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中国人民永垂不朽—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中国人民永垂不朽—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4 15:31: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0 中国人民永垂不朽—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瞻仰(zhān) 矗立(zhù) 关怀备至 顶天立地
B.执锨(qiān) 砌成(qì) 丰功伟迹 慷慨激昂
C.镏金(liú) 上溯(sù) 勇往直前 雄伟峻峭
D.镶嵌(xiáng) 窑坑(jiào) 火山爆发 默默执敬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黄山迎客松以它自出心裁的造型举世闻名,迎来四方的客人。
B.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如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激励着一批批英雄志士奋勇向前。
C.生命与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
D.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是防止返贫、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开篇点明了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巍峨、雄伟、庄严的总体特征。
B.课文的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记叙、描写和议论。
C.作者介绍三幅浮雕时,都是按照概述事件——摹写状貌——阐释意义的思路写的。
D.“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文中多次出现,强调对人民英雄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故宫是什么?我想说,它是一座凝聚了中华文明之美的城池。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成就了它的美。它不是帝王的私产,而是__________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五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多个房间的____________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它的美,来自时间的yùn育,来自万物的和谐,来自我们文明中真善美的赐予。每当有恶与丑的力量试图挟持这座城,这座城中都会自生出一种力量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样的博yì中,这座城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变得愈发硬朗和健康。
站在现代的立场上,我们可以对王朝政治意义上的故宫进行pēng击,而对故宫的文化价值,我们不能不顶礼膜拜。紫禁城表面上是一座城,背后是一整套的价值观,几乎包含了我们文明正面价值的所有内涵。是中国人价值观的伟大,成就了这座城的伟大。
4.根据拼音,在横线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育__________
博yì__________
pēng击__________
5.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体现 巨大 抵抗
B.体现 庞大 抗衡
C.再现 庞大 抵抗
D.再现 巨大 抗衡
6.下列对语段中加粗词和画线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见证”“正面价值”这两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B.“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成就了它的美”一句的主干是“劳动者成就美”。
C.“这座城不但没有被推毁,反而变得愈发硬朗和健康。”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D.画框线的句子是个病句,应该修改为“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
唐山抗震纪念碑
——百折不挠的精神丰碑
①1986年,唐山大地震震后十年,为了缅怀在地震中逝去的生命,纪念为灾后重建做出贡献的英雄,唐山市政府决定修建一座抗震纪念碑。从旷世劫难到涅槃重生,这座城市积蓄了太多复杂的情愫——她确实需要一个情感的载体。1986年7月28日,一座倾注了悲愤和感激、执着和不屈的抗震纪念碑拔地而起。
②抗震纪念碑广场位于唐山市中心文化路和建设路交叉口西南角,抗震纪念碑和纪念馆分别坐落在广场的东部和西部。广场地面大面积铺的灰色石料,带着历史的厚重感。东西两侧绿地开阔,乔木挺拔,其间点缀着少许灌木和花卉,形成了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广场东西轴线上的涌水喷泉,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满足了人们的亲水需求。纪念碑广场南北轴线的色彩丰富绚丽,东西轴线的色彩轻松宜人,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③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抗震纪念碑傲然挺立。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纪念碑主碑和副碑建在一个大型台基座上,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4段,每段7步,共28步,象征“7 28”这一难忘时刻。
④主碑碑身高30米,4根独立的梯形立柱犹如巨手指向苍穹,象征着抗震精神的崇高和不朽。碑身四周高1.5米处,为八块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铭记着地震劫难和唐山人民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碑身8.5米处,镶嵌着胡耀邦题写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七个金色大字。
⑤副碑位于主碑北侧33.5米处,碑宽9.5米,高2.96米,用花岗岩石块以废墟形式砌成,表现唐山地震的历史事件。碑身长4.3米,高1.6米,正面为磨光青花岗石镶嵌,上面镌刻碑文,记载地震时间、灾害以及抢险救灾、建设新唐山等内容,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夏湘平书写。背面为磨光青花岗岩镶嵌,上镌刻英文碑文。碑文在今天读来仍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⑥从纪念碑直行而下,便是抗震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为5772平方米,建筑设计新颖别致,中间方厅耸立,周围圆厦环抱,屋面西高东低,呈台阶状向广场中心倾斜,独具特色。
⑦拉开岁月的帷幕,我们看见一段悠久的光辉历史,看见一派厚朴的人文风情,看见一座百年的工业老城。唐山,这座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城市,曾给我们带来太多骄傲的回忆:建成了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造成了第一台蒸汽机车,产出了第一桶机制水泥,做出了第一件卫生陶瓷……那时的唐山,是风光无限的,是踌躇满志的。
⑧然而,命运给唐山人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天崩地裂,一场突如其来的7.8级大地震,顷刻之间把百年唐山夷为平地。242 769人丧生,164 851人伤残,7200多个家庭消失,4 200多人成为孤儿。可计算的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以上,用于救灾和重建的投资难以计算。这场人间惨剧被称为“20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当时,甚至有西方媒体预言:唐山从地球上被永远“抹掉了”。
⑨但是,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是不能被预言的。
⑩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在唐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驻足地震厅的巨幅油画前,看着画面上那一枚枚鲜红的帽徽,一双双温暖的大手,一张张关切的面容,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中国人,用自己的双手谱写了一首人类灾难史上的史诗,创造了一段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历史奇迹!
