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Pi
ATP的结构
叶绿体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元素组成
结构简式
特点
C、H、O、N、P
不稳定
能量高
ATP-ADP循环
ATP的功能
合成场所
图示
是细胞生命活动直接能源
决定
A-P~P~P
是细胞内能量通货
细胞中的哪些物质和ATP的元素组成相同?(试举两例)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一节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循环速度很快,含量少。细胞内ATP的含量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1.足球运动员在参加世界杯决赛时,其骨骼肌细胞中ATP水解的产物是( )
A.腺苷 B.ADP、Pi C.腺嘌呤 D.ADP、Pi、能量
B
9.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④为腺嘌呤,③+④为腺苷
B.形成①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化学能
C.肌肉收缩过程中会发生②处化学键的断裂
D.人体细胞合成①的场所可能在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
A
10\13人对、12\3人对、13\3人对
10\36人对、12\38人对、13\34人对
酶的
本质
专一性
高效性
作用条件较温和
酶是_______产生的一类生物催化剂,大多数酶是_______,少数酶是___(称为核酶)。
活细胞
蛋白质
RNA
+
酶与底物接触
酶的活性
温度
pH
酶的种类
底物浓度
酶的浓度
适宜温度
适宜PH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酶作用机理
酶的
特性
影响酶促反应因素
第二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
酶量一定
底物充足的情况下
影响酶促反应因素之曲线分析
2.将刚采摘的新鲜糯玉米立即放入85 ℃水中热烫处理 2 min,可较好地保持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
A.提高淀粉合成酶的活性 B.提高淀粉酶的活性
C.破坏淀粉合成酶的活性 D.破坏淀粉酶的活性
C
10\11人对、12\9人对、13\18人对
17.科学家研究温度对两种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B.两种纤维素酶长期保存的适宜温度是50 ℃
C.20 ℃至65 ℃范围内A酶提供的活化能更多
D.温度为80 ℃时两种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10\26人对、12\16人对、13\23人对
D
14.过氧化氢(H2O2)是细胞中某些化学反应的副产物,1个过氧化氢酶分子能在1 s内将105个过氧化氢分子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缺少过氧化氢酶时过氧化氢仍可分解 B.上述材料说明酶的催化效率极高
C.将肝脏细胞破碎后提取的过氧化氢酶没有活性
D.过氧化氢酶发挥催化作用具有最适温度
C
10\38人对、12\28人对、13\37人对
22.图甲是人体过氧化氢酶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 20 ℃,pH=b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特性有 (答出两点即可)。
(2)1 g过氧化氢酶在1 min内使多少过氧化氢水解,就代表 是多少,即酶作用的强弱。当pH为c时,酶促反应速率降低的原因是酶的 被破坏。温度由20 ℃上升至100 ℃时过氧化氢酶失活,这种现象称为酶的 。
(3)若增加过氧化氢量,e点 (填“上移”“下移”或“不移”),d点 (填“左移”“右移”或“不移”)。
(4)在图乙中用虚线画出温度升高10 ℃时过氧化氢
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他条件均不变)。
(1)RNA或蛋白质 高效性、专一性
(2)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空间结构 热变性
(3)上移 右移
(4)如下图所示:
21.下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a、b、c、d为被转运的物质,①②③④为物质转运的方式。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仔细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当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②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鲨鱼细胞从细胞外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途径为 (填序号),该途径在转运物质过程中载体蛋白的 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 (填“可逆”或“不可逆”)的。
(2)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其对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对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 的活性。
(1)易化扩散 ④ 形状 可逆
(2)钙离子载体蛋白
11.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含有丰富的水通道蛋白,硝酸银(AgNO3)可使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经AgNO3处理和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分别会( )
A.缓慢膨胀 快速膨胀 B.缓慢皱缩 快速皱缩
C.快速膨胀 缓慢膨胀 D.快速皱缩 快速皱缩
12.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紫色逐渐加深
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速率逐渐变小
C.质壁分离停止时细胞内外蔗糖浓度相
D.质壁分离停止时水分子的进出可能处于动态平衡
B
C
10\37人对、12\31人对、13\35人对
10\27人对、12\25人对、13\34人对
16.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可能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
B.甲和丙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其中丙细胞中水的渗透方向为细胞外→细胞内
C.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双向进出
D.与甲和乙相比,丙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最高
19.某同学利用家里的面粉、碘伏消毒液、保鲜袋和矿泉水瓶进行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保鲜袋膜对物质的通透性由其结构决定
B.若保鲜袋内变蓝色,袋外不变蓝,说明碘可进入袋内
C.若保鲜袋内、袋外均变蓝色,说明淀粉可透出袋外
D.实验结果可能是保鲜袋内不变蓝,袋外变蓝
B
D
10\32人对、12\37人对、13\32人对
10\37人对、12\28人对、13\31人对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 胞吞胞吐
扩散 易化扩散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无浓度要求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消耗
影响因素 浓度差 浓度差 载体数量 载体数量 能量(O2浓度) 膜的流动性
举例 O2、CO2、甘油、乙醇等 H2O、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 、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
①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②氧气浓度:
影响物质出入细胞的外界因素曲线分析
扩散
易化扩散或主动转运
扩散或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细胞溶胶
1葡萄糖
2丙酮酸
少量能量
酶
热能散失
少量ATP
4[H]
少量能量
热能散失
少量ATP
20[H]
酶
6H2O
6CO2
6O2
酶
12H2O
大量能量
热能散失
大量ATP
需氧呼吸过程
C6H12O6+6H2O+6O2 6CO2+ 12H2O +能量
酶
厌氧呼吸过程
丙酮酸
少量[H]
乙醛
丙酮酸
少量[H]
乳酸脱氢
C6H12O6
酶
2C2H5OH +2CO2+能量
C6H12O6
酶
2C3H6O3 + 能量
