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基础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基础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9 07:1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基础卷)
一、单选题(共5题;共5分)
1.(1分)下列文学常识及相关解说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郦道元 —— 《水经注》 —— 写景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B.《与朱元思书》 —— 吴均 —— 南朝齐文学家 —— 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C.《记承天寺夜游》 —— 苏轼 —— 被贬黄州期间 ——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D.《答谢中书书》 —— 陶弘景 —— 号华阳隐居 —— 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2.(1分)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B.重阳,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在这一天有登高赏秋的风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感恩敬老等 内涵。
C.郦道元的《水经注》对我国主要河流及有关历史遗迹、神话传说等作了详细记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3.(1分)下列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翻译: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理解:苏轼正想要睡觉,看到月光美好,心中喜悦之情顿生,于是走出门去游乐。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理解:苏轼与张怀民在院中散步,看到月光照耀下水中的藻、荇交错,水边的竹柏掩映,陶醉之情油然而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理解:苏轼在夜晚无所事事,只能闲游,因此说自己和张怀民是“闲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悠闲态度的反思。
4.(1分)下列对《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文中写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D.文章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5.(1分)在中共中央劝导和督促下,经过(  )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张国焘被迫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
A.朱德、叶剑英 B.朱德、刘伯承
C.陈昌浩、徐向前 D.叶剑英、刘伯承
二、填空题(共3题;共30分)
6.(4分)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   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他判断由于   的宣传和行动,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7.(8分)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的作者是   ,字   ,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    人,(朝代)    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8.(18分)文学常识填空。
(1)(2分)《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
(2)(12分)《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   ,字子瞻,号   ,是   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   、弟弟   合称“三苏”,都被列入“   ”之中。
(3)(4分)从思想感情看,《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最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三、默写(共1题;共9分)
9.(9分)【活动一:探寻诗情画意 领略人间百态】
学校举办了“我与经典同行”的朗诵活动。让我们一起品味经典,书写诗文。[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
(1)(1分)萧关逢候骑,   。(王维《使至塞上》)
(2)(1分)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1分)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1分)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5)(1分)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6)(1分)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7)(1分)“夕阳西下,登高望远,江水滔滔,故园何在?”读此句,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   ?   ”。
(8)(2分)船行山水之间,山岚缥缈,耳畔有猿啼、鸟鸣,《答谢中书书》中曾这样描绘此景:“   ,   。”
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2分)
10.(2分)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小明打算以电影《哪吒》中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为主题,写一段人物评说。请你帮他从下列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并结合其相关故事写一段文字,不超过100字。
备选人物:毛泽东 徐海东 彭德怀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2分)
11.(12分)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查阅“引”和“时”的意思,为加点词选择合适的义项吧!
导学习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1)(10分)默读全文,圈画文中提示课文结构的关键词语,并填写表格。
表3-1《三峡》结构梳理
文章结构 段落 段落 景物特点
三峡总貌 第1段 山势连绵,隐天蔽日
季节分说 ①    第2段 ②   
春、冬 第3段 ③   
④    第4段 ⑤   
(2)(2分)填完上表,小文提出了一个问题:“本文为什么没有按四季的顺序来写呢?”写作顺序总是受到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的影响。请你和她一起探究答案,结合上面的学习成果,从“思考原点”出发,逐步完成“写作顺序”探究地图,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并在课堂上发表你的见解。
◎思考原点:《水经注》是一部记录大小河流的地理著作。我们对写作顺序的思考要围绕写作对象,也就是“水”这个字来展开。
第一站:浏览全文,我们不难发现,第1段总写了三峡风貌,全文是   结构。
第二站:写作时,作者往往将最富有特点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介绍。我们可以用第2段的内容来验证这个道理。
第三站:进一步思考,春、冬两季的水为什么放在一起写?
第四站:写作对象特点的丰富性也是作者需要考虑的一个内容。从内容和在全文中所处的位置来说,第4段的价值是什么?
