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藤野先生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全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B.《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绘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氛围,表现出人们面对胜利的喜悦之情。
C.《“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选取的角度很独特。作者没有详尽地去记录运动员们平时训练的刻苦与努力,没有记录参赛过程的紧张与激烈,也没有记录五星红旗如何在运动场上高高飘扬,而是选取了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那一刹那。
D.《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校证》,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总写了三峡的山势,突出三峡两岸山岭绵延峻峭,再写夏季江水迅猛,水流湍急,春冬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然后写“林寒涧肃”的秋季景色,最后引用渔歌收尾。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弘扬和传承国学文化需要凝聚各方力量。
B.良好的心态是“天宫二号”发射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C.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3.下列加点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叔叔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B.这部小说情节抑扬顿挫,读来激动人心。
C.对于邻居的盛情邀约,我好意难却。
D.人民群众对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诲(huì) 托辞(cí)
不逊(xùn) 油光可鉴(jiàn)
B.诘责(jí) 发髻(jì)
驿站(yì) 抑扬顿挫(cuò)
C.芦荟(huì) 绯红(fēi)
解剖(pāo) 杳无消息(yǎo)
D.订正(dìng) 匿名(nì)
瞥见(piě) 深恶痛疾(wù)
6.下面句子没有运用反语手法的一句是( )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C.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二、填空题
7.《藤野先生》与我们在七年级所学的《 》《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一书。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写作顺序应依次是《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因为作品的内容依次是童年、少年求学与青年时期东渡日本求学。
8.导学一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除了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还有暗线。请精读文章,梳理课文脉络,把下面的结构图填补完整。
9.预学一[重温回忆]鲁迅在45岁时,温情回望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以及那些在他成长之路上留下印迹的人。他们陪伴了他,感动了他,启迪了他,影响了他……在学习《藤野先生》之前,我们先通过下表梳理已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回望那些我们接触过的鲁迅笔下的人物。本课学习结束后,再把《藤野先生》的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表2-1对鲁迅文章的梳理
人物 作品 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写(摘录原句) 对鲁迅人生态度的影响
长妈妈(阿长) 《阿长与〈山海经〉》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愚昧迷信且不识字的长妈妈,在他人漠不关心的时候,克服种种困难,为鲁迅买来朝思暮想的“三哼经”让鲁迅感受到纯粹的、丰厚的人间之爱
寿镜吾 ①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②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③ ④
10.用楷体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yīng huā】 【fēi hóng】 【wǎn rú】 【zhǎng gù】
【luò dì】 【jī xíng】不 【bú xùn】
【nì míng】 【jié zé】 【qī rán】
【yóu guāng kějiàn】 【yǎo wú xiāo xī】
【zhèng rén jūn zǐ】 【shēn wù tòng jí】
情景化:私塾内,夫子对孩子们的jiào huì 还历历在目,可他那yì yáng dùn cuò 的声调却再也发不出来了。
11.专题性学习。
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散文的特点
【研究依据】《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我的发现】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零零碎碎写了阿长的诸多讨厌之处,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
【研究依据】
【我的发现】
12.选词填空。
A居然 B凄然 C愤然 D自然
(1)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 睡安稳了。
(2)爱国青年也 ,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3)—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4)因为看得他有些 ,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三、语言表达
13.对于《藤野先生》这部作品中的“失真”现象,文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在文学创作时会如何处理“细节失真”的问题。
