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特殊三角形必考题型汇总(17大题型)(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学与练(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讲 特殊三角形必考题型汇总(17大题型)(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学与练(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9-15 22:34:57

文档简介

第 12 讲 特殊三角形必考题型汇总(17 大题型)
【精选浙江地区最新考试题型】
【必考题型一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求解】
1.如图,VABC 与VA B C 关于直线 l对称, A = 45°, B =110° ,则 C 度数为( )
A.15° B. 20° C. 25° D.35°
2.如图,点 P 是 AOB内部一点,点P ,P 分别是点 P 关于OA,OB 的对称点,且P P = 8cm,则VPMN
的周长为( )
A.5cm B.6cm C.7cm D.8cm
3.如图,在VABC 中,点 D,E 分别在边 AB ,BC 上,点 A 与点 E 关于直线CD对称.若 AB = 7 ,
AC = 9,BC =13,则VDBE的周长为 .
4.如图,在VABC 中, C = 90°, AC = BC = 4,射线 BC 上有一点 P ,M , N 分别为点 P 关于直线 AB ,
AC 的对称点,连接 BM ,若BM = 3BN ,则BP的长为 .
5.如图,在8 8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 1,网格中有一格点VABC (即三角形的顶点
都在格点上).
(1)在图中作出VABC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A1B1C1;
(2)若有一格点 P 到点 A,B 的距离相等,则网格中满足条件的点 P 有__________个;
(3)在直线 l 上找到一点 Q,使QB + QC 的值最小.
6.如图,VABC 和VADE 关于直线MN 对称,BC 与DE 的交点F 在直线MN 上.
(1)图中点C 的对应点是点 , B 的对应角是 ;
(2)若DE = 5,BF = 2,则CF 的长为 ;
(3)若 BAC =108° , BAE = 30°,求 EAF 的度数.
【必考题型二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在VABC 中, AB = AC , A = 36°,D 为线段 AC 上一点,且点 D 到 AB 、BC 距离相等,则△ABD 的
形状为(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2.VABC 的三边分别是 a,b,c,不能判定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A. A : B : C = 2 : 2 : 3 B. a : b : c = 2 : 2 : 3
C. B = 50°, C = 80° D. 2 A = B + C
3.在VABC 中,若 B = 50°,∠C = 65°,则VABC 等腰三角形.(填“是”或“不是”)
4.如图, AD 是VABC 的边BC 上的高,下列条件中能推出V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把所有正
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写在横线上)
① BAD = ACD ;② BAD = CAD ;③ AB + BD = AC + CD.
5.如图,在锐角VABC 中,点 E 是 AB 边上一点,BE = CE , AD ^ BC 于点 D, AD 与 EC 交于点 G.
(1)求证:△AEG 是等腰三角形.
(2)若BE =10,CD = 3,G 为CE中点,求 AG 的长.
6.已知:如图VABC 中 AC = 6cm,AB = 8cm,BD平分 ABC ,CD平分 ACB ,过 D 作直线平行于BC
交 AB , AC 于 E,F.
(1)求证:△DFC 是等腰三角形;
(2)求△AEF 的周长.
【必考题型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如图,点 D 是等腰RtVABC 的边BC 上的一点,过点 B 作BE ^ AD于点 E,连接 ,若 AE = 4,则 SVAEC
的值是( )
A.4 B.8 C.12 D.16
2.如图,VABC 中, AB = AE ,且 AD ^ BC ,EF 垂直平分 AC ,交 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若VABC
周长为 16, AC = 6 ,则DC 为( )
A.5 B.8 C.9 D.10
3.如图,在Rt△ABC 中, ACB = 90°,以点 B 为圆心,BC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 AB 于点 D,连结CD.若
ACD = 20°,则 A = °.
4.如图,将等腰VABC ( A是锐角)沿BD对折,使得点A 落在射线BC 上的E 点处,再将△DCE 沿CD对
折得到VDCF ,若DF 刚好垂直于BC ,则 A的大小为 ° .
5.如图,在VABC 与VADE 中,E 在BC 边上, AD = AB , AE = AC , 1 = 2,
(1)求证:△ABC ≌△ADE.
(2)若 EAC = 36°,求 BED的度数.
6.如图,已知 AB = AD , BAD = CAE , B = D, AD 与BC 交于点 P ,点C 在DE 上.
(1)求证: AC = AE ;
(2)若 B = 36°, APC = 72°.
①求 E的度数;
②求证:CP = CE .
【必考题型四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在VABC 中, A = 60°,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不能判定VABC 为等边三角形的是( )
A. AB = AC B. AD ^ BC C. B = C D. A = C
2.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
形;④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3.在VABC 中, AB = AC ,要使VABC 是等边三角形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只需写出
一种情况)
4.如图,在VABC 中, AB = AC, A =120°,DE ,GF 分别是 AB , AC 的中垂线,BC = 30cm ,则
EG = cm.
5.如图所示,在 VABC 中, B = 60°,AB = AC ,点D,E分别在BC,AB 上,且 BD = AE,AD 与CE
交于点 F.
(1)求证: VABC 是等边三角形;
(2)求证: AD = CE;
(3)求 ∠DFC 的大小.
6.如图,点 E 在VABC 的外部,点 D 在BC 上,DE 交 AC 于点 F, 2 = 3, AE = AC ,DE = BC .
(1)求证:△ABC ≌△ADE .
(2)若 2 = 60°,猜想△ABD 的形状并证明.
【必考题型五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如图,△DAC 和V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A、C、B 三点共线,AE 与 BD 相交于点 P,AE 与 BD 分别与
CD,CE 交于点 M,N.则下列结论:①VACE≌VDCB ;②DC∥EB;③ AC = DN ;④ EM = BN ;⑤
CMN = 8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2.如图,过边长为3的等边VABC 的边 AB 上一点 P ,作PE ^ AC 于E ,Q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
CQ = PA,连接 PQ交 AC 于点D,则DE 的长为( )
3 5
A.1 B. C. 2 D.
2 2
3.如图,点 P、M、N 分别在等边三角形 ABC 的各边上,且MP ^ AB 于点 P,MN ^ BC 于点 M, NP ^ AC
于点 N,若 AB =16cm,则CM 的长为 .
4.如图,在等边VABC中,D 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E 为 上一点,过点 B 作 BF P AC ,连接 DF , EF ,
且 DFE = 60°.若BF = 5 ,BD = 5,则BE的长度是 .
5.以VABC 的边 AB、AC 为边向外分别作等边△ABD 、等边△ACE,连接DC、BE ,DC 与 BE 交于 O,
连接 AO .
(1)求证:BE = CD;
(2)求证:OA平分 DOE ;
(3)请问线段DO 与线段BO、AO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6.如图,点 O 是等边VABC 内一点,D 是VABC 外的一点, AOB =110°, BOC = a ,VBOC≌VADC ,
连接OD .
(1)求证:VOCD是等边三角形;
(2)当a =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探究:当a 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必考题型六 格点中的等腰三角形】
1.如图,在3 3的方格中,A,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格点上,若点 C 也在格点上,且VABC 是等腰三角形,
那么点 C 的个数最多是( )
A.1 B.2 C.3 D.4
2.如图,点 A,B 是 4×4 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如果以 A,B,C 为顶点的三
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格点 C 有( )个.
A.6 B.7 C.8 D.9
3.如图,在3 4正方形的网格中,点 A,B 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要在小方格的顶点上确定一点C ,且使VABC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 的个数为

