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髭(zī) 长髯(rán) 粗糙(cāo) 鬈发(quán)
B.黝黑(yōu) 粗劣(liè) 滞留(zhì) 两颊(jiá)
C.盎然(yàng) 蒙魅(mèi) 胆怯(qiè) 广袤(mào)
D.颔首(hàn) 锃亮(zhèng) 犀利(xī) 酒肆(sì)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些不起眼的小街小巷往往藏污纳垢,各类闲散人员流窜其间,增加了不少安全隐患。
B.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正襟危坐。
C.我省的高考课程改革的成果入木三分,其他省市的同行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非常受欢迎的学生。
3.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运用了超前夸张。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缩小夸张。
C.“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还没开,病人就好了三分”运用了扩大夸张。
D.“一日三秋”“怒发冲冠”“诚惶诚恐”“肝肠寸断”,这些成语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B.《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本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列夫·托尔斯泰》是英国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作者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的“肖像画”。
D.《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5.下列对语句的理解不全面的一项是( )
A.“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理解: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法,所以“阴云才消除”“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B.“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理解:此句极其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托尔斯泰目光敏锐犀利,具有深刻而准确的洞察力。
C.“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D.“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理解:这句总结式的话,写出了托尔斯泰普通人一样的外表。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古代,人们席地而坐时把腰挺直称为“长跪”,离席站立称为“避席”,这两个举动都表示敬意。
B.自谢道韫吟咏出“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咏絮之才”就被用来赞誉女性出众的才华。
C.列夫·托尔斯泰是苏联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D.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的长相,后半部分则透过他的眼睛,展示出他灵魂的深邃、伟大。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 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来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有改动)
7.选文第1段有一句话高度概括出托尔斯泰墓给作者留下的总体印象,请把它找出来,写在下面。
8.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托尔斯泰墓的外形和环境。
9.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这种“剧烈震撼” 的句子。
10.选文第2段画线句的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项,黝yǒu。C项,盎àng,魅—昧。D项,锃zèng。故选A。
2.答案:C
解析:C项,对象误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形容议论、见解深刻。A项,使用正确,“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B项,使用正确,“正襟危坐”指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D项,使用正确,“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故选C。
3.答案:B
解析:A项有误,本句把“橘子的酸”往浓了说,是扩大夸张。C项有误,“病人就好了三分”本应在“开药方”之后,这里是超前夸张。D项有误,“诚惶诚恐”没有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
5.答案:C
解析:还应当补充: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
6.答案:C
解析:C项中的“苏联作家”应为“俄国作家”。
7.答案: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重点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的“总体印象”可知,所要寻找的句子应该是一个总括句,总括句通常在段落的开头或者结尾,在这两处仔细阅读寻找即可。
8.答案:①基本特征是“朴素”。
②外形:小小的长方形土丘,没有十字架、墓碑、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环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原文内容,在第1段和第2段的前半部分可找到相应的答案。做这类题要注意带着问题细读文章,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进行概括。
9.答案:①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②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重点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具体”和 “剧烈震撼”两个关键信息,在文中寻找这种震撼的具体表现即可得到答案。
10.答案:在不容许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出坟墓朴素的特征。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烘托人物的心理或形象,渲染氛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