[材料四]
鲁迅在仙台医专看日俄战争的幻灯,立志于文学的事,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这是他的传记被传说化了的一例,我对其真实性抱有怀疑,以为这种事恐怕是不可能的。然而这件事在他的文学自觉上留下了某种投影却是无可怀疑的……幻灯事件和立志从文并没有直接关系,这是我的判断……我执拗地抗议把他的传记传说化,绝非是想跟谁过不去,而是因为这关系到鲁迅文学解释中最根本的问题。不能为了把话说得有趣而扭曲真实。
——[日本]竹内好《近代的超克》李冬木等译
[材料五]
他(鲁迅)意识到了记忆中的藤野先生与生活在人间的藤野先生二者之间的距离,因此通过“绝缘”来保持前者的完整性。1927年5月将十篇“旧事重提”结集为《朝花夕拾》出版的时候,鲁迅写了一篇《小引》。他在《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真实不是记忆的唯一理由,变形的记忆是“理性的梦”,因其与幻想相伴,往往更宝贵。在变形的记忆与有意识的遗忘之间,鲁迅孤独着并且寂寞着。
——董炳月《“仙台神话”的背面》
14.导学四鲁迅非常重视对文章的修改。研究鲁迅的手稿,看他怎样选词、炼句、修改,是一种极有益处也极有趣味的学习。下面是鲁迅所写的部分原稿和改定稿,请仔细比读,结合课文内容,揣摩鲁迅这样修改的用意。
表2-2鲁迅手稿研究
原稿 改定稿
A.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新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B.XX的是一个很矮小的教员……那教员却黑瘦的先生,高身材,戴着大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 C.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D.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E.……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F.……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表2-3文章修改探究
修改位置 修改内容 我的发现
比读A句和C句 将“新的先生”改为“陌生的先生”,将“新的讲义”改为“许多新鲜的讲义” 将“新的先生”改为“陌生的先生”更为恰当,“陌生的先生”强调的是① ;“新鲜的讲义”除了表示原来没有学过的讲义,“新鲜”还包含② 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鲁迅修改文章注重用词的准确生动
比读B句和D句 ③ 鲁迅改用这几个极富特征的词语,形象地勾勒了藤野先生的外貌。“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一句在全文有两处照应,一处是藤野先生在得知“我”肯解剖尸体时很高兴,用了“④ ”(摘录原文短语)对“我”说话;另一处是“我”瞥见他的照片,回忆起他的样子,他似乎“⑤ ”(摘录原文句子)。对藤野先生“抑扬顿挫”说话细节的反复描绘,勾勒出他鲜明的形象特征,这也与藤野先生⑥ 的性格相符
比读E句和F句 ⑦ ⑧
四、综合性学习
15.预学二[感受人物]阅读课文后,藤野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请在课文中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句子,细细品读;然后摘抄一句你感触:最深的句子。
(2)根据课文描述和你的初读印象,为藤野先生画一幅简笔肖像画。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青春献礼”人物专访团约你共访陈望道先生
个人档案:
陈望道曾任复旦大学校长,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的人,对共产党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资料链接:
凌冬不改清坚节——忆陈望道先生(节选)
胡奇光
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六年,这二十年,正是我国的多事之秋。复旦大学也不例外。老校长陈望道先生沉稳地应对风云变幻,坚守学术独立的正路。他像寒风中的翠竹,不改变那清明坚贞的气节。
(一)
我一九五七年进复旦求学。入学三个月,即听到先生的学术报告《怎样研究文法、修辞》。报告里,他大谈读书,在当时的情势下多少有点奇特吧。他说读书有快读、慢读之分。在讲到“慢读”时,他放下稿子,看着我们,慢慢地说:
“你读书,读到有一天,有一本书上的一两页字,叫你翻来覆去地读,读它一两个星期,到了那个时候,你可说是进步了!”
有这么神么?!我立即把这奇特的说法默诵两遍,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第二年,我拜读先生的学术著作《修辞学发凡》,真的被书中谈修辞同题旨和情境的那两页黏住了,翻来覆去地读那就不止一两个星期。
(二)
一九五八年教育革命中,大家讨论大学的培养目标。先生作为一校之长,却别有所见。他说:“谈到全面发展,我看在德育、智育、体育之外,还可加上一个美育……”当场没人反对,可是有一段时期,这个意见竟被打成反毛泽东思想的黑话:只因为毛主席只做过要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得到发展”的指示。但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到如今,赞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不是越来越多了吗?
(三)
大概在一九五九年初夏,我与徐志民、陈四益几位同学一起去拜访先生。先生住在教工九舍的一幢绿瓦楼房的楼上,楼下是语言研究室和会客大厅。先生在会客大厅接见我们。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在那个把学术当作资产阶级东西搞臭的岁月里,说出这句话,是要有胆识的。
我们提出要搞“近百年语文运动史”的调查,先生是很支持的。
那天,先生很高兴,讲了不少语文运动中的逸事,特别是大众语运动讲得更细。我现在还想得起先生讲话时右手一推、左手一挡的神态。凭这些动作我还可回忆起他当时谈话的要点。先生说,白话文到了一九三四年已有点变质了,这受到两个方面的攻击。先是复古派从右边批判白话文不够“文”要退回到文言文去,好,我们(指上海一批文化人)也来个批判,从左边批判白话文不够“白”,要提倡一种比白话文更白的大众语。这样做,为的是让我们多年拼命争得的白话文能健康地发展。说到这里,他脸上绽出了笑容。
的确值得高兴。因为先生顶着复古逆风,发起大众语运动之后,即使有反对白话文的言论,也再不能形成气候了。
(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国主流报纸上出现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这些流行语。这些可是表述我们建国方针的词语啊!我当时有个疑问:为什么不用成语里常见的“发愤图强”而用并不常见的“发奋图强”呢?
