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一位文学家出身贵族家庭,却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最终弃绝本阶级,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他就是列夫 托尔斯泰。列宁评价他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今天,我们就跟随奥地利文学家斯蒂芬 茨威格学习《列夫 托尔斯泰》,感受列夫 托尔斯泰的崇高品质。
列夫·托尔斯泰
1.理解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
2.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品析文中使用比喻、夸张的语句,体会典雅优美的语言。
4.了解传记的文体特点,学习托尔斯泰伟大高尚的心灵。
整体感知——作家简介
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主要作品有《蒙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良知对抗暴力》《鹿特丹的伊拉斯谟》《三大师》《三文豪》《三奇才》《昨日的世界》《罗曼·罗兰》等。青年时代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鼓吹欧洲的统一。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整体感知——了解列夫 托尔斯泰
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人物传记:
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胡髭( ) 一绺( ) 涟涟( ) 藏污纳垢( )
长髯( ) 锃亮( ) 侏儒( ) 鹤立鸡群( )
黝黑( ) 崎岖( ) 平庸( ) 正襟危坐( )
愚dùn( ) jiāng绳( )胆qiè( ) 诚huáng诚恐( )
zhì留( ) 酒sì( ) 蒙mèi( ) 器宇轩áng( )
zī
liǔ
lián
zèng
zhū rú
yǒu
yōng
gòu
hè
jīn
qí
rán
滞
肆
昧
昂
钝
缰
怯
惶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器宇:
禁锢: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气概,风度。
束缚,限制。
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例句:如今我们要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严禁粗制滥造。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例句:公安部门一定要严厉打击黑网吧,不让它们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心情苦闷的样子。 例句:地震之后,他虽然活了下来,但是却变得没精打采,郁郁寡欢。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例句:身高两米多的姚明,站在众人中间如同鹤立鸡群,让人一眼就看到了。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例句:当敌人冲进大厅的时候,只见他正襟危坐,处变不惊,真令人佩服。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例句:在这位文坛泰斗的面前,学子们都不由得颔首低眉,聆听教诲。
诚惶诚恐:
诚惶诚恐、惊惶失措辨析:
惶恐不安。
同:两个词都有惊慌不安的意思。
异:“诚惶诚恐”侧重于内心因恐惧而不安,指的是心态,也可以表示因敬畏而惶恐不安。“惊惶失措”侧重于慌乱中不知所措,指的是行为。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麻木不仁:
黯然失色:
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例句:面对倒在血泊中的小孩,他们竟然视若无睹,麻木不仁,真令人愤慨。
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例句:在真理面前,一切华丽的谎言都会黯然失色!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广袤无垠:
无可置疑:
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例句:在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无边的绿色中点缀着片片白色,那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意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
例句: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本文是茨威格写的一篇传记,文章描写了托尔斯泰的哪些内容呢?请大家有感情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这篇传记的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根据文章内容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应该如何划分呢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段
主要刻画列夫 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
描写列夫 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列
夫
·
托
尔
斯
泰
由表及里,逐层深入
1.阅读1-5自然段,归纳一下,每个自然段各写了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些特征?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他的外貌?
深入探究
①托尔斯泰须发特点——浓密
②托尔斯泰面部轮廓——平庸
③托尔斯泰面部表情——阴沉
④托尔斯泰长相特点——平常
⑤托尔斯泰的外貌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平庸普通
深入探究
面部轮廓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比喻:用粗制滥造的小屋比喻脸部轮廓,生动地描写出托尔斯泰脸孔的粗劣。
须发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比喻、夸张:再次突出托尔斯泰胡须浓密的特点。
深入探究
长相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比喻、夸张:从局部分别描写了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既幽默又诙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段落分析: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须发
→
面部
→
表情
→
长相
→
平庸
丑陋
→
令人
失望
2.联系上下文和托尔斯泰的生平,谈谈“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俊秀之光才使这块荒凉之地解冻”的含义。
深入探究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托尔斯泰晚年面部表情的变化比作“荒凉之地解冻”,形象地表现了托尔斯泰晚年世界观发生的巨大变化。晚年的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政府和教会进行了猛烈抨击,说其“荒凉之地解冻”,就是说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第5段对来访者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深入探究
这句话对来访者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与上文来访者的心理期待形成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来访者见到托尔斯泰后的失望,从侧面衬托出托尔斯泰容貌的普通、身材的矮小。
4.第5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深入探究
内容上:本段再次全面地展示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和待客方式,加深了读者对其形象的认识。
结构上: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对托尔斯泰面貌的整体描写,引出下文对托尔斯泰眼睛的具体描写。
5.学习第6-9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深入探究
⑥犀利的目光
⑦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⑧眼睛的威力巨大
⑨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
犀利深邃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比喻、夸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比喻:把托尔斯泰的眼睛比作有魔力、有磁性的珠宝,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揭示了托尔斯泰的作品来自于对社会人间百态的观察、研究,同时还准确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赏析:高尔基对他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运用引用、夸张的手法。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以夸张的描述,再次烘托了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富有洞察力,道出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
文章第一部分真实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粗鄙、丑陋、普通的外貌,第二部分写了其富有洞察力的眼睛,二者是否矛盾?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不矛盾。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描绘了托尔斯泰粗鄙、丑陋、普通的外貌,正是为了反衬他敏捷、锐利的目光,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和精神的富有,突出表现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深入探究——写作借鉴
一、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比喻效果: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夸张效果:特征突出,印象深刻。
二、先抑后扬的手法:
用伟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表情:忧郁、消沉、愚钝、压抑
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外貌
眼睛
崇敬与赞美
须发:脸庞多毛,胡髭浓密
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威力巨大
犀利且富有洞察力
蕴含丰富感情
让人失望(抑)
非同寻常
(扬)
↓
衬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