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重点)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难点)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难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自读小说《活着》,说说你对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预设:活着不容易,生命非常珍贵,要珍惜身边的一切。由此导入。
二.朗读课文,初识议论性散文
请同学们朗读这两篇课文,思考:这两篇文章与本单元学过的《背影》《白杨礼赞》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背影》是写人叙事的散文,《白杨礼赞》是写景抒情散文,这两篇文章是议论性散文。
环节一:走进议论性散文
任务一:初读文章,概括观点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这两篇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预设:《永久的生命》,从标题看,作者的写作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其中,“永久”是文章论说的重点。《我为什么而活着》根据标题和文章开头和结尾,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同情是本文的主要观点。
任务二:绘制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活动:再次阅读两篇文章,参考教材第84页补白“阅读提示”用思维导图 形式绘制两篇文章结构图。
预设:
《永久的生命》课文结构要点
1.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2.人们却不应该为感到悲伤。
3.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4.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5.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结构要点
1.开门见山,回答标题问题
2.具体阐释:爱情、知识、同情心
3.总结全文,重申活着的价值
任务三:细读文章,品味语言
活动:圈划精彩语言,从用词、写法、修辞等角度作批注。
预设
(1)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感叹生命的神奇,揭示生命的规律,又为这一规律而欢呼。暗含着一个意思: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戕害生命的暴君必将被充满生命力的人民打倒。
(2)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何以成为奇迹 指个体生命与命集合体在易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都是生命,这令人惊奇,也指“凋谢”和“朽”本来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生命的协奏曲,让人慨叹。
(3)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从这一长句可以感受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宽广博大的心灵,包括个人情感、治学追
求和博爱精神等,是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4)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本句大致是说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作者因为追求理想,在现实中遭遇各种困窘,最严重的时候是已经绝望了,强调追求过程的艰难。其中“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这是形象的说法。
任务四:总结议论性散文特点
预设:
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被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与以写人、写景、叙事、抒情为主的散文相比,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很明确:它以说理为目的,议论是它的骨干。其他类型的散文也会传达某种思想,涉及某些道理,但并不以说理为目的,它们也发议论,但通常只是为了点明题旨。
与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相比,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一样都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但是一般不像议论文那样直接议论说理,也不像议论文那样讲究论证方法,强调逻辑推理的严密性,而往往是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在一起,以求让读者领悟哲理。
布置作业:
以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为话题,写一篇哲理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