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所以动心忍性 忍能对面为盗贼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重而道远
C.人恒过 国恒亡
D.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B.必先/苦其心志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米粟(sù) 寡助(guǎ) 空乏其身(kòng)
B.妾妇(qiè)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ān)
C.畎亩(quǎn) 胶鬲(gé) 富贵不能淫(yín)
D.傅说(yuè) 百里奚(xī) 法家拂士(bì)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二、填空题
6.导学一结合注释,读懂课文。根据提示,将下表填写完整。
表6-1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指出文中谈论的话题 ① ② 造就人才、治理国家
理出文中谈论的人物 ③ 公孙衍、张仪、妾妇 ④
概括文中人物的共性 得道者和君子都推行仁政的思想 ⑤ ⑥
分析列举人物的用意 ⑦ ⑧ 这些事实说明忧患磨难可以使人奋发有为,逆境出人才,以此类比治国之道,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的因素相仿
归纳孟子说理的特点 归纳孟子说手法多样,善用⑨ 理的特点(至少填三种)等方法说理,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论证严密
小贴士
比较阅读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用这种方法阅读,选准对比点是关键。
7.预学一诵读课文后,为 下面词句中的加点字注音,再按要求进行筛选。
亲戚畔 之 丈夫之冠
往之女 家 畎 亩之中
胶鬲 曾 益其所不能
衡 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 士
[筛选]上面这些加点字中,“ ” “ ” “ ” “ ” “ ”这五个字是通假字。通常,通假字同哪个字,就读哪个字的读音。这就是”通假异读”。
8.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选自 < >,作者是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 他和孔子齐名 ,世称” 同为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 >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 , 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
(2)“四书”指 :<< >><< >><< >> 和 <孟子>
10.文学常识填空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选自 < >,作者是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 他和孔子齐名 ,世称” 同为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 >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 , 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
(2)“四书”指 :<< >><< >><< >> 和 <孟子>
11.短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 ”的论断。
12.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只有这样,才能“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
三、语言表达
13.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1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选)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kuài)稽①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拓稽(zhè jī)行成②,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③弊,轻锐④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②成:讲和,和解。③罢:同“疲”,疲惫。④锐:精锐部队。
15.选出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百里奚举于市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C.勾践伐吴,吴师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D.女忘会稽之耻邪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16.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磨炼的好处,最后总结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成语“卧薪尝胆”出自[乙]文,这个故事恰好印证了[甲]文“生于忧患”的道理。
C.[乙]文中的 “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主要体现了[甲]文的“劳其筋骨”;[乙]文中的“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主要体现了[甲]文的“苦其心志”。
D.两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逆境造就人才。经得起艰苦的磨炼,终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1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请断两处。
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18.翻译[甲]文中画横线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9.请你根据[乙]文简要概括越王勾践的人物形象。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辨析。
A:使动用法,使......坚韧/忍心
B:都是“责任、任务”的意思。
C:都是“常常”的意思。
D:都是“提拔、起用”的意思。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掌握。解答时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2.【答案】D
【解析】D应划分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故答案为: D.
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
3.【答案】C
【解析】A:苦:使……痛苦,形容词使动用法;
B:饿:使……迷乱,使……动摇;使……屈服,形容词使动用法;
C:畔:通”叛“,背叛。
D:动:使……惊动;使……忍受。形容词使动用法。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词类活用现象的种类,然后结合句意进行分析。
4.【答案】B
【解析】ACD无误;B“冠”应读“guàn”。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能力。结合掌握的知识来辨析即可。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名著,应使用书名号。
B.第一个句号应放入后引号内。
D.“等”与省略号不能同时使用,应去其一。
故答案为C
逗号是句子之间的停顿;句号是句子结束;问号是有疑问的句子;冒号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的作用;说的话要用引号。一般来说,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6.【答案】天时、地利、人和,哪个更为重要;何为”大丈夫”;得道者、失道者、君子;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无原则顺从;出身卑微,经历磨难,最终成就大业;描述得道者、失道者、君子的情形是为了从治国层面上说明”人和”的重要性,是由前面对战争的分析类比而得出的;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曲意顺从诸侯,没有仁义道德原则,谈不上是”大丈夫”,从而明确”大丈夫”的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类比、排比、对比、比喻
【解析】
结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话题是天时、地利、人和,哪个更为重要。
根据“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富贵不能淫》的话题是何为”大丈夫”。
结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和“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可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谈论的人物有:得道者、失道者、君子。
结合“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论的人物有: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
结合“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可知,《富贵不能淫》人物的共性是:无原则顺从。
结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物的共性是:出身卑微,经历磨难,最终成就大业。
结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可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列举道者、失道者、君子这些人物的用意是为了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结合“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富贵不能淫》列举人物的用意:列举反例来明确自己对“大丈夫”的理解和定义,强调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归纳孟子说理的特点 ,可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使用了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得道”“失道”对战争的决定意义,突出强调了“得道”即“人和”的重要性。《富贵不能淫》中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要要守礼这样的生活现象来类比“大丈夫”的矢志不渝;而“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比喻轮涨,把“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结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使用排比来强调大丈夫的本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用了排比手法,多方面地描写了担大任的人所经历的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从而突出作者的观点:艰苦磨难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增长人担当大任的能力。由此可见,孟子说理善用类比、排比、对比、比喻等手法。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这类图表式概括题,作答前要先审清题干,明确概括对象和作答范围;然后再分析已知内容,明确空格处与其他信息的内在关联,并考虑其他作答要求;最后回到原文定向查找,提取关键词句概括作答。
