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数学八上第2章 特殊三角形 二阶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数学八上第2章 特殊三角形 二阶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8-28 15:24:12

文档简介

浙教版数学八上第2章 特殊三角形 二阶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0八下·北京期中)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成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一组是(  )
A. B.1,2, C.2,4, D.9,16,25
2.(2022八下·庐江期中)若3、4、a为勾股数,则a的值为(  )
A. B.5 C.5或7 D.5或
3.(2023·云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汉字,寓意深广.下列四个选项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
A. B. C. D.
4.(2016八下·东莞期中)有六根细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是2,4,6,8,10,12(单位:cm),从中取出三根首尾顺次连接搭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这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  )
A.2,4,8 B.4,8,10 C.6,8,10 D.8,10,12
5.(2023八下·阳泉期末)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在《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相传是由商高发现,故又称之为“商高定理”.下列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
A. B.
C. D.
6.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点E是AD的中点,且AE=1,连接BE,分别以B、E为圆心,以大于B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若直线MN恰好过点C,则AB的长度为(  )
A. B. C. D.2
7.(2024八下·来宾期末)如图所示的衣架可以近似看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于点,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4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9.(2024·宁明模拟)如图,在等边中,,D,E分别是边,上的动点,且,连接,交于点F,在点D从点B运动到点C的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10.(2024八下·三水期中)如图,是等边内一点,,将线段以点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下列结论:①可以由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②点与的距离为6;③;④;⑤.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A.5 B.4 C.3 D.2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2024八下·博罗期末)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4和5,则第三边长为   .
12.(2023七下·揭东期末)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则它底角的度数是   .
13.(2024八下·花溪月考)如图,一块形如“Z”字形的铁皮,每个角都是直角,且AB=BC=EF=GF=1,CD=DE=GH=AH=3,则AF=   .
14.(2024八下·柳州期末)如图,阴影部分表示以的各边为直径的三个半圆所组成的两个新月形,面积分别记作和.若,AB=5,则的周长是   .
15.(2024·昌吉模拟)如图,中,,,点为边上一点,,点为边的中点,连接,点为线段上的动点,连接,则的最小值为   .
16.(2024八下·宝安期中)如图,等边的边长为6,D是的中点,E是边上的一点,连接,以为边作等边,若,则线段的长为   .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第17题6分,第18题6分,第19题6分,第20题8分,第21题8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2分,共66分)
17.(2024八下·博罗期末)如图,连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已知∠B=90°,BC=1,∠BAC=30°,CD=2,AD=2.
(1)求证:△ACD是直角三角形;
(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18.(2024八下·博罗期末)如图,在4x3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
(1)分别求出线段AB、CD的长度;
(2)在图中画出线段EF、使得EF的长为,以AB、CD、EF三条线段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9.(2024八下·隆回期末)“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又到了放风筝的最佳时节.某校八年级班的小明和小亮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为了测得风筝的垂直高度如图,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测得水平距离的长为米;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计算出风筝线的长为米;牵线放风筝的小明的身高为米.
(1)求风筝的垂直高度;
(2)如果小明想风筝沿方向下降米,则他应该往回收线多少米?
20.(2024七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月考)在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两条平行线AB,CD和一块含角的直角三角尺EFG(,)”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
(1)如图(1),若三角尺的角的顶点G放在CD上,若,求的度数;
(2)如图(2),小颖把三角尺的两个锐角的顶点E、G分别放在AB和CD上,请你探索并说明与间的数量关系.
21.(2024八下·慈溪期中)阅读与思考
如图 1 所示的是一座钢铁桥梁, 为了计算其中一个三角形钢架的面积, 小明想办法测量出三边的长度 米, 米, 米, 如何求三角形 钢架的面积 下面是甲, 乙两位同学的解题思路, 分别根据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题思路求 的面积.
(1)甲同学: 我们知道, 已知 的三边长 , 设 , 即 为 周长的一半, 那么利用海伦公式 就可求出 的面积.
(2)乙同学: 如图 2 , 过点 作 于点 , 设BD=x米, 然后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出 ,根据勾股定理, 利用 作为“桥梁”建立方程,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的长, 再计算 的面积.
22.(2020八上·长清期中)如图,一个梯子 长25米,顶端 靠在墙 上(墙与地面垂直),这时梯子下端 与墙角 距离为7米.
(1)求梯子顶端 与地面的距离 的长;
(2)若梯子的顶端 下滑到 ,使 ,求梯子的下端 滑动的距离 的长.
23.已知 为平面内一点, 于点 .
(1) 如图 1 所示, 直接写出 和 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如图 2 所示, 过点 作 于点 , 求证: .
(3) 如图 3 所示, 在 (2) 问的条件下, 点 在 上, 连结 平分 平分 , 若 , 求 的度数.
24.(2024八上·斗门期末)在中,,,为边延长线上一点,连接.
(1)如图1,当时,求证:;
(2)如图2,当时,求证:;、
(3)如图3,当时,求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解答】解:A、∵( )2+( )2≠( )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12+( )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22+( )2≠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92+162≠25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逐项判定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3、4、a为勾股数,
当4为直角边时,
∴a==5,
当4为斜边时,
∴a==,不是整数,舍去,
故答案为:B.
【分析】分类讨论,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3.【答案】C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根据轴对成图形的定义,"我"、"爱"、"国"都不是轴对称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轴对成图形的定义进行选择即可。
4.【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解答】解: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得,只有C中有62+82=102,故选C.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
5.【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解析】【解答】解:A、由图形可得:,
∴,
∴,
∴该选项能证明勾股定理;
B、由图形可得:,
∴,
∴该选项能证明勾股定理;
C、由图形可得:,
∴该选项不能证明勾股定理;
D、由图形可得:,
∴,
∴,
∴该选项能证明勾股定理;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图形,利用勾股定理证明求解即可。
6.【答案】B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EC
∵FC垂直平分BE,即∠BFC=∠EFC=90°,EF=BF,
又∵FC=FC,
在△BFC与△CEF中 ,
∴△BFC≌△CEF(SAS),
∴BC=EC
又∵AD=BC,AE=1
故EC=2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B=CD=.
故选B.
【分析】如图,连接EC由FC垂直平分BE,得到∠BFC=∠EFC=90°,EF=BF,由于FC=FC,推出△BFC≌△CEF(SAS),于是得到BC=EC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B=CD=.
7.【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
∴,,,
∴,.
∴,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到,,,进而即可得到,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和CD,从而即可得到BC,再对比选项即可求解.
8.【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如图所示,
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

