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散文两篇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话题,它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极致的体验,生命可以是能够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打败那般顽强,也可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般博大。
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
——董卿《朗读者》开场白
导入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壹
1.读准字音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2.理解词义
臼齿: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又用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3.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贰
1.读标题,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
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2.读全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3)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生命是永久的”
3.读课文,拟小标题,理清思路
诵读文本
第一段:慨叹有限的生命。
第二段:感动______的生命。
第三段:感谢______ 的生命。
第四段:赞美 ______ 的生命。
第五段:咏叹生命的奇迹。
神奇
永久
永存
解惑质疑
思考生命
叁
一
三
四
二
(一)请同学们读课文的自读提示,思考一下,看你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吗?
【自读提示】
生命在“终于要凋谢”的花朵中“永存”,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
从时光一去不返,个人生命有限写起。
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
“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因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去做对整个人生有价值的事,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梦想而努力。学生的当务之急,是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技能,为未来人生梦想的实现奠定基础。
1.思考:整体的生命是永久的,个体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的这种奇妙状态?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有限的个体生命?
解惑质疑,思考生命
2、个体生命遇到不幸或痛苦该怎么看待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紫藤萝瀑布)中有一句话:“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们不应该沉滴于暂时的不幸,而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无止境的生命。应该警达、乐观。
解惑质疑,思考生命
3.怎么理解“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柔弱的小草能抵抗风寒, 一年一年“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一万年前”“一万年以后”都是一样的;小牛犊炫耀着它们“永远的金黄色茸毛"。作者用的是同样的眼光,即透过生命更替的生动描述,形象展现新生命不断创造的流动与神奇。
解惑质疑,思考生命
4.“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怎样理解“分开来”“合起来”的意思
“分开来"指的是个体的生命。“合起来”指的是人类的生命。
整句话的意思是: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这是生命的奇迹。如一年一年的小草、一代一代的小牛犊,个体消逝了,整体生命却永远存在。
作者从哲理角度揭示了生命的永久在于整体生命的生生不息与生机盎然。
解惑质疑,思考生命
5.“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调谢”和“永存”矛盾吗
看似矛盾,实则充满哲理:花儿凋谢,只不过是生命变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它孕育出了果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自己的生命滋养下一代,同时也让生命得以延续、生生不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命的消逝与不朽比作花朵的凋谢与永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生命的价值。
解惑质疑,思考生命
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42年
(1)南京大屠杀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2)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
写作背景
(3)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据详细的统计,在河南12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
写作背景
在那样的年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卑微的、柔弱的,有如草芥一般!那时的全国上下都被一种情绪笼罩着,作者却认为: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个体生命有限,但我们的整体生命永恒。这是一种乐观积极、豁达向上的人生态度。没有小我,而是大我,是博爱。
小结
(二)思考:文章第一段说“我们都非常可怜”,而最后一段却盛赞生命就是“奇迹”,矛盾吗?
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一开始突出写个体生命的有限,并感叹“我们都非常可怜”,第二段却忽然转折,将我们带入永久生命的美好视野。
同时,作者为了表达其观点,先是将抽象的理论以比喻修辞呈现,而后又以现实生活现象呈现,同时又将其寄寓于哲理性语句中去。构思十分巧妙。
精读细品
感悟“生命”
肆
交流讨论:这是一篇哲理散文,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同学们画一画,圈一圈,找出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如:
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牛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牛为拥有“遍身金黄的茸毛”而欣喜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哲理散文又叫议论性散文,以阐述哲理见长,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推心置腹,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写作目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想和联想的空间。
著名翻译家、99岁高龄的许渊冲先生说:生命哪,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说得真好!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命就会成为永恒。同学们,对吗?让我们一同珍惜,拥抱,热爱我们的生命!
课堂小结
感谢倾听
活
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导入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Personal Work Collection
一、整体感知,梳理文本
1.认识生字
遏(è)制 飓(jù)风
濒(bīn)临 俯瞰(kàn)
2.大声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特点。
第一层(第2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二层(第3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三层(第4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部分(第2~4段):分说。
第三部分(第5段):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
Personal Work Collection
二、深入理解、问题探究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求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
这句话,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形象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中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与同情的内在联系。作者用含蓄而充满理性的语言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2.精读课文,探究如下问题
①爱情可以带来狂喜;
②爱情可以摆脱孤独;
③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1)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2.精读课文,探究如下问题
①了解人类心灵;
②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
③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
(2)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2.精读课文,探究如下问题
作者同情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3)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2.精读课文,探究如下问题
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
(4)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怎么理解?
课文中,作者用凝练含蓄的语言叙写了自己一生的纯洁而无比强烈的人生追求,表达了作者博大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激励我们有所追求,奋发向上。
课文主旨
感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