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6 07:1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极一时的《战狼》塑造了冷锋的英雄事迹。(将“事迹”改成“形象”)
B.暑假快到了,我准备去白云山的地方,游览五福天路.飞龙瀑布等景点。 (删去“的地方”)
C.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起决定作用。(“关键在于勤奋”与“勤奋起决定作用”用一个即可)
D.“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主要参与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和中毒.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的责任。 (主谓不搭配,去掉“参与”)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B.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销它遗留下的印迹。
C.这三种淳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D.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狐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3.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臼齿(jiù) 濒临(pīn) 繁殖 茸毛(róng)
B.凋谢(diāo) 震颤(chàn) 深渊 兴味(xìng)
C.飓风(jù) 洗涤(tiáo) 星辰 赐予(cì)
D.遏制(è) 卑微(bēi) 销逝 点缀(zhuì)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永久的生命》这个题目,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即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课文的写法是先抑后扬,“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B.《永久的生命》在第1段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但这是伏笔,是为后面的内容蓄势的。
C.《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1段是直抒胸臆,接着三段是分述,最后一段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D.这两篇文章以抒情见长,字里行间传达着真情和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曲阜的“三孔”、少昊陵、邹城的峄山、泗水的泉林都是济宁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B.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D.从长远看,不仅读书写字需要态度端正、严谨认真,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与书为伴,同古今中外名人大家亲密接触,收获人生真谛。读《论语》,我 ;读《名人传》,我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我 ;读《曾国藩家书》,我 。
①认识到家风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
②懂得了处人事、求学问的原则
③明白了生活与教学的艺术
④体会到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勇于担当的情怀
A.②④③①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二、填空题
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臼齿    茸毛   蔓延   
8.用楷体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xìng wèi】   【xǐ dí】   【bēi wēi】牛   【niú dú】
   毛【róng máo】   【xiāo shì】   【fán zhí】
   【diāo xiè】   【è zhì】   【shēn yuān】   【fǔ kàn】
情境化:当生活中的困难如飓风般将你吹到bīn lín   绝望的边缘,不妨冷静下来借助书籍与有相同经历的作家们来一场tuī xīn zhì fù   交谈,他们的真诚与睿智,定能让你获得思想的启迪。
9.填空。
《永久的生命》是现代作家   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在写法上,先谈   ,欲扬先抑;再谈   ,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10.朗读《永久的生命》,根据各部分的段意写出自然段如何划分。并在文中标记。
第一层:(第   自然段)   。
第二层(第   自然段)   。
第三层(第   自然段)   。
11.根据意思选词语
(1)   :兴趣。
(2)   :冲荡;清洗。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3)   :地位低下而渺小。
(4)   :[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
