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7 17:1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翰林(hàn)   舳舻(yóu)   摩肩接踵(zhǒng)
B.遒劲(jìn) 手卷(juàn)   无暇一顾(xiá)
C.纤夫(qiān)   酒肆(sì)    春寒料峭(qiào)
D.桅杆(wéi) 考订(dìng)   络绎不绝(y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筹 行旅 修面整容 疏林薄雾
B.宏敞 摄取 内忧外患 逆水行驶
C.城郭 酒肆 无遐一顾 无所不备
D.御下 槽船 繁而不乱 结构严谨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用笔流畅遒劲,行文劲挺奔放。
B.9月16日,袁隆平受邀参加湖南农业大学开学典礼,一下车就被学生簇拥着拍照,学生们欢呼尖叫,上演“大型追星现场”。
C.《清明上河图》是传世名画,关于它的论著一直以来也是络绎不绝,堪称汗牛充栋。
D.“光头警长”受邀参加国庆庆典,称想去“爬长城,当好汉”,网友劝他“慎行”,因为国庆期间的长城游人摩肩接踵,几乎寸步难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本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使人们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有了更深的了解。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C.有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有揭示社会问题、劝谏宋徽宗之意,表现了画家对国家命运。
D.《清明上河图》全图内容庞大,因此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里的三个人:你、我、他,都必须去。
B. 今天的早餐品种丰富,你是吃稀饭馒头,还是吃豆浆油条?
C. “体考和实验考试结束后,我就可以一心一意地搞文化复习了。”小明激动地说。
D.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论是钩、勒、皴、点等勾勒线条的笔法,还是烘、染、破、积等渲染墨色的墨法,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中,都是十分要紧的。
②不管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鱼虫,都少不了使用线条和墨色。
③笔墨之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抬得很高。
④又如在谢赫的“六法”中,将“骨法用笔”列为第二,可见其认为笔墨之道是十分重要的。
⑤比如北宋时候的韩拙,就曾经强调过其重要性:“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
A.①②④⑤③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D.③④⑤②①
7.下列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B.画中巍峨的城楼及城门内外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一个高潮。
C.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人物的衣冠服饰,都刻画得精细清晰,比例协调,无一处败笔。
D.用“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画卷,形象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
8.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
(4)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
9、 学校将举行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学校团委拟开展“我心中的优秀文化遗产”评选活动,请你推荐一项文化遗产参评,并从不同角度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等,以及历史上重要的艺术品、图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世代相传且表现传统文化的音乐、舞蹈、传说、习俗、手工艺等。
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
推荐理由:
学校团委将组织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会,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爷爷来做报告。时间在下周三上午10点,地点在学校礼堂。你作为校团委宣传委员,学校委派你给张爷爷打电话,你将怎样说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梦回繁华(节选) 毛宁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qiào( ),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xiá( )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③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肿,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阳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皱饼”“正店72户……其余皆未知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10、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春寒料qiào( ) 长途跋( )涉 无xiá( )一顾 摩肩接踵( )
11、画面中段为什么详细描绘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12、说说文中第②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13、细读第②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为什么这样写?
14、读完本文,说说《清明上河图》成为故宫的镇馆之宝的原因?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百年蚕织画卷的“芳容”
董心慧
①我国的蚕桑养殖历史悠久,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农桑为本”的观念。到了宋代,蚕桑纺织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可从宋代的画卷中一窥究竟。
②现存的《蚕织图》为南宋翰林图画院画家对於潜县令楼璹所进画卷中《织图》的摹本,题签为《宋人蚕织图》。每段画面下都有宋高宗吴皇后楷书题写的标题,内容涉及节气和生产周期。有的标题下注以小字,补充或阐释画面内容。整幅画卷描绘了南宋初年浙东一带蚕织户由“腊月浴蚕”开始到“下机入箱”为止,共二十四段的“蚕织”过程。
③《蚕织图》所绘的当时的蚕桑丝绸生产工艺完善,设备先进,说明古代蚕桑丝绸生产技术至此已定型,后来也并无大变。譬如,《蚕织图》“生缫”段中,描绘了一位妇女坐在矮凳上,正在操作缫车。这位妇女不断地以脚踏动踏杆做上下往复运动,驱动与丝杆的曲柄连杆的传动装置,通过连杆使丝杆曲柄做回转运动,利用丝杆回转时的惯性,使其能连续回转,带动整台缫车运动。缫车的一侧竖杆上横挑一杆子,上装有两个锁星,如此一来,丝可以被连续地缠绕在线轴上。图中所绘的这种脚踏缫车较为低矮,操作简便。在秦汉时期,手摇缫车已逐步普及,而《蚕织图》中的脚踏缫车就是在手摇缫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传统的手摇缫车更先进,操作者可腾出手来进行理绪和添绪,有利于提高蚕丝品质,也提高了缫丝的产量。将脚踏机构应用于缫车,是手工缫丝机械方面的重大进步。
