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东莞市第二批教学能手评选人教版必修三6.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课件(20张ppt)+教学设计共2份(市第七高级中学李月宁)(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东莞市第二批教学能手评选人教版必修三6.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课件(20张ppt)+教学设计共2份(市第七高级中学李月宁)(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1-23 19:59:59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教材版本、教材册(模块)名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所属单元章节:第六章第二节
教师姓名
李月宁
所在学校
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
联系电话
13713064562
QQ邮箱
Happylyn101@126.com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1.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 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教材分析
1.知识主线: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整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环境问题全球化的概念和意识,将东莞本地的生态环境问题融入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同时,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分析,了解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大意义,从而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为切点,通过对东莞本地红树林的消长现象的分析、对林业局在红树林保护方面措施的分析,了解保护多样性的价值、措施、方法以及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情感价值观。
2.内容地位: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中的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中的内容,在教材编排上属于必修三的最后一节课,在教材地位上,更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种群和群落甚至于个体稳定性重要方面的一个重点的阐释和总结,对于必修三的主题“稳态与环境”在学生大脑中的概念强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本节不仅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措施等知识方面的内容,更要进一步体会到“稳态”在本节、整章甚至于整本书、整个社会环境、大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从而理解可持续发展、天人合一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各栏目的价值:1.“问题探讨”通过对异常高温的气象报道,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感知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与切身利益相关。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学习的兴趣;2.“思考与讨论”主要针对红树林消失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危机,启发学生思考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以及对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通过设置的问题层层递进,引发学生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起点状况分析:
1.1知识基础: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对于基本的生物学原理都有所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展开的,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本节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环境承载力等概念在前面的章节都已经有所涉猎。且本节内容主要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针对环境问题的出现,利用所学生物学原理对其惊醒的高度概括和应用过程。
1.2能力基础:对于本节课的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的呈现,我采用了学生分小组查资料、讨论、总结、汇报的形式,这样,对于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交流合作以及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作为高二的学生,这些能力在之前的学习活动中并不少见,同时这也是在一次一次的锻炼中不断提升的。在生物多样性的讲解中,我设置了一个简单的小辩论,这样,通过课堂即时的思维和语言组织,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现自我,提升自我。能够顺利完成并且有漂亮的展示,说明学生对于这些方面的能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更通过课堂的锻炼,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1.3情感态度:在种群和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逐步建立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对于由于人类活动干扰而造成的生态问题这一结果也具有一定的认识;环保观念和环保意识也已经基本成形。本节课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应用,进一步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天人合一的重要性。
2. 学生的潜在状况分析:
2.1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
在课前,资料的搜集中,限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同学们可能会出现资料准备不足,或者更新慢,无法满足课堂同学的知识欲望,也有可能个别组会出现眼前一亮,既然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就要放手去让他们准备,相信,通过不断的磨练,他们会有所突破。
在本节开始,学生对于课前资料的汇报中,因为学生个人能力的问题,可能会有表达、语言组织不到位、学生紧张等问题,但这也正是让学生上台汇报的目的所在,通过这样的锻炼,逐步有所突破、有所提高;在后面的辩论赛环节,彼此所执不同观点,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武松打虎到底该不该?”,是对前面学习内容能否灵活应用的表现,结合生活实际,估计学生会有比较出色的表现。
辩论环节,正反方争执不下,各执己见。高中生的思维水平虽然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但难免有些同学的性格特点会比较突出,在辩论中,可能会有双方各执己见,争执不下,不能理性地、辩证地看待问题,所以,这样情况下,老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2.2学习过程中可能发展的状况。
本节的知识难度并不是很大,而对于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高则是重点。要达到能力目标,就必须学生要能够亲身参与进教学环节中来,所以,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呈现,我采取了小组合作搜集资料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对于搜集资料的呈现形式,也是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这样也意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心理素质;在情感教育、价值观的树立上,关键是从突破人类干扰活动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以学生熟悉的实例、乡土教材——东江污染作为切入点,通过学生切身体会,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通过学生组织汇报来完成。