(5)   :阻止,禁绝。
(6)   :指位置相邻,接界。接近,将要。
(7)   :从高处往下看。
12.根据拼音写汉字。
diāo   谢 洗dí    
三、语言表达
13.学校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的主题活动,请阅读下表,写出调查结论。(不能用数据表述)
市民文明行为调查统计表
  不说脏话 不乱扔垃圾 排队有秩序 遵守交规
小学生 90% 87% 90% 91%
初中生 78% 69% 85% 72%
成年人 70% 60% 75% 64%
注:小学生、初中生、成年人各抽样100人。
结论:    。
14.读哲理性散文,就如同跟一位思想大师在交流。请从《散文二篇》中摘抄一句让你深有感触的句子并背诵下来,再结合你的品悟和作者交流。
(1)严先生,您好。“   。”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
(2)罗素先生,您好。我想和您交流一下您的这句话:“   。”
我想:   。
四、综合性学习
生命何其可贵,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如何让相对短暂的生命绽放永恒的光彩,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八年级(1)班围绕“生命·人生”开展主题班会,邀请你一起参加。
15.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16.仿照示例,联系你对《永久的生命》一文的理解,写一段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生命像什么?生命像一幅长长的画卷,等待我们精心描绘;生命像一曲美妙的乐章,需要我们用心演奏……生命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是美好的。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水稻的谦卑
①贴紧土地,是一种让灵魂匍匐前进的方式。水稻始终以谦卑的姿态呈现在土地上,没有艳丽的花朵,没有高悬的果实,却默默滋养着城市与乡村,滋养着人们平静的生活。年复一年,光阴流逝,乡村的容颜已改,只有谦卑的水稻,依旧在土地上淡淡地飘香。
②红土高原上的乡村是谦卑的。它用贫瘠而朴实的土地接纳了水稻,接纳了这种庄稼的生长。水稻也秉承了红土高原的品性,不事张扬,沉静地向着土地深处扎下根须,在阳光下显露出真切的面容。
③盛夏的夜晚,月光如水,悄悄地走向稻田,坐在田埂边,听遍野的蛙鸣协奏,是一件惬意的事。这时的稻田,是静谧的。而水稻就像是一个淡雅的女子,穿着一袭绿裙,躺在沉寂的田野里想着自己的心事;金秋的清晨,微曦初露,轻轻地走进稻田,漫步阡陌间,看灵巧的蚂蚱蹿跳,是一件幸福的事。这时的稻田,是丰盈的。而水稻就像一个朴实的农妇,穿着一身布衣,站在广袤的田野里守着自己的家园。
④水稻的谦卑是一种宿命,人的谦卑则需要一种顿悟。人们总是期待着向人生的高处行走,而水稻却憧憬着向土地的深处挤压。它的生命力,只有和土地完美结合才能萌发,这让水稻贴紧土地的心思,有了最为生动的注解。
⑤稻田是一张铺开的大网,网住了农人大把大把的时间和他们对丰收的期待。大片的稻田,是乡村的希望。炊烟袅袅,是因为水稻的滋养;睡梦沉沉,是缘于水稻的馈赠。水稻仰起面庞,是为了盼望风调雨顺;水稻俯下身子,是为了谋求成熟圆满。乡村和水稻紧紧拥抱在一起,让人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⑥谦卑,并不是自甘低贱。谦卑是一种宽阔的胸襟,是一种内敛的气韵,是水稻面对乡村的最深依恋。谦卑的事物,往往能够展示单纯和美好。如蚂蚁,用团结体现力量;如小草,用起伏对抗风暴;如游鱼,用慵懒诠释自由。谦卑的土地,心甘情愿接受犁铧的穿透;谦卑的水稻,心甘情愿接受镰刀的切割。犁铧和镰刀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让土地和水稻感受到一种锐利的痛楚。春种秋收的过程,就是土地、水稻和金属碰撞的过程。人们总是会漠视脚下谦卑的泥土,而对金属投以敬畏的神色和贪婪的目光。土地和水稻的隐忍与厚重,在金属的熠熠光芒面前黯然失色。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了土地,忘记了水稻,去注视金属散发出的光芒。然而,正是谦卑的土地和水稻,不断地养育着我们,并且,从不向我们索取和提出任何要求。
⑦每一束稻穗里孕育的果实,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水稻,就这样以隐忍和含蓄的品格,汲取天地的灵气,浓缩自然的精华,彰显生命的本质。它奉献出的粮食,是土地给予人们的厚赠。为此,乡村始终珍视着土地,珍视着水稻,珍视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珍视着平平淡淡的每一个日子。
⑧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株水稻,在土地的怀抱里生根,长叶,开花,结实。到成熟的时候,低下头颅,就能看到生养我们的土地,依旧是那样的谦卑、宽厚、隐忍和真实。
17.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借助水稻的谦卑,推而广之,延伸到人生,告诉我们,人也要像水稻一样,选择一种谦卑而真实的姿态生活。
B.贫瘠而朴实的红土地接纳了水稻,水稻也秉承了红土高原不事张扬而沉静的品性,可见,红土地是水稻最适应的种植环境。
C.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将水稻的谦卑写得真实生动,形象具体,让读者对水稻产生怜惜和敬佩之情。
D.作者认为,谦卑的事物,往往能够展示出其单纯和美好,很少甚至不会向我们索取什么。所以,我们在面对谦卑的事物时,要怀有一颗感恩、尊敬之心。
18.阅读全文,说说“水稻的谦卑”有哪些内涵。
19.简要分析第⑥段中写“金属”的作用。
20.下面两段话都谈到了生命,其对生命的理解不同在何处?
