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6 21:4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新课导入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也是最爱我们的人。她不仅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还教给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今天,我们学习朱德元帅的回忆性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感受钟太夫人的崇高品质。
回忆我的母亲
1.鉴赏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2.体会作者以质朴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3.品析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整体感知——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1944年3月25日的《解放日报》上,曾刊载过这位英雄母亲的传略。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整体感知——背景介绍
中共中央的挽联: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
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刘少奇、周恩来等
同志的挽联:
“教子成民族英雄,
举世共钦贤母范;
毕生为劳动妇女,
故乡永保好家风。”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回 忆 录 概 念 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
特 点 内容真实可靠,不能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叙述为主,可以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华丽。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佃农 妯 娌 勉强
迁徙 溺死 衙门
私塾 不辍 东挪
diàn
zhǒu li
qiǎng



shú
chuò
nuó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
支撑门户:
东挪西借:
聊叙:
好劳动:
周济:
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尽量节省。节,俭省;缩,缩减。
勉强维持家庭。
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姑且谈谈。聊,略微。
劳动好手。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整体感知——课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
开篇点题。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
第一层(2-8):写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9-13):写母亲朴素的阶级觉悟,她仇恨为富不仁者,支持和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第三部分(14-17)
第一层(14-15):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
第二层(16-17):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的深恩的决心。
第二部分(2-13)
1.第1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运用倒叙写法,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开始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永远回忆”既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深入探究
2.你如何理解母亲溺婴的行为?是否太残忍?
被迫溺婴,实属无奈之举,母亲的心里一定充满了矛盾与哀伤,惨痛至极。
深入探究
3.第4段“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中的“总是”一词说明了什么?
“总是”说明天天如此,没有例外的时候,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4.第5段中“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你有什么体会?
“不但……还……”表明“我”掌握了劳动的技能,学到了生产的知识,这些都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
深入探究
5.如何理解第5段中的“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等句子?
“自然地”“悄悄”“整日在地里跟着”等词语,说明母亲身教的巨大力量,使作者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深入探究
6.第6段中“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一句写出了什么?
“看也不看”表明饭食质量差,“吃起来有滋味”更体现了母亲的聪明能干。
深入探究
7.“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总结了前文所记叙的内容,导出了后文的主线,即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及其在生活中的不断发展、提高。
深入探究
8.第8段中对1900年旱灾时的场面描写反映了什么?
“穿得破破烂烂”“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语言朴素平实,叙事有声有色,写出了农民的疾苦和社会的黑暗。
深入探究
9.如何理解“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这一事件?
写退佃搬家,用了“威胁”“逼”等寥寥数语写出了地主阶级的残忍和冷酷,这是作者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
深入探究
10.第9段,怎样理解“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这句话?
“支撑门户”表明母亲和父亲寄希望于作者,表现了他们的反抗意识,反映了劳动人民想摆脱剥削阶级压迫的合理愿望。
11.“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表明母亲已经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劳动已经成为她生活的必需,这是劳动人民所共有的勤劳的美德。
深入探究
12. 第12段中“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这句话表明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两个“知道”表明母亲深明大义,盼望革命能够成功。
13.第12段中“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句中的“竟”字有何作用?
“竟”字表达了作者因为没有报答勤劳、坚强、可亲可敬的母亲,而内心感到非常愧疚和遗憾。
深入探究
14.作者感谢母亲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给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这些都是作者回忆母亲的根本原因。
深入探究
15.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的感情?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16.母亲的事迹
时间 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作者小时候 (记忆时起)
1885~1900 年前后
1905年
1908年
1919年
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抗战以后
1944年
“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
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不辍劳作
识大体、明事理
深明大义
勤劳朴实
勤俭持家
理解、支持革命
热爱劳动
深入探究——人物分析
1.“她身体高大结实”,除了煮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2.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了“有铜钱那样厚”的“家织布”,一套衣服可以有两三个孩子“接着穿还穿不烂”。
3.一生未曾脱离过劳动,以劳动为生命,离开土地就不舒服,虽至晚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勤劳聪慧
深入探究——人物分析
1.在剥削阶级的侵害面前,“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2.母亲鼓励作者去寻找新的生活。在作者幼年以沉痛的三言两语启发了他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坚强不屈
深入探究——人物分析
1.节衣缩食供养作者去读书,想着靠他作为读书人来“支撑门户”,不受或少受“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
2.作者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毅然支持作者走上了革命征途。作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母亲更加积极地支持他。
识大体
顾大局
深入探究——人物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母亲”具有哪些美德?贯穿其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勤劳朴实 聪明能干
宽厚仁慈 坚忍顽强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点明题旨,引出下文。
线索:“勤劳”总领全文,是全文叙事的线索。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直抒胸臆:两个“永远”,语言平实,感情浓烈,写出了母子之间不言而喻的一片深情。
深入探究——写作借鉴
1.语言朴素、感情强烈。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正所谓“朴实见真情”。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之中,在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如“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真切。
深入探究——写作借鉴
2.夹叙夹议,情真意切。
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地穿插了精要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议论以记叙的内容为基础,阐述的是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得精当、有力。例如在结尾作者议论道:“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是在全文记叙母亲的基础上的总结性议论,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由母亲推广到赞颂劳动人民,使作者的感情得以升华,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
深入探究——课堂练习
1.课文通过回忆母亲的往事,表现了母亲具有哪些美德?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2.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
3.“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文章中心并引起下文。
勤劳朴实、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
深入探究——课堂练习
“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5.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是:
“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
6.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4.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课堂小结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板书设计
回忆
我的
母亲
痛悼母亲,引出回忆
回忆母亲的一生
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整日劳碌
聪明能干
任劳任怨
坚强刚毅
勤劳的母亲
革命的母亲
送子读书
给“我”慰勉
期望成功
支持革命
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教给“我”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
尽忠于党
尽忠于人民
尽忠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