图3-1“写作顺序”探究地图
探究结果:   
六、诗歌鉴赏(共2题;共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1分)诗中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   ,   。
13.(1分)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七、写作题(共1题;共60分)
14.(60分)习作表达训练
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帮你找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
A.说法正确
B.吴均为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而非齐文学家,说法错误
C.说法正确
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学常识题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一方面需要广泛阅读,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进行延伸,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文学常识的积累需要广泛地阅读,包括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史等,尽可能多的了解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不同时代的文学思潮和流派、文学作品的具体时代背景等内容,从而构建起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文学常识不能死记硬背,要以理解为主。只有了解了文学作品的内涵、作家的创作意图以及文学流派的特征等,才能更好地记忆和运用这些知识。另外,在做题时,要注意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善于运用排除法、比较法等解题技巧,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3.【答案】A
【解析】A 正确
B 错误。例句翻译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此句语言空灵剔透,闲淡优美,诗人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别致,描绘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境界,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透露出一种纯美的宁静。“陶醉”错误。
C 错误。例句翻译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都是清闲之人,体现了二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也表达出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以及对壮志难酬之苦闷的自我排遣。“反思”错误。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及语句理解。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语句理解注意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
4.【答案】C
【解析】
A、无误;
B、无误;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描述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和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的感受,这是作者的所感,不是所见, 有误;
D、无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此类句子,从句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5.【答案】B
【解析】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针,1935年9月命令左路军和右路军之第 4、第30军分别由阿坝、包座地区南下,企图在川康边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苏区。1936年4月红军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减为4万余人,张国焘南下行动遭到失败。在中共中央劝导和督促下,经过朱德、刘伯承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张国焘被迫于6月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6.【答案】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
【解析】 从题目描述“斯诺探求了......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可以推断,这个对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或事件。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这部作品主要记录了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入了解和报道。因此,这个空格应填入“中国革命”,因为它正是书中探讨的核心内容。 根据题目描述“由于......的宣传和行动,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可以推断这个力量或组织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够激发人们的斗争意志。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详细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宣传革命思想、组织群众运动、实施土地改革等措施,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信任。因此,这个空格应填入“中国共产党”,因为它是导致穷人和受压迫者产生新信念的关键力量。
故答案为: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7.【答案】郦道元;善长;北魏;地理学
【解析】《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的代表作时《水经注》
故答案为:郦道元;善长;北魏;地理学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所学课文重要的作家作品一般课文下面的注释都比较详细(少部分除外,平时学习时需要补充笔记),特别是文言诗文,记住作家、作品、朝代、作家身份、重要(主要)贡献、代表作品、与人物相关的成语、格言、俗语、标题含义要记牢,历史知识、 地理知识、 文学素养、 科学原理、 数学能力、 政治与公民意识、 艺术欣赏、 外语学习、 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平时要多阅读进行有意识的积累。
8.【答案】(1)陶弘景
(2)苏轼;东坡居士;宋(北宋);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
(3)闲;仙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依据学习的积累作答。
故答案为:⑴ 陶弘景 ⑵ 苏轼 ; 东坡居士 ; 宋(北宋) ; 苏洵 ; 苏辙 ; 唐宋八大家 ⑶ 闲 ; 仙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9.【答案】(1)都护在燕然
(2)仍怜故乡水
(3)水面初平云脚低
(4)壮心不已