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内容上,则避开传统的学生看书,回答问题的机械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教师课前的搜集,利用东莞本地的乡土教材——东莞红树林的衰退,从东莞红树林的整个历史发展,林业局工作人员的改进措施中,让学生通过分析、整理、辩证思考,使课本中现有的结论活起来,同时,也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林业工作者的敬佩以及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难点:掌握并学会应用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分析东莞本土出现的环境问题
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1)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呈现,为了避免材料直接呈现带来的被动的接受式教学,所以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的要求去主动的查找、搜寻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呈现;
2)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方法和意义的教学中,以“东莞林业局”主页中的相关信息为载体,向学生呈现东莞红树林保护方面的现状,以及林业局工作者在红树林保护方面的作法,使学生通过资料阅读的方式,提取信息,从而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急切性,同时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意义和保护方法;
掌握学习教学策略:
关于本节内容的第一点“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内容简单、易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可以获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并且在自主习得的过程中,锻炼并提高了他们自主查找资料,总结概念和独立思考、领会情境的能力;
支架式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载体,构建学生关于保护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意识,所以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我以生态环境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之间的动态平衡作为分析内容的主要载体,通过对这个动态平衡的构建,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全球化的根本原因、解决方略,从而自然而然地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启发式教学策略:
在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剖析人类干扰活动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时,主要以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学生发散、领悟为主;从而突破本节对于知识框架和知识主线的构建;
5.当然,本节课中还大量运用了课堂讨论、讲授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强化法、练习法等。课前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共同完成了对全球性生态问题的认识,课中,通过启发、合作又共同构建起本节课主要的知识框架,通过不断的训练、培养和思维碰撞的过程,特别是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过程中,结合课本已有内容进行理解、运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课本的知识不仅仅是死板的、直接呈现的,更加意识到实践中所运用到的林业工作原理、环境治理以及生态危机的解除等,无处不渗透这我们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理论,更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坚定了要将生物学科学好的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概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资料搜集,了解生物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进展情况;汇报交流,提高小组合作、语言表达能力;资料分析,提高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深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
教学过程(流程及与之匹配的具体行为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目的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引入课题
通过音像资料,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音像资料,如《来自2070年的一封信》展示水资源短缺所造成的严重社会问题。
学生认真观看并做以简单的分析、讨论和交流。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学生课前准备,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课堂上的汇报,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联系东莞本地实际,通过对本土资源的人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所搜集资料的整理汇报,不仅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更是提高了学生关注时事、关注新闻的兴趣度和认识,同时,加深“水乡人”爱水、护水的爱乡情结教育。
组织学生对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全球性生态问题进行交流汇报,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从学生的分阶段汇报中:全球热点、国内聚焦、粤人莞事通过板书的整合,直观地呈现出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同时通过对本地环境问题的分析,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度。
特别加深对孩子们热爱“水乡”的情结教育,渗透情感教育
分小组汇报:
第一组:汇报国际性的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的问题,通过马尔代夫、威尼斯、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消失,拉响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警钟!
第二组:从国际视野中转回国内,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切入点,引入酸雨对历史文化的侵蚀;再从时下最热的“北漂族”在京的生活现状,引入“北京雾霾”的问题,引入“北京人的洗肺之旅”,展示国内环境问题的多样化和严重性;
第三组:着眼于广东东莞本土资源的挖掘,学生从自己的家乡——东坑的水污染,到深圳的赤潮,再到广东省对于生活垃圾的治理投入、石龙的水葫芦等问题,充分展示了作为“水乡”的东莞人,所面临的严峻的水污染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现实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
通过问题串的引导,使学生不仅体会到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成功感,同时,也使学生通过该过程意识到,生物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着严谨的思维和逻辑分析,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问题驱动教学:
如此严重而又频现的环境问题,大家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或者说谁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谋?