在一九六二年冬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先生谈修辞研究时,举了个例子恰好是“发奋图强”,好像专门为我答疑似的,我专心听,几乎逐词逐句记住了先生的原话。
原来在一次人代会上,是用“发愤图强”还是用“发奋图强”,代表们就有争论,先生主张用“发奋图强”。先生说:
“愤怒的‘愤’和奋发的‘奋’,语音相同,语意相关,稍有点差异。用愤怒的‘愤’,大多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毛主席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这个道理看,用奋发的‘奋’更好些。不管是有刺激也好,没有刺激也好,反正中国人民历来是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
先生用内因与外因的学说来分析,可谓一语破的。照此看来,与“自力更生”连用的,最好是“发奋图强”,而与“卧薪尝胆”连用的,常常是“发愤图强”。
会后,我赶快查《说文解字注》,“奋”的繁体字作“奮”,这字的“田”指田野,“隹”是短尾鸟,“大”表鸟自张毛羽。从“奮”字里,我们仿佛看到一只大鸟振翅高飞、直冲蓝天的风姿。用这个字隐喻中国人民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精神,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五)
一九六三年暑假过后,先生自己花钱,从青岛买来百日红(即紫薇)、马尾松、蚊母树等树苗,种在复旦园内,开了校领导绿化环境的新风。老实说,“蚊母树”我还是平生第一次听到的。奇怪的是,观赏树成百上千,为什么偏偏选中蚊母树等几种呢?后来从修辞角度看,好像明白了:蚊母树是期望大学成为“文化之母”“文明之母”吧;百日红是祝愿教育事业永远红红火火吧;马尾松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这应是勉励复旦学子做开拓创新的尖兵闯将吧!先生以种树来行“不言之教”,好让欣欣向荣的花木,时刻向人们倾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奥秘。
(六)
大概在一九七四年夏秋之交,我有事去语言研究室。我看到那绿瓦楼房背阴处,先生正靠在竹椅上休息。他已是八十四岁高龄了,穿着白衬衫、蓝长裤,有病缠身,人瘦了,颧骨更突出了,我看了有点心酸。
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想得起来的,只有关于《修辞学发凡》修订的一段对话:
“望老近来在修订《修辞学发凡》?”
“唔。”他慢慢坐直身子,看着我说,“如何修改得好?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他说得又率直,又诚恳。
16.本文主要写了陈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陈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语段 事件 人物品质
语段(一) 陈先生教授读书方法 教学有方
语段(二) ① 有胆有识
语段(三) 陈先生发起大众语运动
语段 事件 人物品质
语段(四) ② ③
语段(五) 陈先生自费买树苗种在校园 无私奉献
语段(六) 陈先生修订《修辞学发凡》 ④
17.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
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
18.阅读小贴士,概括“人物传记”的特点,并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小 贴 士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
(选自统编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学写传记》,有删改)
19.本文和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都属于回忆老师的文章。请结合下面的选文材料,从写作特点、谋篇布局和情感角度分析两文异同点。
材料一: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材料二: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材料三:“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材料四: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六、写作题
20.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总会有那么几位师长的鼓励影响了你,触动过你。清写一段抒情文字,对那位鼓励过你的师长表达感恩之情,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 ABC.无误。
D.有误,《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
故答案为: 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答案】D
【解析】A.语序不当,“弘扬”和“传承”应对调位置;
B.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
C.否定不当,删掉“防止”或“不要”;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3.【答案】C
【解析】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的“标致”通常用于形容人长相出众或事物外观美观,但在这个上下文中,“标致”带有明显的贬义,用以讽刺或嘲笑某人的行为或姿态,因此感彩发生了变化。
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这里的“爱国青年”看似是正面的称谓,但在句子的语境中,暗含讽刺意味,表明这些青年虽然表面上爱国,但实则被某人的思想所影响,因此“爱国青年”的感彩由正面变为了负面。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在这句话中,“伟大”是用来描述某人性格的,没有褒贬之分,仅仅是表达了一种尊重和钦佩的情感,因此感彩没有发生变化。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这里的“正人君子”原本是用来形容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但在这个语境中,它被用作反语,暗指那些道貌岸然、实则虚伪的人,因此感彩由正面变为了负面。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词语的感彩。词语的感彩分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解答时结合语境做出判断即可。
4.【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抑扬顿挫只能形容歌声、语气和语调等,不能用来形容文章情节。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5.【答案】A
【解析】A.正确。
B.诘责(jié);
C.解剖(pōu);
D.瞥见(piē)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6.【答案】B
【解析】A.“标致极了”运用了反语;
B.没有运用反语;
C.“当然是低能儿”运用了反语;
D.“正人君子”运用了反语。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词语的感彩。词语的感彩分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解答时结合语境做出判断即可。
