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6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7 08:3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而这首词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
B.“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美妙神奇景象的赞叹。
C.在下片的最后,词人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去那没有战乱、离散和悲伤的仙境。
D.全词表现了词人不甘忍受现实,却又无能为力,只好借助想象去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词人在这首词中带上了少有的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
2.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天空、云涛、晓雾、星河,景象瑰丽,展现了一幅辽阔、恢弘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B.词作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幸福安定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C.词中“归”字是词人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潜意识的具体体现。
D.词人希望自己能像大鹏鸟一样高飞远走。她大声疾呼:“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游仙思想。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浑欲不胜簪(zān) B.塞上燕脂凝夜紫(yàn)
C.折戟沉沙铁未销(jǐ) D.学诗谩有惊人句(màn)
4.对下面这首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词一开头即写梦中所见景象,上片前两句词人借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意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這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B.“仿佛”以下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在幻想的境界中,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
C.下片开头“报”字紧承上片“问”字而来。答语中既有对日暮途穷的叹息,又有对自己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的嗟怨,幽怨凄侧,深得婉约词风三昧。
D.“九万里”以下三句写出词人希望自己能像大鹏一样远走高飞,化用了《庄子·道遥游》中的典故,反映出词人对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5.《渔家傲》中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以及空有才华却倍感苦闷的句子是(  )
A.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B.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蓬舟吹取三山去 听取蛙声一片
B.星河欲转千帆舞 过尽千帆皆不是
C.老大徒伤悲 徒有羡鱼情
D.八月湖水平 潮平两岸阔
二、填空题
7.《渔家傲》是    (朝代)的词人   写的一首诗,该作者号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8.《渔家傲》中“   ,   ”,展现给我们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9. 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殷勤   ②嗟叹   ③学诗谩有惊人句   ④蓬舟   
10.导学一诗词的创作目的在于传情或言志。理解作品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或者所流露出的品格、志趣)是阅读诗词的重要环节。请借助下页表格中的诗词阅读策略,完成填空。
表6-6诗词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一 阅读策略二 你的理解
诗词 从诗词内部的题材选择、意象选择、遣词造句、手法运用(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用典等)等角度入手(提示:请选择一个角度对诗词进行初步理解) 从诗词外部的诗人身世遭际、思想倾向和诗歌的具体创作背景等角度入手,即”知人论世“(提示:请查阅资料,了解与诗人或诗词有关的资料,简要摘录) (提示:借助前面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后,你对该诗词所抒发的情感或所传达的品格、志趣有何理解)
《饮酒》(其五) 从题材选择的角度:本诗写酒后对世事人生的感慨,直抒胸臆,挥洒真情;诗歌描写的是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去职归隐,绝意仕途,对污浊的官场极为厌恶 诗人追求的”真意”就是自然之趣,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我与自然融合的纯洁浑朴境界的追求
《春望》 ①从   的角度 ②    ③   
《雁门太守行》 ④从   的角度 ⑤    ⑥   
《赤壁》 ⑦从   的角度 ⑧    ⑨   
《渔家傲》 ⑩从   的角度        
11.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一名潜,字   ,号   ,私谥“靖节”,东晋诗人。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   诗人。
(2)杜甫,   朝诗人,字   ,自号   ,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   ”,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3)李贺,字   ,唐代诗人,有“   ”之称。
(4)杜牧,唐代诗人,字   ,号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一起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5)李清照,   朝女词人,号   。   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2.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东篱 不胜簪 提携 折戟 梦魂 殷勤
三、语言表达
13.揭示词作《渔家傲》主旨的一句是   。
14.《渔家傲》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四、综合性学习
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5.参照示例,策划学习内容、学习任务。
示例: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16.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
五、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课,围绕“问天”这一主题,老师选取了下面三篇诗文,请完成下题
【甲】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 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乙】《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丙】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
(节选自《列子集注·汤问篇》中华书局2018年版)
17.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主要写实景,开头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境界开阔,气势磅礴。
B.“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感叹人生之路漫长修远,但是自己已至暮年。表达词人珍惜学习时光的紧迫感。
C.“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希望大鹏送自己去往海上仙山,体现词人消极避世的思想。
D.全词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志怪者也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孔子不能决也   ④孰谓汝多知乎   。
19.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日 初 出 沧 沧 凉 凉 及 其 日 中 如 探 汤 此 不 为 近 者 热 而 远 者 凉 乎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21.丙文中,两小儿辩的是怎样的问题?从他们的辩论和“孔子不能决”,你读出了什么?