(5)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6)则素湍绿潭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解析】(1)填下句,“燕然”不要写成“嫣然”;
(2)填上句,“怜"不要写成“伶”
(3)填下句,“初”的左边是“衤”,不是“礻”;“低”不要写成“底”
(4)填下句,“壮”不要写成“状”;“已不要写成“己”;
(5)填上句,“富阳”不要写成“富杨”,“桐庐”不要写成“铜炉”;
(6)填下句,“素湍”不要写成“素端”;“潭”不要写成“谭”;
(7)理解性默写,提示语 夕阳西下,登高望远,江水滔滔,故园何在? “日暮”不要写成“日幕”;“乡关”不要写成“相关”:
(8)理解性默写,提示语: 船行山水之间,山岚缥缈,耳畔有猿啼、鸟鸣 ,“晓雾”不要写成“小雾”;“歇”不要写成“揭”;“猿鸟”不要写成“袁鸟”;“鸣”不要写成“呜”
故答案为:(1)都护在燕然;(2)仍怜故乡水;(3)水面初平云脚低;(4)壮心不已;(5)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6)则素湍绿潭;(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8)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无论是一般性默写还是理解性默写,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理解性默写要注意抓住关键的提示语,从提示语入手写出对应的诗句;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10.【答案】【示例1】毛泽东不服父亲粗暴的管教,与父亲进行“辩证的斗争”,并引经据典进行反驳;同情“造反的饥民”,为他们遭受迫害深感不平;不顾父亲的反对,要去新式学堂就学,等等,可见毛泽东从小就有反抗精神和斗争意识,为己抗争,为民抗争,为国抗争。
【示例2】彭德怀用摔凳子的方式反抗私塾老师的暴力;踢掉专制的祖母的烟盘,离家出走;看到大地主不肯帮助穷人,就带领饥民砸他的米店,等等,可见彭德怀勇于抗争的精神,为己抗争,为民抗争,为国抗争。
【示例3】徐海东少年时就疾恶如仇,与辱骂他的地主子弟打架;认为穷人孩子得不到公平,就逃学不肯再去;不服厂主克扣工资办酒席,要罢工反抗等,可见徐海东的反抗精神,为己抗争,为民抗争,为国抗争。
【解析】结合人物具体事件分析即可。
毛泽东,青年时与父亲矛盾对抗树立反抗意识。参军后南京虽然悬赏25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依旧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命运在自己手里,坚持领导红军抗战,保家卫国。
彭德怀,童年时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地主孩子、老师,将祖母的鸦片踢开。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将国民党的悬赏通缉传单收集起来印刷红军宣传品。有强烈反抗精神,不向恶势力低头。
徐海东当了窑工,参加反对克扣工资的罢工,敢于反抗。参军后又加入共产党,组织窑工成为湖北省第一支“工农军队”,为国战斗,敢于反抗。
故答案为:【示例1】毛泽东不服父亲粗暴的管教,与父亲进行“辩证的斗争”,并引经据典进行反驳;同情“造反的饥民”,为他们遭受迫害深感不平;不顾父亲的反对,要去新式学堂就学,等等,可见毛泽东从小就有反抗精神和斗争意识,为己抗争,为民抗争,为国抗争。
【示例2】彭德怀用摔凳子的方式反抗私塾老师的暴力;踢掉专制的祖母的烟盘,离家出走;看到大地主不肯帮助穷人,就带领饥民砸他的米店,等等,可见彭德怀勇于抗争的精神,为己抗争,为民抗争,为国抗争。
【示例3】徐海东少年时就疾恶如仇,与辱骂他的地主子弟打架;认为穷人孩子得不到公平,就逃学不肯再去;不服厂主克扣工资办酒席,要罢工反抗等,可见徐海东的反抗精神,为己抗争,为民抗争,为国抗争。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读懂名著内容,理解名著大意。掌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具体情节,分析人物反抗的一面,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1.【答案】(1)夏;水势浩大,水流湍急;充满趣味,富有生机;秋;寒秋肃杀 凄婉幽美
(2)总分;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等句子可见,夏季水量大,水流湍急,四季中夏天的水流特点最为突出。
【解析】(1)第2段开头句“至于夏水襄陵”,所以写的是夏季,故第1空,填“夏”;由“沿溯阻绝”可知水势浩大;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水流湍急,故第2空填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第3空是第3段的内容,第3段写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趣味,故第3空填充满趣味 富有生机;第4空:第4段写秋天的“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寒秋肃杀 凄婉幽美
故答案为:夏;水势浩大,水流湍急;充满趣味,富有生机;秋 寒秋肃杀 凄婉幽美
(2)第1空:全文共4段,第1段写山的高峻连绵,是总,后面几段写水,是分,故整篇文章是总分顺序;第2空:《水经注》是地理著作,“峡”就是两面是山的深谷,故三峡这里首先是山,先写山,再 顺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之势写水,而夏季水量大水流急,故放在前面先写,春冬之时风平浪静,富有生机与趣味排在第二,最后写秋冬,水枯谷空,这就是不按春夏秋冬顺序安排的原因。
故答案为:总分;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等句子可见,夏季水量大,水流湍急,四季中夏天的水流特点最为突出。
(1)本题考查解读文章具体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结合题干要求,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理解。写作顺序是组织文章内容的重要技巧之一,合理的写作顺序能使文章结构清晰,思路连贯,带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顺序的安排与中心密切相关,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说逻辑顺序,与作者的个性有关,更与中心结构有关,平时学习要注意理解。
【答案】1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3.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12.本诗首联叙事,写出了作者出事边塞的事。“单车”写出了诗人轻车简从,“欲问边”写出了诗人要出使边塞。
故答案为: 单车欲问边 ; 属国过居延。
13.ACD.正确;
B.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意思是: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这一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翻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诗人此时出使边塞,实际是遭受朝廷的排挤,所以作者的心情并不是激动、自豪的,而是借此暗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故答案为:B
14.【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目“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 ”其关键词是“感谢”“提灯的人”。“感谢”是写作的主旨;“提灯的人”中的“灯”不是现实中的“灯”,注意其比喻义或象征义。什么是“提灯的人”就是在“我”的成长路上给予“我”帮助,引领“我”前行的人。在写作时,既要写出别人对你发帮助经过,还要有必要的抒情成分和内容。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