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共含16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1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共含16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14 15:5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四章 免疫调节
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情境导入
天气突然降温。某同学不停地打喷嚏,初步判断是感冒,身边的好朋友都劝她赶快去医院,但她坚持不去,说:“反正我去不去医院、吃不吃药都得一周左右才能好。”
讨论1:你认为感冒时都要去医院就诊吗?说出你的理由。
普通的感冒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自愈,可通过多休息、多喝水等方式提高免疫力,或者服用治疗感冒的非处方药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感冒的原因有多种,并发症也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流行性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中国每年死于流感有8.8万
讨论2:这位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该同学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感冒的病程一般为一周左右。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首先要识别外来入侵的细菌或病毒,然后要作出反应直至最后清除病原体,这些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免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和动物对病原体的侵害形成了特殊的防御机制。
威尔逊的海绵实验
1907年,威尔逊(H.V.Wilson)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海绵做了一个实验。他用机械方法将海绵体分成单个细胞,当把两个不同种属的海绵细胞在体外混合时,分离的细胞迅速重新聚集成团。有趣的是,只有同种细胞发生聚集,每个聚集体只含同一种着色的海绵细胞。
海绵动物是一类多孔滤食性生物体的统称,是世界上结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其色泽各不相同。
1.抗原
一、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1)概念:
所有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物质称为抗原。
(2)化学本质:
(3)抗原分子
蛋白质(多数)、多糖或脂类
体外: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细菌分泌出的毒素
体内:衰老细胞、破损细胞或癌变细胞
①异物性
②大分子性
③特异性、多样性
(4)特点
病原体:可造成感染疾病的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等)和寄生虫
请思考: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入侵者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1)存在部位: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
(2)化学本质:
糖蛋白
(MHC基因属于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
胚胎发育中产生
(3)产生时间:
(4)特点:
除同卵双胞胎以外,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MHC分子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
人体通过免疫系统对“非己”成分给予排斥,这是机体保护性反应,是免疫系统的功能表现。
(2)监控和清除功能
机体内部衰老、破损的细胞或癌变细胞也会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
(最基本的功能)
P72
胸腺
骨髓
中枢淋巴器官
扁桃体
淋巴结

外周淋巴器官
是生产免疫细胞的场所
特异性免疫启动的部位
1.免疫器官
主要是指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二、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免疫细胞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几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一个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病毒)
(1)概念:
(3)类型:
(2)起源:
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
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免疫细胞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形成P73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成熟后被释放到血液中,它们连续不断地挤过毛细血管的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液,再进入毛细淋巴管,通过淋巴循环返回到血液。淋巴细胞仿佛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间巡逻,途经各个淋巴结。
当机体发生感染时,识别感染源的淋巴细胞会停留在感染组织附近的淋巴结中,在此增殖、分化为抗击感染的效应细胞。所以,淋巴结和脾是截获抗原,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部位。
3.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1)概念:
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2)种类:
①抗体:
B淋巴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②细胞因子:
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非抗体蛋白或小分子多肽,大多属于糖蛋白,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各种生长因子等。
④干扰素:P78
化学本质:蛋白质
类型:分为α、β、γ三种
α和β干扰素: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产生
γ干扰素:白细胞产生
作用:不直接杀死病毒,作为信号刺激周围细胞产生另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
③溶菌酶:是可以溶解某些细菌细胞壁的酶,主要由巨噬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分泌,小肠上皮一些特化细胞、唾液腺细胞也可以分泌。
免疫系统
免疫
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外周淋巴器官:主要是脾、淋巴结
中枢淋巴器官:骨髓、胸腺
(生产免疫细胞的场所)
(是特异性免疫启动的部位)
(位于血浆、组织液、淋巴和淋巴结中)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
白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