4.如图,由 36 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 A,B 在格点上,在网格的格点上找到点 C,使VABC
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 C 共有 个.
5.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VABC 是格点三角形,请按以下要求画格点三角形.
(1)在图 1 中画一个△ABD ,使得△ABD 和VABC 全等.
(2)在图 2 中画一个等腰VABE ,使得VABE 和VABC 的面积相等.
6.在如图的5 5的正三角形网格中,每个小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1,如图,V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请按
要求作格点图形.
(1)在图(甲)中,在小正三角形顶点上求作点 P,使得△APC 与VABC 全等;
(2)在图(乙)中,在 AC 右侧的小正三角形顶点上求作点 G(除 E 点外),使VACG 为等腰三角形且
GA = GC .
【必考题型七 逆命题和逆定理】
1.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定理是( )
A.有两个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B.不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不相等.
C.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D.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
A.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B.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C.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D.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命题“如果 x 1,那么 x2 1”的逆命题是 命题.(选填“真”或“假”)
4.定理“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与中线互相重合”的逆命题是 命题(填“真”或“假”).
5.小颖同学要证明命题“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是正确的,她先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
形,并写出了不完整的已知和求证:
已知:如图, ABP = CBP,点 D 在射线BP上, ,
求证: .
(1)补全图形,已知和求证;
(2)按小颖的想法写出证明过程.
(3)请写出“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它是真命题吗?并加以证明.
6.数学证明是一个严谨的过程,例如在证明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时,我们
进行了分类讨论,使证明过程完整且正确.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题意画出的图形,并写出了不完整的已知
和求证.
已知:如图,直线 l 为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点 P 为 l 上一点.
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补全求证,并写出证明过程.
【必考题型八 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
1.如图,在VABC 中, ACB = 90°, A = 30°,CE、CD分别是△ACB的角平分线和高线,交 于点
E、D,则 DCE 的值为( )
A.15° B. 20° C. 25° D.30°
2.如图,已知 AOB = 60°,OC 平分 AOB,点 P 在OC 上,PD ^ OA于点 D,OP = 6,点 E 是射线OB
上的动点,则PE的最小值为(  )
A.4 B.2 C.5 D.3
3.如图,一副三角板拼在一起,O 为 AD 的中点, AB = 4.将VABO 沿 BO 对折至△A BO ,M 为 BC 上的
动点,则 A'M 的最小值为 .
4.如图 MAN = 60°,若VABC的顶点 B 在射线 AM 上,且 AB = 2 ,动点C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沿
射线 AN 运动.
(1)当运动时间 t是 秒时,VABC是直角三角形.
(2)当运动时间 t的取值范围是 秒时,VABC是钝角三角形.
5.如图,V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BE ^ AC ,CF ^ AB,垂足分别是点 E,F,连接DE ,DF .
(1)求证:DE = DF .
(2)若 A = 75°, BC = 8,连接EF ,求VDEF 的面积.
6.如图 1,VABC 是等边三角形,D,E 为 AC 上两点,且 AD = CE ,延长BC 至点F ,使CF = CD ,连结
BD, EF .
(1)如图 2,当 D,E 两点重合时,求证:BD = DF ;
(2)如图 3,延长FE交线段 于点G .
①求 DGE 的度数;
②若 AD = 2, AB = 6,求点 C 到EF 的距离.
【必考题型九 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如图, AD , BE 均为VABC 的高,且 AB = AC ,连结DE 交 AB 于点 O,若 C = 28°,则 OEB的度数
为( )
A.62° B.60° C.58° D.56°
2.如图,在Rt△ABC 中,BC 的中垂线与BC 交于点 D,与 AC 交于点 E,连接 BE ,F 为 BE 的中点,若
DF = 2,则 AE 的长为( )
A.5 B. 2 3 C.4 D.3
3.如图,在四边形 ABCD中,O 是CD的中点, AC = AD, CAD = CBD = 90°,若CD = 2AB ,则
DCB = .
4.如图,在Rt△ABC 中, ACB = 90°,D为 AB 的中点, B = 30°,点E 在BC 上,且CE = AC ,则 CDE
的大小为 .
5.在VABC 中, AD 是BC 边上的高,E 、F 分别为 AC
1
、 BE 边上的中点,且 BD = AC .
2
(1)求证:DF ^ BE;
(2)若 DAC = 52°,求 BDF 的度数.
6.如图,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D 是 AB 上的一点,E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D、DE ,已知
EDB = ACD .
(1)求证:VDEC 是等腰三角形.
(2)当 BDC = 5 EDB ,EC = 8时,求△EDC 的面积.
【必考题型十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如图,在VABC 中,AB =10cm,AC =14cm,边BC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VABC 的外角 CAM 的平分线
于点 D,垂足为 E,DF ^ AC 于点 F,DG ^ AM 于点 G,连接CD.则 AG 的长是( )
A.2 B.3 C.4 D.5
2.如图,在Rt△ABC 中,∠C = 90o ,BP平分 ABC 交 AC 于点 P,PE ^ AB于点E ,若 BC = 8,
AC = 6 ,则△AEP 的周长为( )
A.4 B.6 C.8 D.10
3.如图, AE 是 CAM 的角平分线,点 B 在射线 AM 上,DE 是线段BC 的中垂线交 AE 于 E,
EF ^ AM .若 ACB = 23°, CBE = 21°,则 BEF = .
4.如图,在VABC 中, AD ^ BC 于点 D,在 AD 上取点 F,使得BF = AC =10, DF = CD = 6,连接 BF 并延
长交 AC 于点 E,则BE = .
5.如图,已知 AD ,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VABC 和VABE 的高,如果 AD = AF , AC = AE .
求证:
(1) BD = BF
(2) BC = BE
6.如图,在VABC 中, AD 平分 BAC , C = 90°,DE ^ AB于 E,BD = DF .
(1)求证:CF = EB.
(2)若 BAD = 20°,求 CDF 的度数.
【必考题型十一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1.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据《周髀算经》记载,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是在商代由商高发
现的,故又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蒋铭祖对《蒋铭祖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并给出
了另外一个证明.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
A. B.
C. D.
2.如图,在四边形 ABDE 中, AB∥DE , AB ^ BD,点C 是边 上一点, BC = DE = a ,CD = AB = b,
1 1 1
AC = CE = c.下列结论:①VABC ≌ VCDE;② ACE = 90 2° 2;③ a + b - c = 2 ab ;④该图可以验
2 2 2
证勾股定理.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
A.4 B.3 C.2 D.1
3.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多样,如图是“水车翼轮法”证明勾股定理:将正方形 ACFG 沿分割线 JK ,LM 分割
成四个全等四边形,再将这四个四边形和正方形 ABED 拼成大正方形BCHI .若 AB = 2.BC = 29 ,则 AL
的长为 .
4.清代数学家李锐在其著作《勾股算术细草》中利用三个正方形出入相补的方法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
在Rt△ABC 中, ACB = 90°,AC 和BC 为边,按如图所示的方式作正方形 ABKH ,ACIG 和BCFD ,KH
与CI 交于点 J, 与DF 交于点 E,KH 与CI 交于点 J,AB 与DF 交于点 E.若四边形BCFE 和VHIJ 的面
积和为 5,四边形 ACJH 和VBDE 的面积和为 12,则 AC + BC 的值为 .
5.如图,对任意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 BAC ,绕其锐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得VDAE,所以 BAE = 90°,
且四边形 ACFD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四边形 ABFE 面积相等,而四边形 ABFE 面积等于Rt△BAE 和
Rt△BFE的面积之和,根据图形写出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6.勾股定理在几何问题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大约公元 222 年,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在《周髀算经》一书中
介绍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具体用用四个完全一样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图 1 的大正方形,采用面积法证
明 c2 = a2 + b2 .
(1)类比证明:伽菲尔德(1881 年任美国第 20 届总统)于 1876 年 4 月 1 日《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证明
勾股定理.在VABC 和VCDE中,CE ^ AC ,易证△ABC ≌△CDE .
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梯形 ABDE 的面积(图 2),并证明: c2 = a2 + b2 ;
(2)尝试画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 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
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
①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②画一个三边长都为无理数的直角三角形;③画一个钝角三
角形,使它的面积为 4.
(3)拓展应用:如图 3,在直线 l 上依次摆放五个正方形.已知斜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 2、3,正放
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 S1, S2, S3 ,则 S1 + 2S2 + S3 = ______(直接写出答案)
【必考题型十二 用勾股定理解三角形】
1.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女孩》中充满着几何图形,她手中所握的帆船模型就是我们熟悉的三角形组合
而成,如图,在△ABD 中, AB = AD , AE ^ BD ,若BC =10,CD = 6,则 AC 2 - AD2 的值为( )
A.16 B.24 C.32 D.60
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纸片中, C = 90°,D 是BC 的中点,将VABC 折叠,使点 A 与点 D 重
合,EF 为折痕.若 AB = 2 ,则 的长为( )
3 5 3
A B 1. . C. D.
4 8 8 4
3.如图,V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E 为 AC 上一点,且 CBE =15° ,现将△CBE 沿直线 BE 折叠得到
VDBE,BD与 AC 交于F ,GH 垂直平分 BE ,若EC = 2,则BG = .
4.如图,在VABC 中, ACB = 60°,BC = 3,分别以 , AC 为边在VABC 外作等边△ABD 和等边
△ACE,连结BE, .
(1)若 BEC = 25°,则∠CBE = °;
(2)若 AC = 4,则 的长为 .
5.如图,在VABC 中 (AB < BC) ,过点C 作CD∥ AB ,在CD上截取CD = CB ,CB 上截取CE = AB ,连接
DE ,DB.
(1)求证:VABC≌VECD.
(2)若 A = 90°, AB = 3,CD = 5,求BD的长.
6.如图 1,VABC 2中,CD ^ AB 于 D,且BD : AD : CD = 2 : 3 : 4,若 SVACD = 24cm .
(1)求BD和 AC 的长;
(2)如图 2,动点 M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的速度沿线段BA向点 A 运动,同时动点 N 从点 A 出发以相同速度沿
线段 AC 向点 C 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整个运动都停止.设点 M 运动的时间为 t(秒).
①若VAMN 是以点 A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时,求 t 的值;
②若点 E 是边 AC 上一点,且DE = EC ,问在点 M 运动的过程中,VMDE 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
出 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必考题型十三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
1.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 C = 90°, AB = 5cm,BC = 3cm,将斜边 AB 翻折,使点 B 落在
直角边 AC 的延长线上的点 E 处,折痕为 AD ,则CD的长为( )
A.1cm 4
5
B. cm C3 .1.5cm D. cm3
2.如图,在Rt△ABC 中, B = 90°,AB = 9,BC = 6.将VABC 折叠,使点A 落在BC 的中点D处,折痕
为MN ,则线段DN 的长为( )
A 3 13
9
. B. C.5 D.4
2 2
3.如图,在直角三角形纸片 ABC 中,∠C = 90o ,AC = 6 ,BC = 8,点D在边BC 上,以 AD 为折痕,将△ABD
折叠得到VAB D, AB 与边BC 相交于点E .若 △DEB 为直角三角形, 则BD的长是
4.如图,在Rt△ABC 中, BAC = 90°,AB = 3,AC = 4,点D是边BC 上一点,将△ABD 沿直线 AD 折叠,
点 B 的对应点为点B ,当 B D 平行于VABC 的一条边时,BD的长为 .
5.如图,将长方形纸片 ABCD沿对角线 AC 折叠,使点 B 落在点 E 处, AB = 4, BC = 8
(1)试判断折叠后重叠部分VAF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重叠部分VAFC 的面积.
6.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 ABCD,AB = 4,BC = 3,点 P 在BC 边上,将△CDP沿DP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PE,DE 分别交 AB 于点O,F ,且OP = OF .
(1)求证:△BOP≌△EOF ;
(2)求证:CP = BF ;
(3)求DF 的长.
【必考题型十四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如图,在VABC 中, AB = 2,BC = 3,以 AC 为边作正方形 ACDE ,若正方形 ACDE 的面积是 13,则阴
影部分的面积为( )
A.3 B.6 C.10 D.16
2.已知V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a,b , c,且 a - 6 + b -8 + c -10 2 = 0,则VABC 是(  )
A.以 a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B.以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C.以 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3.如图,正方形 ABDE 的面积是 169 平方厘米,正方形CAFG面积是 144 平方厘米,正方形BCHK 的面积
是 25 平方厘米,则阴影四边形 AGHP 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如图,以VABC 的每一条边为边,在边 AB 的同侧作三个正三角形△ABD 、VBCE 和△ACF .已知这三
个正三角形构成的图形中,甲、乙阴影部分的面积和等于丙、丁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则
FCE = °.
5.如图,在四边形 ABCD中, ABC = 90°, AB = 3 ,BC=2 ,CD = 7 ,DA = 14 ,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6.笔直的河流一侧有一营地 C,河边有两个漂流点 A,B,其中 AB = AC .由于周边施工,由 C 到 A 的路
现在已经不通.为方便游客,在河边新建一个漂流点 H(A,H,B 在同一直线上),并新修一条路CH ,测
得BC =10千米,CH = 8千米,BH = 6 千米.
(1)判断VBC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原路线 AC 的长.
【必考题型十五 勾股定理的应用】
1.如图,在离水面点 A 高度为8m 的岸上点 C 处,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 的长为17m,此
人以1m/ s的速度收绳,7s后船移动到点 D 的位置,则船向岸边移动了( )(假设绳子是直的).
A.9 米 B.8 米 C.7 米 D.6 米
2.如图所示,将一根长为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 的圆柱形水杯中, 设筷子露在杯
子外面的长度为 h,则 h 的取值范围是(  )
A. h 17cm B. h 8cm C.15cm h 16cm D.7cm h 16cm
3.如图,有两条公路 OM、ON 相交成 30°角,沿公路 OM 方向离 O 点 160 米处有一所学校 A,当重型运输
卡车 P 沿道路 ON 方向行驶时,在以 P 为圆心,100 米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卡车噪声的影响,且卡
车 P 与学校 A 的距离越近噪声影响越大.若已知重型运输卡车 P 沿道路 ON 方向行驶的速度为 36 千米/时,
则对学校 A 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 P 与学校 A 的距离是 米;重型运输卡车 P 沿道路 ON 方向行驶一次给
学校 A 带来噪声影响的时间是 秒.
4.《九章算术》有一问题∶“今有垣高一丈,倚木于垣,上与垣齐.引木却行一尺,其木至地.问木长几
何?”其内容可表述为∶“有一面墙,高 1 丈.将一根木杆斜靠在墙上,使木杆的上端与墙的上端对齐,下端
落在地面上,如果使木杆下端从此时的位置向远离墙的方向移动 1 尺,则木杆上端恰好沿着墙滑落到地面
上,则木杆长为 尺.”(说明:1 丈=10 尺)
5.【问题情境】某数学兴趣小组想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实践发现】数学兴趣小组实地勘察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了地面,并多出了一段,但这条绳子
的长度未知,
【实践探究】设计测量方案:
第一步:先测量比旗杆多出的部分绳子的长度,测得多出部分绳子的长度是 1 米;
第二步,把绳子向外拉直,绳子的底端恰好接触地面的点 C,再测量绳子底端 C 与旗杆根部 B 点之间的距
离,测得距离为 5 米;
【问题解决】设旗杆的高度 为 x 米,通过计算请你求旗杆的高度.
6.如图一架 25 米长的梯子 AB 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 B 到墙底的垂直距离BC 为 7 米.
(1)求这个梯子的顶端 A 到地面的距离 AC 的值;
(2)如果梯子的顶端 A 沿墙 AC 竖直下滑 4 米到点 D 处,求梯子的底端 B 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多少米?
【必考题型十六 最短路径问题】
1.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 2 厘米和 4 厘米,高为 5 厘米.若一只蚂蚁从 P 点开始经过 4 个侧面爬
行一圈到达 Q 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 )厘米.
A.8 B.10 C.12 D.13
2.如图是放在地面上的一个长方体盒子,其中 AB =18cm,BC =12cm ,BF =10cm ,点 M 在棱 AB 上,
且 AM = 6cm ,N 是 FG 的中点,一只蚂蚁要沿着长方体盒子的表面从点 M 爬行到点 N,它需要爬行的最短
路程为( )
A. 20cm B.2 106cm C. 12 + 2 34 cm D.18cm
3.如图,在公路 l 的一侧有 A,B 两个工厂,A,B 到公路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km和3km ,A,B 之间的水平
距离为3km .现要在公路 l上建一个运输点,使A,B两厂到运输点的总路线最短,则最短总路线为 km.
4.如图,在VMNG中,MN = 4 2 , M = 75°,MG = 3,点O是VMNG内一点,则点O到VMNG三个顶
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是 .
5.如图,长方体的长为 20cm ,宽为10cm,高为15cm,点 B 与点C 之间的距离为5cm,一只蚂蚁要沿着长
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 B 去吃一滴蜜糖.
(1)求点A 到点 B 的距离;
(2)蚂蚁从点A 爬到点 B 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6.葛藤是一种刁钻的植物.它自己腰托不硬,为了争夺雨露阳光,常常绕着树干盘旋而上,它还有一手绝
招,就是绕树盘旋上升的路段,总是沿着最短路线——盘旋前进的,难道植物也懂得数学吗?阅读以上信
息,你能设计一种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吗?