即,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AC、AB,再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证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9.【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3,
∴AB=AC=3,
∵BD=CE,
∴BD+AE=EC+AE=AC,
当AD⊥BC时,则BE⊥AC,此时点F到BC和点F到AC的距离和最短,此时两距离相等,
∴两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
当AD⊥BC时,∠BAD=30°,
∴BD=AB=,FD=,
∴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最小值为2×××=.
故答案为:B.
【分析】当AD⊥BC时,则BE⊥AC,此时点F到BC和点F到AC的距离和最短,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BC=60°,
由旋转的性质得∠OBO'=60°,OB=O'B,
∴∠ABC=∠OBO',
∴∠ABO'=∠OBC,
在和中,



可以由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故①正确;
如图1,连接,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是等边三角形,
点与的距离为8,故②错误;
在中,,,,
是直角三角形,.
面积,
又等边面积,
四边形的面积为,故④错误;
,故③正确;
如图2,过作交的延长线于,





,故⑤正确,
综上,正确的有①③⑤,共3个.
故答案为:C.
【分析】先用SAS证明,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①正确;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是等边三角形,则点与的距离为8,故②错误;根据四边形的面积等边面积面积,进行计算即可得出④错误;由可得③正确;过作交的延长线于,求出,然后根据计算,可得⑤正确.
11.【答案】或3
【知识点】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当直角边为3或4时,则斜边为第三边,第三边=;
当斜边为5,则第三边=;
故第三边为或3.
故答案为:或3.
【分析】第三边为斜边或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值即可.
12.【答案】55°或70°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当底角为70°时;
当顶角为70°时,它的底角为(180°-70°)÷2=55°,
故答案为:55°或70°.
【分析】分情况讨论:当底角为70°时;当顶角为70°时,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底角的度数.
13.【答案】5
【知识点】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分别延长AB与FG,它们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连接AF,
∵每个角都是直角,
∴AB//HG,AH//G//BC,即AM//HG,AH//MG//BC,
∴四边形AMGH是平行四边形,∠AMG=90°.
∴AM=GH=3,MF=MG+GF=AH+GF=3+1=4,
∴在Rt△AMF中:AF=
故答案为:5.
【分析】分别延长AB与FG,它们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得平行四边形AMGH,∠AMG=90°.连接AF,构建成直角三角形AMF,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14.【答案】14
【知识点】勾股定理;完全平方式
【解析】【解答】由勾股定理知AC2+BC2=AB2,而S半1+S半2==S半ACB,于是S1+S2=S△ABC,即S△ABC=14,设BC=a,AC=b,即有a2+b2=15,,得ab=28即,故a+b=9,△ABC的周长为9+5=14.
答案:14.
【分析】由勾股定理知S1+S2与△ABC的面积相等,再根据完全平方与平方和之间的联系即可得两直角边的和,即可得△ABC的周长.
15.【答案】5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CE,交AD于点F',连接BF',
∵AB=AC=4,点D为BC边的中点,
∴AD⊥BC,即AD为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点B、C关于AD对称,BF'=CF',
此时,FE+FB的值最小,
∵AE=3,∠BAC=90°,
∴在Rt△AEC中,CE===5,
∴F'E+F'B=F'E+F'C=CE=5,
即FE+FB的最小值为5.
故答案为:5.
【分析】连接CE,交AD于点F',连接BF',首先证明AD为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即有点B、C关于AD对称,BF'=CF',此时,FE+FB的值最小,再利用勾股定理解得CE==5,由F'E+F'B=F'E+F'C=CE,即可确定FE+FB的最小值.
16.【答案】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F作GH∥AB,交BC于G点,交AC于H,过A点作AN⊥GH于N点
∵等边的边长为6,D是的中点,
,,.

,.
是等边三角形.


是等边三角形,



又,,
∴,
,.


又中,,,


∴,