22.古人叩问苍天,寻找万物发展的情理,探索精神本原。这三篇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请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嗟”字表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表达了词人空有才华、终遭不幸的怨嗟感慨。所以“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美妙神奇景象的赞叹”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思是风啊!干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词人叫到“风休住”,表达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并不是消极避世;
故答案为: D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解答这道题,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名言警句的思想内涵,再结合问题情境来分析,阐述理由要简明扼要。
3.【答案】B
【解析】B:错误, 燕脂,即胭脂。应该是yān。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4.【答案】C
【解析】 ABD.正确。
C.有误,“深得婉约词风三昧”错,本词是李清照豪放词的代表作。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5.【答案】C
【解析】《渔家傲》中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6.【答案】B
【解析】A.两个“取”都是“得”的意思。
B.虚指,无数,形容很多;上千只。
C.这两个“徒”都是“白白地”的意思。
D.这两个“平”都是“与岸平”的意思。故选B。
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注意词不离句,放在具体的句子中去识记、理解,效果更佳。
7.【答案】宋朝;李清照;易安居士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渔家傲》是 宋朝(朝代)的词人李清照写的一首诗,该作者号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故答案为:宋朝;李清照;易安居士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8.【答案】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诗歌理解性默写能力。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积累,熟读且记诵诗歌。根据提示写出对于的诗句。
故答案为: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考生在平时注意诗歌的记诵,对诗歌的内容要注意理解,在完成此题时注意提示的要求,此外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9.【答案】yīn;jiē;màn;péng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殷勤”读作“yīn”;“嗟叹”读作“jiē”“学诗谩有惊人句”读作“màn”;“蓬舟”读“péng”
故答案为:yīn;jiē;màn;péng
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10.【答案】[示例]①意象选择 本诗选择”城”“草木”“花”“鸟”等自然意象,刻画了国都沦陷后的悲惨景象;又以”家书”“白发”等意象抒发自己的忧思;杜甫生逢安史之乱时期,写本诗时正身处叛军占领的国都长安,家人远在他乡生死不明;诗歌揭露了安史叛军的罪行,表达了诗人对国都沦陷的哀悼,诗歌还寄托着对家人的思念与对家人安危的担忧;遣词造句 诗中大量使用了色彩浓艳的词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而且与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色彩斑斓的画面,以此表现战争的激烈;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诗人创作多表达政治场上不得意的悲愤,及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讽刺;诗人极力写战争中将士们的奋勇作战、雄姿英发,再加上荆轲刺秦的典故,表明了报效朝廷的决心;题材选择 古人写咏史怀古这类题材,往往不止于就事论事,而是有着明确的现实指向,或托古讽今,或怀古伤今。本诗借三国赤壁之战的往事,诉说作者内心对自己生不逢时的人生境遇的感慨;杜牧有巨大的政治抱负,却处于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他常常有一种抑郁情怀,常感慨生不逢时,不得一展襟抱;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以此曲折反映自己的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却不得施展;表现手法 词人运用了浪漫的想象营造出虚幻的梦境,“天”“云涛”“晓雾”“星河” “千帆”等构成了极壮丽的境界,与天帝的对话则饱含着美好的理想;词人早年生活优裕,后金兵入据中原,词人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境遇孤苦;词人借梦境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她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解析】根据题意与表格已有内容可知,诗词阅读策略分为内外两种。内部阅读策略侧重于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如诗歌的题材、意象、遣词造句、写作手法等;外部阅读策略侧重于对诗歌拓展内容的理解,比如诗人身世、思想倾向、诗歌创作背景等。通过两种策略阅读诗歌都有助于分析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品格或志趣。