(1)如图,如果树干的周长(即底面圆的周长)为 30cm,从点 A 绕一圈到点 B,葛藤升高 40cm,则它爬行
路程是多少厘米?
(2)如果树干的周长(即底面圆的周长)为 40cm,绕一圈爬行 50cm,则爬行一圈升高多少厘米?如果爬行
10 圈到达树顶,则树干高多少厘米?
【必考题型十七 特殊三角形压轴大题】
1.如图 1,在等边VABC 中,线段 AM 为BC 边上的高线.动点D在线段 AM (点D与点A 重合除外)上
时,以CD为一边且在CD的下方作等边VCDE,连结 BE .
(1)判断 AD 与 BE 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
(2)如图 2,若 AB =12, P,Q 两点在直线 BE 上且满足CP = CQ =10,试求 PQ的长.
(3)在第(2)小题的条件下,当点D在线段 AM 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判断 PQ的长是否为定值,
若是,请画出图形并求出 PQ的长;若不是,请简单说明理由.
2.图,在VABC 中, B = 90°, AB =16cm, BC =12cm , AC = 20cm , P 、Q是VABC 边上的两个动点,
其中点 P 从点A 开始沿 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 B 开始沿B C A方向运动,且
速度为每秒 2cm ,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 t秒.
(1) BP = _____(用 t 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Q在边BC 上运动时,出发几秒后,△PQB 是等腰三角形?
(3)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出发   秒后,△BCQ 是以BC 或BQ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3.
【基础巩固】(1)如图 1,在 VABC 与 VADE 中, AB = AC, AD = AE, BAC = DAE ,求证:
△AEC≌△ADB ;
【尝试应用】(2)如图 2,在 VABC 与 VADE 中, AB = AC, AD = AE, BAC = DAE = 90°, B、D、E
三 点在一条直线上, AC 与 BE 交于点 F ,若点 F 为 AC 中点,
① 求 BEC 的大小; ②CE = 2 ,求 △ACE 的面积;
【拓展提高】(3)如图 3, VABC 与 VADE 中, AB = AC, DA = DE, BAC = ADE = 90°, BE 与 CA
交于点 F , DC = DF ,VBCF 的面积为 32,求 AF 的长.
4.如图 1,已知VABC , ACB = 90°, ABC = 45°,分别以 AB 、BC 为边向外作△ABD 与VBCE ,且 DA = DB ,
EB = EC , ADB = BEC = 90°,连接DE 交 AB 于点F .
(1)探究: AF 与 BF 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2)如图 2,若 ABC = 30°, ADB = BEC = 60°,题目中的其他条件不变,(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
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3)如图 3,若 ADB = BEC = m ABC ,题目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使得(1)中得到的结论仍然成立,请直接
写出m 的值.第 12 讲 特殊三角形必考题型汇总(17 大题型)
【精选浙江地区最新考试题型】
【必考题型一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求解】
1.如图,VABC 与VA B C 关于直线 l对称, A = 45°, B =110° ,则 C 度数为( )
A.15° B. 20° C. 25° D.35°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 B = B =110°,再由三角
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Q VABC 和VA B C 关于直线 l对称, B =110°,
\ B = B =110°,
又∵ A = 45° ,
\ C =180° - A - B =180° - 45° -110° = 25°,
故选:C.
2.如图,点 P 是 AOB内部一点,点P ,P 分别是点 P 关于OA,OB 的对称点,且P P = 8cm,则VPMN
的周长为( )
A.5cm B.6cm C.7cm D.8cm
【答案】D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M = P M , PN = P N ,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即可解答.
【详解】解:∵点P ,P 分别是点 P 关于OA,OB 的对称点,
∴PM = P M , PN = P N ,
∴VPMN 的周长= PM + MN + PN = P M + MN + P N = P P = 8cm,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对称轴上的点与对应点连线相等.
3.如图,在VABC 中,点 D,E 分别在边 AB ,BC 上,点 A 与点 E 关于直线CD对称.若 AB = 7 ,
AC = 9,BC =13,则VDBE的周长为 .
【答案】11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 AD = DE , AC = CE = 9 ,进而得出
BE = BC - CE = 4,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解:∵点 A 与点 E 关于直线CD对称,
∴ AD = DE , AC = CE = 9 ,
∵BC =13,
∴BE = BC - CE =13- 9 = 4 ,
∴VDBE的周长= BD + DE + BE = BD + AD + BE = AB + BE = 7 + 4 =11.
故答案为:11.
4.如图,在VABC 中, C = 90°, AC = BC = 4,射线 BC 上有一点 P ,M , N 分别为点 P 关于直线 AB ,
AC 的对称点,连接 BM ,若BM = 3BN ,则BP的长为 .
【答案】6 或12 /12 或 6
【分析】分两种情形:如图 1 中,当点 N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 2 中,当点 N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分别求
解可得结论.
【详解】解:如图 1 中,当点 N 在线段BC 上时.
QM , N 分别为点 P 关于直线 AB , AC 的对称点,
\ BM = BP,CN = CP,
QBM = 3BN ,
\ PB = 3BN ,
\ BN = CN = PC = 2,
\PB = 6.
如图 2 中,当点 N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同理可得 PB = 3BN ,
设 PC = CN = x ,则BN = x - 4,PB = 4 + x,
\4 + x = 3(x - 4) ,
\ x = 8,
\ PB = 4 + 8 = 12.
故答案为:6 或 12.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变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
5.如图,在8 8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 1,网格中有一格点VABC (即三角形的顶点
都在格点上).
(1)在图中作出VABC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A1B1C1;
(2)若有一格点 P 到点 A,B 的距离相等,则网格中满足条件的点 P 有__________个;
(3)在直线 l 上找到一点 Q,使QB + QC 的值最小.
【答案】(1)见解析
(2)4
(3)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作图、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轴
对称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出对应点 A1, B1,C1,然后顺次连接即可;
(2)利用网格,作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所经过的格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 P 的位置;
(3)连接CB1 ,交直线 l 于点 Q,连接BQ,此时QB + QC 的值最小.
【详解】(1)解:如图:△A1B1C1即为所求.
(2)解:如图:P1,P2,P3,P4 满足到点 A,B 的距离相等,
∴网格中满足条件的点 P 有 4 个.
故答案为:4.
(3)解:如图,点 Q 即为所求.
6.如图,VABC 和VADE 关于直线MN 对称,BC 与DE 的交点F 在直线MN 上.
(1)图中点C 的对应点是点 , B 的对应角是 ;
(2)若DE = 5,BF = 2,则CF 的长为 ;
(3)若 BAC =108° , BAE = 30°,求 EAF 的度数.
【答案】(1)E, D
(2)3
(3)39°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全等性:
(1)观察图形可直接得出答案;
(2)根据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全等性可得△ABC ≌△ADE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求解;
(3)根据 BAC =108° , BAE = 30°,推出 CAE =108° - 30° = 78°,根据对称性得到 EAF = CAF ,推
EAF 1出 = CAE = 39°.
2
【详解】(1)解:∵VABC 和VADE 关于直线MN 对称,
∴图中点 C 的对应点是点 E, B 的对应角是 D;
故答案为:E, D.
(2)解:∵VABC 和VADE 关于直线MN 对称,
∴△ABC ≌△ADE ,
∴BC = DE = 5,
∵BF = 2,
∴CF = BC - BF = 3.
故答案为:3.
(3)解:∵ BAC =108° , BAE = 30°,
∴ CAE =108° - 30° = 78°,
根据对称性知, EAF = CAF ,
1
∴ EAF = CAE = 39°.
2
【必考题型二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在VABC 中, AB = AC , A = 36°,D 为线段 AC 上一点,且点 D 到 AB 、BC 距离相等,则△ABD 的
形状为(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答案】C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 ABC = 72°,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得到点 D 在 ABC 的平分线上,即可求
出 ABD = A,即可证明等腰三角形.
【详解】解:∵ AB = AC , A = 36°,
∴∠ABC =∠ACB
1
= 180° - 36° = 72°,
2
∵点 D 到 AB 、BC 距离相等,
∴点 D 在 ABC 的平分线上,
∴ ABD
1
= ABC = 36° = A,
2
∴△ABD 为等腰三角形,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
出相应角度,且能判定角平分线.
2.VABC 的三边分别是 a,b,c,不能判定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A. A : B : C = 2 : 2 : 3 B. a : b : c = 2 : 2 : 3
C. B = 50°, C = 80° D. 2 A = B + C
【答案】D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逐一判断即可解答.
2 360
【详解】解:A、因为 A : B : C = 2 : 2 : 3, A + B + C =180°,所以 A = B =180° = 2 + 2 + 3 ÷ ÷
°,
è è 7
所以VABC 是等腰三角形;
B、因为 a : b : c = 2 : 2 : 3,所以设 a = b = 2x,则有两边相等的VABC 是等腰三角形;
C、因为 A + B + C =180°,所以 A =180° - B - C =180° - 50° -80° = 50°,则 A = B ,所以VABC
是等腰三角形;
D、因为 2 A = B + C , A + B + C =180°,则 A + 2 A =180°,那么 A = 60°, B + C =120° ,
不能判定是等腰三角形.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3.在VABC 中,若 B = 50°,∠C = 65°,则VABC 等腰三角形.(填“是”或“不是”)
【答案】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 A的度数,
从而得到 A = C ,进而得到BC = AB,即可求解.
【详解】解:∵ B = 50°,∠C = 65°,
∴ A =180° - B - C = 65°,
∴ A = C ,
∴BC = AB,
∴VABC 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是
4.如图, AD 是VABC 的边BC 上的高,下列条件中能推出V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把所有正
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写在横线上)
① BAD = ACD ;② BAD = CAD ;③ AB + BD = AC + CD.
【答案】②③/③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题关键是结合图形灵活解决问题.由
BAD = ACD 无法确定VABC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ASA 证明△ABD≌△ACD可判定VABC 是等腰三角形;
延长DB至点 E,使 BE = AB ,延长DC 至点 F,使CF = AC ,连接 AE, AF .先证明 E = F ,再证明
∠ABC = ACB ,可判定VABC 是等腰三角形.
【详解】解:①无法判定VABC 是等腰三角形;
②当 BAD = CAD 时,
Q AD 是 BAC 的平分线,
∴ BAD = CAD .
∵ AD 是边BC 上的高,
∴ ADB = ADC = 90°.
∴ AD = AD,
∴VABD≌VACD ASA ,
∴ AB = AC ,
\VBAC 是等腰三角形;
③如答图,延长DB至点 E,使 BE = AB ,延长DC 至点 F,使CF = AC ,连接 AE, AF .
Q AB + BD = CD + AC ,
\DE = DF .
又Q AD ^ BC ,
∴ AD 是EF 的垂直平分线,
∴ AE = AF ,
\ E = F .
Q AB = BE ,
\ ABC = 2 E .
同理 ACB = 2 F ,
\ ABC = ACB ,
∴ AB = AC ,
VABC 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②③.
5.如图,在锐角VABC 中,点 E 是 AB 边上一点,BE = CE , AD ^ BC 于点 D, AD 与 EC 交于点 G.
(1)求证:△AEG 是等腰三角形.
(2)若BE =10,CD = 3,G 为CE中点,求 AG 的长.
【答案】(1)见解析
(2)8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正确添加适当的
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垂直定义可得 ADB = ADC = 90°,从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得
B + BAD = 90°, DCG + DGC = 90°,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B = DCG,然后利用等角的余
角相等可得 BAD = DGC ,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 AGE = DGC ,从而可得 BAD = AGE ,最后利用
等角对等边即可解答;
(2)如图:过点 E 作EF ^ AG ,垂足为 F,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可得 AG = 2FG,再根据线段
1
中点的定义可得 EG = GC = EC = 52 ,然后利用
AAS证明△EFG≌△CDG,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FG = DG ,最后在Rt△CDG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G 的长,从而求出 FG 的长即可解答.
【详解】(1)证明:∵ AD ^ BC ,
∴ ADB = ADC = 90°,
∴ B + BAD = 90°, DCG + DGC = 90°,
∵EB = EC ,
∴ B = DCG,
∴ BAD = DGC ,
∵ AGE = DGC ,
∴ BAD = AGE ,
∴EA = EG,
∴△AEG 是等腰三角形;
(2)解:图:过点 E 作EF ^ AG ,垂足为 F,
∴ EFG = 90°,
∵EA = EG,EF ^ AG,
∴ AG = 2FG,
∵G 为CE中点,
∴EG = GC
1
= EC ,
2
∵EB = EC =10,
∴GC
1
= EC = 5,
2
∵ EFG = CDG = 90°, EGF = CGD ,
∴VEFG≌VCDG AAS ,
∴ FG = DG ,
在Rt△CDG 中,CD = 3,
∴DG = CG2 - CD2 = 52 - 32 = 4,
∴FG = DG = 4,
∴ AG = 2FG = 8,
∴ AG 的长为 8.
6.已知:如图VABC 中 AC = 6cm,AB = 8cm,BD平分 ABC ,CD平分 ACB ,过 D 作直线平行于BC
交 AB , AC 于 E,F.
(1)求证:△DFC 是等腰三角形;
(2)求△AEF 的周长.
【答案】(1)见解析
(2)14cm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是解题的关键.
(1)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FDC = DC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 FCD= BCD ,可得
FCD = FDC ,据此即可证得;
(2)同理(1)可得DE = BE ,根据△AEF 的周长= AE + AF + DE + DF = AB + AC ,求解即可.
【详解】(1)证明:QEF P BC ,
\ FDC = DCB ,
QCD 平分 ACB ,
\ FCD = DCB,
\ FDC = FCD,
\FD = FC ,
∴△DFC 是等腰三角形;
(2)QEF P BC ,
\ EDB = DBC ,
Q BD平分 ABC ,
\ EBD = DBC ,
\ EDB = EBD ,
\ED = EB,
Q AC = 6cm, AB = 8cm,
∴△AEF 的周长为: AE+EF+AF
= AE+ED+FD+AF
= AE+EB+FC+AF
= AB+AC
= 8 + 6
=14 cm .
【必考题型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如图,点 D 是等腰RtVABC 的边BC 上的一点,过点 B 作BE ^ AD于点 E,连接 ,若 AE = 4,则 SVAEC
的值是( )
A.4 B.8 C.12 D.16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吗,三角形的面积,过C 作CH ^ AD于 H ,
由V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得到 BAC = 90°, AB = AC , 由余角的性质推出 CAH = ABE , 由AAS
推出VABE≌VCAH , 得到CH = AE = 4,即可求出面积.
【详解】解:过C 作CH ^ AD于 H ,
∵V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BAC = 90°, AB = AC ,
∵BE ^ AD于E ,
∴ CAH + BAE = ABE + BAE = 90°,
∴ CAH = ABE ,
∵ AHC = AEB = 90°, AB = AC ,
∴VABE≌VCAH AAS ,
∴CH = AE = 4,
S 1 1\ VACE = AE ×CH = 4 4 = 8,2 2
故选:B.
2.如图,VABC 中, AB = AE ,且 AD ^ BC ,EF 垂直平分 AC ,交 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若VABC
周长为 16, AC = 6 ,则DC 为( )
A.5 B.8 C.9 D.10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求出 AB + BC ,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A = E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 = DE,结合图形计算,得到答
案.
【详解】解:QVABC 周长为 16,
\ AB + BC + AC = 16,
Q AC = 6,
\ AB + BC =10,
QEF 垂直平分 AC ,
\ EA = EC ,
Q AB = AE , AD ^ BC ,
\BD = DE,
1
\ AB + BD = AE + DE = (AB + BC) = 5,
2
\DC = DE + EC = AE + DE = 5,
故选:A.
3.如图,在Rt△ABC 中, ACB = 90°,以点 B 为圆心,BC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 AB 于点 D,连结CD.若
ACD = 20°,则 A = °.
【答案】50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三角
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解:Q在Rt△ABC 中, ACB = 90°, ACD = 20°,
\ BCD = 70°,
∵BC = BD ,
∴ BDC = BCD = 70°,
∴ B =180° - BCD - BDC = 40°,
\ A =180° - B - ACB = 50°.
故答案为:50.
4.如图,将等腰VABC ( A是锐角)沿BD对折,使得点A 落在射线BC 上的E 点处,再将△DCE 沿CD对
折得到VDCF ,若DF 刚好垂直于BC ,则 A的大小为 ° .
【答案】45
【分析】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外角的性质.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BC = ACB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A = E = F , DCE = DCF ,由外角性质可求
BCF = A = E = F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详解】解:Q AB = AC ,
\ ABC = ACB ,
Q将等腰VABC ( A是锐角)沿BD对折,使得点A 落在射线BC 上的E 点处,
\ A = E,
Q将△DCE 沿CD对折得到VDCF ,
\ E = F , DCE = DCF ,
Q DCE = ABC + A, DCF = ACB + BCF ,
\ BCF = A,
\ BCF = A = E = F ,
QDF ^ BC ,
\ BCF = F = 45°,
\ A = 45°,
故答案为: 45.
5.如图,在VABC 与VADE 中,E 在BC 边上, AD = AB , AE = AC , 1 = 2,
(1)求证:△ABC ≌△ADE.
(2)若 EAC = 36°,求 BED的度数.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36°.
【分析】(1)根据SAS即可证明△ABC ≌△ADE.
(2)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E = AC ,则 AEC = C = 72°,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出 BED的度
数.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Q 1 = 2,
\ BAE + 1 = BAE + 2,即 BAC = DAE ,
ìAB = AD

