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短文两篇—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短文两篇—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2 17:4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短文两篇—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qí)者。
C.怀民亦未寝(qǐn),相(xiāng)与步于中庭。
D.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2.下列句中加粗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C.晴初霜旦 D.回清倒影
3.下列关于《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C.盖竹柏影也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下列加粗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 康肃忿然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反溯流逆上矣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欲颓 欲壑难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①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②,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③,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惠州:今属广东,苏轼被贬后的一安置处。②木末:树林远处。③死法:死于军法。
8.下列加粗词意义相同,根据要求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__)
尝射于家圃(_______)
②间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_______)
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
③欲
思欲就亭止息(_______)
解衣欲睡(_______)
9.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B.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C.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D.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与《记承天寺夜游》同为作者被贬时所作。虽场景不同,却情怀共通。请简要分析概括。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与”应读yù。
2.答案:B
解析:A项“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C项“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D项“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答案:D
解析:根据文意,“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指月光如水,并不是真的写水,所以“写水突出其清”错误。
4.答案:C
解析:A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5.答案:C
解析:C项,“猿鸟乱鸣”中的“乱”应是“此起彼伏”的意思,体现清晨的热闹与生机,而不是“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6.答案:C
解析:A项“歇”古义是“消散”,今义是“休息”,B项“颓”古义是“坠落”,今义是“衰败”。C项“影”古义今义都是“影子”,D项“但”古义是“只是”,今义是“但是”。
7.答案:D
解析:A.……的样子。B.于是。C.只是。D.快要/欲望。
8.答案:①曾经;②中间;③想要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注意在语境中确定词义。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这句话有三个分句,第一个分句:“人”为主语,“悟”为谓语。第二个分句:“兵阵”为主语,“相接”为谓语。第三个分句:“鼓声”为主语,“如”为谓语。故断句为: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10.答案:①因此(我)就像挂在鱼钩上的鱼,忽然得到了解脱。
②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逐字对译、补充省略成分。
11.答案:①游览时轻松随意的心情;②面对贬谪,乐观旷达的心态。
解析:本题要结合被贬这一写作背景,联系文中所写之事(邀友赏月,自然随意/登山歇息,随心所欲),抓住文中关键词句“闲人”“忽得解脱”“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体会作者的情感、心境相通之处。
[参考译文]
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抬眼望去,看见松风亭的飞檐还远在树林深处,心里想这得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因此(我)就像挂在鱼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这个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