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教师讲述后通过分析概念的内涵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确简述酶的概念;阅读课本中的史实,大致描述酶的发现过程;在演示实验和分析实验方案后能举例说明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与特性;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思考,科学地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学会对假设中的重要变量下操作性定义,能在教师指导下与同学合作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学会依据实验目的控制变量,具有较强的控制变量意识;学会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科学方法;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估,写出格式规范的探究报告。
情感目标:认同像酶发现过程那样,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观点;感受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下操作性定义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探究技能。
难点:酶的催化作用原理,下操作性定义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探究技能。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运用多媒体和演示实验等教学手段,以“探究研讨法”展开教学。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知 【图片展示】从工业合成氨的高温高压条件联系到根瘤菌在温和的条件下也能完成此过程,这是为什么?引出课题,肯定学生的回答。【板书】第三节 酶 【回答】…… 以生活实例创设矛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为探究学习打下心理基础。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讲述】酶的概念。【提问】酶的概念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引导讨论】引导学生注意概念中的关键词。(酶的来源、作用、化学本质等。)【板书】一、酶的概念【设问】酶在体外可以发挥作用吗?【图片展示】酶制剂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通过解剖概念的内涵及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同时,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探究作心理准备。
【过渡】酶在代谢中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酶是怎么被发现的?【提问】通过分析酶的发现过程,你得到什么启示?【板书】二、酶的发现【引导讨论】让学生结合史实回答。 【阅读】课本第61页“酶的发现”。【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互相补充,在教师引导下领悟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合作的结果;科学发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等…… 本内容是关于科学事实的叙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适合学生自主阅读,而科学史中蕴含的科学本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需要教师来挖掘并引导学生产生认同感,组织讨论则是一个同伴合作、交流体会、达成共识的有效途径。
【过渡】确实,在科学研究中,实验一直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们也将以实验为线索来探究酶的作用特性。【提问】酶的催化效率怎样?我们怎样来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酶的作用特性1、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提问】我们针对酶的催化效率问题该提出怎样的假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假设可以以“如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么……”的句式来表述;假设没有对错之分,一般不能被证明,只能被支持或否定;如果被否定则需要修改假设重新设计实验验证;科学研究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等道理。【追问】确立假设后,就要进行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中,首先要做的是什么?【板书】下操作性定义【课件展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材料用具【讲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滴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肝脏研磨液”对“酶”下操作性定义,可以“滴加FeCl 3溶液”对“无机催化剂”下操作性定义;而对“催化效率”,我们可以定义为“气泡多、复燃剧烈”为效率高,“气泡少、复燃不剧烈”为效率低。【提问】在下操作性定义之后要做什么?【引导讨论】实验中有哪些变量?在这个实验中要控制哪些变量?【板书】控制变量【过渡】经过这样一番设计,变量就变得可操作了,接着就可以写出实验方案、实施这个实验,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演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提问】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根据学生的表述指出实验结果和结论的不同,并提出表述规范方面的要求。【板书】2、实验一:高效性【讲述】酶的高效性保证了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能量供应的稳定。 【过渡】我们知道,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同属糖类,唾液淀粉酶能否消化水解这两种物质?怎样来探究这个问题?【课件展示】“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步骤和结果、结论。【提问】这个探究实验的假设是什么?怎样下操作性定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补充】学生未提及的无关变量等。【讲述】酶的专一性,下节课我们将到实验室里自己进行探究。【过渡】酶到底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展示“锁钥假说”图片并讲述。【板书】实验二:专一性----锁钥假说【提问】加酶洗衣粉可以清除毛料衣服上的油脂和奶渍吗?为什么?棉布衣物呢?丝绸衣物呢?人造纤维呢?【补充】如衣物的成分等学生可能不清楚的问题。【追问】加酶洗衣粉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百试百灵?酶的作用到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布置任务】“设计实验,探究pH或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课件展示可供选择的材料用具,分配四人小组中组员的任务,巡视并了解小组设计情况,参与小组讨论,作适当的讲解和提示。【补充】针对展示及评价作必要的补充。【板书】实验三:酶的催化特性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 【讨论】在教师引导下说出科学探究过程。【假设】在教师引导下针对问题提出假设……【回答】在教师引导下加深对“下操作性定义”这一科学方法的理解。【回答】在教师引导下说出“控制变量”。【讨论】说出实验中有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在这个实验中要控制肝脏研磨液和FeCl 3溶液的量、H2O2溶液的量相同等。【表述】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讨论】说出科学探究的过程。【讨论】提出假设1、假设2、假设3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操作性定义如: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出现红黄色沉淀,则为淀粉酶催化物质水解,没有红黄色沉淀,则为淀粉酶没有催化物质水解;自变量为反应底物,因变量为本尼迪特试剂检验结果,无关变量为底物的量、淀粉酶的量、温度等等。【回答】判断能与不能,并将衣料成分、油脂和奶渍成分与加酶洗衣粉中酶的专一性结合起来回答。【小组活动】选择其中一个因素设计实验,填写表1内容。【成果展示评价】每个因素选取一组上台展示,由另一个组的组员上台评价。 本环节以三个探究实验为线索,通过问题的设置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逐步引导,渐学渐深,适合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①以讨论实验一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下操作性定义”的含义及控制变量的探究技能。②以分析实验二让学生进一步熟知探究技能,浅尝探究过程,为顺利设计实验三的方案作准备。③以设计实验三让学生运用探究技能,实践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参与实验的设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最终掌握下操作性定义、控制变量等科学探究的技能。成果展示及评价,既是对本节课能力目标的检测,又是学生分享合作成果、体验探究乐趣的重要方式,也从一个角度体现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
巩固新知 【小结过渡】回顾知识内容及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提供知识检测。【补充】肯定或解释学生的回答。 【回答】…… 检测本节课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
布置作业 小组继续修订完善表单内容,为下节课的实验设计好方案。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设计
1、设计以下探究实验,完善实验方案。
表1 探究实验设计表
2、怎样记录该实验的结果,请设计合理的结果记录表。
3、除表1填写的方法和指标外,你认为还能采用什么方案探究这一问题?请填入下表(至少写出一组相应的方法和指标)。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如酶促反应过程) 催化效率的检测指标
4、本实验需要重复吗?为什么?
第三节 酶
一、酶的定义
二、酶的发现
三、酶的作用特性
1、科学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实验一:高效性
实验二:专一性----锁钥假说
实验三:酶的催化特性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
PPT展示区
控制变量
下操作性定义
自由展示区
设计实验,探究PH或温度对酶催化效率的影响。材料用具: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缓冲液(PH5.0、PH6.0、PH7.0、PH8.0),本尼迪特试剂、试管、烧杯、恒温箱、滴管等。
一、提出问题:
二、建立假设:
三、下操作性定义
四、控制变量
自变量:
无关变量:
因变量:
五、实验方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