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敬爱的部编教材编辑委员会老师:
你们好,我是一名八年级中学生,最近老师让我们预习《列夫·托尔斯泰》,可是我们班的同学都感觉这篇文章很难读懂,请问为什么要的把它编入初中课本呢 我们从网上查找了这篇文章,发现有多个译本,为什么要用这个版本的译文呢
期盼回复。
八年级中学生
2024年9月
任务一:初读课文谈理解
面颊(jiá) 黝黑(yǒu) 粗糙(cāo) 藏污纳垢(gòu)
崎岖(qū) 平庸(yōng) 滞留(zhì) 鹤立鸡群(qún)
愚钝(dùn) 器宇(yǔ) 蒙昧(mèi) 正襟危坐(jīn)
酒肆(sì) 缰绳(jiāng) 轩昂(xuān) 诚惶诚恐(huáng)
胆怯(qiè) 犀利(xī) 禁锢(gù) 入木三分(fēn)
胡髭(zī) 锃亮(zèng) 鬈发(quán) 广袤无垠(mào)
朗读课文1-5段,圈画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小组共同给托尔斯泰画一幅肖像画,并结合文中语句分析这样画的原因。
任务二:再读肖像学比喻
任务二:再读肖像学比喻
原文 局部本体 局部喻体 整合喻体
植被多于空地 须发 茂密的海边热带森林
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脸膛 眉毛像纠缠绕不清的树根 眉毛 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鬈发 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须发 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大胡子 整体
组合
设喻
植被
树皮
树根
泡沫
热带森林
白浪
任务二:再读肖像学比喻
原文 局部本体 局部喻体 整合喻体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 小眼睛
额头 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 小窗
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
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
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出自农村木匠之手的、低矮的陋屋
任务二:再读肖像学比喻
这是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油画作品,你认为画得如何
准确的描写
任务二:再读肖像学比喻
除了对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文中还有哪些外貌描写,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任务二:再读肖像学比喻
瞧:一个个子矮小、身材结实的小个子男人快步走来,长髯飘飘,几乎是用跑步的步伐走进屋来,倏而停住脚步,亲切地微笑着,站在深感意外的客人面前。他欢快地、快速地和客人攀谈,手腕灵巧地摆动,向每个客人伸出手去。他们大家握住他的手,心灵深处赫然震惊:什么?这个态度亲切、脾气温和的小男人,“这位雪地里灵巧的老爷爷”,真的就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三作家》张玉书译
哪个版本更好
朗读6-9段,找出作者在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时所运用的比喻,分析这些比喻的妙处。
任务三:聚焦眼睛悟人格
(1)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3)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4)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
任务三:聚焦眼睛悟人格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列宁评论托尔斯泰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茨威格首先写他的眼睛如黑豹迅疾,如钢刀锋利无比,直中要害,就契合了“批判现实主义的犀利”这一特点。
任务三:聚焦眼睛悟人格
速写式比喻突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犀利
(5)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
(6)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7)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任务三:聚焦眼睛悟人格
当全家人围着钢琴静静地欣赏音乐时,托尔斯泰往往会鼻子发酸,两眉紧锁……于是赶紧起身奔出房间,生怕在家人面前掉下眼泪。
——《三作家》
托尔斯泰在聆听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时,就曾经动情地流下眼泪,他说自己从中听见俄罗斯民族最底层的苦难。在这个时刻,他‘像村妇’‘像囚犯’,他的眼睛中那‘一百只眼珠’就来自俄罗斯民族,他不仅长着‘一张在俄罗斯随处可见的脸’,也将俄罗斯各阶层的民族精神汇合到他的身上,表现在他的眼睛中。”
——徐志耀
《关注细节,深入文本———<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叙事》
任务三:聚焦眼睛悟人格
对比式比喻突出丰富的情感
(8)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9)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10)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11)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任务三:聚焦眼睛悟人格
一八五三年十一月,俄国向土耳其宣战。托尔斯泰应召到罗马尼亚军中服役,后转到克里米亚……一连几个月,他生活在激奋、紧张的情绪中,面对着死亡。
——罗曼·罗兰《名人传》
直到辞世之日,这位老翁的视力依然没有衰退。骑马外出穿越树林时,他还能看到树干上爬动着最小的昆虫,不戴眼镜都能看见在高空飞翔的猎鹰。
托尔斯泰在没有成为圣徒的时候,醉心于奔马的汗味,奋不顾身地驰骋和拼命追杀猎物的乐趣之中。
——《三作家》
任务三:聚焦眼睛悟人格
特写式比喻凸显冷峻的审视者
任务三:聚焦眼睛悟人格
如何理解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任务三:聚焦眼睛悟人格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晚年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俄国的农奴制和俄土战争使俄国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于是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和抨击社会现实。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他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深刻地揭示社会的问题,影响人们的思想,因此可以说他能够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称其坟墓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感受到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本文选自《三作家》。
写作背景
这篇人物传记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欲扬先抑,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他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他灵魂的高贵不凡。
读到这里,你能否代替部编教材编委给同学们回一封信,回答他们提出的两个问题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推荐阅读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摄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1904年写信给日皇和沙皇反对日俄战争。
1910年10月决意放弃财产,从家中独自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推荐阅读
斯蒂芬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世界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传记《三作家》《罗曼 罗兰》等。《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第二章《肖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