[甲]水稻,就这样以隐忍和含蓄的品格,汲取天地的灵气,浓缩自然的精华,彰显生命的本质。谦卑的土地和水稻,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生命的本质,拒绝浮华,选择一种谦卑而真实的姿态生活。
[乙]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搭配不当,修改正确;
B:重复赘余,修改正确;
C:句式杂糅,修改正确;
D:句式杂糅,去掉后面的“的责任”,或把“的责任”放在“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后,去掉“主要”加一个“是”。故修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语病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整理归类辨析。 解答时,要注意先区分病句的类型。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2.【答案】A
【解析】A:没有错别字;
B:取销应写作:取消;
C:淳洁应写作:纯洁;
D:狐寂应写作:孤寂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语里有许多字同音字和形似字,我们理解了字义,特别是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并积累,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3.【答案】B
【解析】A:濒应读作:bīn;
B:全部正确;
C:涤应读作:dí
D:销逝应写作:消逝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和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同音字和形似字及多音字,我们理解其字义,就不容易读错或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并积累,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要注意方音与普通话的不同,注意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鼻音和边音等。
4.【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 .有误,“以抒情见长”应改为“以议论见长”或“以说理见长”。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项,第二个和第三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B项,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C项,将“身心健康”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6.【答案】A
【解析】 《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读《论语》,我“懂得了处人事、求学问的原则”;《名人传》写三位名人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所以,读《名人传》,体会到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勇于担当的情怀;《陶行知教育名篇》讲述了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的独特教育思想。所以,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明白了生活与教学的艺术;读《曾国藩家书》就是读“ 曾国藩”,就是读那个时代,认识到家风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排序为:②④③①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7.【答案】jiù;róng;màn
【解析】
臼齿 :[ jiù chǐ ]磨牙的通称,口腔后方两旁的牙齿,形状像臼,用于磨碎食物。俗称槽牙。
茸毛:[ róng máo ]指人和动物的绒毛;植物体上的细毛。
蔓延:[ màn yán ]形容像蔓草一样地不断向周围扩展滋生。
故答案为:jiù;róng;màn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8.【答案】兴味;洗涤;卑微;犊;茸;消逝;繁殖;凋谢;遏制;深渊;俯瞰;濒临;推心置腹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积累。根据读音“ xìng wèi ”的词有幸位 、兴味等,幸位一般用于文言文中,故填“ 兴味 ”;
根据读音“ xǐ dí ”的词有“ 喜狄 、洗涤”等,“喜狄 ”是初中出现极少的一个词,故填“洗涤”,容易写成“ 洗濯 ”;
根据读音“ bēi wēi ”的词就是“卑微”,故填“ 卑微 ”容易写错的字有“微”;
根据读音“ niú dú ”可以知道填“ 牛犊 ”,容易写错的字有“犊”,故填“犊”;
根据读音“ róng máo ”和提示字“毛”可以知道填“ 毛茸茸、毛绒绒 ”, 但是在汉语词典中只有毛茸茸,并没有毛绒绒的说法 ,故填“ 茸 ”;
根据读音“ xiāo shì ”可以知道填“ 萧氏 、消逝”,但是在汉语词典中萧氏不是常用固定词语,一般出现在口语中,故填“ 消逝 ”,容易写错的字“消”;
根据读音“ fán zhí ”可以知道填“ 繁殖 ”这也是汉语词典中这个读音唯一的词,故填“ 繁殖 ”,容易写错的字有“殖”;
根据读音“ diāo xiè ”,可以知道填“ 凋谢 ”,这也是汉语词典中这个读音唯一的词,故填“ 凋谢”,容易写错的字有“凋”;
根据读音“ è zhì ”的词有扼制、遏制等,八年级学生学过的只是“遏制”,故填“ 遏制 ”,容易写错的字有“ 遏 ”;
根据读音“ shēn yuān ”,可以知道填“ 深渊 ”,这也是汉语词典中这个读音唯一的词,故填“ 深渊 ”,容易写错的字“ 渊”;
根据读音“ fǔ kàn ”,可以知道填“ 俯瞰 ”,这也是汉语词典中这个读音唯一的词,故填“ 俯瞰 ”,容易写错的字“瞰”;
根据读音“ bīn lín ”和提示“ 绝望的边缘 ”,可以知道填“ 濒临 ”,故填“ 濒临 ”,容易写错的字“ 濒 ”;
根据读音“ tuī xīn zhì fù ”和提示修饰“ 交谈”,可以知道填“ 推心置腹 ”,故填“ 推心置腹 ”,容易写错的字“ 置”;
故答案为:兴味;洗涤;卑微;犊;茸;消逝;繁殖;凋谢;遏制;深渊;俯瞰;濒临;推心置腹
本题考查词语积累。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词语积累包括汉字的拼音 、书写 、词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多音字、形似字、后鼻音、翘舌音等语法知识,平常要多积累。
9.【答案】严文井;生命的易逝;生命的永久