7.【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解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写作顺序和时期,我们知道第一篇应该是关于“少年求学”的。而在鲁迅的作品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描述他少年时期在绍兴的私塾(三味书屋)学习的经历。因此,第一空应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接下来是描述“童年”的文章。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便是回忆他童年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点滴,以及长妈妈为他买《山海经》的故事。所以,第二空应填《阿长与<山海经>》。不过,由于题目中第二空只要求填写到“阿长与”,所以我们只需填写这部分即可。最后一空要求填写散文集的名字。鲁迅的这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多篇回忆性散文,其中包括了上述提到的三篇文章。因此,第三空应填《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朝花夕拾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8.【答案】初到仙台的所见所闻;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匿名信;看电影;激发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坚定改变国民精神的信念;爱国之情
【解析】《藤野先生》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对藤野严九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文中热烈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以及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原文: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纠正解剖图。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关心实习。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匿名信事件。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看电影激发作者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坚定改变国民精神的信念。
故答案为: 初到仙台的所见所闻;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匿名信;看电影;激发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坚定改变国民精神的信念;爱国之情。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藤野先生》,理解文章大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思维导图即可。
9.【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示例]寿镜吾先生表面严厉实则和蔼,有戒尺但不经常用,要求学生大声读书,他自己也读书,且如痴如醉。他方正博学.宽容淳朴,让童年鲁迅不仅感悟到读书的快乐,且达到神往读书的境界;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者眼镜,挟者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藤野先生给予求学的鲁迅无私的关爱和热情的鼓励.他正直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上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深刻影响着为国家民族而艰苦探索的鲁迅
【解析】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寿镜吾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②《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段。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原文: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故答案为: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寿镜吾先生表面严厉实则和蔼,有戒尺但不经常用,要求学生大声读书,他自己也读书,且如痴如醉。他方正博学.宽容淳朴,让童年鲁迅不仅感悟到读书的快乐,且达到神往读书的境界。
③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者眼镜,挟者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④藤野先生给予求学的鲁迅无私的关爱和热情的鼓励.他正直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上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深刻影响着为国家民族而艰苦探索的鲁迅。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0.【答案】樱花;绯红;宛如;掌故;落第;畸形;不逊;匿名;诘责;凄然;油光可鉴;杳无消息;正人君子;深恶痛疾;教诲;抑扬顿挫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的默写,要求学生把握好字形。本题的易错字有: (2) 绯 ;(6) 畸 ;(7) 逊 ;(9) 诘 ;(11) 鉴 ;(11) 鉴 ;(12) 杳 。
故答案为:樱花;绯红;宛如;掌故;落第;畸形;不逊;匿名;诘责;凄然;油光可鉴;杳无消息
;正人君子;深恶痛疾;教诲;抑扬顿挫。
本题考查字形,重点侧重于易错形近字。平时应理解记忆,可以通过字义记忆,如:歉疚的疚是愧疚的疚,歉疚本意是对自己的过失感到过意不去,含内疚的意思,所以是歉疚不是歉纠,同样的方法还有,箫笛,不是萧笛,箫是乐器,和竹子有关,所以是竹字头。
11.【答案】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专题探究能力。鲁迅的《朝花夕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确定多个探究主题。如人物角度,可以探究鲁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思想角度,可以探究鲁迅在作品中包含的理性批判;题材角度,十篇作品选材角度广泛,有恩师,有童年时代的保姆,有同学,有对封建思想的批判,与自己的求学经历等等。探究时,结合两部作品即可。
示例:专题名称:鲁迅作品中的理性批判。
我的发现:《朝花夕拾》中理性批判的色彩较浓。如《二十四孝图》中,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五猖会》中,记叙儿时要去看迎神赛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完《鉴略》,批判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与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教育制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
故答案为: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本题考查名著专题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要注意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与记忆,在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作品的精华所在,注意要言简意赅,语言通顺。
