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辟邪(pì) 鲜腴(yú) 旺盛(wàng)
B.炽红(zhì) 寡妇(guǎ) 蟹肉(xiè)
C.缅甸(miǎn) 绿釉(yòu) 密匝匝(zā)
D.菌子(jūn) 扳尖(bān) 翅膀(ch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碗碟 沉甸甸 姗姗来迟 冥思遐想
B.吆喝 密匝匝 一如既往 豁然贯通
C.鲜腴 颤巍巍 更胜一筹 狂妄自大
D.娴熟 文绉绉 重峦叠障 混为一谈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鲜腴:新鲜肥美。
B.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格调: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体现。
C.密匝匝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D.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的样子。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认真讨论并学习了汪曾祺写的《昆明的雨》。(删去“认真”。)
B.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删去“通过”或“使”。)
C.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删去“能否”)
D.回眸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我们每个中国人无不为其取得的成绩而由衷叹息。(将“叹息”改为“赞叹”。)
5.下列各句对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引号表强调)
B.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破折号表解释说明)
C.卖杨梅的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破折号表声音的延长)
D.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引号表讽刺和否定)
6.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古松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假如木匠、植物学家和画家同时来看古松,木匠心里盘算它是适合造房子还是做家具, ;植物学家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 ;画家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是聚精会神地 以及它的昂然高举的气概。由此可知,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
①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
②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③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7. 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现出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淄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博山、淄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可供借鉴的多个角度。)
D.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8.学习了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八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题目。
(1) 在对联交流活动中,有个同学拟了上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
下联:
(2) 请你写出一句写雨景、抒雨情的古诗词(要注明作者和题目),并进行简要赏析。
名句:
赏析: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昆明的雨(节选)
①我想念昆明的雨。
②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③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总之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④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 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⑤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照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也会给各家房客们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⑥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⑦我想念昆明的雨。
9. 文章节选部分,通过写记忆中昆明的杨梅、(1) 、(2) ,表现了作者(3) 的感情。
10. 文章第⑥段写到“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你从本段读出了那天哪些情味?具体从哪里读出来的?简要分析。
11. 文章中有许多语句,平淡自然,却又饶有情趣。以第④段画线句子为例,简要分析其语言特点。
12. 请比较本文第⑤段与下面文段,同是写树,写景抒情散文与托物言志散文,两类散文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从写法和情感表达两方面加以探究。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 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茅盾《白杨礼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冬 天
汪曾祺
①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②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捡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③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④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⑤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里面烧的是粗糠。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煤头引着。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⑥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谓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我的祖母在后园辟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我们那里过去没有北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大白菜是从山东运来的,美其名曰“黄芽菜”,很贵。“青菜”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咸菜即是用青菜腌的。阴天下雪,喝咸菜汤。
⑦冬天的游戏: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逍遥”是在一张正方的白纸上,木版印出螺旋的双道,两道之间印出八仙、马、兔子、鲤鱼、虾……;每样都是两个,错落排列,不依次序。玩的时候各执铜钱或象棋子为子儿,掷骰子,如果骰子是五点,自“起马”处数起,向前走五步,是兔子,则可向内圈寻找另一个兔子,以子儿押在上面。下一轮开始,自里圈兔子处数起,如是六点,进六步,也许是铁拐李,就寻另一个铁拐李,把子儿押在那个铁拐李上。如果数至里圈的什么图上,则到外圈去找,退回来。点数够了,子儿能进终点(终点是一座宫殿式的房子),就算赢了。次后进入的为“二家”、“三家”。“逍遥”两个人玩也可以,三个四个人玩也可以。
⑧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腊梅开得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
⑨舂粉子。有一家邻居,有一架碓。这架碓平常不大有人用,只在冬天由附近的一二十家轮流借用。碓屋很小,除了一架碓,只有一些筛子、箩。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糕,做“年烧饼”(糯米粉为蒂,包豆沙白糖,作为饼,在锅里烙熟),搓圆子(即汤团)。舂粉子,就快过年了。
13.文章主要写了故乡冬天的哪些事?请加以简要概述。
14. 第⑥段,作者写家乡冬天吃的菜,不惜笔墨,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15.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 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
(2) 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
16. 有人说“外面有多冷,屋内就有多温暖”,朱自清也说“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你从文中的哪些场景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温暖”和“幸福”?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温暖”“幸福”的感受理解。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⑥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17.第④段中写了关于张仲陶的一段轶事, 有什么作用?