【解析】《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文章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故答案为:严文井;生命的易逝;生命的永久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10.【答案】一;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二至四;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五;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层次及其层意的理解。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段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一 ;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故答案为: 一 ;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注意文段之间的联系,注意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11.【答案】(1)兴味
(2)洗涤
(3)卑微
(4)消逝
(5)遏制
(6)濒临
(7)俯瞰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积累。(1)根据意思“ 兴趣。 ”可以想到“兴致”“兴味”,“兴味”着重指事情饶有趣味,如兴味索然,毫无兴味,“兴致”着重指感兴趣的情绪,这里侧重“趣味”的意思,故填“兴味 ”;
(2)根据意思“ 冲荡;清洗。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可以想到“洗涤”“洗濯”等 ,“洗涤”是 冲荡、清洗、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的意思, “洗濯” 就是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的意思,故填“ 洗涤 ”;
(3)根据意思“ 地位低下而渺小。 ”可以想到“低劣、低微、卑下、卑贱 ”等,卑微一般指地位低下,而卑贱就是一个人的态度和思想问题,低劣是指环境质量方面,卑下是指身份品格方面,故填“ 卑微 ”;
(4)根据意思“ [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 ”可以想到“ 消除、消亡 、消失、消逝”等,这里侧重“时间慢慢流逝”的意思,其他的词没有时间逝去的意思,故填“ 消逝”;
(5)根据意思“ 阻止,禁绝 ”可以想到“扼制、遏制”等, “遏制”重在阻止,“扼制”重在把守、控制,“扼制”的主语一般是人,而“遏制”的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他事物,故填“ 遏制”;
(6)根据意思“ 指位置相邻,接界。接近,将要 ”可以想到“靠近、面临 、濒临 ”等词,“靠近”只是接近的意思,“面临”没有位置相邻的意思,故填“ 濒临 ”;
(7)根据意思“ 从高处往下看 ”可以想到“ 俯视 、俯瞰、鸟瞰”等, 鸟瞰是指飞鸟在空中向下看,而俯瞰是人(物)站在高处向看看,两者所处高度是不相同的 , 俯视,向下看、低头看,没有强调一定高度,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在较高的高度上俯视下方,强调了看的高度, 故填“ 俯瞰 ”;
故答案为: 兴味 ;洗涤;卑微;消逝;遏制;濒临;俯瞰
本题考查词语积累。本题考查词语积累。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词语积累包括汉字的拼音 、书写 、词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多音字、形似字、后鼻音、翘舌音等语法知识,平常要多积累。
12.【答案】凋;涤
【解析】
凋谢:[ diāo xiè ]草木花叶枯萎脱落。比喻衰败,死亡。
洗涤:[ xǐ dí ]清洗,洗刷。
故答案为:凋;涤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字形的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写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13.【答案】年龄越大的市民,其文明行为所占的比例越小,文明意识越淡薄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概括能力。分析表格中“小学生”“初中生”“成年人”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在四项调查内容中占比的大小,可以看到年龄层次不同文明行为的占比也不同,据此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概括。
故答案为:年龄越大的市民,其文明行为所占的比例越小,文明意识越淡薄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14.【答案】(1)(示例)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我很赞同您说的这句话。花朵总是会凋零的,但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凋零的花朵变成了春泥,滋养了新的花朵,生命就以接力的形式完成了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和芬芳
(2)(示例)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您把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比作飓风,说明您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的挫折,但这些挫折并没有打败您,而是让您更加相信生命的美好
【解析】 注意结合《散文两篇》中《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内容作答。⑴注意结合《永久的生命》,可从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珍惜进行阐述。⑵结合《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故答案为:⑴ (示例)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我很赞同您说的这句话。花朵总是会凋零的,但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凋零的花朵变成了春泥,滋养了新的花朵,生命就以接力的形式完成了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和芬芳
