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点
(2)理解植物顶端优势的原因及应用。
(3)学会设计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收集和处理数据,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过程中交流、讨论,认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确立物质是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学习过程
一.新知识学习:
(一)探究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影响
1.自变量:
2.因变量:
3.无关变量:
4.数据记录和处理
培养液
每根枝条生根长度/cm
平均生根长度/cm
1
2
3
清水
3
2.3
2.5
2.6
0.5mg/mL NAA
2.8
3.0
3.2
3.0
1mg/mL NAA
3.5
3.8
4.0
3.8
2mg/mL NAA
3.9
4.2
4.2
4.1
4mg/mL NAA
4.8
4.6
4.4
4.6
6mg/mL NAA
3.2
3.4
3.0
3.2
8mg/mL NAA
1.6
1.0
1.2
1.3
10mg/mL NAA
0
0
0
0
5.根据以上数据,画出相应坐标图
平均
生根
长度
(cm)
NAA浓度(mg/mL)
(二) 植物顶端优势
1.顶芽: 生长素
2.运输方向:由顶芽向 运输,属于 运输
3.侧芽: 生长素
4.结果:顶芽生长素浓度较 ,侧芽生长素浓度较 ,由于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顶芽生长较 ,侧芽生长较 ,从而呈现出顶端优势。这也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特点是具有 性。
二,知识检测
1.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观察后回答:
(1)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
是?????????? 。
(2)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3)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 ?? mol/L。
(3)综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影响 ,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 ??? 性。
2.. 在果树栽培过程中,需要剪去顶端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 )
A、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C、增加,以利于其生长 D、减少,以利于其生长
3.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 芽的侧芽所含生长度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
?
A、a和b?????????B、b和a??? ?C、b和c????? D、?c和b?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特点
(2)理解植物顶端优势的原因及应用。
(3)学会设计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收集和处理数据。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过程中交流、讨论,让学生认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确立物质是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2.教学难点
尝试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三.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植物向光性弯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顺着学生回答继续提问:“是不是生长素越多,生长速度一定越快呢?”
二.新课讲解
1.投影展示实验题目:“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
教师提出问题:
(1)做这个实验应该准备什么样的材料器具?
(2)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依次是什么?
(3)怎样检测因变量?怎样控制无关变量?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前后排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每组一个托盘上有4个烧杯,另外老师也准备了15根长度基本一致柳条(15根柳条有14根粗细基本一致,但是有一根很明显的比较粗),还有5张贴纸,让学生去“配置”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并将贴纸贴在烧杯上,代表已经配置好的不同浓度的溶液。
3.教师展示提前做过了的该实验的图片,包括材料的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图片都一一展示。
4.教师展示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呈现的实验结果,并要求学生将表格的数据转化成曲线坐标图。
5.请学生投影自己的坐标图,并加以分析。
6.教师展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等不同的器官的影响的曲线图,并以问题探讨的形式详细分析曲线。
7. 老师根据曲线中呈现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
得出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特点 。
8.展示植物顶端优势图片并加以分析其原理
9.课堂小结
10.课堂练习
学生回答:因为背光侧分布的生长素比向光侧多,所以背光侧生长更快,所以向光源弯曲生长。
学生思考并回答:应该不会,可以通过做实验来检测。
学生回答,一般自变量和因变量很容易回答,但是无关变量学生往往很难回答完整。
学生分组合作,模拟探究实验中非常关键的分组步骤。
学生思考。
学生在学案上做坐标曲线图。
学生展示坐标图,并用语言描述曲线所表示的意思。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回答并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做题并回答
复习已学知识,为引出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做出铺垫。
设置知识疑问,为探究实验做铺垫。
学生对于无关变量的回答不够完整,这里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补充答案,而是留给学生动手操作,自己找到无关变量的答案。
由于完成该实验过程很长,在课室里安排了学生体验这个实验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实验分组。这个活动的效果很好,很多同学通过自己动手体验,对变量的分析和控制能够真正的体会与掌握。
提供真实的实验过程,让学生获得感性的体验。
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曲线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曲线的能力,明白曲线中的起点、峰值、转折点、交点的意思。
通过实验及曲线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特点的相关概念。这样的体验比直接告诉学生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要好很多。
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用。并能科学的解释一些生活实际中的现象。
让学生建构本堂课的知识结构。
检测学生课堂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根的影响
1.材料器具的选择
2.变量分析
3.结果分析
二.植物的顶端优势
1.原理
2.应用
课件23张PPT。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细胞生长思考 背光侧由于生长素分布比向光侧多,所以生长速度较快,从而造成向光性弯曲。
是不是由此可以的得出这样的结论:生长素含量越多,生长速度就一定越快呢? 活动一: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植物插条生根垂柳柳树枝条探究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影响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不同浓度的NAA柳树插条生根的情况柳树枝条培养的温度、处理时间的长短、植物枝条本身的长势等怎样检测因变量?柳树枝条生根数量和生根长度 假设一般植物插条的NAA溶液浓度 在 5mg/mL左右实验预清水处理第2天第5天第10天4mg/mL NAA处理第2天第5天第10天第2天第5天第10天10mg/mL NAA处理 活动二:根据表格数据画出相应的坐标图促进抑制10-10 10- 8 10 - 6 c/mol.L-1 促进生长 0 抑制生长ABC?分析坐标1.AB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作用更加明显。2. B点表示根生长的 浓度。3. BC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4.C点表示的意思是该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生长 。促进最适宜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无影响(既不促进也不抑制)10-10 10- 8 10 - 6 10 - 4 10 –2 c/mol.L-1 促进生长 0 抑制生长芽茎问题探讨1、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
2、根、芽、茎这三种器官哪种器官对生长素最敏感?
ABDC敏感程度比较:根>芽>茎10-10 10- 8 10 - 6 10 - 4 10 –2 c/mol.L-1 促进生长 0 抑制生长芽茎问题探讨3、对于某一浓度(如D点所对应的浓度)说,对不同器官起的作用相同吗?
4、对于同一个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ABDC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过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生长素作用的特点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植物的顶端优势顶端优势解除顶端优势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分析顶端优势解除顶端优势
(去掉顶芽)顶芽合成生长素极性运输侧芽积累生长素浓度低浓度高(生长快)(生长慢)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维持顶端优势解除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解除顶端优势课堂小结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二.尝试探究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对植物生根的影响
三.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作用特点
两重性
四.顶端优势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课堂练习(1)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
是?????????? 。
(2)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1.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观察后回答:促进?、 促进?、 抑制 无影响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课堂练习(3)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 ?? mol/L。
(4)综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影响 ,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 ??? 性1.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观察后回答:10 ̄8不同 两重 课堂练习
2. 在果树栽培过程中,需要剪去顶端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 )
A、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C、增加,以利于其生长 D、减少,以利于其生长
3.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 芽的侧芽所含生长度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
?
A、a和b?????????B、b和a??? ?C、b和c????? D、?c和b?
DC谢谢老师和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