∴.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F作GH∥AB,交BC于G点,交AC于H,过A点作AN⊥GH于N点,证△HGC为等边三角形,进而由AAS证明△HFE≌△CED,得进而求出HE=DC=3,利用AH=AC-CE-EH,求出AH=1,由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由勾股定理得,进而求出,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即可.
17.【答案】(1)证明:∵∠B=90°,BC=1,∠BAC=30°,
∵CD2=22=4,AC2=22=4,
∴AC2+CD2=4+4=8.
∵AD2=(2)2=8,
∴AC2+CD2=AD2.
∴△ACD是直角三角形;
(2)解:S四边形ABCD=S△ABC+S△ACD=×1×+×2×2=+2.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2BC,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证明;
(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S△ABC和S△ACD,再求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和即可.
18.【答案】(1)解:AB==;
CD==2;
(2)解: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理由:
如图,
EF==,
∵CD2+EF2=8+5=13,AB2=)2=13,
∴CD2+EF2=AB2,
∴以AB、CD、EF三条线可以组成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
(2)根据勾股定理可画出EF,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说明理由.
19.【答案】(1)解:根据题意得:,,,,,,∴,,
∴,
∴,,
∴四边形是矩形,
∴,
在中,,,
∴,
∴(米),
∴风筝的垂直高度为米;
(2)如图,在上取点,使,连接,
∴,
在中,,,
∴,
∴(米),
∴他应该往回收线米.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再加上DE的长度,即可求出CE的高度;
(2)在CD上取点M,使CM=9,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M,再计算BC -BM即可;
20.【答案】(1)解:
(等量代换)
(2)解: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解析】【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再根据,,即可求出;
(2)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再根据直角三角形锐角互余,即可得到.
21.【答案】(1)解:
米)
(2)解:根据题意 米
则可得方程: (6 分)
解得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海伦公式,先计算出P值,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2)两次利用勾股定理,AD2=AB2-BD2=AC2-CD2列出方程即可,求出AD的值,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可.
22.【答案】(1)解:在 中, 米, 米,
故 米,
(2)解:在 中, 米, 米,
故 米,
故 米.
答:梯子的下端 滑动的距离 的长为8米.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的长;
(2)利用勾股定理得出DC的长进而得出答案。
23.【答案】(1)解:∠A+C=90°;
(2)证明:过点B作BH∥DM,则BH∥DM∥CN
∴∠CBH=∠C,
∵BD⊥AM,BH∥DM,
∴DB⊥BH,
∴∠ABD+∠ABH=90°,
∵BA⊥BC,
∴∠CBH+∠ABH=90°,
∴∠ABD=∠CBH,
∴∠ABD=∠C;
(3)解:过点B作BH∥DM,则BH∥DM∥CN,
∵BF平分∠DBC,BE平分∠ABD,
∴∠DBF=∠CBF,∠DBE=∠ABE,
由(2)知:∠ABD=∠CBH,
∴∠ABF=∠HBF,
设∠DBE=∠ABE=x,∠ABF=∠HBF=y,
则∠ABD=∠CBH=2x,∠BFC=3∠DBE=3x,
∴∠AFC=3x+y,
∵∠AFC+∠NCF=180°,∠FCB+∠NCF=180°,
∴∠FCB=∠AFC=3x+y,
∵∠CBF+∠BFC+∠BCF=180°,
∴2x+y+3x+3x+y=180°①,
∵AB⊥BC,
∴y+y+2x=90°②,
联立①②解得x=15°,
∴∠ABE=15°,
∴∠EBC=∠ABE+∠ABC=15+90°=105°.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1)∵AM∥CN,
∴∠AOB=∠C,
∵AB⊥BC,
∴∠B=90°,
∴∠A+∠AOB=90°,
∴∠A+C=90°;
【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2)过点B作BH∥DM,则BH∥DM∥CN,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余角的性质证明即可;
(3)过点B作BH∥DM,则BH∥DM∥CN,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BF=∠CBF,∠DBE=∠ABE,结合(2)结论可得∠ABF=∠HBF,设∠DBE=∠ABE=x,∠ABF=∠HBF=y,易求∠FCB=∠AFC=3x+y,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2x+y+3x+3x+y=180°①,由垂直可得y+y+2x=90°②,联立①②解得x值,再利用交的和差即可求解.
24.【答案】(1)证明:∵,
∴,
∵,
∴,
∴,
∴,
∴;
(2)证明:如图所示,在上截取一点E使得,连接,
∵,
∴,
∵,
∴,
∵,
∴,
又∵,
∴,
∴,
∵,
∴,
∴,
∴,

