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整体教学 各课习题课件(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整体教学 各课习题课件(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6 19:43:38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
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
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某
校八(2)班开展了以“赏山川川美景”为主题的班
会活动,请你参加。
第一步夯基础·读美景
为了更好地理獬古人所绘之景,请你完成
下列有关字词的任务。
【活动一:识记音形】
1.请你帮小语还原卡片中音形全貌。
音形全貌
阙处
夕日欲颓

水皆缥碧
急湍甚箭
que)
(tui)
(xing
(piào)
tuan)
沉in
XT
沿sù
横kē(柯)经Iún(纶》
鳞)
(曦)月(溯)阻绝
上蔽
世务
竞跃
【活动二:解释文言文词】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虽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
素湍绿潭急流
回清倒影清沒
每至晴初霜旦下霜
五色交辉
辉映
风烟俱净
消净、消散
互相轩邈
往高处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
向东或向西
负势竞上
向上
3.下列对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C)
A.飞漱其间(代词,指“绝谳”)
B.实是欲界之仙都(助词,的)
C.相与步于中庭(动词,到)
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介词,从)
【解析】C.于:介词,在。
4.请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选出正确的释义。
(1)略无阙处(A)
A.阙,同“缺”,空隙、缺口
B.阙,同“缺”,缺少、缺短
(2)窥谷忘反(B)
A.反,同“返”,返场
B.反,同“返”,返回
5.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猛浪若奔
B.横柯上蔽
C.空谷传响
D.庭下如积水空明
【解析】A.奔:名词作动词,飞奔的马;B.上:名词作状语,在上;
C.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谷里;D.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6.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是(D)
A.四时俱备
B.晓雾将歇
C.月色入户
D.怀民亦未寝
【解析】A.“时”,季节/小时、时间;B.“歇”,消散/休息;C.“户”,
门/窗户;D.“亦”,均为“也”的意思。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山川之美
猿鸟乱鸣
A.
B.
两狼之并驱如故
无丝竹之乱耳
念无与为乐者
寻张怀民
D.
能与其奇者
寻十余里无迹(共8张PPT)
第三单元同步写作指导
学习描写景物

技法点晴
方法讲解
典例分析
(1)抓住景物的形
如《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
状、色彩、声音等,巧妙
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散在草丛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
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该段落中对景物描写常常
摹。
使用修辞手法,这样描写出的景物更生动,更富感染力。
(2)抓住景物的特
如《紫藤萝瀑布》“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
1.抓
征,可以综合运用视觉、
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从色彩
住景
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
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
物的
感官角度。
绘出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特征
(3)抓住景物的特
征,可以俯视、仰视,近
如《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观、远望,可以写静态、
飞漱其间”的景象,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
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
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段中的不同形态。
时间顺序
如《雨的四季》“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而夏天,就
可以是一天中的
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
早、中、晚;可以是一年
吧!”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景,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中的春、夏、秋、冬。
2.恰
每】
空间顺序
如《济南的冬天》“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
当排
定点观察、移步换
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里按从高到低

景等。
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将一山之景写得有层次、富有动感。

如《苏州园林》“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有几个园里有古
逻辑顺序
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
由主到次、由个别
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到一般等。
这一段写出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相呼应的情景,既有动
感又有层次感,写游览者的观感,侧面突出了苏州园林的景致。
如《昆明的雨》“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
描写景物时恰当地
3.融
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
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
情入
人家阶石的一角…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
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
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这里用卖杨梅的女孩的娇
感染人心的力量。
美情态衬托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之情。(共28张PPT)
鲶基础任务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缥碧(piǎo)
急湍(tuan)
泠泠(Iing)
戾(i)
鸢(yuan)
轩mido(

柯(ke)
kui(
窥)谷
经Iú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
从:跟、随
(2)任意东西
东西:向东或向西
(3)一百许里
许:表示约数
(4)猛浪若奔
奔:指奔腾的骏马
(5)负势竞上负:凭借
竞:争着
(6)互相轩邈
轩邈:往高处远处伸展
(7)泉水激石
激:冲击,撞击
(8)千戟不穷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9)百叫无绝绝:
断、停
(10)鸢飞戾天戾:至、到达
(11)望峰息心息:平息
(12)经纶世务经纶:筹划、治理
(13)窥谷忘反窥:看到
反:同“返”,返回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D)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非亭午夜分
B.猛浪若奔
若屈伸呼吸
C.急湍甚箭
可爱者甚蕃
D.鸢飞戾天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析】A.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从/连词,表假
设,如果;B.动词,表比较,像/代词,你;C.动词,超过/副词,
很,十分;D.助词,……的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
碍。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
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
能看得清清楚楚。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伤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5.根据提示默写。
(1)《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山异水
天下独绝
(2)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
命力的句子是负势竞上,
互相轩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3)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
视名利的思想的句子是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
忘反

