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法观察鲫鱼及家鸽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各种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3.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各种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之处。
重点 难点 重点 各种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描述各种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之处
教学准备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课件
【情境导入】
你看到的这些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吗?为什么?
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探究主题 一】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是变温动物
鱼类
阅读教材P82分组实验“观察鲫鱼”:
(一)目的要求:
1.认识各种鳍。
2.探究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尾鳍的作用。
(二)探究过程:
1.外部形态:
(1)鲫鱼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哪些主要的形态结构特点?
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主要依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依靠鳍协助运动并维持身体平衡。
(2)鱼类的体形和体色有何特点,它们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
身体呈梭形,减小运动的阻力;鲫鱼身体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
2.探究不同鱼鳍的作用:
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胸鳍和腹鳍:如果剪去会侧翻,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
背鳍和臀鳍:协助胸鳍和腹鳍保持身体的平衡。
动力: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各种鳍具有协调作用。
3.鱼鳃:
(1)观察鱼口的开合与鳃盖后缘的张合之间的关系。
(2)了解鳃的结构。
(3)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具有什么作用?
4.鱼骨:
比较鲫鱼的骨骼与蚯蚓和蝗虫的有什么不同?
5.多种多样的鱼类: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阅读P84~85相关内容,根据图回答:
1.青蛙的生活环境及特征有哪些?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且湿润,能够辅助呼吸。
2.与两栖动物相比,爬行动物有哪些特点?
爬行动物的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陆地上产卵,其卵有坚韧的卵壳,是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探究主题 二】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
鸟类
(一)阅读教材P86相关内容,通过观察家鸽外形和骨骼图,回答问题:
1.总结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特点有哪些?
(1)体形: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有保温作用),前肢变成翼。
2.家鸽的骨骼和肌肉各有什么特点?
有发达的龙骨突,胸肌发达,适于飞行。
(二)阅读教材P87~88相关内容,通过观察家鸽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图,回答问题:
图中表示气囊和嗉囊的各是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图1中3表示气囊,图2中的3表示嗉囊。气囊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嗉囊有暂时贮存食物的作用。
【归纳总结】结合下图总结鸟类的主要特征。
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有角质的喙;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短,能减轻体重;双重呼吸。
哺乳类
(一)阅读教材P89内容,读图回答问题:
1.家兔的门齿和臼齿的作用为什么不同?
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2.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家兔适应陆地生活有什么意义?
能调节复杂的生命活动,以适应多变的生活环境。
(二)阅读教材P89相关内容,总结哺乳动物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牙齿分化,食性复杂;大脑发达;体内有膈,用肺呼吸;胎生、哺乳。
【板书设计】
1.鱼鳃是由下列哪项组成的 ( D )
A.鳃丝 B.鳃耙、鳃弓
C.鳃丝、鳃弓 D.鳃丝、鳃耙、鳃弓
2.下列哪项不是家鸽外部形态中适于飞行的特点( D )
A.身体呈流线型 B.体表被覆羽毛
C.前肢变成翼 D.双重呼吸
3.蝙蝠不属于鸟类,而属于哺乳类,是因为其( C )
A.有发达的胸肌 B.善于飞翔
C.胎生、哺乳 D.有翼
4.水中的氧气进入鱼体内的途径是( B )
A.水→口→鳃→血液
B.水→鳃→血液
C.水→鼻→鳃→血液
D.水→口→鼻→鳃→血液
5.下列叙述中与鲫鱼适于水中生活无关的形态特征是( A )
A.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
B.身体呈梭形
C.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D.身体的两侧有侧线
6.对两栖动物中“两栖”二字的含义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 D )
A.幼体生活在水中
B.有时生活在水中,有时生活在陆地上
C.主要生活在水中,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D.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
7.爬行动物是指( B )
A.只能在陆地上爬着行走的动物
B.体表有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卵生的一类脊椎动物
C.体表有黏液的动物
D.四肢短小,爬行缓慢的动物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