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三峡》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三峡》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1 07:5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三 峡
郦道元
这就是美丽的长江三峡,它是长江中重庆到宜昌之间的一段,全长600多公里,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段峡谷,所以称之为三峡。三峡两岸青山叠翠,风光秀丽,峡谷中白浪滚滚,波涛汹涌,它像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点缀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深深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们。




郦道元(约470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 地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疑难字词
阙处( ) 襄陵( ) 绝 ( )
属引( ) 沿溯( ) 飞漱( )
御风( ) 猿鸣( ) 曦月( )
素湍( ) 长啸( ) 郦道元( )
林寒涧( )肃 重岩叠嶂( )
quē
xiānɡ
yǎn
zhǔ

shù

yuán

tuān
xiào

jiàn
zhànɡ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整 体 感 知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写三峡山的特点:山高、岭连、峡窄。
第二部分(2-4):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划分文章层次
课文解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通“缺”,空隙、缺口。
如果不是。
正午
半夜
日光,这里指太阳。
课文解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有时。
宣布,传播。
早上出发。
指示代词,指白帝城到江陵,“其间”可译为“这之间”。
即使
动词活用为名词,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像这样快。以,如,及。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课文解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回旋的清波。
极高的山峰。
飞速地往下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甚,很。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通 假 字
略无阙处( )
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至于夏水襄陵( )
或王命急宣( )
虽乘奔御风( )
良多趣味( )
古义:是一个动词“至”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古义:甚,很 今义:良好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不以疾也( )
君有疾在腠理( )

介词,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连词,如果
形容词,快
名词,小病
沿溯阻绝( )
绝 多生怪柏( )
哀转久绝( )

属引凄异(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或王命急宣( )
或以钱币乞之( )
动词,断绝,不通
副词,极,非常
动词,消失
动词,连接
名词,类
副词,有时
代词,有的人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回清倒影( )
空谷传响( )
清荣峻茂( )
每至晴初霜旦( )
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形容词做名词,清波
名词做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名词做动词,下霜
形容词做名词,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文言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第一部分(1)】
文章为什么写水之前先写山?
先写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有高峻的山才有江流湍急的水势,写山是为下文写水做铺垫。
【第二部分(2-4)】
1.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水”的?
采用烘托手法,抓住山势陡峭的特点,通过“朝发”“暮至”的航行描写以及“乘奔御风”的比较,形象地描绘出夏天三峡江水的凶猛之势。
【第二部分(2-4)】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一句描写有什么特点?
这一句描写的是俯视江中所见。以“素”修饰“湍”;用“回清”描写“素湍”的动态,用“倒影”描写“绿潭”的静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第二部分(2-4)】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一句描写有什么特点?
这一句描写的是俯视江中所见。以“素”修饰“湍”;用“回清”描写“素湍”的动态,用“倒影”描写“绿潭”的静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第二部分(2-4)】
3.第4段描写了三峡什么时候的景色?其特点是什么?
三峡秋天的景色。其特点是林寒涧肃,哀婉凄清。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使人更感受到山高、岭密、峡窄、水阔,从而渲染了深秋萧瑟的气氛。
【第二部分(2-4)】
4.第4段写三峡的高猿长啸突出“三峡之秋”凄凉的特点,这是不是与赞美祖国山河的感情相矛盾?
不矛盾。反映三峡不同季节的特征就是一种美,用三峡秋季的凄凉与前面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组成绚丽多彩的画面,这更是一种配合的美。
深入探究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
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深入探究
2.《三峡》的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小明认为: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深入探究
2.《三峡》的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小红认为:本文融情入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主旨归纳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结构梳理
总写山:山高岭连,遮天蔽日
夏水:水涨湍急,交通阻断
春冬之水: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秋水:林寒涧肃,猿鸣哀转
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
分写水
三 峡
艺术特色
从全文看,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写的是动态,文气激烈紧张。先弛后张,前后节奏反差强烈,扣人心弦。以局部为例,“素湍”“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一起一伏,动静相间,其妙无穷。
1.有张有弛,动静结合。
艺术特色
全文仅一百五十多字,气象万千的三峡景观却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山水草木面面俱全。语言简练,但生动逼真,让人叹服,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仅八字就写出了江水的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展现出一幅美妙的山水画,使人如临其境。
2.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艺术特色
文章紧扣三峡雄伟秀丽的总特征和四季景色的不同特点下笔。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三峡的古诗句?
大声诵出来吧!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背诵课文。
课后收集描写三峡的古诗名句。
在网上查询长江三峡水电站的相关资料。
课后作业
谢谢聆听