;
D.正确。
故选:C。
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3.【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题干,回顾所学完成作答即可。
4.【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把握能力。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
5.【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多为易读错、多音字、形近字,难度不大。本题考查的内容多为课文内出现的基础字,着重考查常用的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形声字。贵在平时积累、辨析。
6.【答案】交相辉映;消散;潜游在水中的鱼;坠落
【解析】本题的词语均出自课文《与朱元思书》,根据课文内容来补写词语,并写出意思即可.
答案:
(1)交辉:交相辉映.
(2)歇:消散.
(3)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颓:坠落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积累.
在日常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对常用文言字词的积累.有必要统一整理成册,时时记诵.
7.【答案】tuí lín xiē yù suì bǎi zǎo xìng
【解析】略
8.【答案】月光 四 庭中月色(或月夜美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侧面描写(或视觉描写)(如果学生前面只答:“庭下如积水空明”则为正面描写或视觉描写)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清层次,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贯穿本文的一个事件就是赏月,因此,月光是全文的线索,因此,庭中的月色为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文章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一句话就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即可以看出赏月的欣喜,又可以看出贬谪的悲凉,因此,此句也是点明主旨的句子。
9.【答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梁文 陶弘景 南 梁 思想 医学 通明 华阳居士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做本题时注意《答谢中书书》作者介绍。
10.【答案】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重点字:闼);
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重点字:湍);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解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11.【答案】
(1)示例:访名家,启迪人生 探民俗,感受特色 尝美食,享受生活 读历史,传承文化
(2)示例一:路人 您知道什么是“双晒”活动吗?您在“双晒”活动宣传平台上点过赞吗? 示例二:校长 学校将会采取哪些具体形式来开展宣传活动?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好处? 示例三:分管领导 你们区(县)推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开展这样的推介活动对我们区(县)有何意义?
【解析】略
12.【答案】【小题1】C
【小题2】①庭院中(的月光)就像澄澈的积水,水中藻、荇交错纵横。
②我放下拐杖大笑,哪个是得哪个是失
【小题3】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小题4】示例:都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甲文,能表现作者豁达乐观的句子是作者在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即:“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以“闲人"将心中复杂微妙的情感表达出来。乙文,苏轼也被贬,但他能与当地人一起游玩,表现了他的安闲自适、随遇而安、自我排遣的心情,文章四次写到“笑”和文末对“得与失”的思考,表达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1.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除了注意词语的意思之外还要注意词性的异同。可以结合句意和句子结构来判断词义和词性。
A项,句意为:(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然:......的样子/句意为:屠夫、卖酒的很多。然:......的样子。
B项,句意为: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盖:大概是/句意为:大概是自己笑自己。盖:大概是。
C项,句意为: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何:哪个/句意为:问我为什么笑。何:为什么。
D项,句意为: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者: ......的人/句意为: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者: ......的人。
故选C。
2.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的重点词有:如,像;空明,清明澄澈;交横,交错纵横。句意为:庭院中(的月光)就像澄澈的积水,水中藻、荇交错纵横。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而,表示修饰;孰,谁。句意为:我放下拐杖大笑,哪个是得哪个是失
3.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时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句意为:我便很高兴地跟随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根据句意,故句子划为: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4.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甲文,能表现作者豁达乐观的句子是作者在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即:“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以“闲人"将心中复杂微妙的情感表达出来。乙文,苏轼也被贬,但他能与当地人一起游玩,表现了他的安闲自适、随遇而安、自我排遣的心情,文章四次写到“笑”和文末对“得与失”的思考表达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乙】
己卯年农历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便很高兴地跟随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