12.【答案】(1)A
(2)C
(3)D
(4)B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先理解题干中各选项词语的意思,再按照语境填入恰当的空格中。据分析可知,居然:一表示没想到, 出乎意料;二表示明白清楚。凄然:凄凉悲伤的样子。愤然:愤怒的样子。自然:在这里是当然、固然之意。
故答案为:A;C;D;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学生在日常要多积累一些区别易混词类的区别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13.【答案】示例:在创作回忆性作品时,可以适当地虚构,虚构的前提条件是情感真实。自己在创作时,可根据原有的事实中的细节,将其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失真化。
【解析】结合失真的前提条件和失真对作品的作用分析即可。回忆性文章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虚构,虚构时要饱含真情,回忆性作品是为了突出回忆,突出情感,失真就是其中一个手段。我在创作时,也会为了突出主旨情感,会饱含真情的把真实发生的事件加以失真。
故答案为:示例:在创作回忆性作品时,可以适当地虚构,虚构的前提条件是情感真实。自己在创作时,可根据原有的事实中的细节,将其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失真化。
本题考查个人看法。读懂材料内容,理解鲁迅作品中的“失真”现象及对作品的突出作用,结合自身经历谈在文学创作时会如何处理“细节失真”的问题。
14.【答案】”我”刚来这个地方,没有一个熟识的人;内容新颖;将外貌描写改为”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者眼镜”,增加了”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极有抑扬的声调;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真诚正直 、朴实严谨;添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一句;添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把语意推进一层,表明藤野先生的精神力量之大。”于是点上一枝烟”和前文”每当夜间疲倦”相照应,更凸显了鲁迅在藤野先生的影响下希望用行动改变国民精神的决心
【解析】①陌生的先生,因为我刚来,谁都不认识。
②新鲜的讲义,指内容新颖,是作者之前没学过的知识。
③BD相比,D多了: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④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⑤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⑦EF相比,F多了: 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
⑧增加勇气,写藤野先生对作者的鼓舞作用。点上烟,是因为已经是深夜了,对应前文的“每当夜间疲倦”,更突出藤野先生对作者的积极作用。
故答案为:①“我”刚来这个地方,没有一个熟识的人
②内容新颖
③将外貌描写改为”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者眼镜”,增加了”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④极有抑扬的声调
⑤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⑥真诚正直 、朴实严谨
⑦添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一句
⑧添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把语意推进一层,表明藤野先生的精神力量之大。”于是点上一枝烟”和前文”每当夜间疲倦”相照应,更凸显了鲁迅在藤野先生的影响下希望用行动改变国民精神的决心。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藤野先生》,理解文章大意。在表格中分析词语含义,理解语句含义,比较两稿的差异及修改后的作用,如表现人物形象特点,突出文章主旨中心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15.【答案】(1)[示例一]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者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示例二]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示例三]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2)
【解析】(1)原文: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2)文中关于先生肖像描写的句子是: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带领结,一笔一画勾勒即可。
(1)本题考查摘抄语句。根据题目要求,在文章找到你感触最深的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句子即可。
(2)本题考查人物肖像画。读懂名著内容,掌握关于人物的描写内容,细致勾勒即可。
【答案】16.①陈先生提倡美育;②陈先生讲解“发愤图强”和“发奋图强”;③治学严谨;④谦虚诚恳
17.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陈望道先生有胆识的性格特征,刻画出了沉稳应对风云变幻,坚守学术独立的陈望道先生的形象。
18.①人物传记要真实;②一般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经历;③充分引用传主的原话;④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19.示例:从写作特点上看,《藤野先生》围绕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分别组织材料,通过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女人裹脚,这四个典型事件表现藤野先生的性格特点。本文也是围绕“我”和陈望道先生的交往组织材料的,通过教授读书方法,提倡美育,发起大众语运动等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从谋篇布局上看,《藤野先生》写“藤野先生穿衣的马虎”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本文中则运用了由总到分的顺序,“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年,这二十年间,正是我国的多事之秋。复旦大学也不例外。老校长陈望道先生沉稳地应对风云变幻,坚守学术独立的正路”是总写,下文按照时间顺序分写。
从情感上看,《藤野先生》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真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与感激之情。本文则表达了“我”对陈望道先生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从“他像寒风中的翠竹,不改变那清明坚贞的气节”“在那个把学术当作资产阶级东西搞臭的岁月里,说出这句话,是要有胆识的”等句子可以看出来。
此外,《藤野先生》中“添改讲义”等事件表现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特点,本文中“提倡美育”等事件则表现了陈望道先生的有胆有识。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