在VABC 和VADE 中, í BAC = DAE,

AC = AE
\VABC ≌VADE(SAS),
(2)Q AE = AC ,
\ AEC = C ,
又 EAC = 36°,
∴ AEC = C
1
= 180° - EAC = 72°,
2
又△ABC ≌△ADE ,
\ C = AED = 72°,
\ BED =180° - ( AED + AEC) =180° - (72° + 72°) = 36°.
6.如图,已知 AB = AD , BAD = CAE , B = D, AD 与BC 交于点 P ,点C 在DE 上.
(1)求证: AC = AE ;
(2)若 B = 36°, APC = 72°.
①求 E的度数;
②求证:CP = CE .
【答案】(1)见解析
(2)①72°  ②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可证△BAC≌△DAE ,即可求得答案;
(2)①结合 BAD = APC - B, E = ACE 即可求得答案;②可先证△ACP≌△AEC .
【详解】(1)∵ BAD = CAE , BAC = BAD + DAC , DAE = CAE + DAC ,
∴ BAC = DAE
在VBAC 和VDAE中,
ì B = D

íAB = AD ,

BAC = DAE
∴VBAC≌VDAE SAS ,
∴ AC = AE .
(2)①∵ B = 36°, APC = 72°,
∴ BAD = APC - B = 36°
∴ CAE = BAD = 36°
∵ AC = AE ,
∴ E = ACE
1
= 180° - CAE = 72°;
2
②∵△BAC≌△DAE ,
∴ ACB = E ,
在△ACP和△AEC 中,
ì APC = ACE

í ACB = E

AC = AE
∴VACP≌VAEC AAS ,
∴CP = CE .
【必考题型四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在VABC 中, A = 60°,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不能判定VABC 为等边三角形的是( )
A. AB = AC B. AD ^ BC C. B = C D. A = C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边对等角,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是解题
关键.根据选项所给条件逐一判断即可.
1
【详解】解:A、 AB = AC ,则 B = C = 180° - A = 60° ,VABC2 为等边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 AD ^ BC ,若D不是BC 的中点时,则VABC 不是等边三角形,符合题意;
C、 B
1
= C = 180° - A = 60° ,VABC2 为等边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D、 A = C = 60°,则 B=60°,VABC 为等边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
形;④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进行求解.
【详解】解:①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得每个内角的度数为60°;④三边都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综上所述:是等边三角形的有①②③④;
故选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3.在VABC 中, AB = AC ,要使VABC 是等边三角形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只需写出
一种情况)
【答案】 BAC = 60°(答案不唯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解题关键.由等边三角形
的定义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
定定理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据此即可获得答案.
【详解】解:∵在VABC 中, AB = AC ,
∴VABC 是等腰三角形,
要使VABC 是等边三角形,只需添加 AB 、 AC 的夹角 BAC = 60°即可.
故答案为: BAC = 60°(答案不唯一).
4.如图,在VABC 中, AB = AC, A =120°,DE ,GF 分别是 AB , AC 的中垂线,BC = 30cm ,则
EG = cm.
【答案】10
【分析】本题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证明,熟练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判
1
定是解题的关键,连接 AE , AG ,易证得△AEG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EG = BC ,进而得到答案.
3
【详解】解:连接 AE , AG ,如图所示,
∵ BAC =120° , AB = AC ,
∴ B = C = 30° ,
∵DE ,GF 分别是 AB , AC 的中垂线,
∴BE = AE, AG = CG ,
∴ B = EAB = 30°, C = GAC = 30° ,
∴ EAG = BAC - EAB - GAC = 120° - 30° - 30° = 60°,
在VABE 和VACG 中,
ì B = C

í EAB = GAC ,

AB = AC
∴VABE ≌ VACG,
∴ AE = AG,
∵ EAG = 60°,
∴△AEG 是等边三角形,
∴EG = AE = AG = BE = CG ,
EG 1 BC 1∴ = = 30 = 10 ,
3 3
故答案为:10.
5.如图所示,在 VABC 中, B = 60°,AB = AC ,点D,E分别在BC,AB 上,且 BD = AE,AD 与CE
交于点 F.
(1)求证: VABC 是等边三角形;
(2)求证: AD = CE;
(3)求 ∠DFC 的大小.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 DFC = 60°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
(2)求出 B = CAE,AC = AB,根据SAS证出VABD≌VCAE 即可;
(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BAD = ACE,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推出 DFC = BAC ,即可得出答
案.
【详解】(1)证明:∵ B = 60°,AB = AC ,
∴VABC 是等边三角形;
(2)∵VABC 是等边三角形,
∴ B = CAE = ACB = 60°,AC = AB ,
在△ABD 和VCAE 中,
ìAB = AC

í B = CAE ,

BD = AE
∴VABD≌VCAE SAS ,
∴ AD = CE .
(3)∵VABD≌VCAE ,
∴ BAD = ACE,
∴ DFC = FAC + ACE = FAC + BAD = CAE = 60°.
6.如图,点 E 在VABC 的外部,点 D 在BC 上,DE 交 AC 于点 F, 2 = 3, AE = AC ,DE = BC .
(1)求证:△ABC ≌△ADE .
(2)若 2 = 60°,猜想△ABD 的形状并证明.
【答案】(1)见解析
(2)等边三角形,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全
等的判定和性质.
(1)根据SAS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
(2)根据△ABC ≌△ADE ,得出 AB = AD , B = ADE,求出 ADB
1
= BDE = 60°
2 ,即可证明结论.
【详解】(1)证明:∵ 2 + AFE + E =180°,
∴ E = 180° - 2 - AFE ,
∵ 3+ CFD + C =180°,
∴ C = 180° - 3 - CFD,
∵ 2 = 3, AFE = CFD ,
∴ E = C ,
在VABC 和VADE 中,
ìAC = AE

í C = E ,

BC = DE
∴VABC≌VADE SAS ;
(2)解:△ABD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 3 = 2 = 60°,
∴ BDE = 180° - 3 = 120° ,
∵△ABC ≌△ADE ,
∴ AB = AD , B = ADE,
∴ B = ADB,
∴ ADB = ADE ,
1
∴ ADB = BDE = 60°2 ,
∴△ABD 是等边三角形.
【必考题型五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如图,△DAC 和V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A、C、B 三点共线,AE 与 BD 相交于点 P,AE 与 BD 分别与
CD,CE 交于点 M,N.则下列结论:①VACE≌VDCB ;②DC∥EB;③ AC = DN ;④ EM = BN ;⑤
CMN = 8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
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VACE≌VDCB ,VCME≌VCNB.
根据SAS证明VACE≌VDCB 即可判断①正确;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证明DC∥EB即可判断②正确;证明
VCME≌VCNB,得出ME = BN ,即可判断④正确;根据ME = BN ,AE = BD ,得出 AM = DN ,根据 AC > AM ,
得出 AC > DN ,即可判断③错误;根据CM = CN , MCN = 60°,求出VCMN 为等边三角形,得出 CMN = 60°,
即可判断⑤错误.
【详解】解:∵△DAC 和V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
∴ AC = DC ,CE = CB , DAC = ACD = BCE = 60°,
∴ ACD + DCE = DCE + ECB,
∴ ACE = DCB ,
∴VACE≌VDCB SAS ,故①正确;
∵A、C、B 三点共线, DCA = CBE = 60°,
∴DC∥EB,故②正确;
∵VACE≌VDCB ,
∴ AE = BD , AEC = DBC ,
∵ DCE =180° - 60° - 60° = 60°,
∴ MCE = NCB = 60°,
∵CE = CB ,
∴VCME≌VCNB,
∴CM = CN ,ME = BN ,故④正确;
∵ME = BN , AE = BD ,
∴ AE - ME = DB - BN ,
∴ AM = DN ,
∵ AC > AM ,
∴ AC > DN ,故③错误;
∵CM = CN , MCN = 60°,
∴VCMN 为等边三角形,
∴ CMN = 60°,故⑤错误;
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有 3 个.
故选:C.
2.如图,过边长为3的等边VABC 的边 AB 上一点 P ,作PE ^ AC 于E ,Q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
CQ = PA,连接 PQ交 AC 于点D,则DE 的长为( )
3 5
A.1 B. C. 2 D.
2 2
【答案】B
【分析】作PF P BC 交 AC 于点F ,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线合一可得VAPF 是等边三角形、PE是
VAPF 的中线,则有 AE = EF
1
= AF 、PA = PF = AF = CQ,根据 AFP = ACB = 60°可得
2
PFD = QCD =120° FDP CDQ PFD QCD DF DC AC - AF 3- AF,又 = 可判定△ ≌△ ,则 = = = ,代入
2 2
DE = DF + EF 即可求解.
【详解】作PF P BC 交 AC 于点F ,
QVABC 是等边三角形,
\ A = ABC = ACB = 60°,
QPF∥BC ,
\ APF = ABC = 60° = ACB = AFP ,
\△APF 是等边三角形,
\PA = PF = AF ,
又QPE ^ AC ,
\PE 是VAPF 的中线,
\ AE = EF 1= AF
2 ,
QCQ = PA,
\PF = PA = CQ,
Q AFP = ACB = 60°,
\ PFD = QCD =120°,
Q在VPFD和VQCD中,
ì FDP = CDQ

í PFD = QCD

PF = QC
\VPFD≌VQCD AAS ,
\DF = DC AC - AF 3- AF= = ,
2 2
3- AF AF 3
\DE = DF + EF = + = .
2 2 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线合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关键
是利用辅助线构造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全等后求DE 的长.
3.如图,点 P、M、N 分别在等边三角形 ABC 的各边上,且MP ^ AB 于点 P,MN ^ BC 于点 M, NP ^ AC
于点 N,若 AB =16cm,则CM 的长为 .
16
【答案】 cm
3
【分析】由VABC 是等边三角形,MP ^ AB ,MN ^ BC , PN ^ AC 可证明VPMN 是等边三角形,得出
PN = PM = MN ,进而证明△PBM≌△MCN≌△NAP ,得出PA = BM = CN ,PB = MC = AN ,再由
MPB = 90° , PMB
16
= 30°,得出 BM = 2PB,结合 AB =16,可求出 PB = MC = 3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
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详解】解:∵VABC 是等边三角形,
\ A = B = C = 60°,
QMP ^ AB,MN ^ BC , PN ^ AC ,
\ MPB = NMC = PNA = 90°,
\ PMB = MNC = APN = 30°,
\ NPM = PMN = MNP = 60° ,
\VPMN 是等边三角形,
\ PN = PM = MN ,
\VPBM≌VMCN≌VNAP(AAS),
\PA = BM = CN ,PB = MC = AN ,
\BM + PB = AB =16cm ,
Q MPB = 90°, PMB = 30°,
\ BM = 2PB ,
\2PB + PB =16cm ,
PB 16\ = cm ,
3
\MC 16= cm,
3
16
故答案为: cm
3
4.如图,在等边VABC中,D 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E 为 上一点,过点 B 作 BF P AC ,连接 DF , EF ,
且 DFE = 60°.若BF = 5 ,BD = 5,则BE的长度是 .
【答案】5 - 5 / - 5 + 5
【分析】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在 的延长线上截取BG = BF ,
连接FG ,证明VBFG为等边三角形,然后推导VDFB≌VEFG ,即可解题.
【详解】解:在 的延长线上截取BG = BF ,连接FG ,
∵VABC是等边三角形,
∴ A = ACB = 60°,
∵BF P AC ,
∴ DBF = ACB = 60°, GBF = A = 60°,
又∵BG = BF ,
∴VBFG为等边三角形,
∴ GFB = G = 60° = DBF ,BF = FG = 5 ,
又∵ DFE = 60° = DBF ,
∴ DFB = EFG ,
∴VDFB≌VEFG ,
∴EG = DB = 5,
∴BE = GE - DG = 5 - 5 .
5.以VABC 的边 AB、AC 为边向外分别作等边△ABD 、等边△ACE,连接DC、BE ,DC 与 BE 交于 O,
连接 AO .
(1)求证:BE = CD;
(2)求证:OA平分 DOE ;
(3)请问线段DO 与线段BO、AO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OD = OA + OB ,理由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三角形内角
和综合: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 AB = AD , AE = AC BAD = BDA = DBA = CAE = 60°,再利用SAS
证得△ABE≌△ADC ,进而可求证结论;
(2)过点A 分别作 AM ^ BE , AN ^ DC ,由(1)知:△ABE≌△ADC , SVABE = SVADC ,BE = DC ,进而
可证 AM = AN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即可求证结论;
(3)在OD 上截取一点G ,使得OG = OA,由(1)知:△ABE≌△ADC ,可得 ADC = ABE ,进而可得
BDA = 60°,则可得 BOD = 60°,由(2)知: AOD = BOD = AOE = 60°,则可得VAOG 是等边三
角形,再利用SAS可得VDAG≌VBAO ,进而可得DG = BO ,根据OD = OG + DG = OA + OB即可求解;
熟练掌握相关的判定及性质,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证明:QV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
\ AB = AD, AE = AC , BAD = BDA = DBA = CAE = 60°,
\ BAC + CAE = BAC + BAD ,
\ BAE = DAC ,
在VABE 和△ADC 中,
ì AB = AD