对了,人类活动造 成了环境的恶化,那没有人类或者说人类活动较少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老师来吟一首诗,大家闭上眼睛体会下: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怎样的一幅画面?
晴朗的阳光下,绿草萋萋,已经延伸到了古道上, 和远方人迹罕至的城镇连成一片!美吧?
这首诗的前两句大家还记得吗?
后两句如何理解?用我们生物学原理如何解释
对了,其实,白居易不仅是位诗人,更是一位生物学家,他向我们描述的其实就是?
还有?
二者其实就指的是?
既然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那之所以有环境问题,就是人类的干扰活动过度所致的,那如何让二者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呢?(如何保持天平的相对平衡)
对了,那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呢?
答:人,人类活动
答:荒(部分人答)
美好(部分人答)
答:当然,是挺美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答:人类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草原被破坏了,可是它自己又可以恢复。
答: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答:抵抗力稳定性
答: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控制人类活动或者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多样性
辩论赛激发学生的认知热情,引出生物多样性问题
通过辩论赛的形式,首先是可以激发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其次,在辩论中,在思维的交汇中,让学生尽可能地将生物学原理应用于辩论环节称为论据,加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最后,通过辩论,也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和应变性
说到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我就想到了一则故事“武松打虎”!说到武松,毋庸置疑,那个特殊年代里,他被人们认为是英雄,可是,这个行为,在我们现在看来,应该如何理解呢?
下面请大家以“武松,到底该不该打虎?”为辩题,展开一场辩论赛!
非常好!无论是我们正方该打还是反方的不该打,其实大家都在这个辩论的过程中用到了我们的生物学原理:生态平衡,食物链!
在那个年代,武松有很多客观原因打死了老虎,而在我们这个年代,老虎已经是濒危灭绝动物,对于它们,我们除了保护,更要爱护啊!
正方:我方认为,该打!因为如果武松不打死老虎,那老虎就会将武松吃掉!从这方面考虑,武松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反方:正方请注意,武松为什么遇上老虎,酒家已经提醒他,三碗不过岗,他自己非喝了十八碗!与其说是自我保护,倒不如说是自找罪受!
正方:无论武松是什么原因上了山,可他确实遇到了老虎,当他遇到老虎时,难道不打而等死吗?而且打死了老虎,也无形中保护了其他的小动物啊!
反方:既然正方说到这里,那我们来想一下,老虎作为食物链中的高级捕食者,如果他被打死了,那他下面的各营养级难道不会变化吗啊?老虎下面的捕食者可能就会因为过度繁殖而危害到生态平衡!
……
生物多样性价值、意义以及保护方法的教学
通过东莞红树林资料的呈现,激发学生的“爱家”情感;同时,通过东莞林业局关于红树林治理方面新闻的呈现,提高学生资料阅读的能力,将知识以新闻动态的方式展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层层递进,增强课堂思维逻辑性和严密性,使知识点之间由点成线,由线成面!
问题驱动教学:
那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明白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有哪些?
有没有一些生物技术可以促进多样性保护的?
有这么多生物技术都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提高?那提高生物多样性除了能够增强我们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有哪些价值呢?(自主阅读课本125页,请人回答)
大家做几道题来判断一下?
如何正确地区分三者呢?
红树林资料呈现,请大家阅读黑板上的资料,对资料中所描述的语言进行归纳,找出所蕴含的各种价值?
东莞红树林到底面临怎样的窘境?我们来看看东莞林业局的报道!(展示林业局关于东莞红树林现状的报道情况)
由学生分析,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如何对红树林的保护开展工作?