震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纪念碑前读懂了立碑初衷,学会了感恩,体悟着一个城市对于那场灾难的理解。有确切记载,1990年,唐山开始对外捐助;地震30年,感恩之旅涌动全城,数不清的人们前往各地寻找当年的恩人;南方雪灾,13个玉田农民兄弟自发上路;汶川地震,官方捐款、民间救援,唐山人最多……
平日里,唐山人喜欢到纪念碑下走走、看看,人们和这座纪念碑是那么亲近。那份感恩与不屈的情感,已融进了他们的血液,历久弥新。
矗立在城市中央的抗震纪念碑,永远是唐山战天斗地的精神图腾,是一方人民不可折服的性格象征。
(有删改)
7.选文第③~⑤段,作者运用了_________顺序与__________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抗震纪念碑的主碑和__________。
8.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9.结合全文,说说唐山抗震纪念碑有哪些作用。
10.本文第 段与下面的课文选段都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这两段在作用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节选自《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有误,“矗立”的“矗”读作“chù”;B.有误,“执锨”的“锨”读作“xiān”,“丰功伟迹”的“迹”应为“绩”;C.正确;D.有误,“窑坑”的“窑”读作“yáo”,“默默执敬”的“执”应为“致”。故选C。
2.答案:A
解析:A项,“自出心裁”指完全出于自己的构想和设计,多指诗文创作中有独特的构思,不落俗套。句中用来形容天然的迎客松,对象误用。B项,使用正确,“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C项,使用正确,“永垂不朽”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D项,使用正确,“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3.答案:C
解析:C项,作者介绍“五四爱国运动”浮雕时,先阐释意义,然后摹写状貌;作者介绍“五卅运动”浮雕时,先概述事件,然后阐释意义,最后摹写状貌。故选C。
4.答案:孕 弈 抨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能力。题目要求用正楷字体,这就不仅需要把汉字写正确,而且要字体方正,笔画平直。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再现”指(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择“体现”。“庞大”指(形体、组织或数量等)很大(多含过大或大而无当的意思);“巨大”指(规模、数量等)很大。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择“庞大”。“抗衡”指对抗,不相上下;“抵抗”指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择“抗衡”。
6.答案:C
解析:“这是一个递进复句”表述错误,应该是转折复句。
7.答案:空间;逻辑;副碑
解析:根据第③~⑤段中的词句“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四周”“北侧”“上面”等可以确定为空间顺序;第③段介绍纪念碑的主碑和副碑,第④段先介绍主碑,第⑤段再介绍副碑,先总后分,由主到次,采用的还有逻辑顺序。综上可知,第③~⑤段的说明内容是“主碑和副碑”。
8.答案:列数字、打比方。运用精确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主碑碑身的高度和立柱的数量;把立柱比作巨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梯形立柱高耸的形态特点。
解析:根据“30米”“4根”可以确定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30米”“4根”分别准确地说明了主碑碑身的高度和立柱的数量。根据“梯形立柱犹如巨手”可以确定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梯形立柱高耸的形态特点。
9.答案:①记录了一首人类灾难史上的史诗;②使震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读懂了立碑初衷,学会了感恩,体悟到一个城市对于那场灾难的理解;③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去处,倾注了人们感恩、不屈的情感。
解析:通读全文,可确定答题区间为第⑩~ 段。根据第⑩段中“中国人……创造了一段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历史奇迹”,可概括出:记录了一首人类灾难史上的史诗。根据第 段中的第一句话,可概括出:使震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读懂了立碑初衷,学会了感恩,体悟到一个城市对于那场灾难的理解。根据第 段中“平日里……历久弥新”,可概括出: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去处,倾注了人们感恩、不屈的情感。
10.答案: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的赞扬和崇敬之情。
不同点:本文第 段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和标题,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主题,强调抗震纪念碑对唐山的意义,高度赞扬了唐山人战天斗地的精神、不可折服的性格。课文选段在结构上承接上文;内容上则表达了对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解析:相同点:通读选文和所给课文选段可知,二者都表达了作者的赞扬和崇敬之情。不同点:在结构上,本文第 段是结尾段,总结全文;“唐山”“不可折服”依次照应了文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也照应了第①段;在内容上,强调了纪念碑是“精神图腾”,表明了纪念碑的重要意义,由“永远是……象征”可知,本段还高度赞扬了唐山人的精神和性格。根据课文选段中的“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在历次斗争中”及课文可知,选段在结构上承接上文,内容上则表达了对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