④北宋时期,秦观所著的《蚕书》,是秦观根据其妻养蚕经验,并参考兖州地区的养蚕方法写成的。全书分种变、时食、制居、化治、钱眼、锁星、添梯、缫车、祷神和戎治十个部分,其中“种变”“时食”“制居”这三部分是讲述育蚕技术,“化治”“钱眼”“锁星”“添梯”“缫车”这五部分是讲述煮茧、缫丝技术,“祷神”是讲述养蚕的崇拜和禁忌,“戎治”介绍了西域栽桑养蚕的实例。即使在今天,《蚕书》对蚕桑养殖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该书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桑蚕科技专著。《蚕书》中虽没有说到缫车的具体传动方式,但从所描述的操作人员的动作以及各部件转动的连续性来看,此种缫车是用脚踏作为动力的。
⑤宋代丝绸深受统治者的热爱,在京城出现了官营织造坊和民营制作坊。当时蚕桑业技术的成熟,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丝绸兴盛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诗所描写的正是以养蚕为生的人进城后的所思所感,表现出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却无衣无食的现状。南宋领土面积虽远远不如北宋,但桑蚕和丝绸规模却都远远超过北宋。当时的蚕市是专门进行蚕业买卖交易活动的地方,许多农户都可以在这里买到所需的养蚕用具。当时的统治者要求农户大量养蚕,使养蚕时所需的桑叶严重不足,一时间桑叶价格飞涨。而一般的地主和农户有80%是无法大量种植桑叶的,只能选择高价购买。农家的男人种植纤维,帮女性养蚕,女性纺织,织布所需要的线都是女性纺出来的。当时的女性就这样长时间从事单调且费时费工的劳动。这反映了宋代养蚕织丝在农家家庭成员里是如何分工的,与农户生活息息相关。
⑦这幅描绘了八百年前蚕织景象的《蚕织图》,对于我国蚕织技术史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此画卷为研究、了解我国南宋时期社会经济、手工艺技术、风俗习尚及我国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等方面,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史料。
(选自《科学24小时》2021年第1期,有删改)
15.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6.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即使在今天,《蚕书》对蚕桑养殖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该书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桑蚕科技专著。
18.根据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说说南充市振兴丝绸文化产业的具体举措。
链接材料 中国蚕桑文化已有4 000多年的历史,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宋时期,四川南充市成为中国丝绸中心。据考证,张骞出使西域带出去的丝绸产品,很多产自南充市。近年来,南充市深刻认识到做强丝绸产业需要打好丝绸文化这张牌。围绕建设丝绸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南充市启动了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项目建设。同时,伴随着高科技手段进入丝绸生产领域,南充市不断挖掘和推介当地丝绸文化精华,使古老的丝绸制品不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被推向东南亚、南亚经济圈,带动了南充市旅游、商贸和文化大发展。
(三)阅读《昆虫记》节选,完成问题。
石蚕
法布尔
①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②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在筑巢的时候,石蚕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 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③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一幕有趣的战争,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
④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打水甲虫。有一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⑤可怜的水甲虫啊!它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聪明的石蚕早已逃到石底下,重新建造它的新鞘,并将靠它们在水中任意遨游了。
⑥这些石蚕好像是一队潜水艇。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⑦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⑧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有改动)
19、选文主要讲了石蚕哪几个方面的事情?
20、选文介绍的是石蚕,为什么又要写水甲虫?
21请从语言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22、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从石蚕身上获得的启示。
(四)阅读《天鹅》,完成各题
天鹅 布封(法国)
天鹅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yán)美,与它那种天性的温和正好相称;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凡是它所到之处,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掇(zuì)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悦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
我们看见它那种拥(yōng)容自在的样子;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很美丽,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的赞美,引起人家的注目。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天鹅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天鹅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等,家鹅只以野草和籽粒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pǔ)捉鱼类;它作出无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匹最强大的狗它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总之,天鹅似乎是不怕任何暗算、任何攻击的,因为它的勇敢程度不亚于它的灵巧与气力。
在天鹅的鸣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如军号的响亮。在它要断气的时候,会发出这样柔和、动人的声调,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丧歌。人们可以听到这种歌声,是在朝暾初上,风浪既平的时候;甚至于有人还看到许多天鹅唱着自己的挽歌,在音乐声中气绝了……因此,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这是天鹅之歌!”
