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美丽的颜色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 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 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 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热(zhì) 酸渍(zì) 筋疲力尽(jīn)
B. 窒息(zhì) 咽喉(yàn) 骤雨猝至(cù)
C. 触目(chù) 吹嘘(xū) 来回踱着(duó)
D. 轮廓(guǒ) 搅动(jiǎo) 科学贡献(gò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天忙碌下来,到了晚上她已筋疲力尽。
B. 老王把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
D. 白大唐开国以来,几任明君殚精竭虑,无数贤臣兢兢业业,造就了的所未有的辉煌盛世。
4.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
②故一个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一凑合而成的。
③有的哲学家说,时间只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④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
⑤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A. ③⑤①④② B. ⑤①④②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③⑤①②④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B. 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响晴的季节。
C.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D. 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臂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二、填空题:
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 )
(2)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 ( )
(3)“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 )
7.文学常识填空。艾芙·居里,_________(国别)人,她的母亲是________。她在母亲去世三周年之际,发表了著名的人物传记作品______________。
8.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他们(liàn)________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lòu)________。
(2)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zhā)________里含有百分之一的(léi)________。
(3)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lǐngyù)________吸引住了。
(4)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lǒngzhào)________着极大的宁静。
9.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炽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
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
吹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片土地;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11.现在,地铁里忙着朋友上,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在刷微博、刷圈、浏览网页……数字阅读受到新闻媒体的欢迎和喜爱的电子追捧。数字阅读,也称阅读,是指人们借助电脑、手机等载体阅读数字化处理的文字。
决定组织同学们以“学校走进数字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语言发现装扮与装扮)你们小组研究,受益匪浅。请阅读数字数字阅读更多,只有三点。
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维发展与提升)小组讨论时,有同学认为,一些“低头族”的数字阅读费时费力收效甚微,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存在问题。请你具体分析造成数字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大量的建议建议。
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12.异想天开的孩子——爱迪生
美国人汤姆斯·阿尔发·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发明家,他以造福于人类的众多发明,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爱迪生的发明很多,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共发明和改进了一千三百多种东西,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四重电报”装置、电话中的话筒、留声机、电灯、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等等。由于他的发明实在太多,因此有“发明大王”之称。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市。他家祖籍荷兰,于1730年迁往北荚,初居新泽西州,1842年才迁往俄亥俄的米兰。家里比较贫穷,主要是靠父亲种田维持生活。爱迪生六岁时,就跟着父亲到田里去做些零活。
爱迪生小时候并不聪明,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于任何事物总喜欢追根问底,就是日常见惯的现象,他都要仔细看看。比如,大树怎样生长,树叶是什么形状,他往往一看就要看上半天。他不但好奇爱问,而且什么都想亲自尝试一下。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亲急着到处去寻找,最后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 ”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十分奇怪,一直想自己也试试看。当时,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是一个劲地盯着父亲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
从此,大家都说爱迪生是个“呆子”。他常常站在街头上抄写商品的商标和广告,而且逢人就问,不怕别人讨厌,直到得到满意的答案为止。小爱迪生由于好奇,经常闯祸。有一次,为了考察火的奥秘,他试着在邻居的谷仓里燃起一堆火,这立即引起一场熊火,爱迪生也为此遭到一顿毒打。
在爱迪生七岁时,他的家庭在米兰维持不下去了,不得不迁到密西根州去,父亲在那里以木工为业。
