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 同步分层作业(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孟子》三章 同步分层作业(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07:3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孟子》三章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怒而诸侯惧 学而不思则罔
B.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 妾妇之道也 三里之城
D. 独行其道 不独亲其亲
2.对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 文章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用地理条件虽优越却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 文章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 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畎亩(quǎn) 傅 说(yuè) 胶 鬲(gē)
B. 公孙 衍(yǎn) 拂士(bì) 曾益(zēng)
C. 拂乱(fú) 孙叔 敖(ào) 妾妇(qiè)
D. 亲戚 畔之(pàn) 域民(yū) 筋 骨(jīn gǔ)
4.选出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 戒之曰 必敬必戒
B.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由之
C. 居天下之广居 妾妇之道也
D. 管夷吾举于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5.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各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 文章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用地理条件虽优越却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 文章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 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二、文言文阅读:
6.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相与步于中庭 喜形于色
B. 劳其筋骨 上自劳军 任劳任怨
C. 征于色 天山共色 春色满园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入之迂也 推陈出新
(2) 对“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此他的内心受到了触动,他的个性更加坚强,他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B. 通过这些使他内心深受打动,他的意志更加坚定,他的才干不断增长。
C. 这样就可以使他的心意改变,使他拥有坚毅的品质,使他的能力提高。
D. 通过这些使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3) 学习上文后,有同学找到下面两则材料帮助大家理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请结合其中一则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材料一
王①自往请之②,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③;微④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⑤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周赧王)十年。赵王伐中山,取丹丘、爽阳、鸿之塞,又取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以和。
(取材于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三》)
材料二
幽王⑥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⑦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尽取周赂而去。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
【注释】①王:赵武灵王。②之:指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③鄗 hào:古县名,在今河北柏乡北。④微:如果没有。⑤丑:以为羞耻,羞愧。⑥幽王: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周幽王。⑦佞nìng:能说会道,善于奉承。
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大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妄妇之道也。居天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二)
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 何易于传》)
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 què),专卖。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③矧(shěn):况且,何况。④阁诏:搁置诏书。⑤窜:这里指被流放。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丈夫之冠也 冠: ______
②得志,与民由之 由: ______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项,前一个“而”为连词,表承接,后一个“而”为连词,表转折;
B项,都是副词,表反问,难道;
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
D项,都是代词,代“自己”。
故选A。
2.【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以及信息收集筛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力求做到把握文章脉络,划分阅读区间,抓住文章中心句和重点句,理清信息要点,从而快速判断是非。此题要结合文本内容,从议论文的文体特点上分析判断。
3.【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
4.【答案】C
【解析】C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告诫/谨慎。B.能/实现。D.狱官/贤士。故选C。
5.【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6.【答案】【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
示例一:材料一,赵武灵王正式下达改穿胡服的法令,提倡学习骑马射箭,使赵国强盛起来,体现了“生于忧患”的观点。
示例二:材料二,周幽王重用奸佞,亲小人,远贤臣,烽火戏诸侯,导致身死国亡,体现了“死于安乐”的观点。
【解析】1.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项,于:在;
B项,劳:使……劳累/慰劳/劳苦;
C项,色:脸色/颜色/颜色;
D项,出:在国外/出去/创造出。
故选A。
2.
本题考查翻译。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句中,所以:通过这些来……;动:使……受震撼;忍:使……坚忍起来;曾益:增长。
因此翻译为:通过这些使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故选D。
3.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参考译文:
舜从田之间被举荐出来,傅说在筑城的奴隶中被提拔出来,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商人中被提拔上来,管仲从监狱中被提拔上来,孙叔敖从海边隐居的地方被提拔上来,百里奚在市场上被提拔上来。所以说,上天要让某个人担当重任,一定会使他的心志忍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能如意,借此使他们心里常常保持警惕,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坚强,增加他们所欠缺的本领。
人经常会犯错误,多犯几次错误才能谨慎。一个人只有内心被困扰,思虑堵塞,才能奋发、有作为。脸上表现出抑郁的神色,发出忧叹的声音,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中没有懂法度并执法的大臣和足以辅弼国君的贤士,在国外又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这样以后就能知道忧思祸患使人成长、使人振作和勤奋,因而得生;安逸享乐使人怠惰,导致人死亡和国家、事业的衰败。
材料一:赵王便亲自登门解释说: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是楼烦,与秦、韩两国接壤。如今没有骑马射箭的训练,凭什么能守得住呢?先前中山国倚仗齐国的强兵,侵犯我们的领土,掠夺人民,又引水围灌鄗城,如果不是老天保佑,鄗城几乎就失守了。此事先王深以为耻。所以我决心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方的灾难,一报中山国之仇。而叔父您一味依循中原旧俗,厌恶改变服装,忘记了鄗城的奇耻大辱,我对您深感失望啊!公子成幡然醒悟,欣然从命,赵武灵王亲自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戴入朝。于是,赵武灵王正式下达改穿胡服的法令,提倡学习骑马射箭。周赧王十年,赵王进攻中山国,夺取丹丘、爽阳、鸿之塞,又攻占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国只好献出四城求和。
材料二:幽王任命虢石父为卿士,管理国政,国人都有怨言。虢石父为人巧言令色,擅长阿谀,贪图财利,幽王却重用他。幽王又废黜了申后,赶走了太子。太子的外公申侯很生气,联合缯国、西夷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征召诸侯的军队,诸侯的军队却都没有赶来。于是申侯所率联军在骊山下处死了幽王,把周王室的财物洗劫一空才离开。
7.【答案】【小题1】①行冠礼;②遵从。
【小题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小题3】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使用排比,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同严,气势磅礴。
【小题4】能称得上“大丈夫”。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焚诏(抗诏),不惧权势。
【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男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冠礼。
②句意为: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由:遵循。
2.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句意为: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3. 本题考查语言赏析。结合具体语句,从修辞及其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孟子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运用了反问修辞,增强了语气,用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运用排比修辞,增强了语言的气势,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同严,气势磅礴。
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梳理语段内容,结合相关语句来做出判断。
根据“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等语句可以看出,何易于为茶民和小吏着想,体现了甲文中“义”的特点,不惧自己获罪,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特点,据此,何易于能称得上“大丈夫”。
【参考译文】
(一)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二)
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的盐铁官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皇帝下诏书说,凡专卖物品生产地的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茶税,百姓都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税赋来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搁置诏书。差役争辩说:“皇上的诏书怎么能搁置?我不过丢一条命,大人您难道不会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何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担罪名。”他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的木牌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因为何易于勇于挺身为百姓,)到底也没有把这事上报而弹劾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