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搜集新闻,建立新闻意识。
2.通过了解消息结构、语言的特点,学会阅读新闻事件。
3.通过抓关键词句,能够感知并提炼作者的情感态度(新闻立场)。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的六要素及其在文本中的体现。
2.分析两则消息的写作特点,了解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教学难点
1.理解新闻的结构、六要素、特点等知识。
2.体会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和革命胜利的艰难,以及作者在新闻中表达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新闻印象
(一)任务驱动:每位同学通过浏览报纸、电视、电脑等新闻媒体,摘录1—2则新闻,并围绕摘录谈一谈“新闻,距离你有多远?”。(摘录要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作者观点、出自哪个媒体专栏)
(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PPT显示:
我收集的新闻是_________,通过浏览收集新闻,我了解了_________,我认为新闻距离我的生活远/近,因为___________。
师:新闻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它离我们生活有多远?如何正确高效阅读一则新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走进文本,感知新闻内容
(一)结合文本,了解消息结构
速读(5分钟)两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抢答)?并明确获取信息所处在新闻中的位置。
预设:
生1:我从第一则新闻的开头部分了解了人民解放军在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生2:我从第一则新闻中间部分了解“国民党纷纷溃退,解放军突破敌阵,开始进军。”
生3:我从第二则新闻开头部分知道了“二月二十二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师:从同学的交流中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一则新闻的核心事件主要是在开头部分明确提出,这部分就是新闻(消息)——导语。
PPT显示:
消息: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
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 简明、醒目、高度概括新闻事件
电头 包含新闻来源(通讯社、作者)、消息的身份、时间(不属于五部分结构内)
导语 正文第一句,用最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
主体 导语以下是主体,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相对完整信息
背景 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不是每一则消息都有)
结语 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对新闻事件的总结语(同上)
温馨提示:课本上旁批处做笔记(红色笔)
师:我们了解了消息的结构特点,读“消息”第一眼进入的应该是标题_,第二眼应读的是导语,进而快速了解消息内容。读消息这类的短篇新闻,主要是了解最近最新的信息。通过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获取资讯、事件动态,帮助我们保持对世界的了解,拥有开阔的视野,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二)细读文本,感知新闻的语言
1.对比下边两组句子,作为新闻体裁,哪一句表达更“好”一些?
A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A2.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B1.二十一日下午五十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B2.二十一日下午起,我军开始渡江,经过一天时间,该路人民解放军已经渡过大部分,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学生思考交流)
生1:A组句子,A2中删掉了“大约”,让表达更加绝对,但“三十万大军”统计不可能特别准确,不符合原意,所以A1表达更准确。
生2:B组句子,B2中删去了“五十起”“西路”“地点在九江、安庆段”“三分之二”,删去后时间、人数、地点都笼统,不准确,我认为B1表达更精准。
师:根据同学发现,新闻语言与普通记叙文语言有所区别,普通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多是细腻的刻画和描写,而新闻叙述准确而精要。
(2)观看“红军横渡长江视频”,跳读(2分钟)课文,选择文中的“四字词语”或“短语”来分别描述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状态?
预设:
生1:人民解放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封锁长江
生2:国民党军队——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PPT显示:
第一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第二组:摧枯拉朽(比喻轻而易举摧毁腐朽势力)、纷纷溃退
师:对比两组词组,你能读到新闻写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立场吗?
预设:
生: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对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的自豪,对从胜利到胜利充满喜悦。
追问:细读文章,你还能找到流露这样情感的句子或关键词吗?
预设:
生1:“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中的“我军”代表自己的立场,“已”表现了解放军骁勇善战,速度惊人,饱含了自豪和骄傲的情感。
生2: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里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分析解放军连连取胜的原因,表达了内心的骄傲和自豪及对国民党错误决定的否定。
师: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通过大家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新闻作品强调带着真情实感将新闻客观呈现给受众,这是新闻写作要求,也是记者应有的素质和责任。
PPT显示:
理性:准确 精要
感性:立场 情感
师:新闻语言特点除了理性的准确、精要的表达,还有感性的一面。同学们在阅读新闻作品的时候,除了读到核心事件(事实),也要善于去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立场和情感(立场),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从新闻作品中获得理性的思考和精神的引领。
三、拓展迁移,领略新闻风采
新闻阅读方法:
①浏览标题和导语,快速准确获取核心事件。
②关注表达作者情感倾向的关键词句,理解感悟新闻的情感价值。
师:带着这样的方法,读一则消息,独立获得阅读感悟,并与同学交流。
PPT显示:
习近平主席接见奥运健儿代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他强调,在巴黎奥运会上,你们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不负使命,取得我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他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欢迎大家凯旋,向大家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慰问,并向全国体育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问候。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气氛。下午3时20分许,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代表团成员中间,全场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习近平等同大家亲切握手,并合影留念。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异成绩,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力量。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我国能够跻身世界体育大国、奥运强国之列,根本在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体育竞技训练提供了先进科技支撑和坚实物质保障,也为各领域体育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成长环境和广泛群众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将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好条件、注入强劲动力。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向着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并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重点放在借助标题、导语读取新闻主要信息;抓住关键词句读出国家领导人对奥运健儿的高度肯定和热情赞扬,读出对中国奥运健儿取得优异成绩的骄傲和自豪。
四、小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新闻到底距离我们有多远?其实不远,就在我们身边,晚间7点准时打开“新闻联播”,或者清晨拿起手机,打开今日头条、百度浏览器,可谓触手可及;但新闻距离我们又很远,因为处在视频缤纷的自媒体时代,我们不能静下心来去认真读一则新闻。今天,借助这两则新闻,我们学会了如何快速读取新闻事件,有效获取新闻立场,这样让我们的阅读更加有效、更高效。
五、作业
1.积累重点词语音、形、义(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摧枯拉朽)
2.自主阅读《首届诺贝尔颁发》,并快速捕捉新闻事件,获取新闻立场。
3.观看当天《新闻联播》,收集整理1—2个新闻,提取新闻事件,获取新闻立场,并形成自己的阅读视角,准备下节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