∴;
(3)证明:如图所示,在射线上取一点H,使得,连接,

由(1)同理可证明,
又∵,
∴,
∴点H和点D重合,
∴.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得到三条边相等,进而证明结论;
(2)从结论出发看出需要通过截长补短来进行证明,添加辅助线之后,利用全等和等腰三角形,证明结论;
(3)借助第一轮的结论,利用同一法来证明D,H重合.
1 / 1浙教版数学八上第2章 特殊三角形 二阶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0八下·北京期中)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成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一组是(  )
A. B.1,2, C.2,4, D.9,16,25
【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解答】解:A、∵( )2+( )2≠( )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12+( )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22+( )2≠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92+162≠25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逐项判定即可。
2.(2022八下·庐江期中)若3、4、a为勾股数,则a的值为(  )
A. B.5 C.5或7 D.5或
【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3、4、a为勾股数,
当4为直角边时,
∴a==5,
当4为斜边时,
∴a==,不是整数,舍去,
故答案为:B.
【分析】分类讨论,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3.(2023·云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汉字,寓意深广.下列四个选项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根据轴对成图形的定义,"我"、"爱"、"国"都不是轴对称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轴对成图形的定义进行选择即可。
4.(2016八下·东莞期中)有六根细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是2,4,6,8,10,12(单位:cm),从中取出三根首尾顺次连接搭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这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  )
A.2,4,8 B.4,8,10 C.6,8,10 D.8,10,12
【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解答】解: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得,只有C中有62+82=102,故选C.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
5.(2023八下·阳泉期末)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在《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相传是由商高发现,故又称之为“商高定理”.下列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解析】【解答】解:A、由图形可得:,
∴,
∴,
∴该选项能证明勾股定理;
B、由图形可得:,
∴,
∴该选项能证明勾股定理;
C、由图形可得:,
∴该选项不能证明勾股定理;
D、由图形可得:,
∴,
∴,
∴该选项能证明勾股定理;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图形,利用勾股定理证明求解即可。
6.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点E是AD的中点,且AE=1,连接BE,分别以B、E为圆心,以大于B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若直线MN恰好过点C,则AB的长度为(  )
A. B. C. D.2
【答案】B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EC
∵FC垂直平分BE,即∠BFC=∠EFC=90°,EF=BF,
又∵FC=FC,
在△BFC与△CEF中 ,
∴△BFC≌△CEF(SAS),
∴BC=EC
又∵AD=BC,AE=1
故EC=2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B=CD=.
故选B.
【分析】如图,连接EC由FC垂直平分BE,得到∠BFC=∠EFC=90°,EF=BF,由于FC=FC,推出△BFC≌△CEF(SAS),于是得到BC=EC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B=CD=.
7.(2024八下·来宾期末)如图所示的衣架可以近似看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于点,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
∴,,,
∴,.
∴,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到,,,进而即可得到,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和CD,从而即可得到BC,再对比选项即可求解.
8.(2024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如图所示,
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

