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课时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课时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13:24:55

内容文字预览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所有历史的光明都汇聚在这里,所有先驱的信仰都铭刻在这里,所有无名的有名的xiān liè① 先烈 ,正默默地接受人们的仰视。
站在你的面前,我默悼,我品读,不只是读碑文,也读着信仰、坚贞,读着开拓、崇高,读着勇往直前的不屈的民族。
不该忘却的都juān② 镌 刻在上面。风沙迷雾掩不没你最后的一抹微笑,雷击电轰折不弯你坚挺的身躯,骤雨大雪浇不灭你信仰的火炬。
呵,不眠的纪念碑!巍巍一柱,顶天立地,是你撑起了这高云的纯洁和平,是你奠基了这大地的坦荡芬芳。站在你的面前,我蓦地意识到:你才是真正的无畏的形象,你将永垂不xiǔ③ 朽 。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
A.铭刻    B.仰视
C.勇往直前  D.顶天立地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 打比方  )
(2)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 列数字 )
(3)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 列数字、作比较 )
4.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说明顺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B )
A.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
B.由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
C.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D.纪念碑建筑过程顺序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天安门
①天安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区中心,面临长安街。
②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当年承天门远没有如今天安门这么壮丽,而只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牌楼,牌楼正中悬挂“承天之门”匾额。此楼于公元1451年毁于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时又毁于兵火,直到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重修,才大体成为今天的样式,并改名为“天安门”。
③天安门的主体建筑由城楼和城台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城楼是重檐式,黄琉璃瓦顶的巍峨城楼,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九五”之数,象征皇帝的尊严。正面有36扇菱花格式的门窗。城楼基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栏板,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城楼内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60根红漆巨柱排列整齐,柱顶上有藻井与梁枋,绘着金龙吉祥彩画和团龙图案。地面铺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仙人、走兽等图案。城台是高13米的朱红色城台,四周环绕琉璃瓦封顶的矮墙,下部是1.59米高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城台的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百级、供上下城楼用的梯道,俗称马道。还有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高8.82米,宽5.25米,唯有皇帝可以进出。
④城楼前有条金水河,河上飞架7座汉白玉雕栏石桥。中间一座最宽阔的称“御路桥”,专为皇帝而设;御路桥两旁有宗室亲王过往的“王公桥”,王公桥左右的“品级桥”是供三品以上的官员行走的;四品以下的官员和兵弁、夫役只能走“公生桥”,公生桥架在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中山公园)门前。7座金水桥除了严格的等级规定外,还表示“万方来朝”之意。
⑤金水河两岸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及两座连同须弥座高为9.57米的华表。石狮系明代永乐年间原物,距今已有500多年。石狮后面两边设有红色观礼台,台前东西各筑有花坛,游人们常在这里驻足观景。华表上满刻着盘龙与云朵,巨柱顶端加上了云板、承露盘并蹲坐着石兽,此兽有注视皇帝出入之意,因而人们把前华表上两只背北面南的石兽叫“望君归”,把后华表上两只背南面北的石兽称“望君出”。
⑥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时,都要启用天安门。皇帝平时一般不走天安门,只有每年去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另外,皇帝御驾亲征或大将出征,都得在天安门前祭路、祭旗,以求马到成功,同时显示威风。天安门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每逢殿试后的两天,皇帝召见新中进士、传呼他们的姓名,这叫“传胪”。考中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插上金花,身披红绸,骑马游街,以谢皇恩。天安门唯独皇帝可以出入,而且只能出入喜事,绝对禁止出入丧事。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经过政府多次维修,今已焕然一新。左右两侧筑起大型观礼台,供大型庆典贵宾观礼之用;金水河南有绿化带,花木四季常青。
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本文题目为“天安门”,由此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天安门”,故本文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
B.本文②~⑥段依次介绍了天安门的建造历史、城楼和城台、金水河上的汉白玉石桥、金水河两岸的石狮和华表以及天安门的功用,由此可知本文是依照空间顺序说明的。
C.第⑤段中“距今已有500多年”句中的加点词“多”表示多于“500”年,如果去掉就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D.天安门始建于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公元1451年毁于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时又毁于兵火,直到公元1651年重修,才大体成为今天的“天安门”。
6.阅读文章第③段,说说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出城台的面积、拱形门洞的数量、中间门洞的高与宽等具体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城台威严庄重、气势宏大的特点。 
7.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用词准确、严谨。请从本文中举一例来说明这一特点。
答: 示例一:第③段“地面铺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中的“约”是“大约”的意思,表示不确定,如果去掉,变成“地面铺的全是金砖,面积是2000平方米”,过于肯定,与事实不符,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示例二:第⑤段中“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多”字表示多于“500年”,如果去掉了就与事实不符,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8.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天安门及相关建筑的隐喻文化有哪些