⑵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 您把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比作飓风,说明您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的挫折,但这些挫折并没有打败您,而是让您更加相信生命的美好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15.热爱生命,奋斗人生
16.生命像什么?生命像一江奔腾不息的春水,最终东流入海;生命像一棵顽强生长的小树,最终参天耸立……生命是变化的,生命是永恒的。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宣传语要求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人们做什么,不希望人们做什么,必须明确具体地表达出来,所以内容要具体,紧扣主题,注意语言要简洁,一般在20字以内,通俗易懂,要巧用修辞,一般采用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妙传情意,要健康积极亲切友善。
(2)本题考查仿写。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仿写答题思路是一看题干,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二分析例句,研究例句内容、句式、语言或情感,三巧构思,确定仿写对象,注意文采,最后答题注意聚义连贯,内容合理。
15.拟写时需注意:内容上要紧扣活动主题“生命·人生”来写,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语言要简洁,句式要工整,尽量用修辞手法,比如:生命之火,燃烧激情,照亮人生;把握生命的每一刻,享受人生的美好;珍惜生命,从你我做起等等。
故答案为: 示例:热爱生命,奋斗人生
16.分析例句,我们发现示例有三部分,首先是设问,然后使用两个比喻句,形象揭示生命的意义,最后总结。那我们仿写时就要按照示例的格式来写。比如: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一曲美妙的乐章,等待我们去倾情演奏;生命像一首美丽的长诗,等待我们去放声吟诵……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是永恒的
故答案为: 示例:生命像什么?生命像一江奔腾不息的春水,最终东流入海;生命像一棵顽强生长的小树,最终参天耸立……生命是变化的,生命是永恒的。
【答案】17.B
18.贴紧土地,没有艳丽的花朵,没有高悬的果实,却默默滋养着城市与乡村;不事张扬,沉静地向下扎根;它淡雅、朴实,对生命力有最为生动的注解;有宽阔的胸襟,有内敛的气韵,展示出单纯和美好;隐忍厚重,养育着我们,从不向人索取;拒绝浮华,宽厚、隐忍而真实,在蛰伏中提升能力、积蓄力量。
19.运用对比,从侧面烘托出水稻的谦卑、隐忍与厚重;同时插入人们“对金属投以敬畏的神色和贪婪的目光”,揭示世俗的物质社会中本末倒置的物质追求。
20.[甲]:应该重视生命的本质,拒绝浮华,选择一种谦卑而真实的姿态生活。[乙]:应该坚强、乐观地生活。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理解分析文章内容首先邀通读全文,读懂意思,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然后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第三,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最后,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步骤是:先要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定,就是锁定答题范围,最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述,一般用主谓句:什么(谁)+怎么样(是什么),如果有主题句直接引用也可。
(3)本题考查对对比表现手法的分析与理解。作用:运用对比,将什么和什么巧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什么的情况,从而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主题。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分析理解。理解文章主旨可以分析文章标题: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可以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有的文章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作综合归纳才能明确。可以分析文章的背景: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17.A:由第8段可知,赏析正确;
B:由第2段可知,水稻从红土地那里秉承了“贫瘠而朴实”的顽强的生命力和随遇而安的品性,不能说明红土地是水稻最适应的种植环境,故不正确;
C:赏析正确;
D:由第6段可知,赏析正确。
故答案为:B
18.第1段句子:“贴紧土地,是一种让灵魂匍匐前进的方式。水稻始终以谦卑的姿态呈现在土地上,没有艳丽的花朵,没有高悬的果实,却默默滋养着城市与乡村,滋养着人们平静的生活”第2段句子:“水稻也秉承了红土高原的品性,不事张扬,沉静地向着土地深处扎下根须,在阳光下显露出真切的面容”可知,不事张扬,沉静地向着土地深处扎下根须。
第5段句子:“水稻俯下身子,是为了谋求成熟圆满”可知,即便成熟时也低下头颅,极其含蓄。
第6段句子:“谦卑的水稻,心甘情愿接受镰刀的切割”可知,隐忍厚重,心甘情愿地接受镰刀的切割。第6段句子:“然而,正是谦卑的土地和水稻,不断地养育着我们,并且,从不向我们索取和提出任何要求”可知,从不向人类索取和提出任何要求。
故答案为: 贴紧土地,没有艳丽的花朵,没有高悬的果实,却默默滋养着城市与乡村;不事张扬,沉静地向下扎根;它淡雅、朴实,对生命力有最为生动的注解;有宽阔的胸襟,有内敛的气韵,展示出单纯和美好;隐忍厚重,养育着我们,从不向人索取;拒绝浮华,宽厚、隐忍而真实,在蛰伏中提升能力、积蓄力量。
19.这里的金属就是指 犁铧和镰刀 ,侧面表现水稻的谦卑隐忍和厚重,有些人们对“金属投以敬畏的神色和贪婪的目光”,揭示世俗的物质社会中本末倒置的物质追求。
故答案为:运用对比,从侧面烘托出水稻的谦卑、隐忍与厚重;同时插入人们“对金属投以敬畏的神色和贪婪的目光”,揭示世俗的物质社会中本末倒置的物质追求。
20.甲,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生命的本质,拒绝浮华,选择一种谦卑而真实的姿态生活。
乙,虽卑微柔软,但依然欢乐坚强。
故答案为: [甲]:应该重视生命的本质,拒绝浮华,选择一种谦卑而真实的姿态生活。[乙]:应该坚强、乐观地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