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1.2.2 区域发展差异 课件(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1.2.2 区域发展差异 课件(3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16 22:3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课时二
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判断下列哪些是发达国家,哪些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 美国 、日本、 印度 、尼泊尔、 英国、 瑞士、 埃塞俄比亚
发达国家:美国、日本、 英国、瑞士
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尼泊尔、埃塞俄比亚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构成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
明晰概念

























内蒙古
陕/秦
甘/陇

川/蜀
云/滇
贵/黔

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自治区、直辖市
特别行政区

案例分析
我国四大经济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省份与我国东部地区省份不完全一致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东、中、西在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方面的差异。
国内生产总值: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案例分析
城市化水平:东部地带城市规模大且数量多;
产业结构: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较高;
对外开放:东早西晚,由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内陆,对外开放水平东高西低;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1月平均气温0℃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为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结合资料,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案例分析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位置和范围
30°N
40°N
32~34°N
看图,说出南方和北方地形的差异及主要地形区。
北方以高原、平原为主。
三江平原




黄土高原
南方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四川
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1、地形差异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山东丘陵
辽东丘陵
案例分析
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南方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差异
案例分析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3、植被差异
案例分析
北方:棕壤、黑土、钙质土
南方:红壤、黄壤、砖红壤
4、土壤差异
案例分析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红壤、砖红壤
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工业生产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
对外开放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黑土、钙质土
以水田为主,水稻种植为主
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轻工业比重相比更大
铁路、公路通达性好
铁路、公路、内河航运通达性好
第二产业占比大
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快
陆上联系多
海上联系多
对比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区别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农作物 粮食
油料
糖料
种植制度
水田为主,生产规模小
旱地为主,生产规模大
小麦
水稻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甜菜
花生、大豆
甘蔗
油菜
复习回顾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辽中南
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5.我国四大地区中 (  )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随堂练习
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据此完成4、5题。
B
C
指标 四大地区 甲 乙 丙 丁
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 8.2 10.7 9.5 71.6
人口占全国比例/% 7.7 26.5 38.6 27.2
人均GDP/万元 4.7 5.9 9.4 5.4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课时三
——以美国农业为例
农产品
产量(%)
位次
出口量(%)
位次
玉米
40
第一
65
第一
小麦
11
第三
33
第一
稻米
2
第十
16
第三
大豆
35
第一
67
第一
棉花
18
第二
24
第一
肉类
15
第二
14
第一
牛奶
15
第一
3
第七
鸡蛋
9
第一
9
第二
2008年美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的位次
美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2%,平均每个劳动力可供76人消费,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还可以有1/3~2/5的农产品用于出口。
世界最高的农业生产效率
想一想
美国农业生产如此发达,是怎样做到的?
美国——世界农业大国
课堂导入
1
2
3
3
4
5
6
7
8
玉米带
小麦带
小麦带
乳畜带
棉花带
混合农业带
亚热带作物带
水果和灌
溉农业带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在农业生产方面,美国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读图指出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分布的大体范围。
30°N
40°N
50°N
120°W
100°E
80°W
认识美国
的地理位置
一.美国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大部位于25°N ~49°N , 80°W ~ 120°W之间。
东临大西洋,
西临太平洋,
南邻墨西哥湾。
北部的邻国为加拿大,南部的邻国墨西哥。
三大纵列带,东部、西部以山地为主,中部为大平原地区,平坦开阔,地势中间低,东西高。
美国本土地形
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分为哪几大地形区?
这样的地形对发展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中部平原,发展种植业
(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山区,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二.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从水热条件分析,美国哪些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气候类型多样,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适合栽培多种农作物。热带气候缺失,热带作物需进口。
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东中部地区夏季降水多,水热条件更好,适合发展种植业;
西部太平洋沿岸处于山地的迎风坡,
可发展地中海式农业等;
二.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以及五大湖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水源。
密西西比河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黑土层深厚肥沃,生产力高,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
二.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水陆交通便利
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完整而广泛的储运系统,加快农产品的流通与出口,促进农业地域专业化的发展。
三.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和科技高度发达
对农业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设备和最新科技成果,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工业基础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高
良种培育等科技的投入
三.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
对农业的影响:劳动力缺乏,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农业生产率高,商品率高。
三.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乳畜带主要集中在什么位置?
为什么乳畜带集中在此?
主要供应哪些地方?
小麦带分布在哪些位置?
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
区分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分布位置
玉米带主要分布在哪里?
为什么玉米带集中在此?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主要分布在哪?
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分组讨论
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谷地种植葡萄,柑橘等水果
根据美国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说出下列地区发展农产品自然条件
在美国东南部种植棉花
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
南部属亚热带地区,是
夏季高温少雨的地中海
气候,适合喜高温少雨,气候的葡萄,柑橘的生长
东南部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热量充足,收摘期多晴天
议一议,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
①便于把一定的农业部门和农作物集中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发挥地区优势,挖掘增产潜力;
②便于集中使用农业机械和技术装备,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梳理总结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
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
相应对策策略
根据自身情况
推行
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