í BAE = DAC ,

AE = AC
\VABE≌VADC SAS ,
\BE = DC .
(2)证明:过点A 分别作 AM ^ BE , AN ^ DC ,如图:
由(1)知:△ABE≌△ADC ,
\SVABE = SVADC ,BE = DC ,
1
\ × BE 1× AM = × DC × AN ,
2 2
\ AM = AN ,
\点A 在 DOE 的平分线上,即OA平分 DOE .
(3)OD = OA + OB ,理由如下:
在OD 上截取一点G ,使得OG = OA,如图:
由(1)知:△ABE≌△ADC ,
\ ADC = ABE ,
\ ADC + BDO = ABE + BDO = BDA = 60° ,
\ BOD =180° - BDO - DBA - ABE =180° - DBA - ADC + BDO =180° - 60° - 60° = 60°,
由(2)知: AOD = BOD = AOE = 60°,
QOG = OA,
\△AOG 是等边三角形,
\ AG = AO, GAO = 60°,
Q DAB = GAO = 60°,
\ DAG = BAO,
又Q AD = AB, AG = AO,
\VDAG≌VBAO SAS ,
\DG = BO,
\OD = OG + DG = OA + OB .
6.如图,点 O 是等边VABC 内一点,D 是VABC 外的一点, AOB =110°, BOC = a ,VBOC≌VADC ,
连接OD .
(1)求证:VOCD是等边三角形;
(2)当a =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探究:当a 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1)见解析
(2)△AO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3)当a =125°或140°或110°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知识.
(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C = DC , BCO = ACD,再证明 OCD = 60°,即可证明VOCD是等
边三角形;
(2)先求出 ODC = 60°,根据全等的性质得到 ADC =150°,即可求出 ADO = 90°,从而得到△AOD是
直角三角形;
(3)分别表示出 AOD =190° -a , ADO = a - 60°, OAD =180° - AOD - ADO = 50°,分①
AO = AD,②DO = AD ,③ AO = DO 三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
【详解】(1)解:∵VBOC≌VADC ,
∴OC = DC , BCO = ACD,
∵VABC 是等边三角形,
∴ ACB = 60°,
∴ OCD = ACD + ACO = BCO + ACO = 60°,
∴VOCD是等边三角形;
(2)解:△AOD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下:
∵VOCD是等边三角形,
∴ ODC = 60°,
∵VBOC≌VADC , a =150°,
∴ ADC = BOC = a = 150°,
∴ ADO = ADC - ODC =150° - 60° = 90°,
∴△AOD是直角三角形;
(3)解:∵VOCD是等边三角形,
∴ COD = ODC = 60°,
∵ AOB =110°, ADC = BOC = a ,
∴ AOD = 360° - AOB - BOC - COD = 360° -110° -a - 60° = 190° -a ,
ADO = ADC - ODC = a - 60°,
∴ OAD =180° - AOD - ADO =180° - 190° -a - a - 60° = 50°.
①当 AO = AD时,则 AOD = ADO ,即190° -a = a - 60°,∴a =125°;
②当DO = AD 时,则 AOD = OAD ,即190° -a = 50°,∴a =140°;
③当 AO = DO 时,则 ADO = OAD ,即a - 60° = 50°,∴a =110°.
综上所述:当a =125°或140°或110°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必考题型六 格点中的等腰三角形】
1.如图,在3 3的方格中,A,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格点上,若点 C 也在格点上,且VABC 是等腰三角形,
那么点 C 的个数最多是( )
A.1 B.2 C.3 D.4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 为腰和 为底两种情况考虑,画出图形,即可找出点的个数,
解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详解】解:如图,当 为腰时,点 C 的个数有 2 个,
当 为底时,点 C 的个数有 1 个,
∴点 C 的个数有 3 个,
故选:C.
2.如图,点 A,B 是 4×4 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如果以 A,B,C 为顶点的三
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格点 C 有( )个.
A.6 B.7 C.8 D.9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三种情况:当BA = BC 时;当 AB = AC 时;当CA = CB 时;即可
解答.
【详解】解:如图:
分三种情况:
当BA = BC 时,以点 B 为圆心,以BA长半径作圆,交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为C1,C2 ;
当 AB = AC 时,以点A 为圆心,以 AB 长半径作圆,交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为C3,C4 ;
当CA = CB 时,作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为C5 ,C6 ,C7 ,C8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所有格点C 有 8 个,
故选:C .
3.如图,在3 4正方形的网格中,点 A,B 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要在小方格的顶点上确定一点C ,且使VABC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 的个数为

【答案】8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找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 C 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如图所示:
点 C 在C1、C2 、C3、C4 位置上时, AC = BC ;
点 C 在C5 、C6 位置时, AB = AC ;
点 C 在C7 、C8 位置上时, AB = BC ,
即满足条件的点C 的个数为 8,
故答案为:8.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能找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是解题关键,注意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
4.如图,由 36 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 A,B 在格点上,在网格的格点上找到点 C,使VABC
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 C 共有 个.
【答案】10
【分析】首先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AB 的长,然后分别从BA = BC, AB = AC,CA = CB 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如图所示:
①若BA = BC ,则符合要求的有:C1,C2 共 2 个点;
②若 AB = AC ,则符合要求的有:C3,C4 共 2 个点;
③若CA = CB ,则符合要求的有:C5 ,C6 ,C7 ,C8 ,C9 ,C10 共 6 个点.
∴这样的 C 点有 10 个.
故答案为:10.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关键是分类的数学思想.
5.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VABC 是格点三角形,请按以下要求画格点三角形.
(1)在图 1 中画一个△ABD ,使得△ABD 和VABC 全等.
(2)在图 2 中画一个等腰VABE ,使得VABE 和VABC 的面积相等.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同底等高面积相等等知识:
(1)根据“SSS ”可作△ABD ,使得△ABD 和VABC 全等;
(2)过点 C 作 AB 的平行线,即可作等腰VABE ,同样,在 AB 的另一侧也可作等腰VABE
【详解】(1)解:如图,△ABD 即为所作:
(2)解:如图,等腰VABE 即为所作
6.在如图的5 5的正三角形网格中,每个小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1,如图,V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请按
要求作格点图形.
(1)在图(甲)中,在小正三角形顶点上求作点 P,使得△APC 与VABC 全等;
(2)在图(乙)中,在 AC 右侧的小正三角形顶点上求作点 G(除 E 点外),使VACG 为等腰三角形且
GA = GC .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1)如图(甲),在CE上取 P ,使CP = AB, 由 AB∥CP,可得 BAC = PCA,证明
VAPC≌VABC SAS ,则点 P 即为所求;
(2)如图(乙),连接DE ,则DE 是线段 AC 的垂直平分线,取DE 与格点的一个交点为G ,则 AG = CG ,
点G 即为所求.
【详解】(1)解:如图(甲),在CE上取 P ,使CP = AB,
由题意知, AB∥CP,
∴ BAC = PCA,
∵ AB = CP, BAC = PCA, AC = CA,
∴VAPC≌VCBA SAS ,
∴点 P 即为所求;
(2)解:如图(乙),连接DE ,
∵ AE=CE,AD=CD,
∴DE 是线段 AC 的垂直平分线,
取DE 与格点的一个交点为G ,连接 AG,CG ,
∴ AG = CG ,
∴点G 即为所求.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作等腰三角形
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作等腰三角形是
解题的关键..
【必考题型七 逆命题和逆定理】
1.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定理是( )
A.有两个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B.不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不相等.
C.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D.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个定理的逆定理,交换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得到的命题如果正确就是原定理的逆
定理,据此求解即可.
【详解】解: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定理是“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故选 D.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
A.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B.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C.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D.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命题的逆命题,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则该命题是原命题
的逆命题,根据逆命题的定义直接解答即可.
【详解】“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
角形,
故选:C.
3.命题“如果 x 1,那么 x2 1”的逆命题是 命题.(选填“真”或“假”)
【答案】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命题与定理,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注意,判定一个命题
是假命题举反例.
先根据逆命题的概念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再根据有理数的平方、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判断即可.
【详解】解:命题“如果 x 1,那么 x2 1”的逆命题是如果 x2 1,那么 x 1,是假命题,
例如:当 x = -2时, (-2)2 >1,而-2 < 1,
故答案为:假.
4.定理“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与中线互相重合”的逆命题是 命题(填“真”或“假”).
【答案】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判断一个三角形逆命题的真假,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定
义,先把原命题的结论和条件互换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进而判断命题的真假即可.
【详解】解:原命题的逆命题为,一边上的高线和中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该命题是真命题,
根据题意可知该边上的高线垂直平分该边,则高线在的顶点到该边两端的距离相等,即此三角形是等腰三
角形,
故答案为:真.
5.小颖同学要证明命题“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是正确的,她先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
形,并写出了不完整的已知和求证:
已知:如图, ABP = CBP,点 D 在射线BP上, ,
求证: .
(1)补全图形,已知和求证;
(2)按小颖的想法写出证明过程.
(3)请写出“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它是真命题吗?并加以证明.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它是真命题,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直接画图,直接填写已知条件和结论即可;
(2)通过证明全等三角形得到边相等即可;
(3)根据逆命题的定义直接写出逆命题,然后证明全等三角形,再证明角平分线即可.
【详解】(1)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已知:如图, ABP = CBP,点 D 在射线BP上,DE ^ BA,DF ^ BC ,垂足分别为 E,F.
求证:DE = DF .
(2)∵DE ^ BA, DF ^ BC .
∴ DEB = DFB = 90°.
在VBED和△BFD 中,
ì DEB = DFB

í ABP = CBP

BD = BD
∴VBED≌VBFD(AAS).
∴DE = DF .
(3)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它是真命题.
已知:如图,点 P 为 ABC 内一点,PD ^ AB,PE ^ BC ,垂足分别为 D,E,且PD = PE .
求证:BP平分 ABC .
证明:∵PD ^ AB,PE ^ BC ,垂足分别为 D,E.
∴ BDP = BEP = 90°.
在Rt△ DBP 和RtVEBP 中,
ìPD = PE
í
BP = BP
∴RtVDBP≌RtVEBP(HL).
∴ 1 =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BP平分 ABC .
【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关键是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对应边和对应角的等量关系
6.数学证明是一个严谨的过程,例如在证明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时,我们
进行了分类讨论,使证明过程完整且正确.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题意画出的图形,并写出了不完整的已知
和求证.
已知:如图,直线 l 为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点 P 为 l 上一点.
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补全求证,并写出证明过程.
【答案】PA = PB ,证明过程见解析
【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求证:PA = PB ,
证明:如图,设直线 l与 AB 的交点为D,
Q直线 l为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PD ^ AB, AD = BD ,
\ ADP = BDP = 90°,
在DAPD 与DBPD 中,
ìAD = BD

