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区域及其类型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概念和区域的基本特征。(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的主要类型。(区域认知)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一、区域的特征
区域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地理学中的区域还是一种空间思维,通过区域认知,人们实现对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认识、理解,并找出规律。
①区域整体性
指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所占据的空间就是该区域的范围。
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居民生产生活、制度组织、意识形态、文化等。
例如我国三大自然区中青藏高寒区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具有高寒特征的整体自然环境。
一、区域的特征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
青藏高原
地势高
外围环山
板块碰撞
抬升为陆地
地热丰富
河谷农业
青稞、小麦
冻土发育
雪山连绵
冰川广布
大江源头
牦牛
降水稀少
草甸草原
高寒牧业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
交通不便
气候寒冷
描述我国西北干旱区区域整体性特征。
气候干旱
东部为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河流少,以内流河为主
土壤以棕钙土、草原土、棕漠土等干旱土为主
植被覆盖率低,荒漠广布
生物多样性少
西北干旱区自然环境对当地人文环境及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②区域差异性
指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一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它既来自区域内各要素,也来自区域整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区域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而区域之间的共性则是相对的。
一、区域的特征
例如: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在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地形等自然要素之间差异明显。
探 究
1、三大自然区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在我国三个自然大区的基础上,每个自然大区又划分为若干个自然地区,想一想,其划分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三大自然区差异性比较
地形
气候
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植被土壤
河流
海拔较低,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下,其中东部大部分在500米以下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主要是山脉和盆地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部分地区终年积雪。
人类活动
总体比较
地形
气候
植被土壤
河流
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人类活动
总体比较
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太阳辐射强,风力大,水汽少。
气候干燥, 降水量在100~400毫米,气温日较、年较差大。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在5~9月,降水量大于400毫米。
三大自然区差异性比较
地形
气候
植被土壤
河流
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人类活动
总体比较
荒漠、草原、高山草甸、灌木丛,森林少,动植物稀少,土壤贫瘠。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生物种类少。
森林为主,过渡为草原,人工树种、品种较多,土壤在森林作用下淋溶作用较强。
三大自然区差异性比较
地形
气候
植被土壤
河流
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人类活动
总体比较
内流河为主。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内流河为主。河流少,流量小,冬季易断流。
外流河为主。河流多,流量大,流程长。
三大自然区差异性比较
地形
气候
植被土壤
河流
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影响微弱,原始状态保存完整。低温、空气稀薄、地形崎岖、土层粗瘠、风大、水少对人类限制大。
人类影响小,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有水——绿洲;无水——荒漠草原;利用不合理——荒漠化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
人类活动
总体比较
三大自然区差异性比较
探 究
1、三大自然区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在我国三个自然大区的基础上,每个自然大区又划分为若干个自然地区,想一想,其划分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地形
气候
植被类型划分
河流
人类活动
以积温划分
植被土壤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
1.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分界线是( )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界线包括巫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有秦岭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界线是贺兰山
C
2.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B.②—“银色中国”—纬度位置所致
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A
区域的特征:开放性
表现为两个区域之间的联系,能提供彼此所需
实践意义: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具体实例:
经济全球化、资源跨区域调配。
区域的特征:开放性
区域的特征:动态性
随着人们认知的提升与发展的需要,区域种类日益丰富,区域的范围和边界亦可随之发生变化,例如从“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再到“泛珠三角”。
实践意义:
确定区域发展中难以变化或变化较大的因素,用发展的眼光综合考虑区域内部的因素。
珠三角区域
泛珠三角区域
塞罕坝-以前
塞罕坝-现在
区域的特征:动态性
1.(2022·天津市红桥区期末)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植被以耐寒的高山草原草甸为主,农业以高寒牧业为主,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于河谷地带,这反映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动态性
√
导练
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
2021年11月18日10时30分,一列满载着5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的中欧班列从贵阳市都拉营火车站缓缓驶出,预计15天后到达俄罗斯莫斯科沃尔西诺站。这是贵州首次开行整列直发的中欧班列,是贵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助力“野货出山”的又一新举措。
3.贵州“中欧班列”的开行,体现了区域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动态性
C
4.下列货物最能代表“黔货”的是( )
A.烟草和酒 B.中药材和咖啡 C.电子产品 D.畜牧产品
A
5.中欧班列的开通.对贵州的主要影响是( )
A.吸引人口回流 B.引进欧洲生产技术
C.促进旅游业发展 D.拓宽产品出口渠道
D
小结
基本特征 内容 实践意义 举例
整体性
差异性
开放性
动态性
各区域内部地理要素构成一个整体
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
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
区域之间存在联系,能提供彼此所需
区域的范围、类型是发展变化的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经济发展
(扬长避短)
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优势互补)
受人类认知或发展的需要而变化
(发展变化)
新疆长绒棉基地与陕西苹果基地间的差异性
经济全球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珠江三角洲地区演变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的类型
区域类型的划分
单一指标:
按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划分的区域
如季风区、经济发达区等
多重指标:
按某种内在关联特点划分的区域
如国际自由贸易区、大都市内部各类功能区
(2022·黑龙江伊春市期末)我国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力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划分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多重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
导练
2.下列关于所划分四类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大尺度范围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区域的类型
(2022·福建泉州期末)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区域分别能表示上海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②
√
导练
4.图中①②③表示不同的区域,下列表述和①-②-③对应的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B.中国—山西省—太原市
C.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D.中温带—干旱地区—青藏高原
√
一、自然区域
自然区域是指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既包括各种综合自然区,如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也包括部门自然地理的各种分区,如地貌区、气候区、水文区、土壤区、植被区、动物区。
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在层次上属于自然大区
大兴安岭针叶林区、华北平原落叶阔叶林区、海南季风林区等,则是典型的自然区。
行政区域是指国家为了进行行政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行政区域的划分受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二、行政区域
二、行政区域
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主要是三级制,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国家还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立特别行政区。实际上,我国在省级行政区与县级行政区之间还设有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三、经济区域
经济区域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劳动地域分工、专门化与综合发展水平等。
较大的经济区域一般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为脉络,具有紧密的内部联系,并在宏观格局中担负着某些专门职能。
环渤海经济区
中心城市:北京、天津
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海洋捕捞及养殖和棉花种植基地
珠三角经济区
中心城市:广州
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长三角经济区
中心城市:上海
高新技术产业群
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
东北经济区
中心城市:沈阳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农、林、牧业基地
四、文化区域
文化区域是指文化事物、文化现象、文化体系所覆盖或呈现的区域,由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创造,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中,主要文化现象如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社会组织、经济特色等,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1. 辣,在我们的饮食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有很多人喜欢吃辣,部分地区的人们嗜辣。下图是某网友以中国省级行政区为底图绘制的“辣味地图”。据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 )
A.示意了不同等级的区域
B.划分依据为综合性指标
C.各型辣区的边界明确
D.各型辣区内部无差异
C
2.辣,在我们的饮食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有很多人喜欢吃辣,部分地区的人们嗜辣。下图是某网友以中国省级行政区为底图绘制的“辣味地图”。据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2)影响辣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有( )
①行政区划②地形③气候④人口迁移⑤经济发展水平⑥地域文化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