《春望》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诗人杜甫身处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家人却远在他乡生死不明,忧思之下写下此诗。全诗融情于景、寓情于物,可以选择诗歌意象去揣摩诗人情感。此诗前四句选择”城”“草木”“花”“鸟”等自然意象来描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又以“烽火””家书”“白发”等意象抒发自己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雁门太守行》 是中唐诗人李贺的诗篇。中唐时期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战争中的种种传闻,从烽火漫天的战场不断地传来,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胜利的凯歌;有怯懦的败将,也有奋战卫国的英雄。关心着国家命运的诗人李贺,自然关心各地的战事,当他离开了京城,离开了风光秀丽的家乡,到忻州一带,到了雁门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诗篇。可从词语角度揣摩情感,诗歌使用了大量的色彩词,如黑、金、胭脂、紫、红,这些颜色又与秋色、霜白色等交织在一起,凸显战争的激烈,营造出沉重、悲壮的气氛。诗歌最后两句借用典故表明了自己报效朝廷的决心。
《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咏史诗。可从咏史怀古角度揣摩情感。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借三国赤壁之战的往事,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朝李清照的一首词。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可从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角度揣摩情感。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
据此概括作答。
本题考查诗歌理解与分析。这类表格填空题,作答前要先审清题干,明确填空对象和作答范围;然后再分析已知内容,明确空格处与其他信息的内在关联,并考虑其他作答要求;最后回到原文定向查找,提取关键词句概括作答。
11.【答案】(1)元亮;五柳先生;田园生活;田园
(2)唐;子美;少陵野老;诗圣;诗史
(3)长吉;诗鬼
(4)牧之;樊川居士
(5)宋;易安居士;婉约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积累。
故答案为:(1)元亮;五柳先生;田园生活;田园;
(2)唐;子美;少陵野老;诗圣;诗史;
(3)长吉;诗鬼;
(4)牧之;樊川居士;
(5)宋;易安居士;婉约。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12.【答案】lí;zān;xié;jǐ;hún;yīn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携”不能拼成“xiá”;“戟”应读作“jǐ”,不能拼成“gē”。
故答案为:lí;zān;xié;jǐ;hún;yīn
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13.【答案】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析】首先,从字面上看,“人不寐”指的是将士们夜不能寐,这既可能是因为边塞环境的艰苦,也可能是因为思乡之情的煎熬。而“将军白发征夫泪”则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将士们的内心世界。将军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战争的残酷,而征夫的泪水则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境,使得词作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其次,从深层含义上看,这句话也揭示了词作的主旨。它表达了词人对战争和戍边生活的深刻反思。将军和征夫是战争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遭遇和感受是战争残酷性的最好见证。而他们的白发和泪水,则是对战争无情摧残人性的有力控诉。通过这句话,词人呼吁人们反思战争的代价,关注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巨大牺牲的将士们。最后,从艺术效果上看,这句话也是词作的精华所在。它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词作的主旨和情感。同时,通过将军和征夫的形象塑造,词人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既真实又感人的艺术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故答案为: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4.【答案】词作将大雁南归“无留意”与戍边将士们不能不留下来进行对比,润笔深厚,为下文写将士们戍边凄苦埋下了伏笔,大雁都知道回家,人何尝不想回家呢?