í ADP = BDP,

PD = PD
∴VAPD @VBDP (SAS),
\PA = PB.
故答案为:PA = PB .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
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必考题型八 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
1.如图,在VABC 中, ACB = 90°, A = 30°,CE、CD分别是△ACB的角平分线和高线,交 于点
E、D,则 DCE 的值为( )
A.15° B. 20° C. 25° D.30°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高的性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
B = 60°,根据高的性质可得 BCD = 3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 BCE = 45°,根据
DCE = BCE - BCD 即可求解.
【详解】解:∵VABC中, ACB = 90°, A = 30°,
∴ B = 60°,
∵ 是 ACB 的角平分线, 是高,
BCE 1∴ = ACB = 45°, BCD = 30°,
2
∵ DCE = BCE - BCD = 45° - 30° =15°,
∴ DCE的值为15°,
故选:A .
2.如图,已知 AOB = 60°,OC 平分 AOB,点 P 在OC 上,PD ^ OA于点 D,OP = 6,点 E 是射线OB
上的动点,则PE的最小值为(  )
A.4 B.2 C.5 D.3
【答案】D
【分析】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的实
际应用.过 P 作PH ^ OB ,根据垂线段最短即可求出PE最小值.
【详解】解∶∵ AOB = 60°,OC 平分 AOB,
∴ AOC = 30°,
∵PD ^ OA,OP = 6,
∴ PD
1
= OP = 3
2 ,
过 P 作PH ^ OB 于点 H ,
∵PD ^ OA,OC 平分 AOB,
∴PD = PH = 3,
∵点E 是射线OB 上的动点,
∴PE的最小值为 3,
故选:C.
3.如图,一副三角板拼在一起,O 为 AD 的中点, AB = 4.将VABO 沿 BO 对折至△A BO ,M 为 BC 上的
动点,则 A'M 的最小值为 .
【答案】 6 - 2 / - 2 + 6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折叠问题,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由折叠
的性质可得 AB = A B = 2, ABO = A BO,可证得VABO 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
A BM =135° - 60° - 60° =15°,根据题意得:当 A M ^ BC 时,A M 最短,过 M 作MH ^ A B 于 H,取 A B
的中点 N,连接MN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N = NM = A N = 2, B = NMB =15°, A NM = 30°,
1
从而得到 MH = MN = 2,进而得到 NH = MN 2 - MH 2 = 3 , A H = A N - NH = 2 - 3,再由勾股定理,2
即可求解.
【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得: AB = A B = 2, ABO = A BO,
∵O 为 AD 的中点,
∴OA = OB,
∵ A = 60°,
∴VABO 是等边三角形,
∴ ABO = A BO = 60°,
∵ ABD = 90°, CBD = 45°,
∴ ABC = ABD + CBD =135°,
∴ A BM =135° - 60° - 60° =15°,
根据题意得:当 A M ^ BC 时, A M 最短,
过 M 作MH ^ A B 于 H,取 A B的中点 N,连接MN ,如图,
在Rt△A BM 中,N 是斜边 A B的中点,
∴BN = NM = A N = 2 ,
∴ B = NMB =15°,
∴ A NM = 30°,
1
∴MH = MN = 2,
2
∴ NH = MN 2 - MH 2 = 3 ,
∴ A H = A N - NH = 2 - 3,
∴ A M = A H 2 + HM 2 = 6 - 2 .
故答案为: 6 - 2
4.如图 MAN = 60°,若VABC的顶点 B 在射线 AM 上,且 AB = 2 ,动点C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沿
射线 AN 运动.
(1)当运动时间 t是 秒时,VABC是直角三角形.
(2)当运动时间 t的取值范围是 秒时,VABC是钝角三角形.
【答案】 1或 4 0 < t <1或 t > 4
【分析】本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
(1)过 B 作BE ^ AN 于E ,BF ^ AM , BF 交 AN 于F ,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 AE, AF
的长即可求解;
(2)根据(1)的结论,结合图形,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过 B 作BE ^ AN 于E ,BF ^ AM , BF 交 AN 于F ,
则 AEB = 90°, ABF = 90°,
Q MAN = 60°,
\ ABE = 30°, AFB = 30°,
Q AB = 2 ,
\ AE 1= AB =1, AF = 2AB = 4,
2
∴当运动时间 t为1或 4时,V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1或 4.
(2)由(1)可得 AE =1, AF = 4 ;
\当运动时间 t的取值范围是0 < t <1或 t > 4秒时,VABC 是钝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1< t < 4.
5.如图,V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BE ^ AC ,CF ^ AB,垂足分别是点 E,F,连接DE ,DF .
(1)求证:DE = DF .
(2)若 A = 75°, BC = 8,连接EF ,求VDEF 的面积.
【答案】(1)见解析
(2) 4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
1
(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可得出DE = DF = BC ,即可得证;
2
(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边对等角可求出 FDB + EDC =150°,进而求出∴ EDF = 30°,作
EG ^ DF ,垂足为 G,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EG = 2 ,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1)证明:QBE ^ AC,CF ^ AB,点 D 是BC 的中点.
\DE 1= BC 1,DF = BD = BC ,
2 2
\DE = DF ,
\VDEF 为等腰三角形;
(2)解:连接EF ,
∵ A = 75°
∴ ABC + ACB =105°,
1
由(1)知BD = DF = BC ,
2
∴ DBF = BFD ,
∴ BDF =180° - 2 DBF ,
同理 EDC =180° - 2 BCA,
∴ FDB + EDC =180° - 2 ABC +180° - 2 BCA =150°,
∴ EDF =180° -150° = 30°,
作EG ^ DF ,垂足为 G,
∵ BC = 8
∴DE = 4 = DF ,
∴EG = 2 ,
S 1∴ △DEF = 4 2 = 4.2
6.如图 1,VABC 是等边三角形,D,E 为 AC 上两点,且 AD = CE ,延长BC 至点F ,使CF = CD ,连结
BD, EF .
(1)如图 2,当 D,E 两点重合时,求证:BD = DF ;
(2)如图 3,延长FE交线段 于点G .
①求 DGE 的度数;
②若 AD = 2, AB = 6,求点 C 到EF 的距离.
【答案】(1)见解析
(2)①60° 2 21;②
7
1
【分析】(1)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DBC = ABC = 30°, F = CDF ,再
2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 F = 30° = DBC ,进而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结论;
(2)①过 D 作DH ∥BC 交 AB 于 H,证明VADH 是等边三角形,得到DH = AH = AD = CE ,进而
BH = CD = CF ,再证明VBDH≌VFEC SAS 得到 DBH = EFC ,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求解;
②如图 3,过 F 作FM ^ AC 交 AC 延长线于 M,过 C 作CN ^ EF 于 N,先求得CE = AD = AH = 2,
CF = BH = AB - AH = 4,在Rt△CMF 中,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求得CM = 2,MF = 2 3 ,在Rt△EMF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EF = 2 7 ,然后利用等面积法求得CN 即可.
【详解】(1)证明:如图 2,∵VABC 是等边三角形,
∴ ABC = ACB = BAC = 60°, AB = BC = AC ,
∵ AD = CD = CF
∴ DBC
1
= ABC = 30°, F = CDF ,
2
∵ ACB = CDF + F = 2 F ,
∴ F = 30° = DBC ,
∴BD = DF ;
(2)解:①,如图 3,过 D 作DH ∥BC 交 AB 于 H,
∴ ADH = ACB = 60° , AHD = ABC = 60°,
∴ AHD = ADH = A = 60°,
∴VADH 是等边三角形, BHD = ECF =120°,
∴DH = AH = AD = CE ,
∴ AB - AH = AC - AD,则BH = CD = CF ,
在△BDH 和VFEC 中,
ìDH = CE

í BHD = ECF ,

BH = CF
∴VBDH≌VFEC SAS ,
∴ DBH = EFC
∴ DGE = GBF + EFC = GBF + DBH = ABC = 60°;
②如图 3,过 F 作FM ^ AC 交 AC 延长线于 M,过 C 作CN ^ EF 于 N,
∵ AD = 2, AB = 6,
∴CE = AD = AH = 2,
∵VBDH≌VFEC ,
∴CF = BH = AB - AH = 4,
在Rt△CMF 中, CFM = ECF - M = 120° - 90° = 30°,
1
∴CM = CF = 2,
2 MF = CF
2 - CM 2 = 42 - 22 = 2 3 ,
在Rt△EMF 中,EM = CE + CM = 4,
∴EF = EM 2 + MF 2 = 42 + 2 3 2 = 2 7 ,
1 1
∵ SVECF = CE × MF = EF ×CN2 2
CN CE × MF 2 2 3 2 21∴ = = = ,
EF 2 7 7
即点 C 到 EF 2 21的距离为 .
7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
的判定与性质、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联系与运用是解答
的关键.
【必考题型九 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如图, AD , BE 均为VABC 的高,且 AB = AC ,连结DE 交 AB 于点 O,若 C = 28°,则 OEB的度数
为( )
A.62° B.60° C.58° D.56°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根据题意得到 AD 垂直平
1
分线段BC ,得到BD = CD,结合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到DE = BD = CD = BC ,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到
2
DEC = C = 28°,再根据 OEB = BEC - DEC 求解,即可解题.
【详解】解:Q AD 为VABC 的高,且 AB = AC ,
\ AD 垂直平分线段BC ,
\ BD = CD,
Q BE 为VABC 的高,即 BEC = 90°,
\DE = BD 1= CD = BC ,
2
Q C = 28°,
\ DEC = C = 28° ,
\ OEB = BEC - DEC = 62° ,
故选:A.
2.如图,在Rt△ABC 中,BC 的中垂线与BC 交于点 D,与 AC 交于点 E,连接 BE ,F 为 BE 的中点,若
DF = 2,则 AE 的长为( )
A.5 B. 2 3 C.4 D.3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中垂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等性质,
首先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得到DE ^ BC ,BE = EC ,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E = 2DF = 4,进而证
明出 A = ABE ,即可得到 AE = BE = 4.
【详解】∵BC 的中垂线与BC 交于点 D,
∴DE ^ BC ,BE = EC
∵F 为 BE 的中点,
∴BE = 2DF = 4
∵BE = EC
∴ EBC = C
∵ ABC = 90°
∴∠ABE +∠CBE = 90°, A + C = 90°
∴ A = ABE
∴ AE = BE = 4.
故选:C.
3.如图,在四边形 ABCD中,O 是CD的中点, AC = AD, CAD = CBD = 90°,若CD = 2AB ,则
DCB = .
【答案】75° /75 度
【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斜边上的中线,根据三线合一,
斜边上的中线推出VAOB 是等边三角形,得到 AOB = 60°,进而推出 COB = 90° - 60° = 30°,再根据等边
对等角,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 AC = AD, CAD = 90°,
∴CO = DO = AO, AO ^ CD,
∴ AOC=90°,
∵CD = 2AB ,
∴ AB = CO = AO ,
∵ CBD = 90°,O 是CD的中点,
∴CO = DO = BO,
∴ AB = BO = AO,
∴VAOB 是等边三角形,
∴ AOB = 60°,
∴ COB = 90° - 60° = 30°,
∵CO = BO,
∴ DCB = OBC
1
= 180° - 30° = 75°.
2
故答案为:75°.
4.如图,在Rt△ABC 中, ACB = 90°,D为 AB 的中点, B = 30°,点E 在BC 上,且CE = AC ,则 CDE
的大小为 .
【答案】75°
【分析】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证明CD = CE ,求出 DCE = 30°,可得结论.
【详解】解:Q ACB = 90°,D是 AB 的中点,
\CD = AD = DB ,
\ DCB = B = 30°,
Q AB = 2AC ,
\CA = CD ,
QCA = CE ,
\CD = CE ,
CDE 1\ = CED = (180° - 30°) = 75°
2 .
故答案为:75°.
5.在VABC 中, AD 是BC 边上的高,E 、F 分别为 AC 、 BE 边上的中点,且 BD
1
= AC .
2
(1)求证:DF ^ BE;
(2)若 DAC = 52°,求 BDF 的度数.
【答案】(1)详见解析
(2) 71°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1)连接DE ,根据垂直定义可得 ADC = 90°,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可得
DE = CE 1= AC ,从而可得BD = DE,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即可解答;
2
(2)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得 C = 38°,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C = EDC = 38°,
从而利用平角定义可得 BDE = 142°,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1)证明:连接DE ,
Q AD ^ BC ,
\ ADC = 90°,
QDE 是 AC 的中线,
1
\ DE = CE = AC
2 ,
QBD 1= AC ,
2
\BD = DE,
Q点F 是 BE 的中点,
\DF ^ BE ;
(2)解:Q ADC = 90°, DAC = 52°,
\ C = 90° - DAC = 90° - 52° = 38°,
QDE = EC ,
\ C = EDC = 38°,
\ BDE = 180° - EDC = 142°,
QBD = DE ,点F 是 BE 的中点,
BDF 1\ = BDE = 71°
2 ,
\ BDF 的度数为 71°.
6.如图,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D 是 AB 上的一点,E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D、DE ,已知
EDB = ACD .
(1)求证:VDEC 是等腰三角形.
(2)当 BDC = 5 EDB ,EC = 8时,求△EDC 的面积.
【答案】(1)见解析
(2)16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边三角形的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结论;
(2)设 EDB = a ,则 BDC = 5a ,得 E = DCE = 60° -a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 =15°,过 D
作DH ^ CE 于 H,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DH 的长,进而可得结论.
【详解】(1)证明:∵ ABC 是等边三角形,
∴ ABC = ACB = 60°,
∵ E + EDB = ABC = 60°, ACD + DCB = 60°, EDB = ACD ,
∴ E = DCE ,
∴DE = DC ,
∴VDEC 是等腰三角形;
(2)解:设 EDB = a ,则 BDC = 5a ,
∴ E = DCE = 60° -a ,
∴6a+ 60° -a+ 60° -a=180° ,
∴a =15°,
∴ E = DCE = 45°,
∴ EDC = 90°,
如图,过 D 作DH ^ CE 于 H,
∵VD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EDH = E = 45°,
∴EH = HC = DH
1
= EC 1= 8 = 4,
2 2
1 1
∴ SVEDC = EC DH = 8 4 =16.2 2
【必考题型十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如图,在VABC 中,AB =10cm,AC =14cm,边BC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VABC 的外角 CAM 的平分线
于点 D,垂足为 E,DF ^ AC 于点 F,DG ^ AM 于点 G,连接CD.则 AG 的长是( )
A.2 B.3 C.4 D.5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性质等知识点,添加适
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此题的关键.
连接BD,证RtVBDG≌RtVCDF ,得出BG = CF ,再证RtVADG≌RtVADF ,得 AG = AF ,然后证
AC = 2AG + AB,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如图,连接BD,
QDE 垂直平分BC ,
\BD = CD ,
Q AD 平分 CAM ,DF ^ AC ,DG ^ AM ,
\DG = DF ,
在Rt△BDG 和Rt△CDF 中
ìDG = DF
íBD , = CD
\RtVBDG≌RtVCDF
\BG = CF ,
在RtVADG和RtVADF 中,
ìDG = DF
í ,
AD = AD
\RtVADG≌RtVADF ,
\ AG = AF ,
QAC = AF + CF ,BG = AB + AG ,BG = CF ,
\ AC = AF + AB + AG ,
\ AC = 2AG + AB
Q AB =10cm , AC =14cm,
1
\ AG = AC - AB 1= 14 -10 = 2 cm .
2 2
故选:A.
2.如图,在Rt△ABC 中,∠C = 90o ,BP平分 ABC 交 AC 于点 P,PE ^ AB于点E ,若 BC = 8,
AC = 6 ,则△AEP 的周长为( )
A.4 B.6 C.8 D.10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以上知识是
解题的关键.由∠C = 90o ,BC = 8, AC = 6 ,可得到 AB =10,由BP平分 ABC ,可得到PC = PE ,进而
得到△PBE ≌△PBC ,则可得BE = BC = 8, AE = 2,进而可得CVAEP = AE + AC ,即可得解.
【详解】∵Rt△ABC 中,∠C = 90o , BC = 8, AC = 6 ,
\ AB = BC 2 + AC 2 = 82 + 62 = 10,
∵BP平分 ABC ,∠C = 90o ,PE ^ AB,
∴PE = PC , PEB = C = 90° ,
又QPB = PB,
\VPBE≌VPBC(HL),
∴ BE = BC = 8,
\ AE = AB - BE = 10 - 8 = 2 ,
\CVAEP = AE + AP + PE = AE + AP + PC = AE + AC = 2 + 6 = 8.
故选:C.
3.如图, AE 是 CAM 的角平分线,点 B 在射线 AM 上,DE 是线段BC 的中垂线交 AE 于 E,
EF ^ AM .若 ACB = 23°, CBE = 21°,则 BEF = .
【答案】 46° /46 度
【分析】连接CE,过 E 作ER ^ AC 于 R,交CD于 Q,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
CE = BE ,ER = EF ,根据全等求出 RCE = EBF ,求出 EBF = 44°,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连接CE,过 E 作ER ^ AC 于 R,交CD于 Q,
∵DE 是线段BC 的中垂线,
∴ EDC = 90°,CE = BE ,
∴ ECB = CBE ,
∵ CBE = 21°,
∴ ECB = 21°,
∴ DEB = CED = 90°- 21°= 69°,
∵ER ^ AC ,ED ^ BC ,
∴ QRC = QDE = 90°,
∴ ACB + CQR = 90°, EQD + QED = 90°,
∵ CQR = EQD,
∴ ACB = QED ,
∵ ACB = 23° ,
∴ QED = 23°,
∵ AE 平分 CAM ,ER ^ AC , EF ^ AM ,
∴ER = EF ,
在RtVERC 和Rt△EFB 中,
ìCE = BE
í
ER

