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东莞市第二批教学能手评选人教版必修三2.4《免疫调节》课件(25张ppt)+教学设计+导学案共3份(东莞一中陈晓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东莞市第二批教学能手评选人教版必修三2.4《免疫调节》课件(25张ppt)+教学设计+导学案共3份(东莞一中陈晓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1-23 19:25:14

文档简介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
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针对于 )
第一道防线
免疫( 性)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由 和 借助和组成。----------- 特异性免疫( 性)
请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本37页内容:
问题1. 特异性免疫有几种?
问题2. 在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的只有淋巴细胞吗?
问题3. 什么是抗原?抗原的本质是什么?
问题4. 什么是抗体?本质是什么? 由什么细胞产生?
问题5. 其中涉及到的免疫物质除了抗体之外,还有什么?由什么细胞产生?起什么作用?
特异性免疫一. 体液免疫
小游戏:请你充当体液免疫中的某个细胞,接下来将要以接龙的方式将体液免疫的方式描述一下。
完成下图:
难点:二次免疫
问题1.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患上感冒,短期内很难再患上感冒,这是为什么?
问题2. 成人抵抗传染病的能力要比小孩强,患过麻疹的病人一生都不会再患麻疹,这是一样的原因吗?
答: 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当机体再次接触同样抗原时, 能 ,产生 抗体。
尝试完成以下 二次免疫 曲线:
二次免疫特点:① ② ③
特异性免疫二:细胞免疫
问题:少量的感冒病毒最终还是侵入了人体细胞中,这种时候,抗体能够直接进入宿主细胞内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吗?如果不能,要使用何种方式使宿主细胞重新将抗原释放出来?完成下图:
对比,归纳总结:
结合你刚刚学的特异性免疫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 尝试将下面这个表格填完整:
特异性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产生的效应细胞
产生效应的方式
相互联系
问题2. 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对吗?它参与了哪些防御?
问题3. 淋巴细胞如何识别抗原?
问题4. 与免疫相关的细胞有哪些?其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有哪些?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又有哪些?
例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C }
A. 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浆细胞
练习题: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 记忆细胞 B. B细胞 C.效应T细胞 D.浆细胞
案例分析:
自主阅读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回答以下问题:
提问1. 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
提问2. 艾滋病人的死因是什么?
提问3. 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
观察坐标图,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艾滋病病人晚期体内还有什么免疫?
作业:
1.小组查阅: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什么样的行为能够传染艾滋病?
2.完成金版学案P30-31只能提升部分。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来源:人教版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所属单元章节: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师姓名
陈晓珠
所在学校
东莞一中
联系电话
13794822147
QQ邮箱
1554888401@qq.com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1.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描述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防线。
2. 概述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描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 简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解释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4. 简述抗原和抗体,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两者的关系。
5. 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教材分析
“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二节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起点状况分析:
1.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认识。
1.2能力基础:高中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资料收集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1.3情感态度(学习态度):免疫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正好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免疫知识的渴望。
2. 学生的潜在状况分析:
2.1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
问题串比较多,需要思考的时间比较长,很容易忘记老师的提问,所以设置好学案,上课时能更加有条理的学习。
2.2学习过程中可能发展的状况。
本节内容专业性强,学生十一采用听讲法,合作法,并且要综合利用阅读理解能力,查阅资料,完善学案。在达到学习任务过程中,由于学生思考时间比较多,所以可能会偶尔有走神,顾需要创设一定的活动来让学生更加有激情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接龙小游戏,自己完善图形等。可能会遇到部分学生回答方向有偏颇等困难,要加以适当引导和鼓励。如果学生讨论热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据以上教材、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一)教法设计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导学法,比如:设置多个问题串引领学生一步步思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二)学法设计
本课时通过设疑导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小组收集、整理、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媒体选择
多媒体课件、动画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制作发放学案。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根据老师的学案通过阅读教材、网上收集资料等方法完成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能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会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获取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游戏接龙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目的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引入
引导学生关注热点,联系近期热门话题,为后续学习设置了铺垫。
展示:冷风吹落叶的图片
介绍:流感季节
(甲流H7N9)
提问:我们预防甲流能够依靠反射或者激素调节吗?如果不能,要靠什么调节来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
引入课题:第四节 免疫调节
看图,思考
回答问题:不能,要依靠免疫调节。
过渡
免疫调节通过免疫系统实现,故先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构建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生命的观点。
展示:人体免疫器官图示
自主看图、看书,自主思考将学案表格填写完整。
学会从器官、细胞、物质三个维度认识,免疫系统的组成
过渡
我们这么强大的免疫系统,是怎么防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的呢?
