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9 19:2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月”是知己,亦是心境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游记”的文体知识,联系所学文言知识,熟记“盖”“念”“但”“相与”等文言词汇。
2.反复诵读,学习作者多种表达方式结合的手法,品味文章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领略文中的月色之美。(重点)
3.结合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乐观的个性。(难点)
预习反馈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遂(suì) 怀民亦未qǐn(寝) 中tínɡ(庭)
zǎo xìnɡ(藻荇) 交横(héng) 如吾(wú)两人者耳
2.在横线上解释下列字词。
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大概是 但:只是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文学家(评价),“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才华横溢的苏轼
古代散文四大家
诗词
豪放词派创始人 开拓词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
诗坛领袖
诗清新豪健,富有理趣,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
才华横溢的苏轼
书画
“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
擅长行书、楷书,遍学晋、唐、五代名家之长,并将其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所书《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书法
绘画
湖州画派代表
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苏轼《赤壁赋》绢本
(宋)苏轼《枯木怪石图》
相关人物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1083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他曾筑亭于住所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况,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苏轼的弟弟苏辙也为他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
文章说张怀民虽然屈居主簿小类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迁谪之事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感之容,是一位品格清高超逸有过人自制力的性格倔强的人。
解 题
从题目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
(1)文体:
(2)地点:
(3)时间:
(4)事件:

承天寺
夜晚

记承天寺夜游
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碑记
古代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游记
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杂记
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记事
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1.记:
2.说:
3.铭:
4.书: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事。如《桃花源记》。
是一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慨。如《爱莲说》。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陋室铭》。
书即书信,古人的信又叫“尺牍”或叫“信札”,是一种应用性的文体。如《答谢中书书》。
知识链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qǐn
suì
xìnɡ
bǎi
初读感知
结合注释,翻译文本。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1078—1085)。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译 文
门。单扇的门曰户。
高兴的样子
疏通文意
想要,打算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考虑,想到。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译 文
于是,就。
院子里。
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共同,一起。
疏通文意
状语后置,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代词,指代“…的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形容水的澄澈。
院子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译 文
均为水生植物。
大概是。
疏通文意
交错纵横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译 文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只是。
疏通文意
定语后置,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哪一个
精读细研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一层: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记叙)
第二层:描写月下庭中景物。(描写)
第三层: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慨。(抒情)
精读细研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何去“承天寺”寻找张怀民?作者的心情如何变化?
因为住在承天寺的张怀民,是一位像作者一样被贬后乐观旷达的人的人,是志同道合之人。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与下面的“闲人”相应。
苦闷→高兴→忧愁
精读细研
2.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是如何描写(修辞方法)的?景物特点是什么?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清幽宁静清澈透明
作者将月光比作积水空明,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给人空明澄澈之感。将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比作藻荇交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下的影子摇曳多姿,给人一种疏影摇曳、似真似幻之感。
创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四个多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上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书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与流放无差别。
本文就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精读细研
3.作者在逆境(贬谪)时把景物描绘的如此美,表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苏轼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在逆境中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精读细研
4.作者为何自称“闲人”?
指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境况:清闲之人。
自己本当为国家奉献,而现在却无用武之地: 壮志难酬的忧伤的人。
在逆境中能够寄情山水,有心欣赏自然美景的人:不追求名利,有闲情雅致,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夜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研讨思考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苏轼虽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的坦荡,旷达面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记承天寺夜游
月下感慨
庭中月色
赏月缘由
豁达乐观
悲凉感慨
抒情
描写
记叙
结构梳理
学案检测
1.理解性默写。
(1)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月光澄澈,竹柏之影斑驳清丽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文中点明事件起因的句子是: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3)文中表明怀民与作者具有同样愁思的句子是: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文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学案检测
2.文言字词。
(1)一词多义
与 ①念无与为乐者 连词,和。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古今异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古义:共同,一起。今义:相处。
(3)重点实词
①月色入户:门。 ②解衣欲睡:想要,打算。
(4)重点虚词
①无与为乐者:代词,指代“……的人”。 ②遂:于是,就。
③何夜无月:哪一个。
学案检测
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