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昆明的雨—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7昆明的雨—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4 15:2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昆明的雨—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辟邪(bì) 鲜腴(yú) 鸡拟(cōng)
B.篱笆(lí) 草茎(jīng) 吆唤(yāo)
C.择菜(zé) 苔痕(hén) 饱和(hé)
D.绿釉(yòu) 炽红(zhì) 菌子(jùn)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汪曾祺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其艺术格调清丽简约,雅俗之间,充满诗情画意。
B.他思维活跃,口才极佳,因此他讲起话来总是连绵不断,让人无法插上一句。
C.一声巨响,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张目结舌的样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D.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3.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 )
最近,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四季正式收官结束。在视频末尾,“多谢款待,下季再见”的弹幕刷了屏。观众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对这部片子的喜爱和留恋。美食纪录片的火热,离不开舌尖上的欢愉,但持久的吸引力却不光靠挑动味蕾。走胃又走心,成了美食纪录片共同的“圈粉因子”。
A.选文加粗词“在”“火热”“持久”分别是介词、形容词、形容词。
B.选文中“挑动味蕾”“美食纪录片”两个画横线的短语类型不相同。
C.画框句子的主干是“方式表达喜爱和留恋。”
D.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可删除“结束”。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中有一条情感线索贯串始终,就是作者汪曾祺对昆明的雨以及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B.作者用“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的诗句,描绘出昆明雨季的水分充足、植被繁茂。
C.结尾处的诗画龙点睛,描绘出作者与朋友雨中喝酒的情景,流露出淡淡的焦虑、哀愁。
D.文章语言质朴简练,引用有趣的典故,扩大了文章的意境。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晓丽在疫情网课学习期间没有耽误一节语文课。”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晓丽耽误课”。
B.《昆明的雨》这篇散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C.本文围绕“我想念昆明的雨”一句选材构思,组织行文,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怀念之情。
D.本文作者是汪曾祺,作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引号表强调)
B.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破折号表解释说明)
C.(卖杨梅的)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破折号表声音的延长)
D.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引号表讽刺和否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巴山夜雨
钱歌川
①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么嫌恶。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
②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③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池中之雨清澈,瓦上之雨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
④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一绝最为脍炙人口。他那一首诗,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于是乎雨又可话了。
⑤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我夜读。深夜人倦抛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早晨出门,路面已干,夜雨化成朝云横在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吗?
⑥然而好景不长,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多,能避风雨就不错了。
⑦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好几处。南边漏水,恰在床头,只好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我既不能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之战。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我把它撑在床头,像临到危险的鸵鸟,只要把头部遮住不受雨淋之苦,便算满足。
⑧巴山多夜雨,室内少晴天,又熬了一年。我拱手把屋子送给那地的主人,满望他可以负责来修理。他果然满口答应,并说要换瓦,以作一劳永逸之计。我只希望早点动工,从春望到夏,从夏等到秋。直到秋尽冬来,房主人才叫匠人预备来兴工了。
⑨瓦匠到来,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破坏。他们爬上屋顶,把茅草全给掀了。他们答应三天把瓦盖好。第二天来钉格子,一片瓦也没有盖,但天气已有雨意。我提心吊胆过了一夜,满以为早晨瓦匠来,谁知直到下午还是毫无人影。天色暗淡,云雾翻涌,看上去十分险恶,而时候已近黄昏。原来他们又在别家接了生意,过两天再回头来做。
⑩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跟着竟像黄河决口,满屋泛滥。我将家中所有草席,全铺在床顶。睡不多时,忽听枕边有滴水声,伸头去看,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
张志和《渔歌子》描写渔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似乎很可羡慕。读者读这些诗句时被诗人支配,欣赏那诗中有画,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你要是遇雨而在家安然读书,我相信你对雨不会发生恶感。
你对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怪可爱的。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
7.关于雨有无诗意,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8.本文题为《巴山夜雨》,但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请说明这四段在文中的作用。
9.第②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
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10.文章第 段提及哪些读诗的方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请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有误,“鸡以”的“纵”应读作“zōng”。B.正确。C.有误,“择菜”的“择”应读作“zhái”。D.有误,“炽红”的“炽”应读作“chì”。故选B。
2.答案:B
解析:ACD使用正确;B.使用有误,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该成语不适用于形容人的讲话,可以使用“滔滔不绝”。故选B。
3.答案:C
解析:C项有误,这句话的主干是“观众表达喜爱和留恋”。
4.答案:C
解析:C项,“流露出淡淡的焦虑、哀愁”说法有误,应该是表现出作者因雨而惬意放松的心情。故选C。
5.答案:A
解析:该句的主干应该是“晓丽没有耽误课”,否定词“没有”不能省去。
6.答案:D
解析:此处引号表特定称谓。
7.答案:在作者看来,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经验和心境。只有在欣赏文学或现实中悠闲不迫的时候,雨才可能是有诗意的,如初到四川,居住城里,夜雨伴读,充满诗意;当它带来现实生活的妨碍,诗意就不复存在,如居住乡下,夜雨漏屋,饱受雨淋之苦,雨之诗意顿消。
解析:文章在前半部分写的都是雨中的诗意,后半部分写的是自己居住在乡下漏屋时饱受雨淋折磨的痛苦,这时雨的诗意已经荡然无存了。可见,在作者看来,雨有无诗意是与人的处境和心态有关的。
8.答案:①从雨写到夜雨再到巴山夜雨,渐次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②从看雨听雨到话雨,表现雨的诗意和情趣,与后文中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验形成对比。
解析:从全文来看,文章题目虽然是“巴山夜雨”,但作者并不是开篇就点题,而是逐步引入的,并且前四段都是写看雨、听雨的诗意的,与后面写自己居住乡下时所经历的“巴山夜雨”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本文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9.答案:①用梭子在丝中穿过的情形,生动写出了人在雨丝中穿行的情景。②梭子在丝中轻巧穿行的比喻,贴切地表达出雨中行走的惬意。③与前面“织女机”和以蚕丝喻雨相呼应,前后一体。
解析:比喻的作用一般是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事物的特点或描写出什么样的情景,就本题而言,分析时还要结合雨中人的心情以及前后文的照应。
10.答案:第一问:①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②设身处地进入诗中的世界,去感受和认识诗所反映的生活现实。
第二问示例:赞同第①种。这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通过两幅画面呈现出来的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黄沙莽莽,无边无际,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更显雄奇瑰丽。
解析:第一问:第 段开头所体现的是第一种读诗方法,只欣赏诗句所描绘的诗情画意;后面几句所体现的是第二种读诗方法,要注重体会画面背后所反映的现实。第二问:首先要做出判断,即赞同哪一种方法,然后结合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特点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