就在这一年,爱迪生上学了。当时学校课程设置呆板,还实行体罚学生的制度,幼小的爱迪生,十分不满意这种教育方法。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引不起他的兴趣。他功课学得不好,可脑子里却装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经常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在当时那样的学校里,这样一个异想天开的孩子,当然不受欢迎,同学们都说他笨,连老师也说他是个“低能儿”。在校学习不到三个月,老师便把爱迪生的母亲叫来,对她说:“汤姆斯这孩子一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您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 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就这样,爱迪生被迫退学。这是他一生所受到的惟一的正式教育。
离开学校后,爱迪生就跟着父亲学木工,空下来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读书写字。
爱迪生的母亲原是小学教员,对教导孩子很有耐心,也很有经验。常给他讲一些名人的故事,说发明万有引力的牛顿,小时并不聪明,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竟成了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母亲还不断给他鼓励和教育,不厌其烦地解答他所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由于母亲循循善诱,爱迪生聚精会神地读了不少书,遇到难懂的章节,也决不放过,他一定要问个明白,懂个透彻,因此学习进步很快。有一天,母亲给爱迪生买了本《自然读本》,他立即被书中的科学小实验吸引住了,从此经常照着书上讲的方法去做实验。后来,爱迪生曾回忆说:“《自然读本》是我第一次读到的科学书籍,那时我还不到十岁。”这本书引起了小爱迪生对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培养了他进行实验的能力。
(1) 解释下列成语。
举世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循循善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着重写爱迪生小时的一些事,以突出他的异想天开,写了几件这样的事 请概括出来。
(3) 上面事例,说明爱迪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请从文中找出原话来回答。
(4) 爱迪生受过多长时间的正规教育 老师是如何评价他的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5) 爱迪生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谁的教导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语病辨析的能力。辨析语病时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语病原因,通常有语法角度、内容角度等,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及辨析、修改病句的方法,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2.【答案】C
【解析】A项“炽”应读chì;B项“咽”应读yān;D项“廓”应读kuò。故选C。
3.【答案】B
【解析】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不能用于表演,此处不妥。
4.【答案】A
【解析】文段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安排的。③句为总说的内容,应排在第一位,可排除B、C两项。
②句是总结性的语句,应放在最后,可排除D项。
故选A。
5.【答案】C
【解析】 A.搭配不当,可将“榜样”删去。B.搭配不当,可将“冬天”与“济南”对调。D.缺少主语,可删去“当……时”或“令”。故选C。
6.【答案】(1)外貌描写 (2)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
【解析】略
7.【答案】法国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传》
【解析】略
8.【答案】(1)炼 陋 (2)渣 镭 (3)领域 (4)笼罩
【解析】略
9.【答案】(1)温度高,极热。 (2)突然。 (3)夸张地宣扬。
【解析】略
10.【答案】如果你是一缕清风 就吹走一阵炎热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仿写语句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语言运用试题,答案不唯一。解答此类题,需要仔细观察例句,抓住例句的句式、修辞进行仿写,语言连贯即可。就本题而言,“你是一棵小草”“你是一朵鲜花”运用了含“是”字的暗喻句;就整句来看,应运用关联词“如果……就……”,以构成排比关系。仿写时只要围绕“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这一主题,做到语意连贯、比喻恰当、结构一致即可。比如:如果你是一缕清风,就吹走一阵炎热。
11.【答案】(1)示例:首先,数字阅读基于互联网信息载体,首次实现了数字化的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其次,数字阅读在阅读方式上也具有天然优势,可充分利用用户碎片化时间。再次,数字阅读借助互联网信息渠道,可随时随地进行内容更新。
(2)“低头族”的数字阅读,从方式上看,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一定会影响到阅读的效果。从阅读的内容上看,没有明确的主题,更没有明确的导向,是杂乱无章的阅读,看到什么就阅读什么,头脑都是一些“碎片”,这些都是一些浅层次的阅读,对人的思想影响和人格的培养益处不大。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有时还可能引发各种情感危机,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加强阅读方式的引导,多读一些能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美好品格的书籍;阅读要有目的性和选择性,有意义的内容要深入阅读;还要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控能力,树立理性使用手机的意识,多与人交流,来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析】略
12.【答案】【小题1】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小题2】
①孵小鸡②燃谷仓
【小题3】
爱迪生小时并不聪明,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于任何事物总喜欢追根问底,就是日常见惯的现象,他都要仔细看看。
【小题4】
在校学习不到三个月;老师说他是“低能儿”;爱迪生并非低能,而是喜欢勤于思考提出问题。
【小题5】
爱迪生的母亲。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积累,理解其意义。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通读文本、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找到关键的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什么事物怎么样”进行概括。此题可概括为:孵小鸡和燃谷仓。
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爱迪生小时并不聪明,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于任何事物总喜欢追根问底,就是日常见惯的现象,他都要仔细看看。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和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看法。爱迪生在校学习不到三个月,老师说他是“低能儿”。其实爱迪生并非低能,而是喜欢勤于思考提出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由文中可知:爱迪生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母亲的教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