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1 11:2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3.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这则新闻评论的相关背景及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
2.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正反两面的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字词清单
初衷(zhōng) 杀戮(lù) 篡(cuàn)改 抵赖(lài)
妄(wàng)图 辱没(mò) 呓(yì)语 遁(dùn)形 铭(míng)记
彰(zhānɡ)显 国殇(shānɡ) 悼(dào)念 警惕(tì)
矢(shǐ)志 缅(miǎn)怀 磅礴(bó) 惨绝人寰(huán)
振聋发聩(kuì) 沧(cāng)海桑田 一以贯之
(其中,戮、篡、寰三个字比较难写,可让学生观看笔画书写顺序,理清结构。)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死难的军民。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丑态百出:各种各样的丑恶样子都表现了出来。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一以贯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一、课前导入
(出示公祭鼎铭文)
铭文,是刻在青铜礼器上的文字,一般用来祭祀重大的人物和事件,以示警诫。请同学们看这则铭文,它记述的是什么事件?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南京大屠杀。可从“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兽行暴虐,旷世未闻”等句中看出来。“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一句说明了建造此鼎的原因。
这便是矗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的“公祭鼎铭文”。让我们来了解80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惨剧。
二、新闻背景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每12秒就有一个国人的生命消逝,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播放视频:南京大屠杀影像)
1937年12月13日,对南京人、对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无比沉痛的日子。侵华日军侵入南京,随后进行了长达六星期之久的大屠杀,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2014年,中国将12月13日从此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的这一天,国家都将举行公祭活动。
而本篇文章,写于2017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即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篇新闻评论,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中的无辜死难者,并警示世人铭记历史,勿忘伤痛。
三、文体知识
什么是“新闻评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新闻评论: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属于议论文的范畴。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新闻评论的特点:①新闻性;②针对性;③说理性;④思想性。
四、整体感知
既然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那一般会在文中明确地点出作者的立场和观点。请速读课文,用红笔划出文中表明作者立场和观点的语句。
明确: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因此, 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①揭露罪行,悼念死难同胞;
②铭记历史,呼吁世界和平。
五、对比研读
对于南京大屠杀,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的右翼分子分别是什么态度?阅读课文2-5段,找出相应的新闻事实,归纳其做法(或行径)。
全世界的正义之士:
①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发表长篇文章《别让南京大屠杀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②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
③美国圣迭戈市图书馆举办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活动。
④加利福尼亚的市民在第一个为南京大屠杀作证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
⑤日本的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于2017年9月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
⑦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
⑧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⑨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
日本的右翼分子:
①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
②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③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④不断寻找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作者罗列了如此多的正反面新闻事实,有什么作用?
作用:列举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无耻行径,与世界上正义、和平的人的作为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教师补充:日本右翼势力向日本民众灌输:日军侵略中国是为了“拯救中国”、是为了“东亚共荣”;日本高层多次参拜供奉侵华战犯的“靖国神社”……凡此种种,都能让我们看到日本右翼分子对他们侵华历史的恶劣态度。
(播放视频:日本是如何篡改教科书的)
六、情感品悟
品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4)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赏析:一系列带有感彩的词语,义正言辞,强烈地表达了对歪曲历史史实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讽刺、抨击、谴责。
(6)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赏析:通过介绍南京命运的变迁,突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表达对祖国繁荣强大的自豪,对中国能够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七、观点辩驳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融,互联网上时有人大喊“中日友好”,鼓吹“向前看”,没必要对历史斤斤计较。即使在南京这座城市,穿和服、举办“夏日祭”(一种日本文化)的行为仍屡见不鲜……
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或行为?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没有记忆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吸取灾难的教训,开启崭新的时代故事。我们经历了黑暗的南京大屠杀,我们有30万同胞死难,我们没有资格替他们选择遗忘。只有铭记这样血的历史和教训,实现民族记忆的世代传承,警钟长鸣,才能不让历史重演。
正常的文化交流、传播是有益的,但要考虑特殊的地域、历史因素。也不可盲目追求、追捧,陷入文化入侵的陷阱,而抹杀了对本国文化的重视、传承。
课堂小结:这则新闻评论通过写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全世界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的不同态度,一方面提醒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行公祭的必要性以及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