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三峡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三峡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6 10:1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郦道元
10、三峡
字词积累:
略无阙处 叠嶂 曦月 襄陵
沿溯阻绝 绝巘 飞漱 属引
泪沾裳
quē
zhànɡ

línɡ

yǎn
shù
zhǔ
chán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疏通文意:
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完全没有。
同“缺”,空隙、缺口。
如果不是。
正午。
半夜。
日月。
两岸都是相连的山,
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
遮蔽天空、挡住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冲上、漫上。
山陵。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这里指飞奔的马。
没有这么快。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
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挡,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
这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
傍晚便可到江陵,
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急流。
回旋的清波。
极高的山峰。
飞速地往下冲荡。
茂盛。
甚,很。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有很多趣味。
春冬时节,
则是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天刚放晴。
下霜的早晨。
肃杀,凄寒。
连接。
延长
凄惨悲凉。
回声。
声音悲凉婉转。
所以渔夫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秋天,)每到天刚晴或下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常有高处的猿拉长声音鸣叫,
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
在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重点实词:
例句 意思
(1)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2)绝 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3)清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1、一词多义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如果
断绝
消失
极高的
清波
清澈
(1)虽乘奔御风
2、词类活用:
(2)每至晴初霜旦
动词用作名词,( )
明词用作动词,( )
飞奔的马
下霜
3、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1)略无阙处 省略
(2)或王命急宣 或者
(3)虽乘奔御风 虽然
(4)良多趣味 好
(5)至于夏水襄陵 是一个词,表示另提一词
与“无”连用,完全没有
有时
即使
甚,很
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水经注》
全书共四十卷,约三十万字,详细记载了一千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与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知识链接: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为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不单单是条自然的河,也是一条文化的河
文本探究:
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从山和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高峻险拔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结构
1.三峡两岸的山
2.三峡的夏水
3.三峡的春冬景色
4.三峡的秋天景象
三峡的壮丽风光
6.如果让你各用一个三字词语来描述三峡山以及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你会用什么词语?
深入探究

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高峻美

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奔放美
清幽美
凄婉美
板书设计


三峡
夏季
春、冬季
秋季
雄奇险拔:
奔放美
清幽美
凄婉美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俊美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品味。
例如:作者写春冬之景,侧重其形色,而情也蕴含其中: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以“趣”字,确切地表达了见春冬之景时的愉悦之情。
结尾引用渔歌有何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深入探究
比较阅读:与前人对三峡的描述比较,有什么发现
袁山松《宜都记》: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
盛弘之《荆州记》:峡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郦道元较前面两位,做了哪些修改 这样的修改好不好 挑处,说一说。
明确: (1)可思考“曦”等字的意义。(2) 郦道元的句式有长有短,富有变化,抒情性更强。
本文先写山,突出 的特点,后写 ,按照 、春冬、 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它在各季节的特征,突出了三
峡 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
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高峻险拔,连绵不断
夏季

秋季
了解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o)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他一生对中国的地理做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中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力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