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8 列夫_托尔斯泰 课时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8 列夫_托尔斯泰 课时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13:07:01

内容文字预览

8* 列夫·托尔斯泰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开会的时候,大家都正jīn① 襟 危坐,被点名表扬的眉开眼笑;挨批的诚惶诚恐;领导的批评简直入木三分,令人无可置疑;而站在后面的那小子,他脸庞黝黑,眼神呆zhì② 滞 ,十足一副yú dùn③ 愚钝 相。在这个看上去挺严肃的场合真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诚惶诚恐   B.置疑
C.黝黑  D.鹤立鸡群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A.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浪漫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B.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高尔基称他为“世界第一流的作家”。
C.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D.人物传记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2024·贵阳市南明区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步青
  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忱投入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然后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数学人才。
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的时候,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 ”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⑤那是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就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就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⑦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
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之所以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⑨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⑩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的分析中,不符合传记特点的一项是 ( D )
A.文章通过引用大量的数字,如“1927年”“享年101岁”等,表现出传记的真实性。
B.文章的语言和神态描写详细地刻画出鲜明的人物特点,展示出了传记的文学性。
C.文章为读者全面细致地介绍了苏步青的生平,体现出了传记的全面性。
D.文章从苏步青的家庭、求学经历、出色的成就及逝世,体现出了传记的时代性。
5.阅读文本,完成以下表格。
事件 ①谢绝挽留,毅然回国 鼓励学生超过老师,设立数学讨论班,严厉批评熊全治 ③求学时 文理全才,虽为数学家,但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
品格 热爱祖国、信心坚定 ②治学严谨 勤奋刻苦、态度认真 文理兼治 兴趣广泛
6.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就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对传记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A: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 ”
B: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
答: A这一句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苏步青对熊全治的严肃批评,正面刻画了苏步青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形象特点。
B这句运用语言描写,写出熊全治对苏步青的感激之情,侧面刻画了苏步青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形象特点。
7.在第⑤段插叙对杨老师“第一堂数学课”的描写,小语和小文围绕能否去掉这一段展开讨论。
小语认为,能去掉这一段,原因在于:这一段叙述的内容与文章叙述重点无关,所以能够去掉。
小文认为,不能去掉这一段,原因在于 杨老师的第一堂课改变了苏步青对数学的看法,交代了苏步青走入神秘的数学王国的原因 ,所以不能去掉。 8* 列夫·托尔斯泰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开会的时候,大家都正jīn① 危坐,被点名表扬的眉开眼笑;挨批的诚惶诚恐;领导的批评简直入木三分,令人无可置疑;而站在后面的那小子,他脸庞黝黑,眼神呆zhì② ,十足一副yú dùn③ 相。在这个看上去挺严肃的场合真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诚惶诚恐   B.置疑
C.黝黑  D.鹤立鸡群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浪漫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B.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高尔基称他为“世界第一流的作家”。
C.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D.人物传记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2024·贵阳市南明区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步青
  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忱投入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然后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数学人才。
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的时候,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 ”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⑤那是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就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就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⑦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
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之所以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⑨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⑩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的分析中,不符合传记特点的一项是 ( )
A.文章通过引用大量的数字,如“1927年”“享年101岁”等,表现出传记的真实性。
B.文章的语言和神态描写详细地刻画出鲜明的人物特点,展示出了传记的文学性。
C.文章为读者全面细致地介绍了苏步青的生平,体现出了传记的全面性。
D.文章从苏步青的家庭、求学经历、出色的成就及逝世,体现出了传记的时代性。
5.阅读文本,完成以下表格。
事件 ① 鼓励学生超过老师,设立数学讨论班,严厉批评熊全治 ③ 文理全才,虽为数学家,但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
品格 热爱祖国、信心坚定 ② 勤奋刻苦、态度认真 文理兼治 兴趣广泛
6.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就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对传记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A: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 ”
B: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
答:
7.在第⑤段插叙对杨老师“第一堂数学课”的描写,小语和小文围绕能否去掉这一段展开讨论。
小语认为,能去掉这一段,原因在于:这一段叙述的内容与文章叙述重点无关,所以能够去掉。
小文认为,不能去掉这一段,原因在于 ,所以不能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