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2.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2.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16 22:2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选择性必修2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以我国上海为例
第二章 第一节
1.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上海市
纽约市
1. 大都市的概念
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2. 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随之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进而,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集聚作用
辐射带动作用
大都市
人流
资本流
物流
信息流
大都市
人流
资本流
物流
信息流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3. 集聚作用
集聚前期
集聚后期
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后,会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集聚
集聚受限
集聚衰退
阻碍集聚因素凸显
经济利益下降
生产成本上升
集聚作用衰退
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
如地价上升、生活质量下降等
集聚超过一定规模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4. 辐射带动作用
概念:
表现:
联系模式: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大都市将原有的部分工业转移到周边地区,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从而形成梯度分工合理、各展所长、紧密合作的区域经济格局。
通过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来完成,其作用与距离和关系紧密相连,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充分。
上海市辐射带动作用
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
特色的产业
产业转移
梯度分工合理
各展所长
紧密合作
上海市
嘉兴市
拓展延伸——大都市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路径
人口流动
产业转移与扩散
交通设施的完善
判 断
判断题
(1)人口庞大的城市就是大都市。(  )
(2)大都市的集聚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发展。(  )
(3)大都市是逐渐演变的。(  )
(4)大都市辐射带动作用只表现在人才和资金方面。(  )




导练
(2022·海南期末)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中部崛起的核心区域。以河南省城市为主体的中原城市群是国家七大城市群之一。图1为“河南省政区图”,图2为“河南省各地级市2008年和2018年辐射半径统计图”。据此完成1~3题。
导练
1.导致郑州的辐射半径远大于省内其他城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城市面积 B.气候条件
C.交通运输 D.资源储量

导练
2.郑州的辐射功能表现在
A.促进周边乡村农业用地增加
B.促进周边不同城市分工协作
C.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
D.促进周边地区光电子产业发展

导练
3.为提升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郑州应该
A.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
B.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
D.在周边地区新建多个卫星城市

导练
(2022·山东烟台期末)城市腹地指城市周围与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城市与腹地的关系可以分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较小时以吸收腹地资源为主,城市规模较大时以辐射为主。下面图1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单向吸收模式示意图”,图2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双向影响模式示意图”,图中C、C1、C2、C3、C4表示城市。据此完成4~5题。
导练
4.与单向吸收模式相比,双向影响模式
A.不利于腹地内城市的发展
B.腹地与中心城市的互补性增强
C.中心城市发展速度较慢
D.不利于腹地自然资源的开发

导练
5.图2中C2、C3城市发展速度较C1、C4快,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规模 B.地理位置
C.交通条件 D.城市规模

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地理位置
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发展目标
便捷的交通运输
广阔的经济腹地等
优越的地理区位
庞大的城市规模
雄厚的综合实力
发达的教育科技
深厚的文化底蕴
优势条件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产业带动功能
都市核心功能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金融服务功能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辐射功能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分析上海建设洋山深水港的有利条件。
自主探究
Independent inquiry
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交通便捷;
经济发达,腹地广阔;
以上海为依托。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港湾。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导练
(2022·浙江嘉兴期末)大都市圈是依托空间经济集聚和扩散机制发展起来的。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据此完成1~2题。
1.大都市圈发展过程是
①多中心孤立集聚阶段 ②多中心强联系阶段 ③多中心郊区化扩展阶段 ④空间聚合阶段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导练
2.上海市的主要辐射功能有
①城市核心功能 ②金融服务功能 
③农业带动功能 ④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2. 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3. “两个扇面”对外影响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4月8日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文件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应突出强调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
5.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有利于( )
①解决中心城市城市化问题 ②优化生产要素空间配置③扩大中小城市服务范围 ④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6.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市开幕。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一句“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引发广泛关注。充分利用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带动效应,上海市应( )
A.打造成进口商品集散地 B.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C.建设港口和发展重工业 D.扩大城市占地面积
D
A
1、 下列城市组合中, 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A. 安庆—池州 B. 合肥—巢湖
C. 亳州—阜阳 D. 芜湖—铜陵
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 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 其主要原因是 ( )
A. 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 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 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 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C
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 协调发展、 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 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 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如图示意安徽省 2023 年 8 月 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 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 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 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
B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7.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8.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D
B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A
9.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水源 D.能源
8.图中各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嘴山市的服务范围较贺兰市小 B.中卫市提供的服务种类较中宁市多
C.银川市与永宁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D.青铜峡市和吴忠市的服务功能相同
9.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应优先发展(  )
A.高新技术产业 B.交通等基础设施
C.旅游休闲业 D.重化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