教材核心练
6.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本文采用了什么
写作方法加以表现?请简要回答。
水清、水急。运用衬花的方法突出水清
连小鱼和石子都能看得清,可见水有多清;
又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说水流北箭还
决,又把“猛浪”北作“飞奔的马”,既说它决,
又表现它气势宏大。(共37张PPT)
级基础任务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阙处(que)
沿溯(sù)
飞漱(shù)
属引(zhǔ)
xiang(襄)陵
x(曦)月
素tuan(瑞
叠zhàng(嶂)
绝yǎn(献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
标一处)
(1)常有高猿长啸。
(2)猿鸣三声/泪沾裳。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白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
(2)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3)绝献多生怪柏
绝献:校高的山峰
(4)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5)清荣峻茂
荣:茂盛
(6)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
(7)属引凄异
属:连接
(8)空谷传响
响:回声
4.写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同“缺”,
空隙、缺口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1)自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哀转久绝(消失,停止
(2)绝绝献多生怪柏(校高的
沿溯阻绝(断绝
6.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用作名
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晴初霜旦
(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4)素湍绿潭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7.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
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
古义:即使
今义:
虽然)
(3)不以疾也(古义:决
今义:疾病)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开头段总写三峡特色: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并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反衬。
B.第二段中以奔马、疾风的夸张来显示
“快”,带给人们形象而又深刻的感受。
C.作者选取“哀转久绝”为渲染对象,表现
林寒涧肃”的环境,充满凄清肃杀气氛。
D.第三段写了三峡的春冬之景。先描写了
俯视江中所见到的,之后又写仰视所见,
最后加以总括。
【解析】C.作者选取了最能表现“林寒涧肃”的典型环境
“晴初霜旦”作为渲染对象。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从白帝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
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乘着风,也没有
这么快。(共23张PPT)
然基础任务练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驱犊(dú)东皋(gao)
徙倚(xiyi)
燕然(yan)没马蹄(mò)白沙堤(di)
2.赏析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草木茂
盛的样子,突出了黄鹤楼景色明丽,登高
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展现出一幅
令人陶醉的画面,两个叠词,声调铿锵,
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
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
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形象生动,写
出了长江的气势磅礴,充分表达了诗人的
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3.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
句是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诗中于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孤独抑郁心
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
采薇
(2)《钱塘湖春行》以“
几处早莺争暖树
滩家新燕啄春泥”将初春充满生机
活力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诗中描绘
春花绽放,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乱花渐
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3)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
山随平野

江入大荒流”两句与“星垂平
野阔,月涌大江流”意境相似。诗中由欣
(4)崔颢《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
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
洲。写作者登楼远朓,勾起无限乡愁
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
江上使人愁
(5)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例如《使至塞上》中
大漠狐烟直
长河落日圆
99
联,构图有面有点,线条简洁明快,景象
既苍茫辽远,又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
用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
是征莲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一)阅读《野望》,完成题目。
4.诗中额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层层树林染上了金黄的秋色,
峰峦叠嶂在夕阳的余晖中更显萧瑟的画,面
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仿徨心情和在现
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题目。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
黄鹤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感慨?
杼发了诗人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
感慨。(共50张PPT)
第十一课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8基础任务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弘(hong)
颓(tui)与其奇者(y心)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2)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5)沉鳞竞跃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这里指人间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
地鸟叫着。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描写一日之内景象变化的句子是
晓雾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C
(3)表现作者自得与自豪之情的句子是

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教材核心练
6.文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结构上起总
领全文
的作用。
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
山、水的?突出了山、水的什么特点?
高峰入云”从仰视角度写山,“清流见底”
从俯视角度写水,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
特点。
8.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共描写了哪些景
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全文抓住一个“美”字来写。描写了山峰、
河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夕日、猿、鸟、
鱼儿等景物,这些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9.文章结尾提到的“康乐”指难?作者提及他
有什么深意?
指谢灵运。①
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欲
慕;②流露出作者对世人对秀美山水无动于
衷的惋惜之情;③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
许,同时流露出与谢公比肩的得意之情。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山川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
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
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声传入
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解析】C.“乱”在文中应是指“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共13张PPT)
一、直接默写。
1.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2.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
3.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4.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二、理解默写。
1.《庭中有奇树》中写女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
远人的诗句是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
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老骥伏
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赠从弟》(其二)中表现松树不畏严寒的诗
句是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梁甫行》中感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的句子
是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三、阅读欣赏。
(一)阅读《庭中有奇树》,回答问题。
1.这首诗写出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并
简要分析这一动作的内涵。
“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折
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因为
这花凝聚着她的衣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
的思念。
2.“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分析其中
哪个字用得好。
“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
香气沾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盈
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花香
都充盈于袖间了。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
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不已”。
诗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曹操虽然到
了晚年,但仍有志千一番事业,表现了作者
追求宏伟理想的豪情壮志。
4.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全
诗抒发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感情?
体现了作者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杼发了
作者积校乐观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赠从弟》(其二),回答问题。
5.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
的表达效果。
“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
了刺骨的风声,两个叠词富有韵律美,突出
了松柏挺立不屈的姿态
6.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
性”的目的是什么?
亭亭(挺拔),劲(刚劲),端正(直立、正
直)。诗人写松柏“本性”,歌颂了松树的高
洁,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志趣、情
操和希望,并借以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
的人
(四)阅读《梁甫行》,回答问题。
7.“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
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
在房屋中窜来窜去。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
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
与凄楚,抒发了感慨,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