即,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AC、AB,再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证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9.(2024·宁明模拟)如图,在等边中,,D,E分别是边,上的动点,且,连接,交于点F,在点D从点B运动到点C的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3,
∴AB=AC=3,
∵BD=CE,
∴BD+AE=EC+AE=AC,
当AD⊥BC时,则BE⊥AC,此时点F到BC和点F到AC的距离和最短,此时两距离相等,
∴两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
当AD⊥BC时,∠BAD=30°,
∴BD=AB=,FD=,
∴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最小值为2×××=.
故答案为:B.
【分析】当AD⊥BC时,则BE⊥AC,此时点F到BC和点F到AC的距离和最短,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10.(2024八下·三水期中)如图,是等边内一点,,将线段以点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下列结论:①可以由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②点与的距离为6;③;④;⑤.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A.5 B.4 C.3 D.2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BC=60°,
由旋转的性质得∠OBO'=60°,OB=O'B,
∴∠ABC=∠OBO',
∴∠ABO'=∠OBC,
在和中,



可以由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故①正确;
如图1,连接,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是等边三角形,
点与的距离为8,故②错误;
在中,,,,
是直角三角形,.
面积,
又等边面积,
四边形的面积为,故④错误;
,故③正确;
如图2,过作交的延长线于,





,故⑤正确,
综上,正确的有①③⑤,共3个.
故答案为:C.
【分析】先用SAS证明,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①正确;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是等边三角形,则点与的距离为8,故②错误;根据四边形的面积等边面积面积,进行计算即可得出④错误;由可得③正确;过作交的延长线于,求出,然后根据计算,可得⑤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2024八下·博罗期末)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4和5,则第三边长为   .
【答案】或3
【知识点】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当直角边为3或4时,则斜边为第三边,第三边=;
当斜边为5,则第三边=;
故第三边为或3.
故答案为:或3.
【分析】第三边为斜边或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值即可.
12.(2023七下·揭东期末)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则它底角的度数是   .
【答案】55°或70°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当底角为70°时;
当顶角为70°时,它的底角为(180°-70°)÷2=55°,
故答案为:55°或70°.
【分析】分情况讨论:当底角为70°时;当顶角为70°时,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底角的度数.
13.(2024八下·花溪月考)如图,一块形如“Z”字形的铁皮,每个角都是直角,且AB=BC=EF=GF=1,CD=DE=GH=AH=3,则AF=   .
【答案】5
【知识点】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分别延长AB与FG,它们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连接AF,
∵每个角都是直角,
∴AB//HG,AH//G//BC,即AM//HG,AH//MG//BC,
∴四边形AMGH是平行四边形,∠AMG=90°.
∴AM=GH=3,MF=MG+GF=AH+GF=3+1=4,
∴在Rt△AMF中:AF=
故答案为:5.
【分析】分别延长AB与FG,它们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得平行四边形AMGH,∠AMG=90°.连接AF,构建成直角三角形AMF,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14.(2024八下·柳州期末)如图,阴影部分表示以的各边为直径的三个半圆所组成的两个新月形,面积分别记作和.若,AB=5,则的周长是   .
【答案】14
【知识点】勾股定理;完全平方式
【解析】【解答】由勾股定理知AC2+BC2=AB2,而S半1+S半2==S半ACB,于是S1+S2=S△ABC,即S△ABC=14,设BC=a,AC=b,即有a2+b2=15,,得ab=28即,故a+b=9,△ABC的周长为9+5=14.
答案:14.
【分析】由勾股定理知S1+S2与△ABC的面积相等,再根据完全平方与平方和之间的联系即可得两直角边的和,即可得△ABC的周长.
15.(2024·昌吉模拟)如图,中,,,点为边上一点,,点为边的中点,连接,点为线段上的动点,连接,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5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CE,交AD于点F',连接BF',
∵AB=AC=4,点D为BC边的中点,
∴AD⊥BC,即AD为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点B、C关于AD对称,BF'=CF',
此时,FE+FB的值最小,
∵AE=3,∠BAC=90°,
∴在Rt△AEC中,CE===5,
∴F'E+F'B=F'E+F'C=CE=5,
即FE+FB的最小值为5.
故答案为:5.
【分析】连接CE,交AD于点F',连接BF',首先证明AD为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即有点B、C关于AD对称,BF'=CF',此时,FE+FB的值最小,再利用勾股定理解得CE==5,由F'E+F'B=F'E+F'C=CE,即可确定FE+FB的最小值.
16.(2024八下·宝安期中)如图,等边的边长为6,D是的中点,E是边上的一点,连接,以为边作等边,若,则线段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F作GH∥AB,交BC于G点,交AC于H,过A点作AN⊥GH于N点
∵等边的边长为6,D是的中点,
,,.