3.下列关于需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共性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B.都需要氧气的直接参与
C.都能产生[H] D.都能生成ATP
4.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的细胞溶胶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B.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也能进行过程①②③
C.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为过程③提供还原剂
D.过程③④释放的能量能够形成少量ATP
5.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的本质是把糖类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B.需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能放出能量
C.需氧呼吸电子传递链过程中,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同时产生大量能量
D.骨骼肌细胞在缺氧情况下,能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同时释放能量
D
C
A
10\22人对、12\28人对、13\31人对
10\12人对、12\23人对、13\32人对
10\14人对、12\19人对、13\16人对
23.如图甲表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代谢途径,图乙是某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②在酵母菌细胞的 中进行。由图可知,酵母菌既能进行需氧呼吸,又能进行厌氧呼吸,属于
真菌,它厌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可与 溶液反应呈现灰绿色。
(2)图甲所示途径①~③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 。
(3)图乙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 。为保证B瓶中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可采取的措施是 (多选)。
A.将B瓶中的酵母菌培养液用石蜡油液封
B.将培养液先煮沸,冷却至室温后加入酵母菌
C.将B瓶放置一段时间,待氧气耗尽后再与C瓶相连
D.在B瓶与C瓶之间增加一个装有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的锥形瓶
(1)细胞溶胶 兼性厌氧型
酸性重铬酸钾
(2)①③
(3)氧气的有无 ABC
10.地窖是建造于地下的简易相对封闭空间。北方冬季,农民常把蔬菜存储在地窖中保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窖中无氧、低温、干燥的环境有利于蔬菜保鲜
B.地窖中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抑制了蔬菜的细胞呼吸
C.储存于地窖中的蔬菜厌氧呼吸产生的水有利于保鲜
D.储存于地窖中的蔬菜均进行厌氧呼吸
18.如图是人体细胞需氧呼吸的过程简图,甲~丁
代表相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的化学能大部分能量在①过程以热能形式散失
B.②过程既有H2O的消耗,也有H2O的产生
C.③过程产生丙的同时会产生大量ATP
D.若提供18O2,则较长时间后18O只能出现在丙物质中
10\36人对、12\26人对、13\21人对
10\35人对、12\37人对、13\28人对 A5C5
B.
C
叶绿体的结构
原理
过程
易溶于
脂溶剂
取材→研磨→过滤→收集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扩散速度快
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分离色素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b
叶黄素
胡萝卜素
光合作用的场所
提取
分离
叶绿体的功能
决定
平滑
吸收光能
功能
色素
结果
叶绿素a
种类
3/4
1/4
光合作用的场所
基粒
基质
内膜
外膜
条数与色素种类有关
宽窄与色素含量有关
扩散速度与溶解度有关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碳糖
氨基酸
脂质
蛋白质
细胞呼吸
三碳糖
其他代谢
色素
叶肉细胞
输出
供氢供能
O2
NADPH
NADP+
ATP
ADP+Pi
三碳酸
五碳糖
淀粉
蔗糖
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供能
H+ e-
6.某研究小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条件下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下至上),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A.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失第2条
B.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失第2条
C.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失第3条
D.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失第3条
7.如图为叶绿体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结构①
B.在结构①中光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C.在②中CO2转化为三碳酸
D.在②中三碳糖转化为蔗糖
8.给某植物提供C18O2较长时间后,能检测到含18O的物质是( )
A.糖类 B.糖类和H2O C.糖类、H2O和O2 D.糖类、H2O、O2和CO2
10\19人对、12\25人对、13\29人对
10\29人对、12\17人对、13\29人对
10\34人对、12\16人对、13\32人对
C
C
D
13.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每个三碳酸分子仅需接受来自NADPH的氢即被还原
C.该循环中的许多反应,都是为了再生五碳糖
D.在无光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
15.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 ℃ 和30 ℃,如图表示30 ℃时光合作用与光强度关系。若温度降到25 ℃(原光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a、b、c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
A.下移、右移、上移 B.下移、左移、下移
C.上移、左移、上移 D.上移、右移、上移
10\19人对、12\34人对、13\34人对
10\30人对、12\40人对、13\30人对
C
C
20.科研人员研究了温度对人工种植的蒲公英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光照条件下,30 ℃环境中蒲公英的真正光合速率比 25 ℃ 环境中大
B.昼夜时间相同且温度不变,则适合蒲公英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 ℃
C.P点时,叶表皮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D.一直处于光照条件下,P点时蒲公英能正常生长发育
10\23人对、12\11人对、13\24人对
B
24.如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物质,⑤⑥表示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为 ,②为 。其中①在⑥中的作用是 。在不改变二氧化碳浓度且光强度未达到光饱和点的条件下,突然增强光强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五碳糖的含量将 (填“升高”或“降低”)。
(2)⑤为 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 。
(3)夏季中午,光照充足但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而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其原因是 。此时可以采取 等措施减弱“光合午休”现象。
(4)图中色素分子的功能是 。农业生产中选用 (填“无色”“红色”或“绿色”)的透明薄膜制作大棚,更有利于增产。
(1)NADPH ATP 为C3的还原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升高 (2)光反应 类囊体膜
(3)气孔关闭,进入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减少
适当遮光 (4)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