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导入
什么是新闻?
实话实说,用“新”说话
新闻知识大公开
一、新闻的定义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美国《纽约太阳报》编辑主任约翰·博加特)
2.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情。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已故院长弗兰克·莫特)
3.新闻就是把最新的现象,在最短的时间距离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德国柏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道比德特)
国内外学者对新闻的定义
NEWS
新闻
NEWS
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信息。
二、新闻的特点
1.真实性
2.准确性
3.及时性
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不能虚构或夸张。
时间性强,迅速、及时,适应时代需要,讲究时效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还是所引用的背景材料、数字,都要完全准确可靠。
三、新闻的分类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1个H:How(如何)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四、新闻的六要素
五、新闻的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
主体
背景
标题
导语
结语
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者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
五、新闻的结构
标题:
电头(消息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一句话概括新闻的内容(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一小段话揭示新闻的内容(正文第一句)
几小段话具体叙事新闻的事实
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概括总结
快速抢答:新闻知识我知道
下列不属于新闻的三个基本特征的一项是( )
A.真实性 B.时效性 C.准确性 D.生动性
1.
下列新闻的组成部分中可有可无的一项是( )
A.标题 B.导语 C.结语 D.主体
2.
说出新闻六要素
3.
D
C
新闻NEWS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作者: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消息两则
了解新闻的概念、要素、特点、消息的结构等相关知识。
1
2
理清消息的内容和结构,品味消息的语言,体会其特点。
3
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新课导入
背景链接
1949年初
4月20日
4月21日
4月22日2时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午夜打响。
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新华社全文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战役首日的情况。
溃退 泄气 要塞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xiè
sài
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当:阻挡。
督战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dū
dāng
kuì
cuī
风平浪静: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字词学习
歼灭
jiān
泄:液体、气体排出。
泻:很快地流。
sāi( )
塞子
sè ( )
闭塞
塞
sài( )
要塞
dānɡ( )
当之无愧
dànɡ( )
安步当车
当
kuì( )
溃退
huì( )
溃脓
溃
多音字
【形旁辨字法】 用手(扌)能摧( )毁,赶紧把人(亻)催( ),玉( )石璀( )璨放光辉。
溃( )溃退
馈( )馈赠
聩( )昏聩
kuì
kuì
kuì
摧( )摧枯拉朽
催( )催促
璀( )璀璨
cuī
cuī
cuǐ
【口诀记忆法】 敌军溃( )败如水退,鲜花馈( )友情意贵,年纪虽大不昏聩( )。
kuì
kuì
kuì
cuī
cuī
cuǐ
形近字
歼( )歼灭
纤( )纤维
阡( )阡陌
形近字
jiān
xiān
qiān
新闻阅读:审要素 理结构
任务一
初读两则消息,找出各自的要素(新闻六要素)
审要素
审要素
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开始
在芜湖、安庆之间
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南渡长江
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到二十二日下午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三路大军业已被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快速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右边的提示,找出第一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部分。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理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 /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探究发现:
一则消息必定有标题、导语和主体。背景和结语可能会暗含在主体里,也可能没有。
新闻评鉴1:析语言
任务二
下面句子中标红的词语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新闻的语言简明而又准确
读一读,把这些动词换成括号里的,行不行?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歼灭)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占领)江阴要塞,封锁(切断)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封锁)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对地区用“占领”,说明我军目前只是武装占有该地区,仍需提升影响力;
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已为我军所用。
正因如此,依靠要塞炮火,长江得以被“封锁”。
铁路线则用“切断”,因为铁路线可以被“切断”,长江水是切不断的。
词语搭配准确有力,表明了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从下面两组句子中,你有什么发现?
A.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B. 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势如破竹
从侧面表现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四字词语富有表现力,
语言表达既准确而又生动。
新闻评鉴2:说写法
任务三
速读第二则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兵力 渡江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西路军(九江—安庆)
东路军(南京—江阴)
二十日夜—二十一日夜
三十万
三十万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五万
三分之二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五万
大部
详写
略写
略写
因为东路军面对的敌人的抵抗较为顽强,东路军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
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感受了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气势,体会了作者喜悦与颂扬之情。
新闻是一个社会的眼睛和良心,倾听门外世界,关注社会人生。希望同学们能够爱上新闻,爱上写作!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