学生回忆初中学习的三道防线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一)三道防线路径
归纳: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独立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
展示:病人打喷嚏图片
提问1. 空气中的甲流病毒进攻了,首先接触到它的器官是?
提问2. 除了皮肤,还有什么部位可以和空气直接接触呢?
提问3.病毒入侵人体,此时,体液中迅速能够起作用的物质或细胞是什么?
提问4. 如果吞噬细胞无法吞噬消化掉病原体,怎么办?引出特异性免疫。
归纳: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回答:皮肤
回答:粘膜。皮肤和粘膜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回答: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此时起作用的是吞噬细胞。
回答:还有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填写学案空格部分
特异性免疫的相关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快速查阅知识点的能力。初步识别特异性免疫中的新词汇。
请同学们在课本P37找出下面答案:
提问1. 特异性免疫可以分为几种?
提问2. 什么是抗原?抗原的本质是什么?
提问3. 什么是抗体?抗体的本质是什么?由什么细胞产生?
提问4. 什么是淋巴因子?由什么细胞产生?作用是什么?
阅读课本,画出重点,思考、回答教师问题
体液免疫
以游戏的方式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快速认识体液免疫中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和联系,梳理主线。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37体液免疫文字、图示内容,小组讨论完成学案空格部分,并且准好待会以小组接龙的方式描述一遍体液免疫的过程。
教师复述,并且以倒叙的方式完成黑板上的流程图空白部分。
看书、识图、填写学案知识点流程图,准备好语言完成接龙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接龙。
听讲,并且理解体液免疫的各个环节的 作用。
二次免疫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学生能够将所学应用于现实生活,增添学习的动力。
情境1.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果患上感冒,短期内很难再患上感冒,这是为什么?
情境2. 成人抵抗传染病的能力要比小孩强,患过麻疹的病人一般一生都不会再患麻疹,这是一样的原因吗?
回答:浆细胞和抗体都能存活短暂的时间。
回答:不是,是因为机体产生了寿命较长的记忆细胞。
绘图:将二次免疫的曲线画完整
总结:二次免疫的特点:更快、更加、更持久
过渡
引发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细胞免疫这个知识点,同时学生能够清晰的意识到细胞免疫的主要作用就是释放抗原回体液,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的介绍埋下伏笔。
情境:少量的甲流病毒最终还是侵入了人体细胞中,这种时候,抗体能够直接进入宿主细胞内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吗?如果不能,要用何种方式使宿主细胞将抗原释放到体液中呢?
回答:不能。裂解宿主细胞。
细胞免疫
锻炼小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成员的口头表达能力。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自然探讨两种特异性免疫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请学生通过课本的图文找出,抗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释放回体液中。
请一个同学单独描述细胞免疫过程。
教师对其语言描述不标准处做好修正。
提问1:是不是将抗原释放出来就代表消灭抗原了呢?
提问2.:如果不是,细胞免疫中抗原最终是如何被消灭的?从而引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联系。
小组讨论,自主完成流程图中细胞免疫部分
回答教师问题
听讲并且修正答案
回答:不是
回答:抗原与抗体结合,进一步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所吞噬消化。证明细胞免疫离不开体液免疫,两者相互配合。
归纳
对特异性免疫做总结和升华,学生能够理清知识点中模糊易错的部分。达到归纳、提升的作用。
提问1. 构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之间的关系(填写学案表格)
提问2. 淋巴细胞如何识别抗原?
