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渡荆门送别
李白人物简介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具个性特色、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 701年-762年
背景资料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诗人满怀激情,写下了这首纪游兼写景的佳作。
渡荆门送别
解题
通过。
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点明主题。
初读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结合注释,想象画面。
初读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翻 译
字词解释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下:移下。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
怜:爱。
万里:喻行程之远。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 译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意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广阔无际的田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题目中的“送别”二字应该怎样理解?
“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送诗人远行,从另一角度呈现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思考
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一句中的“送”字。
思考
“送”字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故乡水来送别自己,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留恋与不舍。
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一句诗。
思考
“随”字化动为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给人以流动感。
“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之情。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点明出发地目的的句子是?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理解性默写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理解性默写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化动为静,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点题
层次划分
动静结合
比喻反衬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 李白
拟人夸张
主题思想
本诗描写了诗人从蜀地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平野、明月、彩云构成的壮丽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再次朗读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拓展积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相关无故人。——王维
送别的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渡荆门送别》。
2.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板书设计
渡荆门送别
首联:地点、事由——叙事
赞美大好河山
抒发思乡之情
颔联:景物变化
颈联:江上美景
尾联:乡思之叹——抒情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