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53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53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7 20:1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时目标
02
写出炼字、炼句的赏析文字。
01
背诵并默写古诗词,品读并理解词意。
03
感受词人的情感。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
导 入

浣溪沙
知人论世,积累知识
【一】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有《珠玉词》等存世。
走近作者
《浣溪沙》选自《二晏词笺注》。浣溪沙,词牌名。晏殊生于承平之时,少年得志,后官至宰相,政事之外,过着“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征歌逐舞,以诗酒消遣。这样的地位、生活、思想感情,决定了他的诗词作品如珠似玉,温润秀洁,字里行间只有些许淡淡的闲愁。
探寻背景
借助注释,初读词作
【二】
1.朗读词作,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朗读提示:
①读准字音②读准节奏
③读准停顿④读出情感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借助注释,用流畅的语言翻译词作。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中弥漫着花香的小径上,我独自徘徊。
涵泳推敲,品读词作
【三】
1.“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写得别有韵味,请简要分析。
“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抒发了词人的寂寞和忧伤之情。
2.请具体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中词人的情感变化。
“花落去”表达了词人对春花消逝的怜惜以及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词人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词人独自徘徊于“小园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3.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探究写法,提升技法
【四】
这首词运用了对比写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旧的亭台和新的亭台作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采桑子
知人论世,积累知识
【一】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走近作者
《采桑子》选自《欧阳修全集》。采桑子,词牌名。欧阳修曾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退休后便定居此地,曾作《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的情怀。这是十首词中的第一首。
探寻背景
借助注释,初读词作
【二】
1.朗读词作,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朗读提示:
①读准字音②读准节奏
③读准停顿④读出情感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借助注释,用流畅的语言翻译词作。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发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声,好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
涵泳推敲,品读词作
【三】
1.开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
总领全篇,直抒赞美之情。
2.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这首小令写了春季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游西湖时愉悦美好的心境(愜意的情怀)。
探究写法,提升技法
【四】
1.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请简要赏析。
动静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湖面风平浪静,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后两句写水鸟掠过堤岸,写出了“动”。
词人以“轻舟”作为欣赏风景的基点,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词人辞官退隐后从容闲适的惬意情怀。
2.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示例一)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写绿水和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示例二)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动,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相见欢
知人论世,积累知识
【一】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历任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后居嘉禾。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走近作者
《相见欢》选自《樵歌校注》。相见欢,词牌名。朱敦儒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后来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也让他警醒。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时所作。
探寻背景
借助注释,初读词作
【二】
1.朗读词作,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朗读提示:
①读准字音②读准节奏
③读准停顿④读出情感
2.借助注释,用流畅的语言翻译词作。
在金陵城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夕阳垂地,万里长江缓缓流去。金人侵占中原,天下大乱,士家贵族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将我的泪水吹到扬州。
涵泳推敲,品读词作
【三】
1.这首词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1)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2)渴望早日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3)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夸张手法。“万里”极言词人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
探究写法,提升技法
【四】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中,“簪缨”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代手法。一是抒发了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抒发了词人对中原沦丧的感慨);二是对朝廷苟安的愤慨和抗议(对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愤慨和抗议)。

如梦令
知人论世,积累知识
【一】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中,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走近作者
《如梦令》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如梦令,词牌名。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于是词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探寻背景
借助注释,初读词作
【二】
1.朗读词作,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朗读提示:
①读准字音②读准节奏
③读准停顿④读出情感
2.借助注释,用流畅的语言翻译词作。
常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沉醉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尽兴才乘舟返回,却误进了荷花池的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奋力把船划出去,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涵泳推敲,品读词作
【三】
1.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__________”和“争渡”。
“惊”字既暗写出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不知归路
2.赏析“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词人的愉悦、欢快之情,反映了词人早年生活的无忧无虑。
探究写法,提升技法
【四】
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这首词用词简练,朴素平易,不事雕琢,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且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