= EF
∴RtVERC≌RtVEFB HL ,
∴ EBF = ACE = ACB + ECD = 23°+ 21°= 44°,
∵ EFB = 90°,
∴ BEF = 90°- EBF = 90°- 44°= 46°,
故答案为: 46°.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
和定理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 ①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4.如图,在VABC 中, AD ^ BC 于点 D,在 AD 上取点 F,使得BF = AC =10, DF = CD = 6,连接 BF 并延
长交 AC 于点 E,则BE = .
56
【答案】
5
【分析】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AD = 8,然后证
明出RtVCDA≌RtVFDB ,得到 CAD = FBD,BD = AD = 8,再证明BE ^ AC ,然后利用等面积法求出
BE 56= 即可.
5
【详解】解:∵ AD ^ BC ,
∴ CDA = FDB = 90°,
∵ AC =10,CD = 6,
∴ AD = AC 2 - CD2 = 8,
∵ CDA = FDB = 90°,CD = FD, AC = BF ,
∴RtVCDA≌RtVFDB HL ,
∴ CAD = FBD ,BD = AD = 8 ,
∴BC = BD + CD =14,
∵ CAD + C = 90°,
∴ FBD + C = 90°,
∴ BEC = 90°,
∴BE ^ AC ,
∴ S
1 1
VABC = AC × BE = BC × AD,2 2
∴10BE =14 8,
解得BE
56
= ,
5
56
故答案为: .
5
5.如图,已知 AD ,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VABC 和VABE 的高,如果 AD = AF , AC = AE .
求证:
(1) BD = BF
(2) BC = BE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与性质,属于简单题,用HL的特殊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
关键.
(1)证明RtVABD≌RtVABF ,即可求证;
( 2)证明RtVADC≌RtVAFE 得CD = EF ,由(1)得BD = BF ,即可求证.
【详解】(1)证明:∵ AD ,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VABC 和VABE 的高,
∴ D = F = 90°,
在RtVABD 和RtVABF 中,
ì AB = AB
í
AD

= AF
∴RtVABD≌RtVABF HL ,
∴BD = BF ;
(2)证明:在RtVADC 和RtVAFE 中,
ì AC = AE
í
AD

= AF
∴RtVADC≌RtVAFE HL ,
∴CD = EF ,
由(1)得BD = BF ,
∴BD - CD = BF - EF ,
即BC = BE .
6.如图,在VABC 中, AD 平分 BAC , C = 90°,DE ^ AB于 E,BD = DF .
(1)求证:CF = EB.
(2)若 BAD = 20°,求 CDF 的度数.
【答案】(1)详见解析
(2) 40°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角平分线的定义,角平分线
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C = DE ,证明RtVCDF≌RtVEDB HL ,得出CF = EB即可;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 BAC = 2 BAD = 40°,根据锐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出
BDE = 90° - 50° = 40° ,根据Rt△CDF ≌ Rt△EDB ,得出 CDF 的度数即可.
【详解】(1)证明:∵ AD 平分 BAC , C = 90°,DE ^ AB,
∴DC = DE ,
在Rt△CDF 和RtVEDB中,
ìDF = DB
í
DC

= DE
∴RtVCDF≌RtVEDB HL ,
∴CF = EB;
(2)解:∵ AD 平分 BAC , BAD = 20°,
∴ BAC = 2 BAD = 40°,
∴ B = 50°,
∵DE ^ AB,
∴ DEB = 90°,
∴ BDE = 90° - 50° = 40° ,
由(1)知:Rt△CDF ≌ Rt△EDB ,
∴ CDF = BDE = 40°.
【必考题型十一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1.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据《周髀算经》记载,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是在商代由商高发
现的,故又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蒋铭祖对《蒋铭祖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并给出
了另外一个证明.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根据面积公式,逐项推理论证判断即可.
【详解】解:A.大正方形面积为: c2 ,也可以看做是 4 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则其面积为:
1 ab 4 + b - a 2 = a2 + b2,∴ a2 + b2 = c2,可以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2
1 1
B 2 2.梯形的面积为: a + b a + b = a + b
2 2 + ab,也可看作是 2 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组
1 1 2 1 2 1 2 1
成,则其面积为: ab 2 + c = ab + c ,∴ ab + c =
2 2 2 2 2 a
2 + b2 + ab,可以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
符合题意;
C 2.大正方形的面积为: a + b ,也可看作是 4 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则其面积为:
1 ab 4 + c2 = 2ab + c2,∴ a + b 2 = 2ab + c2,∴ a2 + b2 = c2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2
D.图形中不涉及直角三角形,故无法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在四边形 ABDE 中, AB∥DE , AB ^ BD,点C 是边 上一点, BC = DE = a ,CD = AB = b,
1 1 1
AC = CE = c.下列结论:①VABC 2≌ VCDE 2;② ACE = 90°;③ a + b - c = 2 ab ;④该图可以验
2 2 2
证勾股定理.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
A.4 B.3 C.2 D.1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证明;证明△ABC≌△CDE(SAS) ,由全等
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 BAC = DCE , ACB = E .再由图形的面积逐项分析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解:Q AB∥DE , AB ^ BD,
\DE ^ BD,
\ B = D = 90°.
在VABC 和VCDE中,
ìAB = CD

í B = D = 90°,

BC = DE
\△ABC≌△CDE(SAS),
\ BAC = DCE, ACB = E .
Q BAC + ACB = 90°,
∴ DCE + ACB = 90°.
Q DCE + ACB + ACE =180°,
\ ACE = 90°,
故①②正确;
Q梯形 ABDE 的面积-直角三角形 ACE 的面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 1 (a b)2 1+ - c2 = 2 1 ab,
2 2 2
\a2 + b2 = c2 , (a + b)2 c2 ,
故③④正确
故选:A.
3.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多样,如图是“水车翼轮法”证明勾股定理:将正方形 ACFG 沿分割线 JK ,LM 分割
成四个全等四边形,再将这四个四边形和正方形 ABED 拼成大正方形BCHI .若 AB = 2.BC = 29 ,则 AL
的长为 .
3
【答案】
2
【分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正确得出 AG - AL = OP + ON 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如图,
在直角V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
2
AC = BC 2 - AB2 = 29 - 22 = 5,
\ AG = AC = 5,
Q将正方形 ACFG 沿分割线 JK , LM 分割成四个全等四边形,再将这四个四边形和正方形 ABED 拼成大正
方形BCHI ,
\OP = AL NP = GL,
\ AG - AL = OP + ON ,
\5 - AL = AL + 2,
\ AL 3= .
2
3
故答案为: .
2
4.清代数学家李锐在其著作《勾股算术细草》中利用三个正方形出入相补的方法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
在Rt△ABC 中, ACB = 90°,AC 和BC 为边,按如图所示的方式作正方形 ABKH ,ACIG 和BCFD ,KH
与CI 交于点 J, 与DF 交于点 E,KH 与CI 交于点 J,AB 与DF 交于点 E.若四边形BCFE 和VHIJ 的面
积和为 5,四边形 ACJH 和VBDE 的面积和为 12,则 AC + BC 的值为 .
【答案】 42
【分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证明,整体思想的巧妙运用是解题的关键.可证明△AEF 与VHJI 全等,进而
得出VABC 的面积,再将所给的面积全部相加,得出正方形BCFD 和梯形 ACIH 的面积之和,用 AC 和BC
的长将其表示出来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由题知,
令BC = a, AC = b ,
∵四边形 ABKH 和四边形 ACIG 是正方形,
∴ BAH = CAG = 90°, AB = AH , AC = AG ,
∴ BAH - CAH = CAG - CAH ,
即 BAC = HAG.
在VBAC 和△ HAG中,
ìAB = AH

í BAC = HAG ,

AC = AG
∴VBAC≌VHAG SAS ,
∴HG = BC = a .
∵ AF = b - a, IH = b - a ,
∴ AF = IH .
∵ HAG + AHG = AHG + JHI = 90°,
∴ HAG = JHI ,
∴ BAC = JHI .
在△EAF 和VJHI 中,
ì EFA = I

íAF = IH ,

BAC = JHI
∴VAEF≌VHJI ASA ,
∴ SVAEF = SVHJI .
又∵四边形BCFE 和VHIJ 的面积和为 5,
∴ S四边形BCFE + SVAEF = 5,
即 SVABC = 5,
1
∴ ab = 5,
2
则 ab =10 .
又∵四边形BCFE 和VHIJ 的面积和为 5,四边形 ACJH 和VBDE 的面积和为 12,
将四部分的面积相加得,
S正方形BDFC + S =17梯形ACIH ,
a2 b2 1∴ + - ab =17,
2
则 a2 + b2 = 22.
2
∴ a + b = a2 + b2 + 2ab = 22 + 2 10 = 42,
则 a + b = 42 (舍负),
即 AC + BC 的值为 42 .
故答案为: 42 .
5.如图,对任意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 BAC ,绕其锐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得VDAE,所以 BAE = 90°,
且四边形 ACFD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四边形 ABFE 面积相等,而四边形 ABFE 面积等于Rt△BAE 和
Rt△BFE的面积之和,根据图形写出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利用四边形 ABFE 面积等于Rt△BAE 和Rt△BFE的面积之和,化简整理得到勾股定理.
【详解】解:由图可得:
S正方形ACFD = S四边形ABFE = SRtVBAE + SRtVBFE ,
即: S正方形ACFD = SRtVBAE + SRtVBFE ,
b2 1 c2 b + a b - a ∴ = + ,
2 2
整理得: a2 + b2 = c2.
【点睛】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所给图形,找到相应的等量关系.
6.勾股定理在几何问题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大约公元 222 年,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在《周髀算经》一书中
介绍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具体用用四个完全一样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图 1 的大正方形,采用面积法证
明 c2 = a2 + b2 .
(1)类比证明:伽菲尔德(1881 年任美国第 20 届总统)于 1876 年 4 月 1 日《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证明
勾股定理.在VABC 和VCDE中,CE ^ AC ,易证△ABC ≌△CDE .
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梯形 ABDE 的面积(图 2),并证明: c2 = a2 + b2 ;
(2)尝试画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 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
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
①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②画一个三边长都为无理数的直角三角形;③画一个钝角三
角形,使它的面积为 4.
(3)拓展应用:如图 3,在直线 l 上依次摆放五个正方形.已知斜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 2、3,正放
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 S1, S2, S3 ,则 S1 + 2S2 + S3 = ______(直接写出答案)
【答案】(1)见解析;(2)图见解析;(3)5
【分析】(1)先证△ABC ≌△CDE ,用两种方法表示梯形面积,得出等式整理得到结论;
(2)①画三边分别为 3,4,5 的三角形即可;②画三边长为 5, 5, 10 的三角形;③根据面积画钝角三角
形即可;
(3)先证 S1 + S2 = 2 ,同理 S2 + S3 = 3,整体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解:(1)在VABC 和VCDE中,CE ^ AC ,
\ ACB + DCE = 90° = ACB + BAC ,
\ DCE = BAC ,
Q B = D = 90°, AC = CE,
\VABC≌VCDE ,
\ AB = CD = a,BC = DE = b, AC = CE = c,
S 1\ ABDE = ab 2
1
+ c2 , S 1ABDE = a + b a + b梯形 梯形 ,2 2 2
1 a b a b 1 1\ + + = ab 2 + c2 ,
2 2 2
整理,得: a2 + b2 = c2;
(2)如下图:① AC = 4,BC = 3, AC = 5 ,VABC 即为所求;
②CD = DF = 22 +12 = 5,EF = 32 +12 = 10 , VDEF 即为所求;
③ S
1
VGHI = 2 4 = 4,VGHI 即为所求;2
(3)解: S1 + 2S2 + S3 = 5,理由如下:
如图,
∵图中的四边形均为正方形,
∴ ABD = 90°,AB = DB, ACB = 90°,
∴ ABC + DBE = 90°, ABC + CAB = 90°,
∴ CAB = DBE ,
在VABC 和VBDE 中,
ì ACB = BED