7.【答案】pàn;guàn;rǔ;quǎn;gé;zēng;héng;bì;畔;女;曾;衡;拂
【解析】
亲戚畔之: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pàn):通“叛”,背叛。
丈夫之冠:男子行加冠礼时。冠(guàn):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往之女家: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女(rǔ):通“汝”,你。
畎亩之中:田野耕作之中。畎(quǎn):田间水渠。
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曾(zēng):通“增”,增加。
衡于虑:思想阻塞。衡(héng):通“横”,梗塞,指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bì):通“弼”,辅佐。
其中,“畔”“女”“曾”“衡”“拂”是通假字。
故答案为:pàn;guàn;rǔ;quǎn;gé;zēng;héng;bì;畔;女;增;衡;拂。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注音和通假字辨析。平时注意积累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等读音。通假字一方面可根据词义反推,一方面可在日常古文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
8.【答案】中间
【解析】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间:中间。
故答案为:中间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9.【答案】(1)孟子, 告子下;孟子;孔孟;儒
(2)大学;中庸;论语
【解析】ABD正确。B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故/天将降大任 / 于是人也。
故答案为:B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1)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2)“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西汉之后学五经,南宋之后学四书。
故答案为:⑴1、孟子, 告子下;2、孟子;3、孔孟;4、儒
⑵1、大学;2、中庸;3、论语
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10.【答案】(1)孟子, 告子下;孟子;孔孟;儒
(2)大学;中庸;论语
【解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西汉之后学五经,南宋之后学四书。
故答案为:⑴1、孟子, 告子下;2、孟子;3、孔孟;4、儒
⑵1、大学;2、中庸;3、论语
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11.【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提示“由个人国家”梳理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句概括。
此类题,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有关信息,按要求解答即可。
12.【答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提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 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梳理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句概括。
此类题,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有关信息,按要求解答即可。
13.【答案】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告其心志,劳其筋骨,城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操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益处。
故答案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县理解文意,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作答。
14.【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天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 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 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这是从个人角度论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天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则是从国家角度论述。客观环境和个人命运的互动关系推广到客观环境和国家命运的关系上去,得出“生于优患,死于安乐“这样一个深刻的结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家就将死于安乐。
故答案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天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意,理清层次,把握重点语句的理解。
【答案】15.B
16.C
17.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18.示例一:在国内(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部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示例二:在国内(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外部)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部的忧患,国家往往会灭亡。
19.示例:勾践是一个能够忍辱负重、发愤图强、与百姓同甘共苦、礼贤下士、善于把握作战时机、吃苦耐劳、生活简朴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参考译文】
【甲】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的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体现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祸患更有利于人生存,安逸享乐更容易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
吴国已经赦免了越国。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对待宾客热情诚恳,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
15.A翻译为: 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市:市井
翻译为: 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市:买
B翻译为: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故,所以
翻译为: 所以自号“醉翁”。故,所以
C翻译为: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师,军队
翻译为: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师,老师
D翻译为: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之,的
翻译为: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答案为:B
16.C:错误。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翻译为: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写勾践卧薪尝胆,对应“苦其心志”。
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翻译为:亲身耕作,与百姓共同劳作。写勾践亲自耕田,对应“劳其筋骨”。
故答案为:C
17.例句翻译为: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夫人自织”是完整的句子结构,后面可断句。“食不加肉”和“衣不重采”是并列句中间断句。再“织、肉”后面断句。
故答案为: 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18.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入、法家、拂、出、敌国、外患、恒、亡”。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通“弼”,辅佐。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恒:常常。亡:灭亡。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示例一:在国内(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部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示例二:在国内(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外部)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部的忧患,国家往往会灭亡。
19.①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翻译为: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写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
②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翻译为: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写勾践吃苦耐劳、生活简朴。
③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翻译为:对贤人彬彬有礼,对待宾客热情诚恳。写勾践礼贤下士。
④与百姓同其劳,翻译为:与百姓共同劳作。写勾践与百姓共同劳作。
⑤使范蠡与大夫拓稽行成,为质于吴。翻译为:越王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写勾践忍辱负重。
⑥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翻译为: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写勾践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故答案为: 示例:勾践是一个能够忍辱负重、发愤图强、与百姓同甘共苦、礼贤下士、善于把握作战时机、吃苦耐劳、生活简朴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