18.请简要概括本文围绕炒米写了哪些内容。
19.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语言特点。
20.作者最后说“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应怎样理解这句话?这样写可以体现出作者的哪些特点?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白马湖
朱自清
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
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沿铁路的水,再没有比这里清的,这是公论。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白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便是我们住过的屋的门前那一个。那个湖不算小,但湖口让两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见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大的一片。湖的尽里头,有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为姓徐的多。这村落与外面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来得撑船。后来春晖中学在湖边造了房子,这才造了两座玲珑的小木桥,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车站。那是窄窄的一条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
春晖中学在湖的最胜处,我们住过的屋也相去不远,是半西式。湖光山色从门里、从墙头进来,到我们窗前、桌上。我们几家接连着,丏翁的家最讲究。屋里有名人的字画,有古瓷,有铜佛,院子里满种着花,屋子里的陈设又常常变换,给人新鲜的受用。他有这样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们便不时地上他家里喝老酒。丏翁夫人的烹调也极好,每回总是满满的盘碗拿出来,空空的收回去。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便平静了。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
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西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流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
离开白马湖是三年前的一个冬日。前一晚“别筵”上,有丏翁与云君。我不能忘记丏翁,那是一个真挚豪爽的朋友。但我也不能忘记云君,我应该这样说,那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节选自《朱自清散文集》)
21.白马湖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2.本文作者重点描写了白马湖的景色,试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23.作者重点写了哪几个季节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4.本文的结尾从白马湖的景又转到了人,你怎么看?
答案
C 2.D 3.B 4.A 5.D 6.C 7.D
8..(1)示例:皑皑瑞雪兆丰年
(2)(示例)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赏析:“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无人”说明渡口的“野”,“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这两句诗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9.①. ⑴缅桂花 ②. ⑵与友人小酌 ③. ⑶对昆明生活 喜爱与想念 (意思对即可)
10.“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雨引起的淡淡的乡愁;“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 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包含了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
11.“平淡自然”体现:①拾取琐事,如杨梅的个头、颜色,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恬淡而悠远,情蕴其间。
②口语化词语,“黑红黑红的”“起得真好”“有一个”。(能从两方面表现语言特点即可)
12.第⑤段写得随意、散,对缅桂花不同的叫法,体现花香;与家乡的白兰比较,体现缅桂树高大;房东母女摘花、卖花、送花的美好、温馨、和谐。散散写来,将细腻的情味隐藏于具体景物中,重在传达对景物的感受、由景物引发的情思,这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写法。白杨树写得有序、集中,先总写其“力争上游”, 然后通过写干、枝、叶、皮突出白杨树向上、集中的生长特点,接着直接赞美白杨树倔强挺立、不屈不挠, 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集中描写所托之物与欲言之志有相似点的特征“不屈不挠”,然后或含蓄、或直白点明情感与思想,这是托物言志散文的写法。
13.上槅子;拆帐铺草;升火取暖;冬天的菜肴;冬天做的游戏;雪天折腊梅花、天竺果;舂粉子。
14. ①写家乡冬天吃的菜,那么细致、活灵活现,可见家乡在作者头脑中的印象之深;②冬天吃的菜只是家乡美好印象的代表,对家乡冬天菜的美好回忆揭示了作者深藏在心底的浓浓乡情。③写得越详细,越能体现家乡冬天的“暖和”与幸福感。
15.(1)在一片白色的天地,点缀着明黄的梅花和鲜红的天竺果。作者用简短的语句,抓住景物的颜色,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颜色鲜艳,对比鲜明的生意盎然的雪景图。
(2)通过动作描写,加以恰当地使用拟声词,形象地描绘出了踩碓的过程和乐趣。富有生活情趣。
16、场景如:①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多亲情、多暖融融的一幕!②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闲适而温馨。③阴天下雪,喝咸菜汤。——汤热气腾腾,再大的雪也不冷。④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色彩鲜艳,生机勃勃。⑤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象声词,闹中现愉悦,无限兴奋,无限开心。理解感受略
17.表明炒米坛子家家有,表现炒米在家乡的普遍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真实地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18.①吃炒米的风俗;②炒米的做法;③装炒米的用具;④炒米的吃法;⑤炒米的用途。
19.多用短句,简单、平易,如叙家常;多用民间鲜活的口语,少用修辞,多是聊天谈话的语气;平淡质朴,不事雕琢。
20.这句话表现“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这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作者不写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这体现了作者幽默的文风;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观与超脱。
21.白马湖清静幽雅的景色以及与丏翁等朋友的和谐相处,使作者对这个地方难以忘怀,以至几年后仍念念不忘。
22.色彩斑斓,清静幽雅。具体说来大约有这么几点:水清、水满、水软,山青, 菜花鲜艳,薄雾朦胧,萤火闪闪,桃柳相间等。
23.(1)作者重点写了春夏两个季节的特点。春季的特点是:山青,水满而软,桃柳相间,菜花鲜艳,可以说是别有风味的。夏季的特点是:可以在湖里划船,感受世外之感;可以看成千成百的萤火闪烁。(2)表现了作者对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的留恋之情。
24.结尾又一次写白马湖令人难忘的地方,景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人,这样的结尾简洁,让人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