提问3. 与免疫相关的细胞有哪些?其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有哪些?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又有哪些?
提问4. 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对吗?它参与了那些防御?
结合新课知识,思考、总结,填写学案中空格部分。
例题
练习题
练习巩固,讲练结合。可以在此过程评价学生是否初步掌握免疫涉及到的几种细胞的作用。
例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C }
A. 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浆细胞
练习: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 T细胞 B. B细胞
C.效应T细胞 D.浆细胞
现场做练习
过渡
依靠着这么强大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我们虽然生活在满是病原体的环境中,却很少生病。但是有一种病,却不按常理出牌,那就是艾滋病。
案例分析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再一次呼应两种特异性免疫的联系这个知识点。
提问1. 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
提问2. 艾滋病人的死因是什么?
提问3. 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
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中坐标图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艾滋病病人晚期体内还有什么免疫?
阅读分析材料,学生简介艾滋病,回答问题。
作业
课后练习巩固,情感教育: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查阅什么样的行为能够传染艾滋病。
免疫功能还有什么?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
小组查阅、完成作业。
小结
快速梳理知识主线
用PPT展示板书
完善笔记
三、教学反思
免疫调节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处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一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一些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但在本课中,因为活动较多,所以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连贯、有效,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地整理知识,并且通过小游戏知识点接龙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感性的认识到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我觉得我的赏识性评价做的还不够,时间较紧,所以许多问题没能够深入探讨,对于情感教育方面还可以更好的在下一节课进一步补充落实。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课堂中教师多次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伴有练习巩固,案例分析,能够较好的评价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练习,能够较好的完成情感教育目标,比较好的完成了三维目标。课堂中的亮点有:如角色扮演的接龙小游戏,耗时短又有较好的参与效果,对于体液免疫的突破,采用了多次不同形式的重复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如学生接龙,完成学案知识结构图,教师倒叙复习巩固等。整节课学生能够花较多的时间思考,投入到课堂,取得不错的效果。相对口语化语言还是有出现,这点可以进一步锻炼改进。
课件25张PPT。免疫调节(第一课时)东莞一中
陈晓珠天气转凉了…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来源:造血干细胞):体液中的各种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
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
作用的物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骨髓二、免疫系统的功能第一道防线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性)(一)、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抗原(antigen):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就叫做抗原。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2.抗体(antibody)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抗毒素、凝集素、沉淀素等.3、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能增强有关免疫细胞的免疫效应吞噬细胞T细胞体液B细胞浆细胞抗体记忆细胞病原体处理后的抗体呈递淋巴因子抗原刺激体液免疫过程知识结构图
   
免疫增殖、
分化与抗原结合(1).体液免疫抗体数量初次抗原刺激二次抗原刺激时间记忆细胞迅速分裂产生新的
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二次免疫特点:①强度更强②更迅速③持续时间更长。(2).细胞免疫  若抗原侵入到组织细胞内部,体液中的抗体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就要靠细胞免疫来消灭和排除这些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细胞记忆细胞病原体杀伤靶细胞   
免疫处理后的抗体呈递增殖、
分化细胞免疫过程知识结构图
体液免疫归纳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抗原细胞免疫靶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大部分功能。归纳2.
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
起作用,对吗?
它参与了哪些防御?归纳3.
淋巴细胞如何识别抗原?归纳4.
与免疫相关的细胞有哪些?
其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有哪些?
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又有哪些?练习例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C }
A. 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浆细胞练习题: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 记忆细胞 B. B细胞 C.效应T细胞 D.浆细胞D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症(AIDS)致病机理: 艾滋病病毒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干扰破坏具有抗感染能力的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使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案例分析自主阅读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回答以下问题:
提问1. 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
提问2. 艾滋病人的死因是什么?
提问3. 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
观察坐标图,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艾滋病病人晚期体内还有什么免疫? 作业1.小组查阅: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什么样的行为能够传染艾滋病?
2.完成金版学案P30-31知能演练部分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