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藤野先生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 藤野先生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8 20:26:0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50张PPT)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藤野先生
鲁迅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3.透过事件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情正直的高贵品质,理解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字词清单

xié
樱花
yīnɡ
挟天子以令诸侯
绯红
fēi
宛如
wǎn
掌故
落第
不逊
xùn
匿名

诘责
jié
呜呼
凄然

畸形

教诲
huì
油光可鉴
jiàn
杳无消息
yǎo
烂漫
发髻

驿站

芦荟
huì
芋梗
yù ɡěnɡ
解剖
pōu
瞥见
piē
抑扬顿挫
cuò
正人君子
深恶痛绝

( )宿舍
( )一宿
( )星宿
( )落第
( )丢三落四
( )落枕
luò

lào

xiǔ
( )血管
( )血淋淋
xuè
xiě
xiù
多音字
宿
( )扒手( )扒皮


( )下咽
( )咽喉( )呜咽

yàn
yān
( )深恶痛绝( )恶心
( )疾恶如仇






ě
è
形近字
畸( )畸形
绮( )绮丽
崎( )崎岖



绯( )绯红
诽( )诽谤
徘( )徘徊
fēi
fěi
pái
驿( )驿站
译( )翻译
绎( )演绎



【形旁辨字法】 
言之凿凿来教huì( ),乌云遮日天阴huì( ),心里懊恼真后huǐ( )。



词语释义
绯红
鲜红。
标致
漂亮,形容人容貌出色。
掌故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
畸形
不正常的形状。
不逊
傲慢无礼。逊,谦逊。
油光可鉴
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杳无消息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
抑扬顿挫(谐音:一羊蹲错)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
作家作品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这10篇文章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课前导入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你还记得他是谁吗?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寿镜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寿镜吾
藤野先生
他是渊博的宿儒,我对他很恭敬。
寿镜吾
藤野先生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1895年
1901年
1902年
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赴日本留学。
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就是在其任教期间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纪念。
1904年
1906年
1909年8月
1926年8月
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鲁迅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决定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鲁迅由日本回国。
创作背景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速览全文,找一找:文中作者的回忆变换了几次地点?
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整体感知
东京
仙台
北京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4)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36)我离开仙台之后……
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整体感知
(1-3)
(4-35)
(36-38)
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写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相识→相处→离别)
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时间顺序
东京
仙台
北京
整体感知
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些事情?试用小标题概括。
关心解剖实习
添改讲义
匿名信事件
纠正解剖图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了解裹脚
幻灯片事件
途经“日暮里”、“水户”
受到优待
人物形象
找找初识藤野先生时作者对他的印象,完成下列卡片。
姓名 年龄 职业
外貌 动作 声调 衣着 小结:运用______手法,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者形象。
治学严谨、生活简朴
白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将书放在讲台上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
藤野严九郎
30
解剖学教授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形象品析
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性格品质?
说一说:由_________(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我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_的藤野先生。
关心解剖实习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了解裹脚
添改讲义
(15)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返回
纠正解剖图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照着黑板上的那样的画。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
比较下面三句话的表达效果。
①“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②“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③“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关爱学生、热情诚恳、充满尊重
“敬重”充分表现了对自己学生自尊心的维护、对学生的贴心,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了解裹脚
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怎么个裹法?足骨会变成怎样的畸形?
同情不幸者;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为什么藤野先生询问裹脚的事情,会让作者感到“很为难”?
女子缠足是旧中国的陋习、国家的丑事。作者不愿与外国人提及此事,表现了他对旧中国弊病的痛恨,和对中国女子缠足的同情与救治的绝望。
(叹息)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
同情不幸者;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正直热忱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形象小结
藤野先生:
思考探究
它们有什么作用?
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事件及感受。
东京见闻
作者喜欢东京吗?在文中是怎样评价东京的?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只不过
文章的首句,就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直白地表露了出来。
作者因何而失望?
材料②:清政府为什么派留学生去日本?
“师夷长技以制夷”(清代思想家 魏源)
——派遣留学生,去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文化,来抵制侵略。
材料①:时代背景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正面临亡国的危险。
材料③:《琐记》(《藤野先生》前一篇)
南京水师学堂——“乌烟瘴气”……
“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日本是同中国很两样的。”
充满期待
助读资料