,.
是等边三角形.


是等边三角形,



又,,
∴,
,.


又中,,,


∴,

∴.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F作GH∥AB,交BC于G点,交AC于H,过A点作AN⊥GH于N点,证△HGC为等边三角形,进而由AAS证明△HFE≌△CED,得进而求出HE=DC=3,利用AH=AC-CE-EH,求出AH=1,由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由勾股定理得,进而求出,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即可.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第17题6分,第18题6分,第19题6分,第20题8分,第21题8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2分,共66分)
17.(2024八下·博罗期末)如图,连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已知∠B=90°,BC=1,∠BAC=30°,CD=2,AD=2.
(1)求证:△ACD是直角三角形;
(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答案】(1)证明:∵∠B=90°,BC=1,∠BAC=30°,
∵CD2=22=4,AC2=22=4,
∴AC2+CD2=4+4=8.
∵AD2=(2)2=8,
∴AC2+CD2=AD2.
∴△ACD是直角三角形;
(2)解:S四边形ABCD=S△ABC+S△ACD=×1×+×2×2=+2.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2BC,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证明;
(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S△ABC和S△ACD,再求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和即可.
18.(2024八下·博罗期末)如图,在4x3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
(1)分别求出线段AB、CD的长度;
(2)在图中画出线段EF、使得EF的长为,以AB、CD、EF三条线段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AB==;
CD==2;
(2)解: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理由:
如图,
EF==,
∵CD2+EF2=8+5=13,AB2=)2=13,
∴CD2+EF2=AB2,
∴以AB、CD、EF三条线可以组成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
(2)根据勾股定理可画出EF,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说明理由.
19.(2024八下·隆回期末)“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又到了放风筝的最佳时节.某校八年级班的小明和小亮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为了测得风筝的垂直高度如图,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测得水平距离的长为米;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计算出风筝线的长为米;牵线放风筝的小明的身高为米.
(1)求风筝的垂直高度;
(2)如果小明想风筝沿方向下降米,则他应该往回收线多少米?
【答案】(1)解:根据题意得:,,,,,,∴,,
∴,
∴,,
∴四边形是矩形,
∴,
在中,,,
∴,
∴(米),
∴风筝的垂直高度为米;
(2)如图,在上取点,使,连接,
∴,
在中,,,
∴,
∴(米),
∴他应该往回收线米.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再加上DE的长度,即可求出CE的高度;
(2)在CD上取点M,使CM=9,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M,再计算BC -BM即可;
20.(2024七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月考)在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两条平行线AB,CD和一块含角的直角三角尺EFG(,)”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
(1)如图(1),若三角尺的角的顶点G放在CD上,若,求的度数;
(2)如图(2),小颖把三角尺的两个锐角的顶点E、G分别放在AB和CD上,请你探索并说明与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解:
(等量代换)
(2)解: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解析】【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再根据,,即可求出;