í CAB = DBE

AB = DB
∴VABC ≌VBDE ,
∴ AC = BE ,
∵DE2 + BE2 = DB2 ,
∴DE2 + AC 2 = DB2,
∵ S1 = AC
2,S2 = DE
2,DB2 = 2,
∴ S1 + S2 = 2 ,
同理, S2 + S3 = 3,
∴ S1 + 2S2 + S3 = S1 + S2 + S2 + S3 = 2 + 3 = 5.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勾股定理与无理数,熟练勾股定理及证明
是解题关键.
【必考题型十二 用勾股定理解三角形】
1.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女孩》中充满着几何图形,她手中所握的帆船模型就是我们熟悉的三角形组合
而成,如图,在△ABD 中, AB = AD , AE ^ BD ,若BC =10,CD = 6,则 AC 2 - AD2 的值为( )
A.16 B.24 C.32 D.60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先证明DE = BE ,
AD2 = AE2 + DE2 , AC 2 = AE2 + CE2 ,再结合平方差公式可得答案;
【详解】解:∵ AB = AD , AE ^ BD ,
∴DE = BE , AD2 = AE2 + DE2 , AC 2 = AE2 + CE2 ,
∴ AC 2 - AD2 = CE2 - DE2
= CE + DE CE - DE
= CE + BE ×CD
= BC ×CD
∵BC =10,CD = 6,
∴ AC 2 - AD2 =10 6 = 60;
故选 D
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纸片中, C = 90°,D 是BC 的中点,将VABC 折叠,使点 A 与点 D 重
合,EF 为折痕.若 AB = 2 ,则 的长为( )
3 5 3
A B 1. . C. D.
4 8 8 4
【答案】C
【分析】题目主要考查翻折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解三角形,理解题意,综合运用这
些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根据题意得出 AF = DF ,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确定 AC = BC =1,设CF = x,则 AF = DF =1- x ,利用勾股
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解:∵VDEF 是VAEF 翻折而成,
∴ AF = DF ,
∵V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 90°, AB = 2 ,
∴ AC = BC =1,
∵D 是BC 的中点,
1
∴CD = ,
2
设CF = x,则 AF = DF =1- x ,
∴在RtVCDF 中,
2 2 1
2
由勾股定理得,CF + CD = DF 2,即 x2 + 2 2 ÷
= 1- x ,
è
x 3解得: = ,
8
故选:C.
3.如图,V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E 为 AC 上一点,且 CBE =15° ,现将△CBE 沿直线 BE 折叠得到
VDBE,BD与 AC 交于F ,GH 垂直平分 BE ,若EC = 2,则BG = .
【答案】 2 3
【分析】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连接GE ,则GB = GE ,推出
GBE = GEB = 15°,所以 DGE = 15° +15° = 30°,由折叠推出 D = C = 60°,DE = EC = 2,所以
DEG = 180° - 60° - 30° = 90°,即可求出GE = 2 3 .
【详解】解:连接GE .
∵VABC 是等边三角形,
∴ C = 60°,
由折叠可知, GBE = CBE =15° , D = C = 60°,DE = EC = 2,
QGH 垂直平分 BE ,
\GB = GE ,
\ GBE = GEB = 15°,
\ DGE = 15° +15° = 30° ,
\ DEG = 180° - 60° - 30° = 90° ,
\DG = 2DE = 4,
\GE = DG2 - DE2 = 42 - 22 = 2 3 ,
\BG = 2 3 .
故答案为: 2 3 .
4.如图,在VABC 中, ACB = 60°,BC = 3,分别以 , AC 为边在VABC 外作等边△ABD 和等边
△ACE,连结BE, .
(1)若 BEC = 25°,则∠CBE = °;
(2)若 AC = 4,则 的长为 .
【答案】 35° /35 度 37
【分析】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CE = 60°,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即可;
(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证明VDAC≌VBAE ,即可得到CD = BE ,过点 E 作EF ^ BC 于点 F,然
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详解】(1)解:∵△ACE是等边三角形,
∴ ACE = 60° = ACB ,
∴ BCE =120° ,
又∵ BEC = 25°,
∴ CBE =180° - BCE - BEC =180° -120° - 25° = 35°,
故答案为:35°;
(2)解:∵△ABD 和△ACE是等边三角形,
∴ AD = AB , AE = AC = CE = 4, DAB = CAE = 60°,
∴ DAC = BAE ,
∴VDAC≌VBAE ,
∴CD = BE ,
过点 E 作EF ^ BC 于点 F,
∵ BCE =120° ,
∴ CEF = BCE - F =120° - 90° = 30°,
∴CF
1
= CE = 2,
2
∴EF = EC 2 - CF 2 = 42 - 22 = 2 3 ,BF = BC + CF = 3 + 2 = 5,
∴CD = BE = EF 2 + BF 2 = 22 3 + 52 = 37 .
故答案为: 37 .
5.如图,在VABC 中 (AB < BC) ,过点C 作CD∥ AB ,在CD上截取CD = CB ,CB 上截取CE = AB ,连接
DE ,DB.
(1)求证:VABC≌VECD.
(2)若 A = 90°, AB = 3,CD = 5,求BD的长.
【答案】(1)见解析
(2) 2 5
【分析】(1)由CD∥ AB 得 ABC = ECD ,而CD = CB ,CE = AB ,即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SAS ”证明VABC≌VECD;
(2)由 A = 9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证明 BED = CED = A = 90°,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
解决问题.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证明:QCD∥AB ,CD = CB ,
\ ABC = ECD,
在VABC 和VECD 中,
ì CB = CD

í ABC = DCE ,

AB = EC
\VABC≌VECD SAS .
(2)解:Q A = 90°,
\ CED = A = 90°,
\ BED =180° - CED = 90°,
QVABC≌VECD ,
\EC = AB = 3,CD = BC = 5,
\DE = AC = BC 2 - AB2 = 52 - 32 = 4,
\BE = BC - CE = 2,
\BD = DE2 + BE2 = 42 + 22 = 2 5 .
6.如图 1,VABC 中,CD ^ AB 于 D,且BD : AD : CD = 2 : 3 : 4 S 2,若 VACD = 24cm .
(1)求BD和 AC 的长;
(2)如图 2,动点 M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的速度沿线段BA向点 A 运动,同时动点 N 从点 A 出发以相同速度沿
线段 AC 向点 C 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整个运动都停止.设点 M 运动的时间为 t(秒).
①若VAMN 是以点 A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时,求 t 的值;
②若点 E 是边 AC 上一点,且DE = EC ,问在点 M 运动的过程中,VMDE 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
出 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 BD = 4cm, AC = 10cm
49
(2)① t = 5;②9 或 10 或
6
【分析】(1)设 BD = 2x,则 AD = 3x ,CD = 4x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构造关于 x 的方程,可求出 BD、CD、
AD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AC 即可;
(2)①由VAMN 是以点 A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得出 AM = AN ,则可列出关于 t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②利用等边对等角、余角的性质、等角对等边可得出DE = AE = CE
1
= AC = 5cm ,由BD > DE可判断点 M
2
不在BD上,当点 M 在 AD 时,分DE = DM ,ED = EM ,MD = ME 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1)解:∵BD : AD : CD = 2 : 3 : 4,
∴设 BD = 2x,则 AD = 3x ,CD = 4x ,
∵CD ^ AB , SVACD = 24cm
2

1
∴ 3x 4x = 24,
2
解得 x = 2(负值舍去),
∴BD = 4cm, AD = 6cm ,CD = 8cm,
∴ AC = AD2 + CD2 =10cm;
(2)解:由(1)知:①∵VAMN 是以点 A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 AM = AN ,
即10 - t = t ,
∴ t = 5;
②∵DE = CE ,
∴ DCE = CDE ,
又CD ^ AB ,
∴ CDE + ADE = 90°, ACD + D = 90°,
∴ ADE = A,
∴ AE = DE
1
∴DE = AE = CE = AC = 5cm ,
2
当点 M 在BD上,即0 t < 4时,VMDE 为钝角三角形,但DM < BD < DE ;
当 t = 4时,点 M 运动到点 D,不构成三角形
当点 M 在DA上,即 4 < t 10时,VMDE 为等腰三角形,有 3 种可能.
如果DE = DM ,则 t - 4 = 5,
∴ t = 9;
如果ED = EM ,则点 M 运动到点 A,
∴ t =10;
如果MD = ME = t - 4,
过点 E 作EF ^ AB于 F,如图 3 所示:
∵ED = EA,
∴DF = AF
1
= AD = 3,
2
在RtVAEF 中,EF = 4;
∵BM = t,BF = 7,
∴FM = t - 7
则在Rt△EFM 中, t - 4 2 - t - 7 2 = 42,
t 49∴ = .
6
49
综上所述,符合要求的 t 值为 9 或 10 或 .
6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余角的性质等知识,明确题意,添加合适辅助
线,合理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必考题型十三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
1.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 C = 90°, AB = 5cm,BC = 3cm,将斜边 AB 翻折,使点 B 落在
直角边 AC 的延长线上的点 E 处,折痕为 AD ,则CD的长为( )
A.1cm B 4. cm C.1.5cm
5
D cm
3 . 3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熟练掌握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折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由勾股定理求出 AC 值,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出CE值,在Rt△CDE 中根据DE = 3- CD运用勾股定理可求
出CD长.
【详解】解:∵ C = 90°, AB = 5,BC = 3,
∴ AC = AB2 - BC2 = 4,
由折叠知, AE = AB = 5.
∴CE = AE - AC =1,
∵CD2 + CE2 = DE2 ,DE = BD = 3 - CD ,
∴CD2 +12 = 3- CD 2 ,
CD 4解得: = ,
3
CD 4的长为 cm3 .
故选:B.
2.如图,在Rt△ABC 中, B = 90°,AB = 9,BC = 6.将VABC 折叠,使点A 落在BC 的中点D处,折痕
为MN ,则线段DN 的长为( )
A 3 13
9
. B. C.5 D.4
2 2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运用,从而列出关于 x 的
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设BN = x,由翻折的性质可知 AN = DN = 9 - x,在RtVBDN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设BN = x,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 AN = DN = 9 - x,
∵D 是BC 的中点,
BD 1= 6 = 3,
2
在RtVBDN 中,由勾股定理得:DN 2 = DB2 + BN 2
即 (9 - x)2 = x2 + 33,
解得: x = 4,
∴DN = 9 - x = 5,
故选:C.
3.如图,在直角三角形纸片 ABC 中,∠C = 90o ,AC = 6 ,BC = 8,点D在边BC 上,以 AD 为折痕,将△ABD
折叠得到VAB D, AB 与边BC 相交于点E .若 △DEB 为直角三角形, 则BD的长是
【答案】2 或 5
【分析】本题考查了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根据题意和勾股定理得 AB =10,以 AD 为折痕,将△ABD 折
叠得到VAB D,则 BD = DB , AB = AB =10,分情况讨论问题:当 B DE = 90°时,过点 B 作 B F ^ AF ,
垂足为 F,设BD = DB = x ,则 AF = 6+x,FB = 8 - x ,在Rt△ AFB 中,由勾股定理得,
AB 2 = AF 2 + FB 2 ,即可得102 = (6 + x)2 + (8 - x)2,进行计算即可得 BD = 2,当 B DE = 90°时,点 C 与点 E
重合,根据 AB =10,AC = 6 得B E = 4,设BD = DB = x ,则CD = 8 - x,在RtVB 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DB 2 = DE2 + B E2,可得 x2 = (8 - x)2 + 42 ,进行计算可得BD = 5,即可得;掌握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
能考虑到分情况讨论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在RtVABC 中,∠C = 90o , AC = 6 , BC = 8,根据勾股定理得,
AB = AC 2 +BC 2 = 62 +82 =10,
∵以 AD 为折痕,将△ABD 折叠得到VAB D,
∴BD = DB , AB = AB =10,
如图 1 所示,当 B DE = 90°时,过点B 作B F ^ AF ,垂足为 F,
设BD = DB = x ,则 AF = 6+x,FB = 8 - x ,
在RtVAFB 中,由勾股定理得, AB 2 = AF 2 + FB 2 ,
102 = (6 + x)2 + (8 - x)2,
100 = 36 +12x + x2 + 64 -16x + x2 ,
2x2 - 4x = 0,
x2 - 2x = 0,
x(x - 2) = 0
x1 = 2,x2 =(0 舍去),
∴ BD = 2,
如图 2 所示,当 B DE = 90°时,点 C 与点 E 重合,
∵ AB =10, AC = 6 ,
∴B E = 4,
设BD = DB = x ,则CD = 8 - x,
在RtVB 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B 2 = DE2 + B E2,
x2 = (8 - x)2 + 42 ,
x2 = 64 -16x + x2 +16,
16x = 80,
x = 5,
∴BD = 5,
综上,BD的长为 2 或 5,
故答案为:2 或 5.
4.如图,在Rt△ABC 中, BAC = 90°,AB = 3,AC = 4,点D是边BC 上一点,将△ABD 沿直线 AD 折叠,
点 B 的对应点为点B ,当 B D 平行于VABC 的一条边时,BD的长为 .
【答案】1 或 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B D∥ AC 时,当B D∥AB时,分别画出图形,求出结果即可.
【详解】解:当B D∥ AC 时,如图所示:
根据折叠可知: B = B ,AB = AB = 3,BD = B D ,
∵B D∥ AC ,
∴∠B =∠CAB ,
∴ CAB = B,
∵ B + C = 90°,
∴ CAB + C = 90°,
∴ AEC = 90°,
∴ AE ^ BC ,
∵在Rt△ABC 中, BAC = 90°, AB = 3, AC = 4,
∴BC = AC 2 + AB2 = 5,
1
∵ SVABC = AB AC
1
= BC AE ,
2 2
AE AB AC 3 4 12∴ = = = ,
BC 5 5
B E 3 12 3∴ = - = ,
5 5
在Rt△AB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2
BE = AB2 - AE2 = 32 12 9- ÷ = ,
è 5 5
9
设BD = B D = x ,则DE = - x,
5
在Rt△DB 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B 2 = DE2 + B E2,
2 2
即 x2 9 3= - x

÷ +


è 5 è 5 ÷
解得: x =1,
∴BD =1;
当B D∥AB时,如图所示:
根据折叠可知: ADB = ADB ,
∵B D∥AB,
∴ ADB = BAD ,
∴ ADB = BAD,
∴BD = AB = 3;
综上分析可知:BD =1或 3.
故答案为:1 或 3.
5.如图,将长方形纸片 ABCD沿对角线 AC 折叠,使点 B 落在点 E 处, AB = 4, BC = 8
(1)试判断折叠后重叠部分VAF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重叠部分VAFC 的面积.
【答案】(1)VAFC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2)重叠部分VAFC 的面积为 10.
【分析】此题考查了图形的折叠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勾股定理.
(1)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DAC = ACB ,再由图形折叠的性质可得到 ACB = ACE ,继而可得出
DAC = ACE ,这即可判断出后重叠部分三角形的形状;
(2)设 AF 长为 x,则CF = x,FD = 8 - x,在直角三角形CDF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 x,继而利用三角
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求解.
【详解】(1)解:VAFC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四边形 ABCD是长方形,
∴ AD∥BC ,
∴ DAC = ACB ,
由图形折叠的性质可知: ACB = ACE ,
∴ DAC = ACE .
∴VAFC 是等腰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