东京见闻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东京见闻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清朝留学生的丑态、思想之腐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比喻、夸张
比喻
反语
反语
定义: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运用跟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
表达本意,多含有否定、讽刺、嘲弄
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
作用:揭露、批判、讽刺和嘲弄消极方面,增强语言的战斗力,鲜明地表明说话人的立场和意见。
修辞点拨
东京见闻
楼上怎么这么吵?
那是在学跳舞呢!
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所谓“精通时事”,不是国家大事,而尽是些无聊之事。“清国留学生”如此丑态百出、不学无术,与在国内所见到的情景如此相像,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刺伤了内心怀抱救国理想的“我”。
反语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日暮里”取“日暮途穷”之意,作者由此想到内忧外患的祖国,触发忧国忧民之情;
“水户”则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作者此时正身处异国他乡,敬仰其爱国精神。
在去仙台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记得很清楚,为什么?
作者是如何解释在仙台受到的优待的?你怎样理解?
受到优待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仙台没有中国的学生。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作者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只是因为自己是仙台少有的中国人。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匿名信事件
阅读24-29自然段,简述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我”在上年的解剖学试验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经过
结果
干事怀疑藤野先生向“我”漏题,托辞检查“我”的讲义,并给我留下了一封写有“你改悔罢”的匿名信。
在藤野先生和熟识的同学的帮助下,消灭了这流言,
并将匿名信退还了回去。
你改悔罢!
匿名信事件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如何理解下面这段话?
“弱国”与“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这是反语,有意用这种表达方式来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也无怪”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幻灯片事件
时代背景——日俄战争
1904年,日本、俄国为争夺在我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在我国领土上发动战争。清政府竟然选择中立,把国土划分出去给日俄两国做战场。
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幻灯片事件
哪一幅图更适合做鲁迅经历的“幻灯片事件”的插画?
幻灯片事件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幻灯片事件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强调呢?
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成局外人、旁观者。他并不因自己出国留学就自认为高于平凡的同胞,更不认为自己是可以俯视他们的救世主;相反,作者的心灵始终与多难的祖国与同胞紧靠在一起。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
幻灯片事件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
内心震撼之大
接受军国主义教育的日本学生在轻侮中国人,而中国人自己竟然也无一例外地对同胞的不幸而幸灾乐祸、麻木不仁!作者内心的沉痛与悲哀,可想而知。
从那一回(幻灯片事件)以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
——鲁迅《<呐喊>自序》
鲁迅为何决定“弃医从文”?
拓展阅读
事件 与写藤野先生的联系
匿名信事件
反面衬托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幻灯片事件
是作者决心弃医从文、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是作者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前因
途径日暮里和水户
暗示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救国救民
在仙台受到优待
正面陪衬藤野先生的热心
思考探究
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关联吗?
明线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暗线
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思考探究
由此可以看出,贯穿全文的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双线结构
看似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情,其实更能突出藤野先生高贵品质,以及他带给我战斗的勇气和力量。
情感研析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作者对藤野先生有着怎样的评价与情感?他是如何纪念自己的这位老师的?
对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国际主义的学术精神的高度赞美。
感激、敬意、怀念
情感研析
作者对藤野先生有着怎样的评价与情感?他是如何纪念自己的这位老师的?
装订收藏先生改正的讲义
把先生的照相挂在书桌上方
多写文章,将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尾句赏析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带给自己巨大的鼓舞
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而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补充材料:1926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被迫离开北京,南下到厦门。《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前面的路该如何走深深地困扰着鲁迅,这一处境与他在日本求学时何等相似:在孜孜不倦求索道路上的苦闷与彷徨。
结尾句表明了作者以笔作武器,与敌人作不妥协的斗争、为中国光明前途而奋斗的决心。作者把对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与爱国主义统一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结合在一起,总结全篇,深化中心,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本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高度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无私、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文章小结
1.双线并行,脉络分明。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方面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接着写初到仙台受优待,再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另一方面,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为暗线,很多材料,如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赴仙台途中对两个地名的印象,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作者弃医从文等,都围绕着这条暗线展开。
写作特色
2.冷峻犀利和饱含感情的语言共存。
作者在写藤野先生和与藤野先生无关的其他人物、事件时,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写藤野先生时,注意细节描写,语言质朴,且充满感激和敬仰之情;而写其他人物、事件时,常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呈现出一种辛辣讽刺的效果,语言冷峻、犀利,字里行间充满着忧国忧民之情。
写作特色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明线)
爱国情怀(暗线)
相识
相处
离别
怀念
在东京
仙台求学受优待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