23.文中加点词注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妍(yán)美 B.点掇(zuì)品 C.拥(yōng)容自在 D.捕(pǔ)捉
24.本文介绍了天鹅哪些方面的特点?
25.比较以下两种说明方式,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A.天鹅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眼睑裸露;尾短而圆,尾羽20~24枚;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在水中滑行时神态庄重,飞翔时长颈前伸,徐缓地扇动双翅。
B.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26.文末谈到,人们将“大天才临终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称作“天鹅之歌”,你觉得恰当吗?请结合全文相关内容说一说。
答案
D 2.B 3.C 4.B 5.A 6.C 7.B
8.(1)列数字 (2)举例子、作比较 (3)打比方 (4)引资料
9、(1) (示例一)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大足石刻 推荐理由:①大足石刻雕刻技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②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刻,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
(示例二)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铜梁龙舞 推荐理由:①烟花、音乐、舞蹈、道具、服饰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②表演形式热情奔放,体现出巴渝人民耿直豪爽的性情。
(示例三)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巫山神女传说 推荐理由:①故事内容与巫峡自然风光相融合,流传久远,深受群众喜爱;②体现了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百折不挠的精神。
(2)示例:张爷爷,您好!我是××学校团委宣传委员××,学校派我联系您,想邀请您到学校礼堂来做一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时间是下周三上午10点。请问您能来吗
10、峭 bá 暇 zhǒnɡ
11、因为“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画面的这部分最能表现北宋商业及手工业的繁荣。
12、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汴京街头的繁华热闹景象。
13、作者是按画面的空间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这样写,能够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能恰当地把《清明上河图》的雄伟、美丽及其能成为中国画的骄傲的原因交代清楚。
14、①这幅画作于北宋时期,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场景。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为研究北宋历史提供了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②张择端为了画这幅画付出了很多心血,而且这幅画十分精美,画上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清明上河图》能成为故宫的镇馆之宝。
15 文章解读了《蚕织图》和《蚕书》,介绍了宋代蚕桑纺织先进的织造设备和宋代蚕桑纺织的盛况。
16. 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宋代蚕桑生产工艺完善、设备先进的特点。
17.不能。“现存”是从时间上加以限定,如果删去,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蚕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桑蚕科技专著”,这与实际情况不符。“现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①以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目标,利用丝绸文化影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将科技手段运用到丝绸生产领域,让古老的丝绸制品焕发出时代光彩。
19、介绍了石蚕以及小鞘,小鞘在石蚕遭遇袭击时的作用,小鞘对石蚕在水中升降的作用。
20、用水甲虫的凶猛进攻,说明小鞘对石蚕的保护作用;用水甲虫的被骗,衬托石蚕的聪明。
21、画线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鞘比喻成百衲衣、象牙塔,使小鞘的形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22、示例:石蚕虽弱小,但是能躲避凶猛的天敌。启示我们: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待人生要充满自信。
23.A
24.示例一:本文介绍了天鹅的外在形态、生活习性、生存能力和独特的歌声四个方面的特点。
示例二:本文从天鹅的面貌姿态的高贵优雅,善于航行,捕食巧妙和鸣叫如歌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25.示例一:我喜欢A。因为A采用了平实的说明方法。“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尾短而圆”、“尾羽20—24枚”等语句用语简洁明了,使用了列数字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清晰准确,说明了天鹅这个物种的体貌特征及飞翔、滑行时的特点。
示例二:我更喜欢B。它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天鹅整体比作一条船,又将其颈、腹、身子、尾、脚和翅膀分别比作这条船的船头、船底、船舵、船舳、船桨和船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天鹅滑行时雍容自在的动态之美。
26.示例一:我认为这样的说法很恰切。天鹅在水中为王,无论是它外形优美额特点,还是它捕食的高贵,都是太平世界美德的象征,这和世间出类拔萃的大天才的形象是相吻合的。天鹅临死前的鸣叫是那样的柔和低沉,如怨如诉,是它一生优雅高贵的终曲,这与大天才临终前倾尽毕生心血,凝结了全部精力而成的飞扬和表现何其相似!
示例二: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恰切。全文通过对天鹅各方面特征的介绍,赋予天鹅高贵优雅、热爱自由、追求平等、勇敢善战、机智灵巧等品质,将其比作天才,合适。天鹅在它将要断气的时候,会发出柔和、动人的声调,对生命做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就像大天才在临终前的最后一次辉煌表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