(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四个方面。然后根据文章的特点抓住一点或几点完成做答即可。
16.本题考查概括事件和分析人物形象。①此空根据语段(二)中“谈到全面发展,我看在德育智育、体育之外,还可加上一个美育”等语句,概括内容为:陈先生提倡美育。②此空根据语段(四)中“在一九六二年冬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先生谈修辞研究时,举了个例子恰好是’发奋图强’,好像专门为我答疑似的,我专心听,几乎逐词逐句记住了先生的原话”等语句,概括内容为:陈先生讲解“发愤图强”和“发奋图强”。③此空根据“愤怒的’愤’和奋发的’奋’,语音相同,语意相关,稍有点差异。用愤怒的’愤’,大多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毛主席说,外因是变化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这个道理看,用奋发的’奋’更好些”等语句,可得出:治学严谨。④此空根据“如何修改得好 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可得出:谦虚谨慎。
故答案为:①陈先生提倡美育;②陈先生讲解“发愤图强”和“发奋图强”;③治学严谨;④谦虚诚恳
17.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此题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作答。“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是动作描写,“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是语言描写。结合“在那个把学术当作资产阶级东西搞臭的岁月里,说出这句话,是要有胆识的”等语句可知,该句生动地表现出陈先生坚守学术独立的形象,有胆有识。
故答案为: 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陈望道先生有胆识的性格特征,刻画出了沉稳应对风云变幻,坚守学术独立的陈望道先生的形象。
18.本题考查文体特点。此题可根据小贴士的提示,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答。由“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可得出:人物传记要真实。可结合本文所有事件均是真实事件作答。由“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可得出:人物传记内容生动形象。可结合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作答。由“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可得出:传记用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故答案为: ①人物传记要真实;②一般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经历;③充分引用传主的原话;④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1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相同点:写作特点:两文都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来刻画老师的形象。谋篇布局:都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展现老师的特点和对自己的影响。情感角度:都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不同点:写作特点:《藤野先生》通过更多的外貌、语言描写来展现藤野先生的形象;本文则更多通过作者的回忆和感受来体现陈望道先生的精神。谋篇布局:《藤野先生》中作者还通过与日本同学的对比来侧面烘托藤野先生;本文则更多地围绕陈望道先生在学术和教育方面的主张和行动来叙述。情感角度:《藤野先生》中作者的情感表达更显深沉和复杂,除了感激还有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批判;本文对陈望道先生的情感更多是对其坚守学术和教育理念的敬佩。
故答案为: 示例:从写作特点上看,《藤野先生》围绕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分别组织材料,通过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女人裹脚,这四个典型事件表现藤野先生的性格特点。本文也是围绕“我”和陈望道先生的交往组织材料的,通过教授读书方法,提倡美育,发起大众语运动等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从谋篇布局上看,《藤野先生》写“藤野先生穿衣的马虎”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本文中则运用了由总到分的顺序,“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年,这二十年间,正是我国的多事之秋。复旦大学也不例外。老校长陈望道先生沉稳地应对风云变幻,坚守学术独立的正路”是总写,下文按照时间顺序分写。
从情感上看,《藤野先生》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真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与感激之情。本文则表达了“我”对陈望道先生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从“他像寒风中的翠竹,不改变那清明坚贞的气节”“在那个把学术当作资产阶级东西搞臭的岁月里,说出这句话,是要有胆识的”等句子可以看出来。
此外,《藤野先生》中“添改讲义”等事件表现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特点,本文中“提倡美育”等事件则表现了陈望道先生的有胆有识。
20.【答案】示例:您用火一般的热情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我们跟随您,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您不是演员,却能让我们跟着您喜怒哀乐:您不是歌唱家,却能让知识叮咚作响;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我们的灵魂!感谢老师对我的关怀,感谢老师带领我前进,感谢艺师传授我知识,感谢老师教会我做人的道理……老师,所有的感谢都不足以表达我对您的感激之情,我会牢记您对我的教诲,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解析】依据要求写一段抒情文字,对那位鼓励过你的师长表达感恩之情,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如:示例:您用火一般的热情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我们跟随您,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您不是演员,却能让我们跟着您喜怒哀乐:您不是歌唱家,却能让知识叮咚作响;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我们的灵魂!感谢老师对我的关怀,感谢老师带领我前进,感谢艺师传授我知识,感谢老师教会我做人的道理……老师,所有的感谢都不足以表达我对您的感激之情,我会牢记您对我的教诲,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结构清晰,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