【资料链接】隐喻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往往利用谐音或其他表现形式给事物赋予一种特定的寓意。例如用苹果和马鞍来喻“平安”。有时不借助谐音,例如给新生儿挂金锁,以求锁住他的性命毋使夭折等。
建筑的隐喻是指人通过建筑本身所显示的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自诩“真龙天子”的皇帝把建筑的隐喻做到了极致,简直是乐此不疲。所以中国的宫廷建筑中处处有隐喻文化的痕迹。
  ——(选自贾冰《中国古建筑中的隐喻文化》,有删改)
答: ①天安门最初叫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②天安门城楼大殿用“九五”之数,象征皇帝的尊严;③天安门城楼前的7座金水桥,含有“万方来朝”之意;④金水河两岸的华表上雕刻的石兽,取名为“望君归”“望君出”,有注视皇帝出入之意。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所有历史的光明都汇聚在这里,所有先驱的信仰都铭刻在这里,所有无名的有名的xiān liè① ,正默默地接受人们的仰视。
站在你的面前,我默悼,我品读,不只是读碑文,也读着信仰、坚贞,读着开拓、崇高,读着勇往直前的不屈的民族。
不该忘却的都juān② 刻在上面。风沙迷雾掩不没你最后的一抹微笑,雷击电轰折不弯你坚挺的身躯,骤雨大雪浇不灭你信仰的火炬。
呵,不眠的纪念碑!巍巍一柱,顶天立地,是你撑起了这高云的纯洁和平,是你奠基了这大地的坦荡芬芳。站在你的面前,我蓦地意识到:你才是真正的无畏的形象,你将永垂不xiǔ③ 。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铭刻    B.仰视
C.勇往直前  D.顶天立地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 )
(2)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 )
(3)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 )
4.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说明顺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
B.由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
C.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D.纪念碑建筑过程顺序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天安门
①天安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区中心,面临长安街。
②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当年承天门远没有如今天安门这么壮丽,而只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牌楼,牌楼正中悬挂“承天之门”匾额。此楼于公元1451年毁于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时又毁于兵火,直到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重修,才大体成为今天的样式,并改名为“天安门”。
③天安门的主体建筑由城楼和城台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城楼是重檐式,黄琉璃瓦顶的巍峨城楼,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九五”之数,象征皇帝的尊严。正面有36扇菱花格式的门窗。城楼基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栏板,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城楼内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60根红漆巨柱排列整齐,柱顶上有藻井与梁枋,绘着金龙吉祥彩画和团龙图案。地面铺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仙人、走兽等图案。城台是高13米的朱红色城台,四周环绕琉璃瓦封顶的矮墙,下部是1.59米高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
④城楼前有条金水河,河上飞架7座汉白玉雕栏石桥。中间一座最宽阔的称“御路桥”,专为皇帝而设;御路桥两旁有宗室亲王过往的“王公桥”,王公桥左右的“品级桥”是供三品以上的官员行走的;四品以下的官员和兵弁、夫役只能走“公生桥”,公生桥架在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中山公园)门前。7座金水桥除了严格的等级规定外,还表示“万方来朝”之意。
⑤金水河两岸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及两座连同须弥座高为9.57米的华表。石狮系明代永乐年间原物,距今已有500多年。石狮后面两边设有红色观礼台,台前东西各筑有花坛,游人们常在这里驻足观景。华表上满刻着盘龙与云朵,巨柱顶端加上了云板、承露盘并蹲坐着石兽,此兽有注视皇帝出入之意,因而人们把前华表上两只背北面南的石兽叫“望君归”,把后华表上两只背南面北的石兽称“望君出”。
⑥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时,都要启用天安门。皇帝平时一般不走天安门,只有每年去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另外,皇帝御驾亲征或大将出征,都得在天安门前祭路、祭旗,以求马到成功,同时显示威风。天安门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每逢殿试后的两天,皇帝召见新中进士、传呼他们的姓名,这叫“传胪”。考中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插上金花,身披红绸,骑马游街,以谢皇恩。天安门唯独皇帝可以出入,而且只能出入喜事,绝对禁止出入丧事。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经过政府多次维修,今已焕然一新。左右两侧筑起大型观礼台,供大型庆典贵宾观礼之用;金水河南有绿化带,花木四季常青。
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题目为“天安门”,由此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天安门”,故本文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
B.本文②~⑥段依次介绍了天安门的建造历史、城楼和城台、金水河上的汉白玉石桥、金水河两岸的石狮和华表以及天安门的功用,由此可知本文是依照空间顺序说明的。
C.第⑤段中“距今已有500多年”句中的加点词“多”表示多于“500”年,如果去掉就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D.天安门始建于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公元1451年毁于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时又毁于兵火,直到公元1651年重修,才大体成为今天的“天安门”。
6.阅读文章第③段,说说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7.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用词准确、严谨。请从本文中举一例来说明这一特点。
答:
8.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天安门及相关建筑的隐喻文化有哪些
【资料链接】隐喻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往往利用谐音或其他表现形式给事物赋予一种特定的寓意。例如用苹果和马鞍来喻“平安”。有时不借助谐音,例如给新生儿挂金锁,以求锁住他的性命毋使夭折等。
建筑的隐喻是指人通过建筑本身所显示的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自诩“真龙天子”的皇帝把建筑的隐喻做到了极致,简直是乐此不疲。所以中国的宫廷建筑中处处有隐喻文化的痕迹。
  ——(选自贾冰《中国古建筑中的隐喻文化》,有删改)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