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与朱元思书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与朱元思书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5 09:21: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与朱元思书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对《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文中写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D.文章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和“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都是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
B.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我们学的《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C.《与朱元思书》“书”即书信。“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指的是汉水的北面。
D.一则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鄙道元,他是北魏地理学家。
B.列夫·托尔斯泰,英国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三作家》《复活》。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
D.《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吴均写给朋友的书信,也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4.下列关于《与朱元思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5.下列对《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6.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B.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代表作为《昆虫记》,课本选入科学小品《蝉》。
C.“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D.古时不同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有讲究。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二、默写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
“     ,   ”的意境。
(2)《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    ,   ”。
(3)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与朱元思书》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   ;    ,    ”。
三、语言表达
8.班级开展“我用一字评赏《与朱元思书》”的读书活动,让大家选择一个字来评赏文章中的奇山异水。要求既联系文本,又言之有理。仿照示例,在(1)(2)小题中选做一题,与同学交流。
[示例]
我用“融”这个字来评赏《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水为什么是浅青色的?因为江水清澈,倒映青山,山水相融才能有“缥碧”这样美丽的颜色。此外,“游鱼细石”,是区别于江水的另一种景物,但它们又与江水融为一体。这都写出了江水的清、静、趣。
(1)我用“动”这个字来评赏《与朱元思书》。
(2)我用“    ”这个字来评赏《与朱元思书》。
9.学习《与朱元思书》一文后,一名同学(生1)扮演导游,另一名同学(生2)扮演游客,两人进行互动,请你为生(1)写一个导游词。
生1:   
生2:真是不虚此行啊,我们都不想回家啦!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互相轩邈   
窥谷忘反   
疏条交映   
蝉吟鹤唳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12.【甲】文第2段作者在描写“异水”时,主要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13.【甲】【乙】两文描写山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找出相应语句并简要分析其手法和作用。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
A、无误;
B、无误;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描述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和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的感受,这是作者的所感,不是所见, 有误;
D、无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此类句子,从句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2.【答案】A
【解析】A:错误。康乐: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不是用皇帝年号表示时间。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3.【答案】B
【解析】B:错误,不是英国,是俄国。《三作家》的作者是斯蒂芬·茨威格。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4.【答案】D
【解析】D:错误。泉水泠泠,好鸟嘤嘤,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是为了表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为后面写“息心"作铺垫。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5.【答案】B
【解析】B:错误。富春江水之“异”:缥碧、急湍。直视无碍,翻译为: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属于缥碧里的。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6.【答案】D
【解析】D:错误,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金兰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竹马之交。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7.【答案】(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解析】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碍 、 泠、 嘤、韵 ”
故答案为;(1)1、夹岸高山2、皆生寒树
(2)1、游鱼细石2、直视无碍
(3)1、泉水激石2、泠泠作响3、好鸟相鸣4、嘤嘤成韵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名句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8.【答案】(1)这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船行江上,鱼儿游水,江水奔流,无不是动感十足的画面。山、树看似静止,在作者的笔下,它们也在不停地生长,”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而泉、鸟蝉、猿也正以活动的姿态展示着大自然的无穷奥妙。
(2)[示例]竞
【解析】 (1)“动”字,主要表现在文章中的动态美,江水、鱼儿、行船等;以及在作者笔下才有了动态的景物等。(2)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因此,可从各方面分析,如:“竞”字,可从文章的景物的生机方面分析;“净’字,文中之景无不充满自然之感,给人心净明快之感,同时也有作者心中的豁达之情。
故答案为:(1)这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船行江上,鱼儿游水,江水奔流,无不是动感十足的画面。山、树看似静止,在作者的笔下,它们也在不停地生长,”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而泉、鸟蝉、猿也正以活动的姿态展示着大自然的无穷奥妙。(2)竞
此题考查文章的赏析。做此类题, 要掌握鉴赏的方法:①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②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③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④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本题就i是抓住关键词句去赏析。
9.【答案】(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高山奇伟嶙峋,令人惊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紧扣文章《与朱元思书》,灵活运用文本中的语言来介绍富春江的景色,激发游览者的兴趣。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语言流畅,生动,富有鼓动性。如: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高山奇伟嶙峋,令人惊叹;
故答案为: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高山奇伟嶙峋,令人惊叹;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导游词的基本写作要求,灵活运用文本内容,用语流畅、生动。
【答案】10.往高处远处伸展;同“返”,返回;互相掩映;啼叫
11.①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息下来。
②这地方被仁人志士所喜爱,哪里是虚言啊!
12.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如:“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托出水的清澈,而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直视无碍”从人的角度来写水,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
13.【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都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生动地写出山势高峻、秀奇的特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理解。本题包含课外文言文,一般来讲,课外文言文与课内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关联的,所以此类题型更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平时的积累是关键,其次,还应注意联系上下文或者句意去推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本题包含课外文言文,一般来讲,课外文言文与课内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关联的,所以此类题型更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此类题目应在平时应多背诵,只有积累得多了才能做好课外的迁移。其次,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
(3)(4)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侧重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对写作手法的掌握, 针对此类题目,学生应在平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的基础之上,逐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句子本意概括出写作手法,其次,老师在教学时候,应重视此类题目,并为学生总结常见的表现手法、修辞等。
【参考译文】
我刚过去的一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10.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理解。本题是课外文言文,一般来讲,课外文言文与课内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关联的,所以此类题型更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平时的积累是关键,其次,还应注意联系上下文或者句意去推断 。
互相轩邈句意是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是往高处远处伸展。
窥谷忘反句意是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疏条交映句意是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交映是互相掩映。
蝉吟鹤唳句意是蝉鸣鹤叫。唳是啼叫。
故答案为:往高处远处伸展;同“返”,返回;互相掩映;啼叫。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 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第一句的 ”息“ ,意思是平息。第二句的" 乐 "的意思是喜爱。
故答案为:①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息下来。
②这地方被仁人志士所喜爱,哪里是虚言啊!
12.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意思是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衬托出水的清澈 的特点。
故答案为: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如:“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托出水的清澈,而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直视无碍”从人的角度来写水,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
13.【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意思是 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山是静态的,这句话采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富有动感,更形象地描绘出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意思是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这句话,把静态的山赋予了动态的特点,形象写出了山的高俊。
所以【甲】【乙】两文 写山都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故答案为:【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都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生动地写出山势高峻、秀奇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