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5 13:0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名轲,字子舆(yú)。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
作者介绍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作品介绍
文化常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作者表明的主张或观点(中心论点和 分论点)。
论据: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言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件、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
文化常识
论证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加以证明,使自己观点有一个证实的方法。
比喻论证:用比喻的修辞进行论证。
举例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
对比论证: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论证。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
朗读课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fú)/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yù)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疏通文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一致、内部团结。
比得上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 而 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
不如地利也。
疏通文意

内城
外城

表修饰,来
表示转折,却
代它
这样

表判断
译文:(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疏通文意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护城河
武器装备
坚固锋利
粮食
充足
放弃
表顺承
离开

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并非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疏通文意
故曰: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
使......定居
凭借、依靠

巩固国防

险要
威慑、震慑
锐利、锋利
译文: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疏通文意
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亲戚
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行仁政
……的人

极点
内外亲属
同“叛”,背叛
代他
归顺
代他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王,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疏通文意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借
所以
译文: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文言知识归纳
亲戚
古: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去 古: 今:到 ……去
池 古: 今:池塘
2.古今异义:
1.通假字:
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离开,逃跑
护城河
3.词类活用
环:
域:
固:
威:
文言知识归纳
名词作状语 围
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定居
形容词用作动词 巩固
形容词用作动词 震慑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三里之城
亲戚畔之
寡助之至
何陋之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他,指代寡助之君
动词:到
宾语前置标志,无义
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久之,目似瞑
语气助词,无义
4.一词多义

文言知识归纳
天时、地利——赤壁之战:孙吴联军借助长江天堑,以及北方兵不习水战的地理条件及东风的天时,一把火烧掉了曹操83万大军。
人和——七擒孟获:蜀汉建国,西南诸民族皆归顺,唯独孟获不肯归顺,民心尽失,诸葛亮挥师南征,七擒七纵,最后孟获归顺蜀汉,永不反叛。
在孟子看来,天时、地利、人和哪个最为重要?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理形势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整体感知
人和
整体感知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如何论证他的观点的?
深入探究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也。
“天时”与“地利”的比较
极言城之小
攻城者攻势极猛并占有战斗的主动权(包含“天时”的条件)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与“人和”的比较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 也。
排比,四个并列的双重否定句,守方具备“地利”条件
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才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一:攻城
论据二:守城
三里、七里
环而攻之
不胜
城非不高
池非不深
兵革非不坚利
米粟非不多
委而去之
深入探究
小结
深入探究
中心论点既然已经得到论证,为什么还要继续写“故曰,域名不以……战必胜矣。”?
将论点的范围从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
“得道”是实现“人和”的重要途径。
深入探究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
引出论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彻底失却“人和”
把“人和”发挥到极致
对比论证
深入探究
孟子认为:
要想取胜,就要 。
要想 ,就要 。
要想 ,就要 。
人和
得道
人和
得道
施行仁政
小结
课堂练习
          
1.解释下面红色的词语。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
B.亲戚畔之 畔:(       )
C.多助之至 之:(   )
D.委而去之 委:(    )
2.翻译“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放弃
使......定居
同“叛”,背叛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斗就一定能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