【解析】首先,词作将大雁南归“无留意”与戍边将士们不能不留下来进行对比。大雁作为候鸟,每到秋天就会南飞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这是它们天生的习性,无需过多的思考和犹豫。而戍边的将士们却不能像大雁那样自由选择,他们必须坚守岗位,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这种对比凸显了戍边将士们的牺牲和坚守,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高大和感人。其次,这种对比也为下文写将士们戍边的凄苦埋下了伏笔。大雁都知道回家,人何尝不想回家呢?通过提问的方式,词人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无奈,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牺牲精神。同时,这种对比也暗示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和孤独,使读者对将士们的处境更加同情和理解。
故答案为: 词作将大雁南归“无留意”与戍边将士们不能不留下来进行对比,润笔深厚,为下文写将士们戍边凄苦埋下了伏笔,大雁都知道回家,人何尝不想回家呢?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答案】15.渊明与菊花;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16.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
【解析】(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注意活动设计主题是“走近陶渊明”,学习内容和任务要与陶渊明相关,同时注意给到的示例格式,根据格式答题。
(2)本题考查补写对联。注意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和谐(上下联平仄相反或者平仄交替);结构相衬(语法结构一致);节奏相应(停顿的地方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补写注意揣摩语境,选择合适的内容补写即可。
15.活动注意格式要求。格式是:学习内容:渊明与什么。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什么相关的诗文,探究“什么”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什么”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与陶渊明相关的是酒、菊。这里可以写菊。
故答案为:渊明与菊花;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16.对联注意: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和谐;结构相衬;节奏相应;内容相关。陶渊明安贫乐道的诗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可写陶渊明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
故答案为: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
【答案】17.D
18.记载;离开;判定,决断;同“智”,智慧
19.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0.①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②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了正午距离人近。
21.两小儿就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进行了辩论。他们的辩论反映出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孔子不能决也”,表明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不是无所不知的,还可以看出孔子对待知识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2.这三篇诗文里有李清照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有庄子对于相对空间位置的辩证思考,有两小儿对自然现象的探求,既有哲学思考,又有生活情趣。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探求精神、理性思考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理解。读懂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词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词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掌握常见文言词汇,读懂文言文大意,分析两小儿辩的问题内容。抓住人物对话、情感句、作者评价等分析作者情感态度观点、人物形象等即可。
(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读懂三篇诗文及题目要求,分析现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三篇诗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阅读收获。
【译文】
【甲】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呐,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
【乙】
《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丙】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
17.A:错误。天接云涛连晓雾,实景。星河欲转千帆舞,虚景。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不能说主要写实景。
B:错误。路长嗟日暮,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没有表达词人珍惜学习时光的紧迫感。
C:错误。九万里风鹏正举,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表现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渴望有好的帝王,有人关心,有温暖的生活等。没有体现词人消极避世的思想。
D:正确
故答案为:D
18.①翻译为: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志,记载
②翻译为: 乘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去,离开
③翻译为: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决,判定,决断
④翻译为: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知,同“智”,智慧
故答案为:①记载
②离开
③判定,决断
④同“智”,智慧
19.例句翻译为: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日初出沧沧凉凉”和“及其日中如探汤”分别是太阳给人的感觉,是并列句,中间可断句。“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是对前面两句话的总结,是单独的句子成分,前后可断句。在“凉、汤”后面断句。
故答案为: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0.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苍苍、其、正色、邪、极、以、初、去、日中”。苍苍:深蓝。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极:尽。以:认为。初:刚刚。去:离;距离。日中:正午。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②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了正午距离人近。
21.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两个孩子的理由也不是随意编造的,是来源于现实情况的。而孔子不能对此作决断,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故答案为:两小儿就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进行了辩论。他们的辩论反映出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孔子不能决也”,表明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不是无所不知的,还可以看出孔子对待知识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2.【甲】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
【乙】写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对相对空间位置有独特的辩证思考。
【丙】记述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对自然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三篇诗文都看出古人探求客观真理,追求理想境界,有独立思考和质疑的精神。
故答案为: 这三篇诗文里有李清照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有庄子对于相对空间位置的辩证思考,有两小儿对自然现象的探求,既有哲学思考,又有生活情趣。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探求精神、理性思考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