答: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克隆 胚胎移植 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 体外受精
答:(任一同学)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潜在价值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材料信息,得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列举东莞本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法
通过图片展示,介绍东莞本土资源,让知识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课本知识的真正意义在于对实际工作的指导
展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广东番禺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东莞黄唇鱼自然保护区、东莞同沙湿地公园等图片和文字介绍
观赏图片,并介绍自己所知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例子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
让学生通过对前面授课内容领悟,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含义,理解庄子“天人合一”的深层内涵
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否就等于不利用呢?列出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古文,让学生翻译成现代文说出所表达的意思,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古都有,引起学生的重视
讨论问题欣赏古文总结古人的思想。?
总结
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最后,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播放歌曲《同在蓝天下》,再次激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在音乐欣赏中结束本节课
欣赏音乐、观看图片、总结有关知识。
教学反思(课后自评)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自评:
课堂设想:本节课的知识难度不大,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在主体设计思路上,我主要是以“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现象的分析、改善措施的学习为载体,达到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为主线展开教学。
在内容安排上,为了避免传统教学老师的“一言堂”,同时基于课堂内容较为简单,知识点多以学生活动的形式给予呈现,比如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中以学生汇报的形式进行,在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价值的教学中,给学生东莞本土“红树林为什么会消失”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思考,讨论交流得到知识,并通过红树林消失的惨痛教训,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本节课安排了一个关于“武松打虎”的小型辩论赛,没开课前,担心学生不敢说、不会说,但是真正到了课堂上,才发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他们的思维很活跃,不仅能表达,还可以表达的条条是道!所以,给学生空间、时间去表达,相信学生,是这节课给我最深的体会!
课堂要活起来,就要有学生的参与,要有学生的参与,教师就要让课堂贴近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是可触摸的、贴近生活的,这样,就能更容易融入课堂,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考虑学生的学情学态,做到有的放矢。
四、教学评价(课后他评)
课堂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在生态问题全球化中主要通过学生课前搜索资料、课堂展示合作成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教师作为一个适当的引导,在关于自然环境调节能力与人类活动干扰的关系时,又通过即时的小辩论来展开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强,教学效果良好;
从课堂设计来看,充分利用了本土资源,贴近生活:在对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化的教学中,通过学生汇报,不仅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提高了他们对社会动态、新闻时事的兴趣,同时通过对东坑、石龙、深圳等生态问题的呈现,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知,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
课堂的逻辑性强,善于将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结合,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对本节较为简单的内容的学习中,主要是将已有的现象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让学生利用知识来分析现象,通过现象来找生物原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应用能力
4.在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上面,还关注到了一定的应试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对生物多样性的教学中,无论是多样性的价值、意义或者保护方法都通过我市林业局的新闻材料给予呈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件20张PPT。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全球热点马尔代夫—上帝抖落的一串珍珠水城威尼斯地球海平面国内焦点锈迹斑斑的南朝石刻,我该如何给你疗伤?南朝陵墓前,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北京,你让我又爱又恨!国内焦点“支气管”的洗肺之旅西藏拉萨海南三亚浙江周三群岛粤人莞事东莞东江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人类中心主义人类活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人类活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控制人类活动提高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物种丰富度武松,到底该不该打虎?现在老虎是国家保护动物,己经很少了。它们不仅不能威胁人民的生存,而且自身还面临着灭绝的危机。武松打虎,不仅是正当防卫,而且给一方保了平安,并且让弱小的动物的生存几率大大提升正方反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克隆DNA重组技术人工受精间接价值直接价值潜在价值自主阅读课本P1251、芦苇用来造纸
2、海洋和森林能陶冶情操、
激发创作灵感
3、蝉蜕是一种动物名药
4、某种不知名的昆虫
5、某些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
5、湿地生态系统可以蓄洪防旱潜在直接直接直接间接间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思考与讨论在我国,红树林原广布于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的潮间带,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潮间带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地,也是多种水鸟营巢繁殖的处所。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以及建筑、柴薪之需,其面积日益缩小。1.以上材料说明生物多样性的哪些价值?东莞长安东莞仅存1070亩!红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番禺——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东莞同沙湿地公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元芳,你怎么看?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控制人口增长天 人 合 一增强环保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保护家园 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