(2)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再根据直角三角形锐角互余,即可得到.
21.(2024八下·慈溪期中)阅读与思考
如图 1 所示的是一座钢铁桥梁, 为了计算其中一个三角形钢架的面积, 小明想办法测量出三边的长度 米, 米, 米, 如何求三角形 钢架的面积 下面是甲, 乙两位同学的解题思路, 分别根据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题思路求 的面积.
(1)甲同学: 我们知道, 已知 的三边长 , 设 , 即 为 周长的一半, 那么利用海伦公式 就可求出 的面积.
(2)乙同学: 如图 2 , 过点 作 于点 , 设BD=x米, 然后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出 ,根据勾股定理, 利用 作为“桥梁”建立方程,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的长, 再计算 的面积.
【答案】(1)解:
米)
(2)解:根据题意 米
则可得方程: (6 分)
解得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海伦公式,先计算出P值,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2)两次利用勾股定理,AD2=AB2-BD2=AC2-CD2列出方程即可,求出AD的值,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可.
22.(2020八上·长清期中)如图,一个梯子 长25米,顶端 靠在墙 上(墙与地面垂直),这时梯子下端 与墙角 距离为7米.
(1)求梯子顶端 与地面的距离 的长;
(2)若梯子的顶端 下滑到 ,使 ,求梯子的下端 滑动的距离 的长.
【答案】(1)解:在 中, 米, 米,
故 米,
(2)解:在 中, 米, 米,
故 米,
故 米.
答:梯子的下端 滑动的距离 的长为8米.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的长;
(2)利用勾股定理得出DC的长进而得出答案。
23.已知 为平面内一点, 于点 .
(1) 如图 1 所示, 直接写出 和 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如图 2 所示, 过点 作 于点 , 求证: .
(3) 如图 3 所示, 在 (2) 问的条件下, 点 在 上, 连结 平分 平分 , 若 , 求 的度数.
【答案】(1)解:∠A+C=90°;
(2)证明:过点B作BH∥DM,则BH∥DM∥CN
∴∠CBH=∠C,
∵BD⊥AM,BH∥DM,
∴DB⊥BH,
∴∠ABD+∠ABH=90°,
∵BA⊥BC,
∴∠CBH+∠ABH=90°,
∴∠ABD=∠CBH,
∴∠ABD=∠C;
(3)解:过点B作BH∥DM,则BH∥DM∥CN,
∵BF平分∠DBC,BE平分∠ABD,
∴∠DBF=∠CBF,∠DBE=∠ABE,
由(2)知:∠ABD=∠CBH,
∴∠ABF=∠HBF,
设∠DBE=∠ABE=x,∠ABF=∠HBF=y,
则∠ABD=∠CBH=2x,∠BFC=3∠DBE=3x,
∴∠AFC=3x+y,
∵∠AFC+∠NCF=180°,∠FCB+∠NCF=180°,
∴∠FCB=∠AFC=3x+y,
∵∠CBF+∠BFC+∠BCF=180°,
∴2x+y+3x+3x+y=180°①,
∵AB⊥BC,
∴y+y+2x=90°②,
联立①②解得x=15°,
∴∠ABE=15°,
∴∠EBC=∠ABE+∠ABC=15+90°=105°.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1)∵AM∥CN,
∴∠AOB=∠C,
∵AB⊥BC,
∴∠B=90°,
∴∠A+∠AOB=90°,
∴∠A+C=90°;
【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2)过点B作BH∥DM,则BH∥DM∥CN,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余角的性质证明即可;
(3)过点B作BH∥DM,则BH∥DM∥CN,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BF=∠CBF,∠DBE=∠ABE,结合(2)结论可得∠ABF=∠HBF,设∠DBE=∠ABE=x,∠ABF=∠HBF=y,易求∠FCB=∠AFC=3x+y,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2x+y+3x+3x+y=180°①,由垂直可得y+y+2x=90°②,联立①②解得x值,再利用交的和差即可求解.
24.(2024八上·斗门期末)在中,,,为边延长线上一点,连接.
(1)如图1,当时,求证:;
(2)如图2,当时,求证:;、
(3)如图3,当时,求证:.
【答案】(1)证明:∵,
∴,
∵,
∴,
∴,
∴,
∴;
(2)证明:如图所示,在上截取一点E使得,连接,
∵,
∴,
∵,
∴,
∵,
∴,
又∵,
∴,
∴,
∵,
∴,
∴,
∴,

∴;
(3)证明:如图所示,在射线上取一点H,使得,连接,

由(1)同理可证明,
又∵,
∴,
∴点H和点D重合,
∴.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得到三条边相等,进而证明结论;
(2)从结论出发看出需要通过截长补短来进行证明,添加辅助线之后,利用全等和等腰三角形,证明结论;
(3)借助第一轮的结论,利用同一法来证明D,H重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